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節
拖得時間越久,這些舉人就越發心慌。 若說誰最希望朝廷興大案,那無非就是閑賦在家的他們。 畢竟一場大案下來,起碼會多出數千官職等待他們赴任。 舉人的名頭只是名頭,唯有到手的權力才是真正的權力。 當官前他們希望興大案,當官后他們最抗拒興大案。 好處他們想兩頭拿,可事情卻不是那么簡單的。 “當下有多少舉人閑賦在家?” 朱高煦緩緩開口詢問,胡季聞言作揖道:“具體臣得去查查,但大概是一萬五千余左右?!?/br> “知道了,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匯報?” 朱高煦頷首詢問,胡季見狀本想退下,但想到了一件事情,還是作揖提道: “臣這些日子查了各個海外宣慰使的儲蓄,當下最高者為前東洲宣慰使王任,現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儲蓄五萬八千余貫?!?/br> “不過他名下的房屋田產和店鋪算在一起,恐不下百萬巨?!?/br> “除此之外……” 胡季還想匯報,朱高煦卻瞥了一眼他:“朕知道了,退下吧?!?/br> “是……”見皇帝不想聽,胡季只能作揖退出了乾清宮。 瞧著他離去,朱高煦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諸如王任的這些事情,他雖然沒查過,但心里早就猜到了這群人手握巨富,畢竟前世英法西班牙等國的殖民地總督可都是巨富,沒有理由大明的宣慰使就一個個清正廉明。 百萬貫自然多,但朝廷還沒到要對宣慰使下手的時候。 倘若對王任下手,那海外的那些宣慰使會怎么想,而且他們的財富對比下來,也并沒有那么多。 只要犯了事情,想要收拾他們隨時都可以。 相比較他們,朱高煦更想收拾那逐漸膨脹的幾十萬儲戶,更眼饞他們手中的上億財富。 只是當下而言,還不到動手的時機…… 第534章 耕耘海外 “放!” 噼噼啪啪—— 八月,在大明北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飄雪的時候,距離大明萬里之外的東洲西北部山區內卻爆發著一場大的動亂。 上萬礦工手持各類開采工具朝著一處營地發起沖擊,而面對這場沖擊,營地內的近千明軍結陣射擊。 面對標準化生產出來的燧發槍,赤膊上身的上萬礦工只是一個照面便被打死數百人,而這只是開始。 “放!” “轟轟轟——” 火炮發作,填裝霰彈的炮膛在一瞬間打出數以千計的鉛彈,而這樣的火炮足有二十余門。 只是頃刻間,近千土人紛紛栽倒,而營地營門大開。 “殺??!” 近百騎兵在一名將領的率領下沖出營地,對被挫去銳氣的數千土人發起突陣。 近百騎兵左右奮擊,而營地內的明軍也開始走出營地,結陣出擊。 在上千明軍的配合下,這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在不到一個上午就被徹底鎮壓下去。 土人礦工死傷近半,而面對如此場景,一名騎兵策馬來到正在用水囊沖洗自身的年輕將領身旁。 “宣慰使,我們戰死十七個弟兄,輕傷二百一十六人,土人戰死不低于兩千,負傷三千多?!?/br> “以前的規矩是怎么樣的?”年輕將領擦了擦臉上的血跡,那騎兵也作揖道: “按照以前的規矩,負傷的就地處置,免得浪費藥材?!?/br> “……”聽到這話,年輕將領皺眉道: “以前怎么做我不管,但現在朝廷要求德治東洲,那就要安排人給他們治病?!?/br> “另外查清楚這次為什么會叛亂,前幾天我來還好好的,怎么回事?” “是!”騎兵聞言作揖離去,而年輕將領也擦干凈了臉上的血跡,坐在了一旁的矮凳上。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直到戰場上大部分受傷土人都被集中一處安排醫生救治,并且營地已經飄出飯香味的時候,那名騎兵終于返回。 “吁……” 騎兵翻身下馬,年輕將領也梳理干凈,露出了二十七八且五官清秀的模樣。 他換了一身白袍坐在營地的門口,氣質很出塵,與剛從率領百騎沖陣的勇猛形象十分違和。 “如何?” 他開口詢問,那騎兵也作揖道:“問清楚了,是此處礦場的主事、吏員貪墨了礦工的工錢,礦工們包圍那主事的院子,卻被主事持槍打傷好幾人,故此礦工作亂?!?/br> “那幾名主事和吏員都被礦工生生打死,主犯也死在了剛才的戰事中?!?/br> “荒唐……”將領冷哼一聲,那騎兵也唏噓道: “確實,以朝廷給礦工的工價,這一萬三千余名礦工三個月的工價也不過七千八百貫?!?