第883節
對于大明來說,攻打西域只有補給這一個問題。 只要能解決補給問題,剩下的問題便都不是問題。 明軍的戰力和將領的素質,想要收拾亦力把里并不困難。 “從吐魯番前往哈實哈兒(喀什)有二千三百里路程,想要拿下這塊地方,起碼得派出三衛兵馬,光是補給就需要十倍人力?!?/br> “即便能用畜力替代,但五倍人力也是需要的?!?/br> 朱高煦用細長的指揮桿指向了吐魯番和哈實哈兒,最后將指揮桿撤回,重新從吐魯番指向了后世的伊犁河谷。 二者之間距離很近,不過一千四百余里,但卻需要翻越天山,同樣需要五倍人力和畜力才能解決后勤問題。 大明朝如果發兵三萬進攻西域,最少需要十五萬挽馬,十五萬民夫。 如果算上三萬兵馬的乘馬、軍馬、挽馬配置,那起碼就是二十四萬匹馬,十八萬人。 一個月最少要吃十二萬石豆料,九萬石糧食。 算上路上的損耗的話,這消耗或許會翻倍也說不定。 拿路程來說,最少需要四個月才能滅亡亦力把里,所以需要近百萬石豆料,七十余萬石糧食。 現在自己已經調了百萬糧食和三十萬豆料去哈密,最少還要湊出七十萬石豆料才能達到開戰標準。 想到這里,朱高煦對王燾吩咐道:“翻看東北和漠北、北直隸情況,算算有多少豆料?!?/br> “是”王燾得令,而后便快速在書架上翻找起來。 不多時,他停下了手頭動作,略微心算后給出答案:“約一百六十萬石?!?/br> “調七十萬石前往哈密?!敝旄哽悴患偎妓鞯拈_口,而后繼續吩咐道: “讓胡季盯好亦力把里那邊,一旦歪思汗身亡,他的兩個兒子爆發內戰,立馬通知朕?!?/br> “此外,調朱能、陳懋前往甘肅練兵,都督府調集足夠打半年的物資前往哈密?!?/br> “是”王燾畢恭畢敬,似乎永遠只有一個回答。 不過他這樣的表現,也正是朱高煦所需要的。 亦失哈與他的關系一般,所以他可以建議,但對于其它太監,他們只需要聽話做事就行。 “南邊的戰事如何了?!?/br> 朱高煦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潤潤嗓子的同時等待王燾答話。 “艦隊已經抵達巨港,不日將對滿者伯夷用兵?!?/br> “此戰南洋諸國皆擁護朝廷,并未有朝臣們所預估的那般充滿抗拒?!?/br> 王燾話音落下,朱高煦也并沒有立馬開口,而是拿起奏疏一本本翻閱并處理。 見狀,王燾重新為朱高煦泡了另一杯茶,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他的桌上。 在主仆之間的沉默中,時間也一點點的來到了七月。 《大明報》的洪熙十四年第三期報紙刊行,其中包括了辛亥經濟變法的大部分內容。 當然,報社不可能匯報的很詳細,但具體的方向是給出來了。 一時間,百姓們對于即將到來的大基建歡呼雀躍。 不僅如此,朝廷也將路引做出了修改,放寬了百姓往返各個地區的標準。 如此做法,為的是讓貧窮的百姓可以在外多務工幾年,變得富裕后再返回家鄉。 針對大明各地的政策頒布后,各地都興起了一波務工潮。 城鎮人口選擇辭工后前往官營工地務工,許多商賈不得已,只能將工價做出調整。 哪怕是農村的百姓,也在準備等待秋收后前往工地務工。 江南十六商幫及其保護傘所被抄沒的財富,在身為皇帝的朱高煦二次分配下,源源不斷的涌向了民間。 這一時期涌現不少詩詞,大部分以贊揚朝廷,歌頌皇帝為主,其次便是各類個人略記的編寫。 幾個月時間,整個大明朝都熱鬧了起來,而朱高煦的目光卻一直盯著西域。 在他緊盯西域的同時,洪熙十四年九月初九,平江侯陳瑄與渤海伯鄭峻、東海侯崔均率領戰兵及輔兵三萬兵發滿者伯夷。 毫無戰略縱深的滿者伯夷在三萬明軍的海路夾擊中潰不成軍,女王蘇希達失蹤,三萬軍隊兵敗滿者伯夷城,各地城邦先后投降。 趕在冬至前夕,明軍平定滿者伯夷,朱高煦設四府,歸南洋三司管轄。 與此同時,昆侖洲的消息送抵北京,朱高煦簡單翻閱后決定將已經開發成熟的商幫礦坑進行拍賣,同時設昆侖衛、蓬萊衛駐扎昆侖洲。 時間一點點過去,趕在除夕前夜,朱棣帶著朱瞻圻與朱祁鉞返回了北京,這比預期說好的時間晚了整整四個月。 如往年一樣,朱高煦帶著一家人前往了大明宮偈拜朱棣,同時在大明宮舉辦家宴。 “元宵過后,你這幾個兒子有大半都要走了?!?/br> 朱棣坐在主位,目光略微不舍得看著朱瞻圻幾人。 