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節
雖是俯著身子,但朱棣要看他,依舊卻抬著頭,氣勢上就先輸了一截。 “此次北征確實略有耗費,但耗費并不大,明歲我會讓戶部削減內帑五十萬貫錢糧,以此便揭過了?!?/br> “至于這錢就從內廷出就行,大明宮的錢糧撥給分文不改?!?/br> 朱高煦還是比較在意朱棣感受的,削五十萬貫錢,算是這次北征無太大戰果的示歉了。 對此,朱棣也舒緩一口氣道:“南下路上,我便聽說朝中有許多人說我這次北征徒勞無功,說我老了,不復以前……” 朱棣語氣有些患得患失,朱高煦聞言,臉上笑意依舊,并沒有因為這句話而動怒。 他將為朱棣喝空的茶杯斟茶,繼續安撫道:“文官不知兵,況且出征前你我父子便有了準備,此戰馬哈木很有可能西遁?!?/br> “眼下看來,事情與我們預估的一樣,不同的是我們把太平和把禿孛羅兩部收入了朝廷麾下的燕然都司中?!?/br> “單這份功績,便不遜于昔年漢光武設鮮卑大都護,唐太宗設瀚海都督府?!?/br> “至于那些文官的說法,只是文臣不知兵,說錯罷了……” 三言兩語間,朱高煦便拔高了朱棣此次北征的成果,盡管朱棣知道朱高煦舉的例子都是羈縻統治,但心里還是稍稍心安了些。 人就是如此,年紀越大,便越渴望關愛。 朱高煦從很早開始就注意到朱棣的精神狀態,故此在徐皇后病逝后,常對他做的事情采取鼓勵和贊嘆,以此來滿足他的虛榮心,讓他生活過得舒心些。 “行了,我雖然年紀大了,但人還沒糊涂,這次北征成果確實不大,這點我老頭子認了,但下次我一定打出戰果來?!?/br> 朱棣眼看騙不過朱高煦,立馬就開始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了。 對此,朱高煦只是輕笑:“那您得保重好身體,下次北征恐怕不會那么快了?!?/br> “嗯!”聞言朱棣露出笑臉,他通過試探知道了朱高煦還支持自己北征,心情立馬變得開朗了許多。 只是開朗過后,他還是不免唏噓道: “當下已經十月中旬了,再過一個半月,我也就五十九歲,晃一晃便六十了?!?/br> “六十啊……”朱棣略微感嘆,朱高煦聞言安撫道: “六十正當年,爺爺都活到了七十一,您難道會輸他嗎?” “說起你爺爺……”朱棣臉上露出幾分后怕: “這次南歸的路上,好幾天夜里我都夢到你爺爺?!?/br> “我夢見我在大本堂,你爺爺提著刀,帶著你大伯來找我,問我說:‘老四,你把允炆怎么樣了’,我支支吾吾半天,一句話說不出來,心里怕得要死……” 朱棣語氣不像演的,因為朱高煦知道他演技沒那么好。 “老二,你這些年,難不成就沒坐過這類似的噩夢?” 瞧著朱高煦沒什么反應,朱棣十分疑惑的詢問朱高煦,朱高煦輕笑: “您怕我爺爺,所以才這么做,可我不怕?!?/br> “你不怕?”朱棣一副不相信的表情,朱高煦卻直接坐在了朱棣的腳凳上,靠著他的椅子道: “爺爺活著的時候我就說過了,我那大兄如果削藩好好來,那我絕對鼎力支持他?!?/br> “只可惜,旁人是削藩,他卻是想要你我父子的性命?!?/br> “那既然如此,我們不趁機反,還等什么呢?” 朱高煦冠冕堂皇的說著,可朱棣卻狐疑道: “可我記得,你爺爺還沒死,你小子就煽動我造反了?!?/br> “……”朱高煦顯然沒想到老爺子記性那么好,只能改口風道: “因為我知道我那大兄是什么人,與其等他動手,還不如先下手為強?!?/br> “算了,現在說這些也沒用,您要是真的怕了,那等您以后下去了,就說是被我逼著造反的就行?!?/br> “等我下去的時候,我帶著《天下四夷賓服總圖》下去,我就不信爺爺看見這《天下四夷賓服總圖》還能在下面再收拾我?!?/br> “而且要我來說,爺爺要是一開始就把位置傳給您,一家人也不至于鬧成這模樣?!?/br> “您看看,我那大兄把我十二叔逼的自焚絕嗣,再看看我們爺倆,我那大伯的幾個兒孫還活得好好的,這一對比,差距不就出來了嗎?” “你這么說倒也是?!敝扉哿宿鄞蠛?,被朱高煦說服了。 朱標的幾個兒孫,除了朱雄英早夭,朱允炆自焚以外,其余的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可都過得不錯,就連朱允炆的兒子朱文奎都還活得好好的。 朱高煦北上以后,并沒有將他們從江南帶往北京,而是將他們留在了明孝陵的甌寧王府。 如今他們也有四家二十七口人,吃穿用度皆不缺。 朱允炆要是知道,高低得給朱高煦磕一個。 對于朱標這一脈,朱高煦根本懶得去收拾他們。 歷史上被朱允炆提拔,并且存活下來的官員并不少,結果朱祁鎮在釋放了吳庶人和建庶人之后,對朱允炆歌頌的許多江南官員和富戶壓根沒管這群家伙,反倒是朱祁鎮和朱見深對他們還算可以。 被放出后,兩家也有十八口人,還能雇傭六名女奴。 只可惜再往后就因為宗室人口太多,對他們沒有關注了。 