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節
吉林城內,當《渤海日報》刊發,拿到報紙的百姓們立馬露出了笑臉。 茶樓里,百姓們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他們穿著棉衣,三五人一起拿著一份報紙閱讀。 “你們看,上面說通往松原的鐵路已經抵達永平,預計洪熙七年修抵松原?!?/br> “松原離我們這不近啊……” “笨蛋,可以坐船去松原然后坐火車去北京看殿下??!” “你小子吹吧,你還能見到殿下?” “我……見不到,但畢竟在一個人不是嘛……” “對了,現在要稱呼陛下了?!?/br> “哼,那是你們漢人的叫法,在我們這里,殿下一直都是渤海大汗?!?/br> “渤海大汗哪有洪熙皇帝陛下來的威武?!?/br> “你這廝……” 一時間,茶樓里的女真人與漢人開始對渤海大汗與洪熙皇帝的稱呼誰更威武來了場辯論。 同樣的辯論不僅僅在渤海,就連大寧都有爭辯,不過在大寧都司中,當年那群被招撫的兀良哈蒙古人則是認為朱高煦是博格達徹辰汗。 朱高煦對兀良哈的殺傷最大,如果不是他幾次削弱兀良哈,兀良哈也不會在與朱棣一戰中顯得那么無力。 但即便如此,歸順的兀良哈人依舊認為朱高煦是他們的博格達徹辰汗,寓意神圣且偉大的智慧大汗。 相比較北方對朱高煦稱呼為汗的做法,西番之地的侯顯在昭告了西番臣民們洪熙皇帝即位后,他們便將朱高煦稱呼為洪熙皇帝兼金剛手菩薩。 在朱高煦之前的朱棣,則是被西番百姓稱呼為永樂皇帝兼文殊菩薩。 在西南,經過改土歸流的大部分地區,被解放的農奴們則是根據本民族的神明稱呼,將其冠在朱棣、朱高煦身上,認為他們是神明附身。 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而且這樣的事態還在發酵。 倒是在天下都討論洪熙皇帝即位,以及永樂皇帝五十八歲退位這件事情的時候,身為他們的子孫,朱瞻壑則是帶著自己的妻子沐氏往北京趕去。 從正月初一出發,他們乘船直到正月十八才抵達德州。 好消息是,北方的鐵路已經鋪設到了獻縣,因此他們花費一日騎馬北上后,便來到了獻縣的火車站。 “這里就是火車站?” 站在火車站前,沐氏略微詫異的看著眼前的火車站,同時跟隨朱瞻壑來到了站臺。 由于有兵卒護衛,朱瞻壑幾乎沒有人檢查就來到了站臺。 護衛他的百戶官與火車站的站長經過交流,站長立馬調配了一輛火車給朱瞻壑他們。 走上火車車廂內坐下,不止是沐氏感到驚奇,就連朱瞻壑自己,以及護衛他的三十余名騎兵都感受到了驚奇。 “殿下您也是第一次坐嗎?” 沐氏系好安全帶后詢問朱瞻壑,朱瞻壑搖搖頭:“不是第一次,但之前坐的時候沒有這么精美的車廂?!?/br> “這東西速度有報紙上說的那么快嗎?”沐氏就好像一個好奇寶寶,但朱瞻壑很有耐心的解釋:“應該是?!?/br> 朱瞻壑剛剛說完,cao作火車的司機便下車來到車廂,半跪在地上小聲詢問:“殿下,要全速前往北京,還是慢一些?” “全速吧?!敝煺佰譀]有詢問全速是多少,而這也將是他今日最后悔的事情。 “草民領命?!甭勓缘乃緳C作揖,隨后起身返回了駕駛室。 不多時,刺耳的汽笛聲響起,拉拽著車廂的火車開始向著北方進發。 只是一開始,朱瞻壑就感覺到了不對勁:“這車……似乎起步的有些快?!?/br> “快點不好嗎?”沐氏前一秒還在詫異,后一秒便感受到了一種推背感。 得到了朱瞻壑指令的司機當即全速向北京前進,由于拉拽了煤炭和水箱,因此速度最快能保證在每個時辰八十里左右。 那速度,幾乎與八百里加急差不多,因此剛剛火車出發沒多久,車上便有人開始嘔吐了起來。 這時朱瞻壑他們才發現自己的座位下有木盆,紛紛拉出來,表情痛苦。 “殿下,這……” “嘔!” 沐氏還想說什么,卻見朱瞻壑一開口便朝著木盆吐了一堆。 上火車前,由于報紙上的時速寫著每個時辰三十里,他誤以為這是乘車時速,因此他故意吃了許多東西,擔心要到明早才能抵達北京。 故此當眩暈感傳來,朱瞻壑立馬顧不得形象的抱著木盆猛吐起來。 