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節
朱高煦看著二人開口道:“剛才的話,你們也可以好好聽進去?!?/br> “是……”亦失哈與胡季作揖,而朱高煦之所以說“你們”,則是因為亦失哈最終還是受不住寂寞,在自家幾個兄弟的兒孫中過繼了一個孫兒。 朱高煦希望他們好好教導自己的兒孫,也不希望二人是口頭上的承諾。 “陛下,您要準備復起王回了嗎?” 亦失哈膽子稍大,故此詢問一聲。 對此朱高煦頷首:“王回這人不圖錢財,那便是圖名聲,可他如今名聲并不好,故此我擔心他所圖的不止是名聲?!?/br> 朱高煦說出他的擔心,當然他的擔心還有一點,那就是王回比他年輕。 他比朱高煦年輕六歲,另外朱高煦還調查了他的父母。 他父母六十五六俱全,哪怕在飯都吃不飽的至正年間,他爺爺也活到了洪武年間,以七十六歲的高齡去世。 朱高煦雖然并不認為基因就能決定一切,但王回一家怎么看都是有長壽基因的人。 別說王回能不能活到八十,單說他萬一活到七十,朱高煦也不一定敢保證自己活到七十八把他熬走。 放任這種人繼續活著,對于大明朝來說是一個隱患。 如果沒有朱祁鉞,朱高煦還真不會將王回留給朱瞻壑,畢竟就王回表現得手段和他已經傳播的名聲,江淮這群人想要對付他還是太嫩了。 想到這里,朱高煦看了一眼殿外烏黑的景象,嘆了一聲氣道: “給太上皇說一聲,四月中旬出發漠北,另外讓太子好好檢查檢查鐵路沿邊,別出什么事情?!?/br> “是……” 第540章 衣錦還鄉 四月,江淮依舊被調往了南京擔任戶部尚書,而南京戶部尚書的蹇義則是來到北京頂替了夏原吉的空缺。似乎是為了將群臣的目光吸引到其它地方,朱高煦讓劉勉、胡季二人增派兵馬前往江南,加大對江南商幫的壓力。 此外,朱高煦下旨從戶部調撥錢糧三百萬貫給云南都司,責令云南都司對緬甸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改土歸流。 同時,海外的宣慰司設府縣速度也不斷加快,五千萬貫國債也如期在四月初十進行發售。 經過幾日的發售,各地的發售情況也通過加急送往了南京和北京,然后通過火車送往了關外。 之所以送往關外,主要是因為朱高煦他們此刻已經在北巡的路上了。 “夏原吉,你還沒來過關外吧,好好看看,這關外也并非你眼中的那般苦寒!” “回陛下,臣確實是第一次來,但如今已經入夏,故此才并未有臣眼中那般苦寒,若是陛下過早出行,臣擔心陛下……” “嗚嗚……” 夏原吉的聲音被火車的汽笛聲打斷,而他的出現也代表朱高煦最終還是沒能厚臉皮把他摔在北京,自己帶著朱棣和朱祁鉞偷跑。 他一如既往的啰嗦,而他們所乘坐的火車共有五節車廂,故此速度雖然比一般火車快,但時速也不過每個時辰六十里罷了。 此刻他們所乘坐的車廂被打通,里面擺放著填充天鵝絨的沙發,坐起來雖然不如后世沙發舒適,但總比此前的硬板凳要舒服多了。 火車時不時發出汽笛聲,而車廂內夏原吉與朱棣三人分別坐在沙發上,胡季與鄭和、亦失哈等人坐在一旁,錦衣衛和西廠兵卒站在角落巡視。 隨著火車抵達沈陽火車站,胡季也趁著火車加煤加水的時候下去了一趟,并在之后帶回了一份加急送來的情報。 “陛下,國債已經售出二千八百萬貫了……” 胡季低著聲音開口,但即便如此還是被朱棣他們所聽到。 “不過開售十日,便已經售出二千八百萬貫,呵呵……” 朱高煦輕笑,而夏原吉也收起了啰嗦,皺眉作揖道: “陛下,這群人依舊冥頑不靈?!?/br> 國債是初十發售的,而朱高煦他們十五開始北巡,而今不過四月二十。 僅僅十日現在就售出二千八百萬貫,而且其中地區的情報還沒送來,很有可能在他們看到這二千八百余萬貫國債售出消息的時候,五千萬國債便已經銷售一空了。 這么短的時間,普通百姓根本沒有什么購買到手的資格。 “十日時間,西南與海外銀行的消息都沒發回,這么看來中洲兩京十余布政司的國債已經發售一空了?!?/br> 和上次發行國債一樣,這群人恐怕早就和地方銀行的人勾結一起,銀行還沒開門,恐怕國債就已經售出大半了。 不過不要緊,反正這批國債就是朱高煦用來割官商資本韭菜的手段。 之所以定期十年,就是為了在十年內再來一場大案收割他們,將聚集的財富二次分配。 雖然朱高煦不過五十一歲,但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準備將這次作為自己的收山之作。 為了避免自己老糊涂,他并不打算在這個位置干很長時間。 “這么多錢糧,你準備都用來修建官道和鐵路?” 朱棣知道朱高煦的心思,故此根本不在意所謂十年30%的利息,因為這群人到最后可能連本金連帶家產都會被收割。 他在意的,是這么多錢自家老二準備怎么花。 面對這個問題,朱高煦沉吟道:“天津造船廠那邊,已經二次下水蒸汽船,并且已經確定當下技術可以批量建造蒸汽機船?!?/br> “不過,蒸汽機船廠和普通船廠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必須把當下的船廠迭代升級才行?!?