朱高煦聞言頷首:“朝廷在海外始終要有勢力來制衡三司的?!?/br> “都司和布政司、按察司三足鼎立看似穩固,但實則只是文武之爭?!?/br> “若是藩王就藩,那才是真正的三足鼎立,才能真正的長久?!?/br> “嗯……”朱棣表示認可,目光也看向了十三歲的朱祁鉞,目光越看越喜歡。 與此同時,殿外也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王燾從長壽宮外走來,來到朱高煦身旁后躬身道: “西廠那邊傳來消息,歪思汗于十月二十四薨了,其子也先不花秘不發喪,另一子羽奴思得知后爭立自己為汗,二者正在亦力把里鬧得不可開交?!?/br> “好!”除夕夜聽到這個好消息,這讓朱高煦臉上露出笑容。 “豆料和糧食都運往哈密了嗎?” “運送了大半,還有一大半估計得等到來年四月份才行?!?/br> 朱高煦詢問,王燾也隨之作答,主仆之間的話被朱棣聽見,朱棣眼睛一轉,當即咳嗽道:“老二啊……” “嗯?”朱高煦轉頭看向朱棣,朱棣咳嗽了幾聲:“近來太醫說我需要活動活動,雖說我剛從哈密回來,但哈密那邊許多風景我還未見過,這次我想早春就出發前往?!?/br> “可哈密那邊很快就要興起戰事,您這年紀……” 朱高煦眉頭緊鎖,不太愿意朱棣以七十三歲高齡前往哈密。 當然,他更擔心的是朱棣在哈密用兵。 “我這般年紀了,難不成還能奪兵權不成?” 朱棣面露苦澀,嘆氣道:“無礙,你若不愿意讓我去,那我便不去了?!?/br> “反正我這身體,也就只能坐坐馬車,連馬都騎不了,估計要不了幾年,恐怕就得去見你娘了……” 朱棣提起了徐皇后,并且話里話外都在說自己無心兵事,順帶抬了下手讓朱高煦看了看自己因為上了年紀而瘦弱不少的胳膊。 朱高煦見狀,幾番猶豫后才頷首道: “您可以去哈密看看,但這次兒臣希望派夏原吉和鉞兒隨您去?!?/br> 朱高煦無法看著朱棣,但夏原吉可以,所以讓夏原吉陪朱棣去,也算是監督。 如果朱棣不愿意,那就說明他另有心思,自己自然不會讓他去。 “夏原吉嗎?也好……” 朱棣點點頭,唏噓道:“我這人生沒有幾年了,這次把哈密開春的風景看完,我還想去南邊看看武當山修的如何?!?/br> “估計深秋前往武當山,你屆時記得讓人安排?!?/br> “好”朱高煦見朱棣還念著武當山的事情,便也不覺得他會想去打仗,畢竟如果真的打仗,那沒幾個月乃至半年時間是不可能的。 朱棣不太可能讓自己在武當山布置,然后自己跑去西域打仗。 見朱高煦同意,朱棣臉上立馬露出笑意,拿起酒杯對朱高煦示意。 “老二,果然還是你更像我一些……” 第557章 各方局勢 “嗚嗚!” “噼里啪啦——” 時隔一年的爆竹聲作響,百姓們家中的日歷本也從“大明洪熙十四年辛亥”變為了“大明洪熙十五年壬子”。 盡管是新年正旦,可這一日的天津港上卻人滿為患,渾然沒有在家過年的意思。 他們所注視的是海上的一艘船只,而這艘船只,便是大明太學及天津船廠共同建造的“洪熙辛亥號”。 “辛亥號全長十四丈三尺,寬二丈一尺,排水量明制二千六百噸,吃水一丈二尺,編制一百二十人,航速每個時辰三十五里,煤水滿載續航一千六百里……” 天津港上的一座七層高樓上,朱高煦正在拿著望遠鏡打量海上的辛亥號,心里十分滿意。 盡管每個時辰三十五里的速度很慢,一千六百里的續航也很短,但這畢竟是大明朝下水的第二艘蒸汽船只。 相比較洪熙十一年的“洪熙號”,這次的辛亥號有了更大的進步,而這只用了大明朝四年的時間。 隨著基礎教育不斷普及,受教育人口不斷增加,基礎科學一直在沿著朱高煦所給出的課題不斷研究突破。 數理化的基礎打好之后,其它國家想要追上大明朝就更不可能了。 “這艘船還有沒有什么缺陷?” 朱高煦放下望遠鏡,將望遠鏡遞給了旁邊的朱棣。 站在他身邊的有朱棣、朱瞻圻、朱祁鉞等人。 朱棣接過望遠鏡打量起了辛亥號,而天津造船廠的船工蒯澈聞言也作揖道: “缺點還是有的,熱效率太低,日行四百二十里便已經是它的極限?!?/br> “除此之外,小毛病也挺多的,與幾年前的火車鍋爐一樣時常會因為一些小毛病而拋錨?!?/br> “不過我們有自信能在未來不斷地提高熱效率,并解決這些小問題,只是需要陛下有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