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節
朱高煦他們跟隨朱棣走了上去,而這座占地一畝的高塔也越往上越小。 到了第十層,頂層的面積除了中間采光的樓梯,便只有不到二百余平的環形走廊了。 站在此處,依靠紫金山,可以俯視整座南京城。 在爺孫三人眼前,一眼望不到邊的南京城十分廣袤,建筑渺小。 “這江南鐵路修建兩年有余,還沒有修抵南京?!?/br> “若是等修抵南京,這南京想來又要重復曾經繁華了?!?/br> 朱棣眺望南京城,感嘆著這經久不衰的南京。 至少在這個時代,南京城依舊是保三爭二的城池,哪怕經歷了遷都一事,它的繁華也在隨著時間流逝而慢慢恢復著。 當下大明朝有五座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城池,其一為北京、次之為蘇州、再次為南京、然后是杭州。 再過十幾年,估計北京人口會提前歷史一百年突破一百萬人口。 自從鐵路通車,北京的糧食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人口驟增神速。 一旦江南鐵路竣工,估計整個泛江南的人口也會被虹吸到南京、松江、蘇州、杭州幾座城市。 “父親在感嘆什么?” 朱高煦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詢問朱棣在感嘆什么。 “怎么,我現在連感嘆都不行了?” 朱棣發著牢sao,朱高煦卻無奈道:“兒臣只是覺得您年紀大了每次感嘆,都讓兒臣提心吊膽罷了?!?/br> 朱高煦這話不假,畢竟朱高熾去世后,他最擔心的并非老三,而是老頭子。 歷史上朱棣只活了六十五,而今他已經七十一,自己身為人子又如何不擔心。 “唉……” 似乎是因為朱高煦這話的緣故,朱棣忍不住想起了自家徐妹子和老大。 “其實能走在前面,也挺好的?!?/br> 朱棣感嘆著,隨后看向朱高煦:“老二,你和老三可得走在我身后啊?!?/br> “父親別說這種不吉利的話?!敝旄哽懵勓圆惶吲d,朱棣卻苦笑道: “人終歸要死的,我死了之后,你可得按照我的意思辦,把我葬在北京,和你娘一起?!?/br> “活了七十一,其實也夠本了……” 朱棣唏噓著,隨后看向朱祁鉞:“這小鬼不錯?!?/br> “是不錯”朱高煦頷首,對于這點十分認同。 朱祁鉞見自家爺爺和太爺爺這么說自己,也不由得雙手抱胸,偏著頭道:“俺自然不錯!” “……” 見他這模樣,朱棣和朱高煦恨不得收回剛才的話。 “行了,你先下去吧,我去看看你大伯?!?/br> 朱棣準備去看朱標,朱高煦聞言卻沉聲道:“您帶鉞兒去吧,我準備去甌寧王府看看?!?/br> “甌寧王府……” 朱棣略微失神,這才想起了被自己一家圈禁了三十一年的那幾個侄子。 不知朱棣是何種想法,總之朱高煦準備去看看朱允熥他們幾人。 他率先走下了高塔,帶著亦失哈便往朱標陵墓不遠處的甌寧王府趕去。 甌寧王府先后經過兩次擴建,第一次是失火擴建為四十六畝,有亭臺樓閣及湖泊水榭。 第二次擴建,是洪熙二年負責看守此地的渤海千戶官上奏府內人丁興旺,奏請擴建后,朱高煦準許擴建的。 第二次擴建后,甌寧王府面積便達到了二百六十余畝,足夠容納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四人子孫后代居住。 當然,朱高煦也沒準備關他們一輩子,只等朱棣去世,他便準備釋放他們。 徒步走到甌寧王府面前,早已收到消息的渤海兵卒連忙行禮作揖。 “陛下千秋萬歲!萬歲!萬萬歲……” “行了,他們到承運殿了吧?” 朱高煦打斷了百余名兵卒的作揖行禮,詢問著身旁的亦失哈。 亦失哈頷首道:“都已經聚集在一起了,當下有建庶人一子四孫,吳庶人三子十一孫,衡庶人五子十八孫,甌寧郡王三子十七孫?!?/br> 亦失哈只是稍微介紹,朱標這一脈人口居然不知不覺就達到了六十五人。 要知道朱棣的兒孫也不過才五十多人,可見朱高煦對朱標這一脈很不錯。 “走吧……” 朱高煦頷首表示知曉,隨后便拔腿走入甌寧王府內。 走入王府之中,映入眼簾的就是前門、端禮門,而后是寬闊的承運門廣場。 承運門廣場左邊是山川壇、社稷壇,以及宰牲畜的宰牲房和宰牲亭,以及馬房和典膳所,存儲糧食的糧倉。 廣場的右邊世子府、六局、承奉司、內使歇房等一排排建筑。 