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節
饒是十分疲憊,朱祁鉞卻依舊神采奕奕,眼里散發著精光。 當然這一切朱高煦無從得知,他只覺得大孫子還是聽自己話的。休息一夜,次日清晨火車便拉拽著他們抵達了長春。 到了這里,朱高煦本想邀請朱棣他們一起去吉林城。 只可惜朱棣的心思不在那邊,他更想要去漠北看看自己打下的疆域如何。 爺孫三人在這里分開,朱高煦帶著胡季和亦失哈前往了吉林,朱棣帶著朱祁鉞、鄭和前往了漠北。 至于夏原吉,他在得知這爺孫三人分開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跟隨朱棣北上,自始至終都沒看過朱高煦一眼,弄得他很是郁悶。 饒是朱祁鉞叫罵他老蠻子,夏原吉也執拗著要跟上。 最后在朱高煦的目光下,他們幾人乘坐火車繼續向漠北出發,而朱高煦則并不打算直接乘坐火車前往吉林,而是準備乘車從長春往吉林去看看。 人言衣錦還鄉,而朱高煦卻十分低調。 除了百余名錦衣衛隱藏在四周,他身邊僅有二十個裝備俱全的兵卒與胡季、亦失哈進行護衛。 走出長春火車站,一輛馬車早已被安排好了。 朱高煦坐上馬車,卻并不著急離去,而是坐在車上,看著那些進進出出火車站的人群。 他們之中有穿著絹布的普通百姓,也有穿著綢緞的商賈,還有回家省親的兵卒、吏員。 由于朱高煦的不限制,加上海外金銀流入和地方耕地開發,洪熙年間的繁華遠不是永樂、洪武年間能比擬的。 即便是務農的農戶,也能在農閑時穿上靴子前往城內閑逛,朱高煦就見到了不少。 “日子好起來了……” 朱高煦感嘆一聲,亦失哈也點頭道:“三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被掩埋的廢墟,不曾想才三十余年時間,這里都有這么多人了,還穿得那么富貴?!?/br> “這也是托了陛下的洪福?!焙靖胶?,盡管三十幾年前他年間還很小,可正因為年紀小,他才知道當時的生活如何不易。 “在臣記憶中,即便臣父當時已經以千戶官的身份跟隨陛下征戰,但臣家中每日也不過一頓rou罷了?!?/br> “直到太上皇登基稱帝,臣被接往南京后,那日子才漸漸好了起來?!?/br> “現如今有了化肥和新作物,這關外農戶幾乎家家圈養家禽與牲畜,更有甚者兼職放牧?!?/br> “以前是朝廷一船船糧食和牲畜往關外運,現在是一車車糧食和牲畜往關內運?!?/br> “不過三十余年,二者關系卻已經顛倒如此,不敢想幾十年后又會如何?!?/br> 胡季感嘆著,朱高煦卻并不對幾十年后的東北地區樂觀。 說到底,整個大明時期的天氣都是在往冷在走,唯一的氣溫反彈就是在正德到萬歷二十年這段時間。 正因如此,這段時間的草原才能孕育出達延汗、俺達汗這樣的雄主。 萬歷二十年后,世界氣溫開始回落,越來越冷,草原上能叫得出名字的雄主也漸漸沒了。 相比較部眾四十萬的俺達汗,林丹汗那點部眾就連努爾哈赤都直接回信嘲諷。 換做是俺達汗,估計努爾哈赤已經夾著尾巴探討滿蒙聯合攻明的事情了。 在環境越來越惡劣的局面下,北方人還能不能保持洪熙年間的優勢并持續下去,這點朱高煦十分懷疑。 盡管他已經為東北修建了東海府的北海(日本海)出???,還大力發展了東北,讓東北已經成為大明北方不可忽視的糧倉。 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支持的基礎上。 后世之君如果停止扶持,北方派又被江南擊敗,那東北的結局就很難說了,恐怕會被搬光大部分工廠,徹底成為一個農業糧倉。 這點并非說農業糧倉不好,只是相比較工業,東北的農業很可能會隨著小冰期的到來而宣布破產。 畢竟努爾哈赤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也是因為當時東北受到小冰期影響水患洪澇嚴重,各部為了爭奪資源而不斷內卷,最終卷出了一個得到李成梁扶持的努爾哈赤。 “走吧,去長春看看,不用進城,在外面看看就行?!?/br> 朱高煦開口示意,亦失哈見狀也令人駕駛馬車,護送他們一行人前往長春城。 從火車站到長春城,一路上都是寬闊三丈的水泥路,道路兩邊就是一望無際的肥沃黑土地。 這些土地被開墾為了耕地,一眼看不到邊。 如今已經是四月二十一,所以耕地之中充斥著正在勞作插秧的農戶。 經過三十余年的培育,大明已經培育出了耐寒且生長周期能夠適應東北的水稻、小麥。 除此之外,中亞和東歐的黑麥也被朱高煦引入,加上玉米、土豆、番薯等新作物,東北大地上的作物不可謂不昌盛。 瞧著那一望無際的耕地,朱高煦臉上浮現笑容,亦失哈注意到后也笑道: “渤海設三司后,主動遷移而來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了,如今渤海有近二百六十萬口,耕地一千六百余萬畝,地多的根本種不過來?!?/br> “南邊的遼東和西邊的大寧、漠北有多少人口了?”