/br> “眼下大明有六大船廠,其中北方三座,南方三座?!?/br> “這次升級,我準備只對旅順、天津、登萊三處船廠升級,用來打造海軍的軍艦和朝廷的官船?!?/br> “至于民營船只還是依舊使用風帆技術,直到有新的技術出爐,才會將蒸汽機船技術運用到民間民船上?!?/br> “即便只升級這三處船廠,所需要的機械價值也高達二百余萬貫,后續建造船只的成本也會提高,所以這筆錢也會投入到軍艦升級上?!?/br> 朱高煦將自己對這筆錢的用處說完后,朱棣撫須道: “上次天津試船我去看來,那速度太慢,一個時辰也不過十五里,還不如人走的快?!?/br> “你說現在技術成熟,不知道一個時辰能走多少里?” “滿載約二十五里,即便逆風,每日也可行三百里?!?/br> “不過當下只是民船技術成熟,而軍艦的技術還需要機械入廠后,不斷研究提高才行?!?/br> “軍艦短期不會那么快出來,還有許許多多的技術需要突破,先研究出來的主要是有蒸汽動力的拖船?!?/br> “有了這種拖船后,日后大寶船駛入長江停泊就方便多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纖夫人力了?!?/br> 朱高煦解釋完,朱棣不免唏噓道:“這軍艦不知道我生前還能不能看到……” “……”朱高煦沉默不語,而朱棣見狀便知道了結果。 “你與我說說未來海上的戰船與現在的有什么不同吧,為何叫做軍艦?” 朱棣知道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所以只能在幻想中暢想未來的大明海軍是何種威風。 朱祁鉞與夏原吉也側耳聽著,對于所謂軍艦十分好奇。 見狀,朱高煦與他們講述了蒸汽動力的木質軍艦,以及日后大明的鐵架軍艦,甚至從這些講到了航空母艦。 當然,這只是對未來的暢想,所謂的航空母艦,即便朱高煦能活到一百歲,恐怕也看不到它的出現,因為難度太大了。 即便一戰前的航空母艦技術難度不如現代航空母艦高,但也不是當下和未來幾十年的大明能觸及的。 單說飛機所需要的內燃機動力,現在的大明盡管在研究,可基礎打得還是不夠厚實,許多理論知識朱高煦又提供不了,只能不斷試錯。 “切記,我大明朝什么錢糧都可以停,唯獨太學的錢糧不能停?!?/br> 朱高煦為眾人描述未來時,不免提醒了一句朱祁鉞。 畢竟在他看來,十一歲的朱祁鉞如果足夠長壽,那說不定能帶著大明步入第二次工業革命。 “嗯!俺記住了!” 朱祁鉞鄭重點頭,心里則是早就被自家爺爺所描述的未來而震驚。 其實朱棣帶他去過太學,他也見到過許多課題模型,例如飛機、鐵甲艦、坦克、大炮、速射機槍、連發步槍、汽車等等模型。 可是看是一回事,真實被人描述是另一回事。 他們只知道這些東西的作用,卻不知道如何運用。 其它暫且不提,單是朱高煦所描繪的大明海軍藍圖,就足夠他震撼多年。 “一百年后的大明,在海上必須要有十二支海上艦隊,不得少于二十四萬服役兵卒,三百艘主力戰艦和一千五百艘補給艦?!?/br> “再往后就必須往高精端不斷深入,這些東西我會在日后編撰一本文冊傳給你和你父親,讓你們知道未來應該怎么走?!?/br> 朱高煦腦中還有許多關于未來的構想,而這些都是前世他所了解到的。 有這些東西,日后的大明能少走很多彎路。 即便日后大明被取代了,繼承大明的國家也能沿著這條路繼續向前走。 當然,如果他們不愿意走自己所規劃的這條路,那自己也無能為力了,畢竟他也不可能從棺槨里跳出來指著兒孫破口大罵。 “那個坦克,俺尤為好奇,爺爺你也一并說說,說不定日后俺能用到?!?/br> 朱祁鉞目光大盛,朱高煦聞言卻突然沒了聲音。 過了半響,朱高煦這才開口道:“與你說倒是沒什么問題,不過你得答應爺爺,你日后不能當了皇帝帶兵打仗?!?/br> “為什么?”朱祁鉞一臉疑惑,朱高煦卻支支吾吾道: “你這小子也沒打過仗,不知道打仗需要何種本事,萬一日后丟人,那說出去不太好聽?!?/br> 朱高煦這般說著,朱祁鉞卻爽快點頭道:“當然,皇帝當運籌于廟堂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br> “治軍攻城掠地,這些事情是將領該做的事情,俺自然不會插手?!?/br> 朱祁鉞說的頭頭是道,心里卻在想到時候指不定爺爺都走了,自己打不打還不是自己說的算。 “嗯,你能這么想最好?!?/br> 朱高煦滿意點頭,然后才告訴了朱祁鉞日后應該如何打仗。 當然,他教導的是皇帝應該怎么打仗,如何選將,如何用人,如何保障軍隊后勤,如何讓軍隊士氣高漲,不斷能打勝仗。 他所說的這些,朱祁鉞都聽了進去,轉念又尋思從自己太爺爺那邊套來將領打仗的本事。 在朱高煦對未來的暢想描述下,時間也一點點的過去,直到天色都黑了下來,眾人才悻然返回各自的車廂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