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節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不得不分權給六部,同時就連他也在考慮細分六部工作了。 仔細想了想,他還是決定先把殿閣大學士的數量給增加起來。 “擢浙江參議江淮為殿閣大學士,江西參議陸愈為殿閣大學士,肇州侯陳昶入閣為殿閣大學士?!?/br> “云南布政使趙軌入戶部擔任右侍郎,按察僉事張渤海任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監察御史于謙入都察院任都察院經歷司經歷” “東宮詹事府校書高觀任詹事府主簿廳主薄,即日上任,不得有誤?!?/br> “此外,刑部尚書金純既然致仕,那殿閣大學士徐碩便退閣,任刑部尚書吧?!?/br> 三言兩語間,朱高煦便將朱瞻壑一派的數名大臣拔擢了起來,同時派徐碩出閣任刑部尚書職。 一時間,幾個比較重要的部門都有了朱瞻壑的人,朱瞻壑的勢力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而這就是皇權的魅力。 如果要正常的論資排輩,東宮這批人起碼需要熬到四五十歲才有上來的資格,而今他們不過而立之年便已經步入京中擔任要員,這是何等天恩殊榮。 饒是跟隨朱高煦幾十年的亦失哈,也不免在此刻開口道: “這般拔擢,速度是否太快了?” “不快?!敝旄哽銚u頭道:“小子上臺,老人退居幕后是應該的?!?/br> “若不是地方上青壯派的勛臣二代子弟脫不開身,我本不該讓陳昶入閣的?!?/br> 嘆了一口氣,朱高煦繼續道:“提前拔擢他們,我剛好也可以考??夹K麄?,看看他們適不適合在京為官?!?/br> 解釋過后,朱高煦便低頭處理起了奏疏。 大約一個時辰的時間,隨著圣旨下發并傳開,在大明宮與朱棣進行家宴的朱瞻壑也在王渙的提醒下得知了這則消息。 “好!”朱瞻壑忍不住高興道:“有江淮他們這群人入京幫忙,我這邊事情也就容易處理多了?!?/br> “對了,江南和渤海動向如何?”朱瞻壑隱晦看了一眼長春宮內的熱鬧家宴,壓低聲音詢問了王渙一聲。 王渙聞言作揖道:“渤海派倒是沒有什么動作,倒是江南的人得知如此多重要的位置被占據,下面不免有聲音議論,估計江淮他們若是拿不出本事,恐怕很難在京城立足?!?/br> “怎么,對你的弟子不信任?”朱瞻壑輕笑詢問,王渙汗顏道: “小子雖有能耐,但我也畢竟與他幾年未見了,希望他有所長進吧?!?/br> “自然”朱瞻壑舉杯抿了一口酒,隨后向外走了幾步。 王渙跟了上去,直到遠離長春宮,朱瞻壑才開口道:“我父親這次沒有提及王回那邊?” “沒有,畢竟才結束大案不到五年時間,不用著急再興辦一場?!?/br> 王渙解釋著,同時也對朱瞻壑提醒道:“昆侖洲那邊不安定,日本那邊自從義嗣吞并了幾個小國守護后,他試圖與朝鮮搶奪昆侖洲市場,以此來拔高自己的威信?!?/br> “……”聽聞消息,朱瞻壑皺眉道:“父親知道沒有?” “陛下知道,但陛下讓昆侖洲宣慰司的宣慰使孟冉自行處理,而此前孟冉是偏向朝鮮的,看樣子這次也是一樣?!?/br> 王渙這般說著,同時也開口道:“這個孟冉的父親便是遼國公孟章,而他也是孟懋的胞弟,有投靠殿下您的意思?!?/br> “他為人如何?”朱瞻壑注重人品,但這也是無奈之舉,他在這個位置上有太多雙眼睛盯著他,若是他一個人他還能控制好自己,但手下人就不行了。 故此在他看來,他寧愿東宮人少而精,也不愿意人多而雜駁。 “這個……” 王渙遲疑了,見他遲疑,朱瞻壑也皺眉道:“那便不用理會,東洲的情況如何了?” 朱瞻壑話音落下又提出問題,王渙聞言繼續道:“東洲和北洲那邊,孟懋與楊朔二人分別鎮守北洲與東洲,楊朔是越國公長子,不過與我們關系一般?!?/br> “孟懋那邊已經選擇了幾個比較容易控制的小部落在扶持他們吞并大部落,并任命他們為當地土司?!?/br> “以他的匯報來看,大致在五年左右,就能扶持出幾個上萬人的大部落為城寨,而朝廷只需要用糧食控制他們就足夠?!?/br> “即便這些部落叛亂,孟懋也能輕松率領騎兵壓制他們?!?/br> “不錯……”聽到這些話,朱瞻壑對東洲和北洲那邊也漸漸放下了心。 他將目光轉向了印度廝當,故此繼續道:“印度廝當十六國的情況如何,西廠與錦衣衛在當地的情報刺探又如何?” “朝廷在這些地方布置很深,這點殿下可以放心?!蓖鯗o回應道: “當下印度廝當十六國雖然沒有大的戰事,但小摩擦卻持續不斷,除了榜噶喇國接受朝廷儒學與佛道教,并改變了國家教義外,其余各國并無變化?!?