前方是高二丈左右的承運門,穿過不足兩丈的甬道后,出現在朱高煦面前的就是高大的青瓦承運殿了。 僅是一個外府就足可見朱高煦對朱標這一脈的優待,要知道他當年的渤海王府還沒這里的外府大,更別提后府了。 朱高煦走上臺階,身后跟著百余名渤海衛兵馬。 他胯步走入了承運殿內,而承運殿內此時此刻聚集著朱標這一脈的男丁及女眷。 他們分成左右,規模約二百余人,此時此刻臉上充滿了惶恐與慌張。 “臣參見陛下,陛下千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幾道聲音先后響起,隨后殿內二百余人紛紛跪下五拜三叩,對朱高煦畢恭畢敬的行禮。 一些年紀太小的五六歲小孩不明白為什么要下跪,黑白分明的眼睛時不時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走到了承運殿的金臺下,低頭看著匍匐在自己面前的四人:“平身吧!” “謝陛下圣恩……” 四人之中年紀稍大,唯一讓朱高煦有幾分熟悉的人率先開口,而后小心翼翼的起身。 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還有……朱文奎。 朱允熥比朱高煦大兩歲,如今已經五十有三,身材十分消瘦。 或許三十八年前的那一夜,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在朱高煦面前如此卑躬屈膝。 當時的他還保持著兩不干預,只想著當一個藩王享福的日子,只可惜他的好二哥朱允炆最終丟失了江山,還讓自己一家人陷入了困境。 老四朱允熞,他比朱高煦小五歲,如今四十六歲,身體還算不錯,神情緊張。 老五朱允熙,他整整小朱高煦十一歲,如今四十歲,與朱允熞一般緊張到不行。 最后一位,便是逼朱高煦起兵靖難,朱允炆的長子朱文奎。 如今的他不過三十五歲,長相濃眉大眼,神情緊張,姿態謙卑。 刨除神情和姿態,他的長相倒是讓朱高煦記憶中朱允炆那模糊的相貌清晰了起來,不免還有些懷念。 相較于他的放松,朱文奎則是萬分緊張。 這是他出生以來,第一次見到朱高煦。 靖難結束時他才五歲,對于父母的記憶已經十分模糊,但他自小長大,不管是呂氏還是自己的叔叔們都交代自己謹言慎行。 在幾人之中,他對當今天家的威脅最大,而他自己也清楚,故此現在雙股顫抖,十分丟人。 在他緊張萬分中,一雙大手拍了拍他的雙臂。 “你倒是與你父親長得相似,放輕松些……” 朱高煦這話不僅沒有讓朱文奎放輕松,反而把他嚇得癱軟跪在地上。 朱允熥見狀也連忙跪下叩首道:“陛下,此臣罪侄已經知罪,請陛下留他一條性命!”“請陛下留他一條性命!” 朱允熞與朱允熙也紛紛跪下,朱文奎則是嚇得不知所措。 “你沒繼承你父親的骨氣啊……” 朱高煦嘆了一口氣,似乎略微失望。 盡管朱允炆微cao甚多,但個人骨氣不必多說。 朱文奎雖然與他相似,但畢竟自小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雖說成年后漸漸放松下來,但膽小的性格卻與朱允炆南轅北轍。 只是對此,朱高煦這個始作俑者之一自然不會嫌棄,只是有些感嘆罷了。 “都起來吧,沒讓你們動不動就下跪,況且大明朝除了正旦與祭祀,早就不興跪禮了!” 朱高煦走上承運殿上的王位坐下,盡管只是一張郡王的椅子,卻依舊被他坐出了龍椅的氣勢。 見朱高煦沒有要論罪的意思,幾名二十出頭的年輕子弟紛紛上前將朱允熥等人給攙扶起來。 在朱允熥的帶領下,他們轉過身來低著頭,謙卑等待朱高煦開口。 朱高煦的目光看向朱文奎,而后才緩緩開口道: “你父親的罪過是你父親的,我曾經答應過太祖高皇帝會盡心輔佐他,只是他不肯放過我?!?/br> “今日來這里看看,就是確保你們過得如何?!?/br> “現在看來,你們過得還算滋潤,那我也就放心了?!?/br> 他的語氣帶著幾分唏噓,同時目光打量了殿內,隨后才道:“懿文太子妃已經薨逝了嗎?” “回陛下,洪熙四年便薨逝了……” 朱允熥算是眾人中唯一能壯著膽氣與朱高煦主動交流的人,而他的回答讓朱高煦頷首。 他對呂氏倒沒什么想報復的,只是單純詢問一句罷了。 想到這里,他收回了目光繼續道:“好好待在這里生活吧,再過幾年,我便會放你們自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