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節
朱棣坐在馬背上,語氣唏噓的與自己身后的朱瞻圻,朱祁鉞討論著此地曾經的繁華。 似乎是年紀上來了,朱棣便喜歡看著這些在歷史中從出現到繁華,再到衰落,最后泯然史書中的景色。 “走吧……” 調轉馬頭,朱棣與眾人吩咐著,而后往東邊趕去。 一個時辰后,他們走出了大海道,但所見之處依然是空曠無垠的戈壁。 這個時代的西域環境,不管是往前比,還是往后比,都是與之相比最惡劣的一段時期。 沿途十余里,他們幾乎沒有看到任何植被,直到依稀能聽到嗚嗚的汽笛聲,在天際邊才出現了一抹綠色。 他們加快了腳步,而出現在他們前方的是一排排用于防沙固沙的草方格與防沙樹。 這些樹木種植多年,每年都不斷往戈壁灘內推進。 草方格固沙,防沙樹種植,過了一年后防沙樹長得高大些,當地百姓又在官府的雇傭下前來繼續向前植樹,布置草方格。 如果是遇到了戈壁灘,那倒是不用布置草方格,但這也代表他們無法更進一步了。 他們穿過了這長達數里的防沙地區,看著樹木從低矮變得高大,感受著臉上的風沙漸漸消失不見,最后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片片經過開墾耕種和灌溉的水利農田。 抽水機在遠處作響,它們將當地官府利用水庫和地下水渠、坎兒井收集起來的天山雪水通過抽水機來排入水渠之中。 水渠經過一片片麥田,保障了麥田維持生存所需的水份。 一望無際的麥田看似很大,但由于產出有限,哈密至今還沒做到自給自足,仍然需要從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北直隸等地一地接一地的往這里送來補給。 當然,盡管當地無法自給自足,但也隨著抽水機不斷調配,加上化肥推廣而漸漸提高畝產,總有一天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興許也正是因為無法自給自足,故此這里驟然多出朱棣等數千人后,對于物資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了。 在他們抵達前,朝廷只需要從甘州、武威等地調派一個月的物資,就足夠當地軍民用兩年之久。 隨著他們三千多人抵達,人吃馬嚼之下,朝廷不得不再調動半個月的火車運送物資前往哈密。 數百名騎兵拱衛朱棣,在進入農耕區后,面前的道路也變成了兩丈寬的水泥路。 隊伍向東邊的哈密城趕去,走了十余里后,這才在午后抵達了哈密城西。 隔著數百步眺望,周長八里的哈密城實際并不大。 城外的農耕區雖然有著大批正在耕種的百姓,但目之所及的百姓,無一例外都是健壯的農婦,只有少量農夫。 這是因為能在這里務農的,大部分都是戍邊將士的親眷,而曾經被發配到此的那些罪犯則是在西邊修建鐵路,在與天山相隔的北邊開荒務農。 至于已經開發好的哈密,則是成為了當地發給戍邊將士親眷的軍田。 哈密城內有民居二千四百余座,所代表的也是二千戍邊軍和四百余戍邊官吏。 除了這二千兵卒外,在北邊正在修建的伊吾、伊州兩縣還有兩千兵卒和四百余名官吏,以及西邊監工鐵路的一千多軍隊和一百余名官吏。 整個哈密府,如今有五千兵卒和九百余名官吏,此外就是兩萬多名親眷和兩萬多名流放的罪民,合計不足五萬人。 盡管只有那么點人,但這已經是大明使用抽水機和火車,努力耕耘十余年的結果了。 要知道在安克帖木兒時期,整個哈密也不過才一兩千人罷了。 “吁……” 勒馬掃視街道,一如既往的空蕩蕩。 除了少量百姓已經給自己的田地澆水回家,其余百姓基本還在城外為自己的農田澆水,亦或者在家干活。 城內的百姓對于沒有穿著明軍鴛鴦戰襖的其余男人很是警惕,整個城池的民風都偏向保守和嚴肅。 興許只有生活在這種需要軍隊保護之地的百姓,才能知道他們為什么會那么警惕外來人。 “這亦力把里雖然老實,但前些日子還是與我們修鐵路的隊伍發生了不少沖突,看樣子百姓對他們態度很不好?!?/br> 朱瞻圻抖動馬韁跟上朱棣,朱棣頷首后便繼續抖動馬韁向前走去。 最終他們前往了一座臨時修建的混凝土風格行宮內。 說是行宮,但實際上也就是一個稍微大一些的院子。 畢竟在這哈密,實在沒有什么足夠的木材來修建一座傳統的中式建筑。 “聽聞亦力把里的歪思汗病重,不知道能不能挺過去?!?/br> “如果挺不過去,那其內部必然分裂,屆時便有朝廷的機會了?!?/br> “不過還是得想想借口,眼下的沖突就是一個好機會……” 朱祁鉞關心的是亦力把里大汗的情況,如果歪思汗病重,那以亦力把里現在的情況,其內部是一定會分裂的。 只要他們分裂,那大明朝就有機會收復西域了。 當然,為了不引起恐慌,大明朝還得為自己想幾個足以說服藩屬國的借口。 