就這種管理方式都沒人扶持造反,朱高煦只能說這群江南士大夫還真是朱允炆的好忠臣…… “別想那么多了,這兩年好好休息,等過幾年東北鐵路通車,您想出征幾次就幾次,兒臣絕對沒有什么可說的?!?/br> 朱高煦起身拍了拍屁股上不存在的灰塵,笑著道:“前提得養好身體?!?/br> “你自己倒是真的要養好身體?!敝扉]好氣道: “你給我的手書我看了,怎么,你還真的準備對孔府下死手?” 朱元璋和朱棣都瞧不上曲阜孔府,但在即位后,他們無一例外都選擇了賞賜曲阜孔府,因為這是籠絡讀書人的手段之一。 朱高煦即位后,他對孔府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那時朱棣就感覺不對勁了,如今才過去不足一年,這孔府就要在洪熙朝坍塌了,不免讓人覺得唏噓。 “朝廷缺錢,修鐵路、黃河清淤、疏通運河都需要錢,剛好這孔府又撞到槍口上了,收拾了還能獲得一波山東民心,既然如此,那何必要留著他們呢?” “況且,現在的學子,大部分還是以新政為主,雖說也輔修四書五經,經史典籍,但又有誰真的會為了書本上的一個人而死呢?” “唐太宗說過,民心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br> “古往今來,許多君王乃至李世民都將這個民視為每個時代不同的豪強士紳,而今時代變了,盡管民的主體還是他們,但在我這里,民即是天下人,不論高低貴賤?!?/br> “此舉,也算是為我天家積德吧……” 朱高煦已經預料到了日后的思想與現實碰撞,所以才會說積點德,希望后人念自己一點好,別把自己搞得絕嗣了。這聽上去略有幼稚,但人就是這樣,年紀越大,反而越相信什么因果報應。 “好了,你自己回你的紫禁城待著吧,你要對孔府下手,接下來有你忙的了?!?/br> 朱棣深知自己說服不了朱高煦,只能提醒他好好應對接下來的風波。 對此朱高煦頷首表示清楚,又瞥了一眼門外:“您這兩個孫子,這次表現如何?” “嗯……”朱棣捋了捋胡子,略微思考后給出答案: “太年輕,就這次表現來說,瞻基比瞻壑稍微成熟些,瞻基能帶幾千人,假以時日指揮數萬也不成問題?!?/br> “至于瞻壑,成長倒是不錯,當個千戶官也綽綽有余,更進一步還得細看日后?!?/br> “你這軍校還是有用的,現在軍中七成以上武將都是你那軍校走出的人才,比我當年好多了?!?/br> 朱棣稍微遺憾的就是自己的班底不如朱高煦,亦或者說他不如朱高煦會帶人。 朱高煦手下走出了孟章、王義、陳昶、徐晟、傅讓、楊展、張純、鄭峻這一堆人。 反觀自己,除了張玉、孟善、朱能可稱大將外,其余的就只有張輔、孟瑛、李遠、李彬能看了。 兩者看上去數量差不多,但年紀差距可太大了。 這兩年,燕府將領先后去世,能挑大梁的只有朱能、張輔、孟瑛他們幾個。 反觀渤海一派除了中立的陳亨以外,其余人各自活得好好的。 想到這里,朱棣又不免郁悶起來。 “既然如此,那兒臣就告退了?!?/br> 朱高煦作揖要走,不過臨行前想到了什么,不免詢問道: “對了,少師在大明宮居住如何?” 朱高煦提起了姚廣孝,朱棣聞言頷首: “老和尚有些隱疾,不過你培養的那些醫生倒不錯,老和尚身體還算健朗?!?/br> “不過以他的年紀,你就不用去叨擾他了?!?/br> “他收了一個養子叫姚繼,你若是不缺閑人吃飯,倒是可以安排個差事給他?!?/br> 朱棣交代起了姚廣孝那邊的事情,格外提醒朱高煦別去叨擾他,對此朱高煦頷首回應,末了回答:“安排去太常寺做事吧,不容易出錯?!?/br> “你自己看著辦就行?!敝扉貞宦?,朱高煦見狀也作揖行禮,而后走出了養心殿內。 胯步離開時,朱高煦瞧見了站在殿門的王彥、朱瞻壑、朱瞻基幾人。 朱高煦對他們頷首:“照顧好你爺爺?!?/br> 話音落下,他便在亦失哈的陪同下向外走去。 不多時,他回到了來時的馬車上,坐在車里的他不免露出苦笑。 “陛下?”亦失哈好奇詢問,朱高煦卻摸了摸八字胡。 “有些可惜,姚廣孝不能為我所用,但想想他年紀,估計也用不了幾年,因此便只能苦笑了?!?/br> 朱高煦道出苦笑原因,亦失哈聞言頷首道:“少師學究天人,但終歸謹慎過頭了?!?/br> 姚廣孝是一個合格的謀士,但他的出謀劃策幾乎都是為了朱棣。 對于朱高煦,他始終保持著戒心,因為在他看來,朱高煦并不像朱棣,反而更像朱元璋。 故此,在朱高煦輔佐朱棣的那么多年,這老和尚幾乎沒有過多出現,活生生在永樂朝活成了一個透明樣。 這是他自保的手段,朱高煦也十分理解,但對于不能驅使姚廣孝,他始終有些遺憾。 朱高煦沒有繼續與亦失哈討論下去,而是將目光放到了車窗外。 不得不說大明宮選址極佳,在北直隸的禁伐令與積極募工,推廣低價煤炭的情況下,隨著北直隸綠化不斷恢復,這地方也算是湖澤與天地一色,遠方飛鳥如一行白鷺上青天,扶搖之上青天而去。 時間緩緩流逝,不多時朱高煦便乘車回到了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