/br> “錫蘭宣慰使劉永誠能力不錯,與波斯衛的陳友都有投向我們的意思,人品也不錯?!?/br> “那就接納?!敝煺佰植患偎妓鞯幕卮?,同時對印度廝當的情況做出點評。 “這地方日后必然是朝廷最大的市場,查查當地適合種植什么東西,有沒有經濟效益,一味的貿易掠奪只會讓當地越來越貧困,朝廷要的是讓他們仰慕,所以必須拉攏他們的上層貴族才行?!?/br> “另外看看他們有哪一國對朝廷不恭順,便扶持另一國打壓它們,殺雞儆猴?!?/br> 朱瞻壑將印度廝當的事情給吩咐好后,他這才揉了揉眉,同時抿了一口酒。 “事情大致如此,還有什么需要交代的便一并交代了吧?!?/br> “王回這邊,需要拉攏嗎?”王渙壓低聲音詢問,朱瞻壑聞言卻心里一緊。 他臉上露出復雜的表情,對于王回這樣的人,他無疑是既想要又擔心。 王回的能力和手段、心性不用多說,但王回過于的清廉,這不得不讓朱瞻壑懷疑他圖謀更大。 思前想后,他還是搖頭道:“既然大案不會興辦,那就暫時擱置這件事,等江淮他們來了京城再商討?!?/br> “另外讓江淮他們加快速度,提早來北京與我見面,我這手頭事情堆積不少,他們若是來了,那我便輕松許多?!?/br> 話音落下,他也不免感嘆道:“父親能處理如此龐大的國家,這點是我最為佩服的?!?/br> 王渙不敢答話,朱瞻壑見狀也擺手道:“行了,你先去休息吧,我再陪陪爺爺就回宮里?!?/br> “是”王渙作揖退下,朱瞻壑也轉身回到了長春宮中。 長春宮中,朱棣看著眼前的舞樂并不在意,而是沉浸在和朱祁鉞的交談中。 大半年的時間,朱祁鉞長高了幾寸,同時學到了不少東西。 他與朱棣,似乎無時無刻都有新的話題,朱瞻壑根本摻和不進去。 坐在左首位,瞧著那對祖孫的其樂融融,朱瞻壑心里不免對身旁沐氏道: “你我反倒是成了陪襯了,看來還是多生幾個太孫給爺爺帶反倒讓他能多開心些?!?/br> “話雖如此,但殿下也不納奉儀,僅臣妾一人,怕是有些吃不消……” 沐氏倒是毫不避諱,朱瞻壑也習慣了她的外向,故此舉杯與她碰道:“不試試怎么知道?” 夫妻間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只可惜在他們相視一笑的時候,坐在上首位的朱棣卻突然眼皮跳個不停,讓他忍不住揉了揉。 “這眼皮突然跳的厲害?!?/br> “是左眼皮,應該是好事來了吧?” 朱祁鉞用自家爺爺的話來搪塞太爺爺,朱棣則是笑著點點頭:“應該是?!?/br> 話雖如此,可朱棣卻不知道為什么的突然心慌了起來…… 第532章 諸君慢行 “我怕是要不行了……”病榻之上,一道略微消瘦的身影發出了如此聲音。 只是一番話,便讓圍在病榻四周的二十余個子女泣不成聲。 “別說傻話,能撐過去的?!?/br> 緊握他的手,張氏看著眼前因為病痛而消瘦許多的朱高熾,欲語淚先流。 “爹,沒事的?!?/br> “爹您一定能挺過去的?!?/br> “爹,您不能有事啊?!?/br> “王御醫,您說是吧!” 子女們用帶著哭腔的聲音雜七雜八的對站在角落的王完者等御醫團隊質問,可得到的卻是沉默。 此時此刻,他們或許都知道,朱高熾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了。 “唉……” 朱高熾深深吸了一口氣并呼出,他已經沒有力氣再繼續交代什么,只是目光看著朱瞻基與張氏,眼淚不斷從眼眶之中流出。 咽喉聳動,卻始終吐不出一個字。 哪怕身旁的醫生不斷為他更換氧氣,可也只能勉強維持住他的生機,連讓他說話的力氣都恢復不了。 “我想爹和老二、老三他們了……” 朱高熾很想說出這句話,可是他咽部聳動,一直吐不出來。 強忍難受許久,他眼神也逐漸暗淡起來,直至胸口停止了起伏…… “爹??!” 洪熙十二年正月初四,朱高熾于昆明府昆明醫院病逝,享年五十二歲。 消息傳到北京時,正是清晨時分,朱高煦才走入武英殿,尚未坐下便得知了這一噩耗。 “陛下(父親)!” 他身子搖晃,好在亦失哈和朱瞻壑聯手將他扶住。 二人雖然也震驚,但他們更擔心朱高煦的身體。 扶著他坐下后,亦失哈連忙為其倒了一杯熱茶,朱瞻壑也緊張道:“兒臣上次去昆明時,心里便已經有了預感,大伯也說生死有命,請您與爺爺不要太難過?!?/br> “父親,您得振作起來,大伯定然不希望您如此?!?/br> 朱瞻壑勸導著,朱高煦腦中卻不斷浮現自己加入大教場后,朱高熾對自己的那些關心。 朱高熾從未停止過對自己的關心,只是自己總是推三阻四。 兩兄弟的關系,直到他成功當上太子才穩固下來。 三十余年的兄弟情,最終還是以另一方的生命結束而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