朱高煦詢問亦失哈,亦失哈也做足了功課,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南邊的遼東有五百六十余萬口,二千余萬畝耕地?!?/br> “西邊的大寧在松鶴鐵路修通后,主動遷入的人口也增多不少,如今有一百二十余萬,耕地四百余萬畝?!?/br> “至于更西邊的漠北,據聞鐵路已經快要修抵西邊的西然府了,朝廷在那邊駐軍,許多東遷的部落都被招撫并安置,人口六十四萬余,耕地五十余萬畝?!?/br> “雖說耕地少,但按照這速度下去,日后飲馬河兩側必然都是成片的耕地?!?/br> 亦失哈笑容爽朗,朱高煦十分滿意,但也不忘提醒道: “開墾耕地雖好,但還是需要注意放牧節制,要控制好牧群數量,注意植樹來防止大戈壁擴大?!?/br> “陛下您放心,王戎做的挺好的,不如等我們去了吉林城再去漠北看看?!?/br> 亦失哈詢問朱高煦意見,朱高煦點了點頭,而這時馬車也來到了長春城外。 隔著玻璃窗,朱高煦看到一座由混凝土修建的城池,而城池四周則是成片的房屋。 這些房屋被規劃成類似坊市的片區,四四方方,并不會讓人覺得雜亂。 房屋以混凝土為主要建筑材料,雖然也有木料,但用的卻比較少。 這個點,剛好是百姓準備做午飯的時候,所以渺渺炊煙在坊市上空飄蕩,即便隔著窗戶,朱高煦似乎都能聞到那飯香味。 胡季見狀,當即便讓人去城外鎮上的酒樓做膳食,朱高煦見到也并未制止,因為他確實餓了。 他的目光在長春城外打量,眼看著那些做好飯的婦人背著裝有飯食和水的背籮向官道走去,基本都是去為自家人送飯送水的。 除此之外,便是那些個穿著絹布的小娃娃,一點不知道心疼的在玩耍。 換做十幾年前,普通農戶可不敢將絹布所制作的成衣拿給娃娃這么糟蹋,都是來了重要親戚,亦或者去拜訪親戚時才會穿著的衣服。 一旦回了家,當即便要脫下來放好,生怕將其穿的磨損了。 “這些個娃娃,一個個的白白胖胖,都是有福氣的人……” 朱高煦笑著評價這些玩鬧的娃娃,亦失哈輕笑附和:“也是陛下治國有方,才能讓娃娃們吃飽穿暖,成為這有福氣的人?!?/br> “我不過是推波助瀾罷了……” 朱高煦謙虛著回應,而這時胡季也帶著飯菜回來了。 他將飯盒放在了馬車內的桌上,然后當著朱高煦的面,用銀筷子對每道菜都先試菜一口,然后才為朱高煦倒好茶水,示意可以用膳了。 “你們也一并吃吧?!?/br> 朱高煦示意他們吃,胡季卻作揖道:“臣已經買了臣二人份的,臣二人去隔壁馬車吃就行,陛下先行用膳吧?!?/br> “沒錯,陛下您先吃吧?!币嗍Ч残χ胶?。 他們這種彬彬有禮的做法,并未讓朱高煦高興,只讓朱高煦感到了落寞。 盡管已經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渤海,可他與眾人之間的疏遠感卻始終保持著。 不知道回到吉林城后,還能否找回自己曾經的那些熱血感和親近感。 “恐怕很難了……” 朱高煦在心底嘆了一口氣,如同嚼蠟般將膳食送入胃里。 不多時,他放下了筷子,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我已經吃好,你們也去吃飯吧,吃完了我們便往吉林去,看看這一路被經營的如何?!?/br> “是……” 見朱高煦吃完并吩咐,亦失哈和胡季也畢恭畢敬的將桌上的殘羹剩飯收拾好,確認沒有一點油污在桌上后,這才安心下車前往了隔壁馬車吃飯。 朱高煦看著窗外的長春城,便這么愣愣的看了一刻鐘,直到一刻鐘后亦失哈與胡季返回,他才擠出笑容:“走吧?!?/br> 在他的吩咐下,馬車開始繞過長春城,往吉林城緩緩前進。 眺望遠處一望無垠的黑土地,朱高煦只能將期望放在了自己起家的吉林城上。 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 “哞……” 四月入夏,悠悠笛聲。 當一個個小娃娃乘坐在耕牛背上從一支隊伍身旁穿過時,他們好奇的打量著這支由騎兵保護的車隊。 車隊內的一輛馬車上,朱高煦也隔著窗戶打量著這群放牛娃。 四目相對間,沒有半點逗留,雙方便這樣擦肩而過。 與長春城一樣,此片也是一望無際的耕地,田間充斥著勞作的人。 不過相比較長春城,這里的農戶往往是三四個男丁cao作兩三頭耕牛對自家田地進行勞作。 單論畜力而言,當今天下無出其右者。 朱高煦眺望他們,田間的許多人也好奇往這邊張望,卻一點都不懼怕,全因此地是吉林界,一板磚砸下去都能砸到某位武官、勛臣親戚的地方。 癸卯案后,勛臣實力銳減,而顏李案后,吉林早年新政派也實力銳減。 可即便如此,銳減的只是某一家某一戶罷了,整體來說吉林城依舊保持著相當大的權勢。 在人口不斷涌入渤海的時候,吉林城卻因為種種原因成為了唯一不受外來移民的地方。 他們寧愿將大片土地劃歸其它府縣管理,也不愿意接納移民。 或許這不是一種好的態度,但正因為這么做,朱高煦到來時確實感受到了不少親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