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節
【虜聞朝廷出兵,挾其屬以遁,沿途棄孳畜甚多,部曲離散,我師沿途搜捕,俘牛羊上萬,胡虜婦孺數千】 “和我預料的差不多?!?/br> 七月中旬,隨著北邊的消息傳回,朱高煦頷首道: “這馬哈木吃了一記痛,卻是再也不敢與朝廷交鋒了?!?/br> 他話音落下,亦失哈也遞出一份手書:“陛下,這是太上皇手書?!?/br> “嗯”朱高煦接過打開,一目十行看了個大概??偟膩碚f,朱棣不太想讓這場北征徒勞無功,故此希望將太平、把禿孛羅納入燕然都司的管轄范圍,同時冊封他們兩人為都指揮同知。 對此朱高煦也十分贊同,畢竟有了這個名頭,日后大明向西筑城進入漠北也就有了名頭,而所需要耗費的,無非就是每年支付給太平、把禿孛羅二部數萬貫俸祿罷了。 這筆俸祿很多,但朱高煦也不會白出這筆錢,而是需要太平和把禿孛羅與阿力臺一同抵抗馬哈木。 總而言之,馬哈木既然逃出了漠北,那他就不要想再回來,老老實實在西伯利亞大草原呆著就行。 “按照太上皇的意思照辦,另外詢問太上皇何時南歸?!?/br> 朱高煦用朱筆圈紅,交代亦失哈的同時不由詢問。 亦失哈見狀頷首,緊接著便將奏疏拿出去令人照辦去了。 很快,戶部尚書郭資便趕來了武英殿,并在入殿作揖后詢問道: “殿下,燕然都司還需要繼續維持嗎?” 顯然他是看了朱高煦冊封太平、把禿孛羅的旨意才來詢問的。 他來詢問的目的,恐怕是覺得沒有必要在漠北投入大量資源。 “燕然都司需要維持,盡管那里現在沒有什么產出,每年還需要朝廷從渤海調度數十萬石糧食維持,但日后隨著漠北人口增加,朝廷也可以在當地開采金銀銅礦,用鐵路運輸回關內?!?/br> 漠北的礦產不用多說,在當地開辦工場,不僅可以加深蒙古人對大明的認同感,也能繞過各部首領,直接影響基層蒙古人。 把蒙古問題在漠北解決,總好比讓他們沒糧食吃南下霍亂要好。 馬哈木西遷后,漠北的蒙古人數量不會超過四十萬。 只要東北鐵路修通,繼而再修建鶴城前往忽蘭忽失溫,乃至更西邊的鐵路,屆時就可以對漠北移民,配合抽水機和新作物鞏固這片疆域。 只需要遷徙二十幾萬漢人,就足夠同化這四十多萬蒙古人,漢人的同化能力就是如此。 屆時可以打工養家,誰還會和領主們起兵造反呢。 朱高煦摸摸八字胡,隨后將目光繼續放在郭資身上:“國庫的情況如何?” “入歲以來,東洲持續輸送金銀銅錠,眼下除黃金外,尚有白銀及舊錢、新錢近二千七百余萬貫?!?/br> “此外,如今既然是新朝,那是否要將永樂通寶更換為洪熙通寶?” 郭資回應了朱高煦,順帶還詢問了錢幣的問題。 歷代君王即位后,都會制作新錢,但朱高煦并未下達鑄造洪熙通寶的旨意,所以郭資特意詢問。 “暫時不用,繼續鑄造永樂通寶就行?!?/br> 朱高煦并不著急鑄造新錢,在他看來,如果百姓日子過得好,那自然記得如今是洪熙年間,而不需要新錢提醒。 如果百姓過得不好,那他鑄造再多的錢也沒有用。 想到這里,朱高煦詢問道:“兩京鐵路還有多久才能完工?” “大約三年?!惫Y畢恭畢敬回答,朱高煦聞言頷首道: “國庫既然充裕,那我準備先修西北鐵路的北京至萬全、大同段?!?/br> “這段鐵路六百里,工部的報價是三年二百四十萬貫,造價并不算高?!?/br> “如果這段鐵路能修通,那山西北部的煤炭就能在兩京鐵路貫通的同時,將源源不斷的煤炭運往江南,提早實現煤場自給自足,并解決江南百姓的柴火問題,你以為如何?” “自然可以!”郭資不假思索的回答。 在他看來,皇帝既然說的那么詳細,顯然這件事情是肯定要辦的。 雖說房山的煤炭已經通過鐵路運往了北直隸南部和山東西部地區,但總體來說房山的煤礦產量并不足以滿足當地的需求。 當然,這其中也涉及房山沒有鐵路,還需要用馬車運煤導致效率低下。 故此在同意山西北部鐵路的時候,郭資也建議道: “陛下,臣建議修建一條房山通往北京東站的鐵路,再修建一條從永平府灤洲鐵礦連接永平站的鐵路?!?/br> “如此一來,灤州鐵礦和房山煤礦就可以直接通過火車運往京城,再中轉前往南方?!?/br> 郭資的提議讓朱高煦拍了拍腦袋:“倒是忘記這件事了……” 朱高煦有些懊惱,自己應該早早想到這些事情才對,只可惜這段時間太忙了,居然連這些事情都忘記了。 想到這里,朱高煦對身旁的亦失哈交代道:“與工部說清楚,主干線修通后,主干線兩側的礦區都要修建鐵路來運輸資源?!?/br> “批不批是朕與戶部的事情,但工部必須勘察上奏?!?/br> “奴婢領旨”亦失哈應下,朱高煦見狀也將目光繼續放在郭資身上: “朝廷眼下,每年要消耗多少國庫的庫存錢糧?” “這……”郭資頓了頓:“去年是六百萬貫,今年至如今已經消耗四百三十余萬貫,到歲末估計會達到七百萬貫?!?