沐氏沒有什么暈車的感覺,反倒是朱瞻壑吐得不成樣子。 “殿下,要不我們下車騎馬去吧?” 沐氏瞧著朱瞻壑的模樣,心疼的勸說著,但朱瞻壑吐干凈后稍微舒服了一些,立馬抬手強撐道:“無礙,我不過是午飯吃多罷了,等會就沒事了?!?/br> “騎馬去北京最少要五天,乘車最多明早就能到,放心,我沒事的……嘔!” 話音還沒落下,朱瞻壑又抱盆猛吐起來。 如此反復折騰,直到他肚子里空空如也,他才稍微消停了下來。 時間一點點過去,在他迷迷糊糊之間,沐氏突然拉了拉他。 “怎么了?” 瞧著窗外的漆黑,朱瞻壑恍若隔世的詢問著沐氏。 “剛才護衛來說,還有二十里就到北京了?!?/br> “二十里?” 沐氏的話讓朱瞻壑咋舌:“我睡了多久?” “三個多時辰吧,臣妾也不知道?!便迨辖淮煺佰值乃邥r間,朱瞻壑見狀表情古怪。 在他懷疑的目光中,火車繼續行駛了大概兩刻鐘,隨后緩緩降低了速度。 不多時,火車停在了掛著火把的站臺前。 走出車廂,朱瞻壑看著站臺上懸掛的“北京東站”三個字,表情比坐了過山車還豐富。 “這火車,果然是個好東西……” 剛剛評價完,朱瞻壑想到了自己剛才在車上狂吐的畫面,不免尷尬:“若是我不會吐就好了?!?/br> “殿下,我奉陛下旨意前來接您入城?!?/br> 朱瞻壑還在回憶自己的窘迫,站臺上的李失卻走上前作揖,解釋自己來接他的任務。 “我爹還真是神通廣大,我什么時候到他都能知道?!?/br> 朱瞻壑嘖嘖幾聲,隨后想到了自家退位的爺爺,以及自己即將隨爺爺北征的事情,瞬間干勁滿滿。 “爹,您瞧著吧,兒臣這次北上讓您好好瞧瞧兒臣的本事!” 洪熙之隆 第470章 洪熙元年 “兒臣叩拜皇帝陛下!”朱瞻壑抵達北京翌日,一大早他便來武英殿請安了。 那下跪唱聲的動作一氣呵成,讓正在處理奏疏的朱高煦瞥了他一眼,冷淡道:“規矩和以前一樣,不興跪禮?!?/br> “誒!”聽到這話,朱瞻壑連忙起身,亦失哈也笑著親自為他抬來了椅子。 待他坐下,朱高煦這才慢慢開口道: “這次讓你跟你爺爺北征,你這一路多看多學,不要輕敵冒進,不要以為自己能對付幾個游勇散兵就不把敵人當回事?!?/br> “在戰略上,你可以輕視敵人,但決不可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上,也輕視敵人,懂了嗎?” 朱高煦側目質問,朱瞻壑連忙陪笑:“爹您放心,兒臣懂這些道理,書本上都學過?!?/br> “書本上學過不代表會運用?!敝旄哽爿p哼道: “古往今來,有多少高談闊論的儒生討論戰事,又有幾人能真正上戰場打仗?” “紙上全是開闊地,一股腦兒把山頭全忘記,一旦到了戰場上,十有九個都拉稀?!?/br> “我對你這次北征不抱太大的希望,只要你能帶好手上的一個百戶,別讓人幫忙就行?!?/br> “如果你要是戰敗,我對你只有一個要求,立馬自盡,別被人俘虜了來惡心我?!?/br> 朱高煦對朱瞻壑毫不客氣,他覺得朱瞻壑就是有一股心氣,覺得自己樣樣不輸人。 這種心氣到了戰場上,是要吃大虧的。 “爹,您不至于這么說吧……” 見自家父親這么不看好自己,朱瞻壑汗顏。 “事情你記住就行,如果下不了手,可以讓別人替你下手?!?/br> 整理了一本處理好的奏疏,朱高煦便擺手道:“去你爺爺那吧?!?/br> “誒……兒臣告退?!?/br> 朱瞻壑心虛的作揖退出武英殿,來到殿外便見到了前來接他的鄭和。 鄭和臉上掛著笑容:“是否如我所說一般?” “鄭大伴,還真讓你說中了,我爹真瞧不上我?!敝煺佰謱擂蔚拿嗣淮嬖诤毜纳洗?。 “挺正常,陛下這種人數百年難出,想讓他瞧得起別人,別人就得拿出真刀實槍的功績來?!?/br> 鄭和很開明,但也勸解道:“這次北征,奴婢會跟在太上皇身旁,故此殿下你左右便無人幫助?!?/br> “況且,陛下也下了令,旁人不得幫助您,故此這次北征,你還是中規中矩些比較好,能帶一百人已經不算少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