/br> “就為了七千八百貫,不僅把自己和五名吏員害死,還讓礦場的五十名弟兄折了,算上我們剛才的死傷,一共折了六十七個弟兄,光撫恤都得七八千貫?!?/br> 騎兵說罷,那將領也冷聲道:“看樣子得對宣慰司的官吏動動手,要不然他們指不定會給宣慰司惹出多大麻煩?!?/br> “另外這些土人也是不可理喻,發生此等事情,居然連上報都不知道?!?/br> “東洲宣慰司的律法得重新普及普及了,今日的事情我會上疏朝廷的?!?/br> 年輕將領起身,隨后對不遠處的一名軍吏開口道:“陳駿,你親自提領一百弟兄坐鎮此處,我會讓人派八千貫來此處為礦工發俸祿?!?/br> “末將領命!”那年輕軍吏作揖行禮,將領也轉頭對騎兵道: “吃過午飯后,全軍隨我返回西丘城!” “是!”騎兵應下,而將領也返回了營地。 半個時辰后,近百騎兵與八百余名馬步兵乘騎馬匹走出礦區,沿著水泥路向北方走去。 水泥路并不寬闊,僅有兩丈,故此大軍隊伍拉得老長。 隊伍之中,“楊”字旌旗獵獵作響,而結束這場鬧劇的年輕將領,便是當下越國公楊展之長子楊朔。 二十八歲的楊朔不斷戰功赫赫,但他的戰功卻并不少,所以是累功成為的東洲宣慰使。 之所以派遣他來東洲,是因為他與他父親一個性子,而這個性子最適合來東洲。 百余里長的水泥路,讓軍隊趕路有了一個比較好的條件,但即便如此,從礦區前往西丘城還是花費了兩日時間。 所謂西丘城,是一座興建不到四年的城池,而在后世它的名字叫做拉巴斯,是玻利維亞的首都。 西丘城四周擁有銅礦、金礦等大明所需要的資源,除此之外還有錫、鎢等大明暫時不太缺的稀有金屬礦脈。 西丘城四面環山,被群山所包圍,城池有兩丈高、一丈六尺厚,周長四里的混凝土城墻包圍,其中居住一千兵馬,另外有流放的漢口二千余人和被錄入百姓的三千余名歸化人。 雖然僅僅開發不到三年,但西丘城外卻有足足兩萬土人在開荒勞作,城外耕地也多達八萬余畝。 即便如此,當地的糧食卻依舊不夠吃,或者說整個東洲宣慰司都在依靠北洲宣慰司供給的糧食。 大明設立東洲宣慰司多年,加上后來設立的許多獎懲制度,如今的東國雖然還有國王,但百姓基本都是由東洲宣慰司管轄。 東國治下一百六十余個城邦都在為宣慰司開采金銀銅礦,而宣慰司給予交換的物資也十分豐富。 當地使用大明永樂通寶作為貨幣,但一斤糧食三文錢,而各個城邦百姓前往礦區務工一天則是十文錢,也就是說務工一天的工錢可以買到三斤左右的糧食。 這個糧食足夠保障務工者自己可以過得不錯,同時還能養活家里部分人。 當然,城邦如何壓榨他們,那就不是宣慰司會去主動插手的了,反正來到東洲宣慰司這么久,據楊朔所知,各城邦都會從礦工手中抽取一些工錢。 良心的抽取一文,沒良心的就是五文。 這些城邦抽取工錢是為了滿足城邦貴族們享樂的心理,因為相比較平民只想填飽肚子,貴族們更多是想著穿上絲綢、用上瓷器、吃上紅糖等物資層面的享受。 在東洲,一個青花大瓷瓶價格達到三千文,一套絲綢成衣則是兩千文,紅糖則是五十文一斤。 貴族們為了享受,不斷地壓榨著礦工,而大明需要的是礦區穩定生產。 正因如此,明軍偶爾會去幫助城邦鎮壓叛亂,但如果城邦陽奉陰違,宣慰司也會主動去煽動礦工造反。 西丘城內被錄入的三千多歸化城,便是曾經這片土地上某個城邦的平民。 他們推翻了城邦貴族的通知,將土地交給了明軍管理,所以獲得了進入城池居住的資格。 城內的一些維護工作需要他們出力,但這些工作給他們的工價就高出礦工很多了。 在城內掃掃地,一天便有二十文工錢,清理水渠、修建修葺一些城墻、房屋,亦或者出城指揮修路都有二十文到三十文不等的工錢。 在外,他們不用親力親為的修路,因為他們只負責指揮土人們修路,而土人的工價是每日十文。 煽動當地城邦貴族與平民的階級矛盾,在城邦覆滅后接手城邦的土地與城池,這是此前宣慰司慣用的手段。 正因如此,在過去幾年里,東洲的城邦已經覆滅了十三個,日后還會更多。 宣慰司要做的,就是在城邦覆滅后推行儒學和官話,讓當地的秩序與大明內地的城池一樣就足夠。 相比較官學,儒學更適合在東洲推行,因為這里要的是教化。 來到西丘城,興許是因為機會太多,加上沒有貴族的壓榨,故此即便是城外的土人,也能身穿布衣來遮蔽身體。 在城外還有幾處院子,而那些院子便是儒學。 七歲以上孩童前來參學,每日中午一頓午飯管飽,這就是讓當地百姓送孩子讀儒學最大的動力。 面對楊朔所率的兵馬返回,在耕種的百姓紛紛朝隊伍看來,投來羨慕的目光。 宣慰司兵卒每歲軍餉為二十貫基礎軍餉,三十貫海外補助,合計五十貫。 對于當地的土人來說,五十貫足夠他們過上半輩子不愁吃喝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