/br> “如果明年西北鐵路的山西段,加上房山、灤州等地鐵路開建,估計會高達八百萬貫?!?/br> “以國庫的情況,大抵能撐三年左右?!?/br> “不過三年后兩京鐵路和山西北部段竣工,屆時會降低至五百余萬貫?!?/br> “若是房山、灤州等地鐵路也能竣工,應該會下降到四百萬貫?!?/br> “以國庫每年的財政增長來看,屆時只要沒有大的戰事,每年的缺口估計也就在一百萬貫左右,持續三四年就能漸漸平行?!?/br> “當然,這是建立在西北鐵路不開建的情況下,若是西北鐵路也開建,那缺口興許會擴大到三百乃至四百萬貫左右?!?/br> 郭資在隱晦的提醒朱高煦,朝廷的情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樂觀。 這三年還可以用海外戰爭繳獲的金銀,以及解縉案和紀綱案抄家所得來度過,但三年后就得勒緊褲腰帶了。 “東北鐵路,如今到什么地方了?” 朱高煦沒有立馬回應郭資,反而是詢問起東北鐵路的情況。 “已經修抵遼西府寧遠縣,預計明年這個時候就能修抵遼河西側?!?/br> “剩下的一千二百里,差不多需要五年時間才能修通?!?/br> 郭資回答了東北鐵路建造情況,朱高煦聽后頷首。 歷史上日本人和俄國人修建南滿鐵路用了五年零四個月,當然南滿鐵路的里程要比大明的松原—海城鐵路要長出許多,但大明修鐵路比俄國人和日本人給出的待遇好,而且朱高煦在東北的威望高,募工容易。 加上是多點開工,故此五年修通也沒有什么問題。 “遼東、渤海等地百姓得知朝廷要修鐵路,并且陛下會在鐵路修通后前往吉林,因此報名之人絡繹不絕,工人數量十余萬?!?/br> “若不是用不了那么多人,那工部興許能招募數十萬百姓來修建這條鐵路?!?/br> 郭資臉上忍不住流露笑意,朱高煦臉上更是出現驕傲之色。 來到這方世界,若是說朱高煦對自己哪方面的功績最為滿意,那一定是開發渤海和遼東。 得益于他,大明的遼東和渤海每年能向內地輸送數十萬石糧食,盡管這并不多,但放在歷史上是萬萬不可能的。 能輸送糧食代表自給自足還有存糧,而歷史上的遼東每年需要從山東、北直隸調上百萬石常平糧價才能存續。 對遼東,朱高煦以一己之力改變許多,這也讓朱高煦對朱瞻基在位十年感到不屑。 朱棣留給朱瞻基的內帑金銀數量幾近千萬,但凡朱瞻基舍得投入,遼東局勢也不會兩百多年都得不到改變。 “對于東北之民,主要以農業和工業并行來進行?!?/br> “手工業不適合,那就發展鐵礦、煤炭等資源,同時發展好農業?!?/br> “東北沃土千里,只是由于得不到治理,許多土地積淤而無法耕種?!?/br> “如今有了抽水機,那只要有足夠的人力,東北之地足夠開墾數萬萬畝耕地?!?/br> 朱高煦對東北的評價很高,如果東北的耕地能開墾出來,哪怕只有十分之一,那小冰河期的東北也不會太難過。 小冰河期的東北洪澇災害嚴重,那是因為無人治理才導致的洪澇。 如今大明在東北廣修水利,到了二百年后興許會因為小冰河期的降溫而導致糧食減產,不過一旦用上化肥,再加上完善的水利,東北即便遭遇災害,也能自給自足,不會因為災害而誕生努爾哈赤這個卷王。 況且…… 朱高煦突然想起了努爾哈赤的老祖宗猛哥帖木兒,故此不免詢問亦失哈道:“我記得之前陳昶抓來了那個猛哥帖木兒,他人呢?” “猛哥帖木兒?”亦失哈表情有些迷糊,他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這種小人物。 走到書架前翻找了許久,他才回首與朱高煦作揖: “陛下,他被送入南京,妻女被充入十六樓,他自己則是被送去孝陵守陵去了?!?/br> “送?”朱高煦皺眉:“我沒說把他送去孝陵?!?/br> “好像是太上皇當時下的令,已經去勢了……” 亦失哈聲音小了幾分,朱高煦聞言啞然,最后笑了笑: “罷了,既然已經處理了,那就懶得處理他了?!?/br> 搖頭苦笑,朱高煦便將目光投向郭資,繼續與他討論起了朝廷需要用錢的地方…… 第473章 自取滅亡 “王重六……上稱”“一千七百二十五斤,收糧一百七十二斤半?!?/br> “吳寸二……上稱” 九月尾巴,當北征大軍在漠北收服太平、把禿孛羅等瓦剌大領主的時候,山東兗州府青川村內也在進行著秋收后的賦稅繳納環節。 青川村作為驛道旁的一個存在,這里有多條小河經過,因此當地農業發達。 這樣的地方,收稅和辦事都需要老實本分的人,而青川村糧長程匯元便是這樣的人。 在基層吏員常年從中克扣的環境下,程匯元毫無疑問是一個木訥且實事求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