修建鐵路,不斷在亦力把里的神經線上蹦跶,最后引起邊境沖突,這便是大明可以利用的借口。 事實證明雙方的沖突明顯隨著大明鐵路的不斷西進而加劇,尤其是在上個月甚至鬧出了雙方兵卒負傷的不愉快事件。 事件的沖突不斷加劇,更有利于大明對亦力把里開戰。 “哪需要管他?” 朱瞻圻打斷了朱祁鉞的思維,直接開口道:“以朝廷的實力,只需要調派兩萬鐵騎,隨時可以蕩平整個西域!” 朱瞻圻很是自大,但這是因為他有充足的底氣。 亦力把里的兵馬總數不過五六萬人,全部男丁加在一起也才二十幾萬。 兩萬裝備燧發槍,補給充足的明軍鐵騎,確實可以輕松將其擊潰。 當然,前提是將領不能出現什么錯誤。 “行了,借口還是必要的?!?/br> 朱棣打斷了朱瞻圻,并不覺得朱瞻圻的這種思維可取。 這種思維用來對付一些偏遠部落和小國還好說,但亦力把里與大明朝的多個屬國有聯系,一旦他們被滅,那必然會引起帖木兒、月既別等汗國的警惕。 盡管大明朝不在乎他們的警惕,但這會讓邊疆氣氛出現問題,增加不必要的軍費開支。 大明朝現在主要還是在搞經濟,收復疆土固然重要,但對內陸遠征是沒有必要的。 正因為如此,朱高煦才遲遲沒有發動對亦力把里的作戰。 他需要等鐵路修得夠近才會發兵西征,所以每推遲一天出兵,就代表大明的鐵路每前進數十步。 亦力把里一定會對明軍下手,因為他們不可能看著明軍把鐵路修到吐魯番。 好在亦力把里的歪思汗思緒還算清醒,他一直在壓制下面的人不要和明軍發生沖突。 然而他的壽命即將走到盡頭,大明和亦力把里的摩擦也在不斷加劇。 等他徹底熄滅生命之火,便是明軍與亦力把里熱戰的時候…… “可惜王燾被爺爺叫回北京了,不然倒是可以讓他去前線看一看?!?/br> 朱祁鉞略微感嘆,朱棣也輕笑道:“怎么,你就那么鐘意那個太監?” “太爺爺哪里的話?!敝炱钽X笑道: “畢竟他跟了俺那么久,俺思念他也不奇怪吧?!?/br> “還是要有幾分防備之心才好?!敝扉淮炱钽X,朱祁鉞頷首,沒有反駁。 見他如此,朱棣也看向朱瞻圻:“你派幾個得力的去看看鐵路前線是個什么情況?!?/br> “是!”朱瞻壑作揖應下,爺孫三人也在片刻后下馬前往行宮休息去了。 在他們休息的同時,朱高煦也格外關注著西域的變化。 此刻他的手上拿著西廠帶來的最新情報,其中便包括了歪思汗的身體狀況,以及他兩個兒子的爭斗,麾下貴族的暗流涌動。 “你怎么看?” 朱高煦放下奏疏,頭也不抬的詢問站在自己身旁的王燾。 王燾聞言作揖道:“奴婢以為,歪思汗一旦身死,那亦力把里必然分裂?!?/br> “朝廷眼下的鐵路已經修出哈密二百里,而哈密通往吐魯番則是約六百里?!?/br> “這歪思汗若是還能活大半年,那朝廷還能再往前修一百五十里?!?/br> “如果他現在身死,那亦力把里陷入內斗,便更加無暇阻礙朝廷修建鐵路了?!?/br> “工部那邊的奏疏奴婢看過,最多兩年就能修抵吐魯番,屆時鐵路一到,吐魯番歸降朝廷便是手到擒來?!?/br> 王燾只說分析,并未建議什么,這是他在朱祁鉞身邊所學的聰明之處。 朱祁鉞與朱高煦很像,倆人都極有主見,在大事上,其實都是揣著答案問問題。故此來到朱高煦身邊的這段時間,王燾基本沒有主動建議過什么事情,除非朱高煦詢問他建議,他才會給出回答。 “你倒是長得好腦子,若是我不把你調回來,你剛好可以為我看看哈密前線的情況?!?/br> 朱高煦摸了自己的八字須,隨后才開口道:“甘肅、山西、陜西的常平倉還有多少儲備糧?” “陛下稍等……”王燾作揖回禮,而后轉身在書架上翻找起來。 不多時他找到了三個布政司的文冊,簡單翻閱后便給出答案:“分別為二十四萬六千余,五十四萬三千余,一百二十四萬六千余,合計二百萬石左右?!?/br> “除此之外,三地還儲備有大約三十萬石豆料?!?/br> 王燾匯報完畢便將文冊放在桌上,見到朱高煦略皺眉頭,他便將文冊收了起來。 瞧著他的舉動,朱高煦沉吟片刻后才開口道:“讓戶部調一百萬石糧和三十萬石豆料前往哈密儲存?!?/br> “是”王燾作揖應下。 在他應下過后,朱高煦起身看向了地圖,王燾也主動站到了拉動地圖的幾根繩子旁邊。 如今的大明朝不僅繼承了遠超在中洲的所有疆土,還掌握了海外大片疆土。 按理來說,皇帝應該滿意才是。 但根據剛才皇帝的態度,加上地圖上西北殘缺的一角,故此王燾在朱高煦目光停留片刻后,便將西域的地圖給放了下來。 這描繪著西域地勢的地圖,主要有朱高煦親自繪好,再由西廠探查西域的力士與宮廷畫師將城池點上。 亦力把里有十九個重要的城池,人口六十余萬,成年的男丁不過二十余萬,可披甲作戰的兵卒不過六萬余。 更致命的是,這六萬軍隊被天山和隔壁分成了三個部分,所以朱瞻圻才敢說兩萬鐵騎即可蕩平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