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節
當他們的雙腳踩在通州站的站臺,并且看著正在搬運糧食下火車的民夫時,他們這才相信自己抵達了通州站。 “這……未免也太快了吧?” 群臣們發出感嘆,朱高煦卻覺得一般般。 對于沒有體驗過的人來說,剛才火車的速度完全就是一日千里的程度,是馬匹都拍馬不及的存在。 可是對于體驗過的人來說,剛才的速度也不過就比后世被限速的電動自行車快一點罷了。 如果沒有限速,加上道路條件好一點,那一個人甚至可以頭也不回的駕駛電動自行車超越他們剛才乘坐的火車,而且他們連電動自行車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想到這里,朱高煦有些唏噓,而群臣則是面紅耳赤的與四周同僚激動討論起了火車出現代表著什么。 “老二,太學的那堆人居然能研究出這個東西?!薄耙怯羞@個東西,那我回長沙豈不是三四天就能到?” 朱高熾和朱高燧他們就坐在朱棣他們身后,自然聽到了他們與黃福的對話,以及他們說時速七十里的對話。 一個時辰七十里,一天就是八百多里,頂多四天就能把朱高燧送回長沙,六天就能把朱高熾送回昆明。 “理論是這樣,但朝廷可沒有那么多錢修建通往西南的鐵路?!?/br> “況且你們就乘坐一節車廂返回,我怕你們身邊帶的那幾十個護衛遇到事情不頂用?!?/br> 朱高煦打擊了兩兄弟的想法,不過朱瞻基卻開口道: “如果帶二三百護衛,那也頂多十一二天就能抵達北京或昆明吧?” “不知道侄兒日后能看到北京通往昆明的火車嗎?” 朱瞻基突然開口,朱高煦看了他一眼,想到了他去世的年紀。 “當然能,我大侄子身體強壯,活到六七十歲不成問題!” 朱高煦睜著眼睛說瞎話,朱高熾聞言還咧嘴在笑,只有朱瞻基感覺有些古怪。 “能活六十,侄兒就十分滿意了?!?/br> 朱瞻基還“謙虛”了一下,朱高煦聞言笑容尷尬。 就大侄子在歷史上的表現,別說六十,五十都困難…… “陛下,既然來到了通州,不如檢查一下京倉如何?” 夏原吉臉色有些蒼白,剛才他在火車上吐得不少,現在感覺一陣虛脫。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盡職盡責的提醒朱棣前往京倉。 朱棣聞言也覺得很有道理,于是開口道:“王彥、亦失哈,擺駕京倉?!?/br> “奴婢領命!”王彥與亦失哈應下,當即開始安排前往京倉的車隊。 由于早早安排了前來通州,所以一大早就有上直兵馬來到此地等待。 當朱棣他們出來,馬車已經準備好,朱高煦獨自上了一輛馬車,李失、李察等人則是選擇騎馬來舒緩剛才暈車的不適。 走了一段距離,兩人厚著臉皮上前來笑道:“殿下,這東北鐵路,能不能修去六城和吉林城???” “對啊殿下,也不缺那二三百里,我們回家也方便些?!?/br> “回家?”朱高煦瞥了一眼二人,嫌棄道:“你們就差沒把六城搬回關內了?!?/br> “就是回去看看嘛,睹物思人?!?/br> 兩人文化不好,隨意用成語,引得朱高煦無奈搖頭,但最后還是說道: “放心吧,吉林船廠很重要,日后肯定會修建前往吉林的鐵路的,你們不用著急?!?/br> “是!”二人見目的達到,當即笑著放慢了馬速。 瞧著他們離去,朱高煦臉上也露出笑意。 吉林……他又何嘗不想去看看自己起家的地方呢? “吉林府的情況現在如何,百姓過得還好嗎?” 朱高煦看著窗外風景,頭也不回的詢問亦失哈。 亦失哈坐在一旁,臉上保持笑容:“殿下放心,奴婢常派人回去,吉林府當下有五萬余戶,三十二萬余口,耕地三百余萬畝,百姓日子過比關內的百姓還要好?!?/br> “三百余萬畝?” 朱高煦倒是沒想到吉林府居然依舊保持著人均十畝的耕地情況,可見當地的畜力依舊發達,不然不可能種植十畝土地。 “吉林向來響應殿下號召,這次新作物的推廣,許多人都種植上了紅薯、土豆和玉米、花生,也都享受到了好處?!?/br> 亦失哈解釋著,朱高煦頷首道:“告訴他們,等鐵路修通,到時候我會回去看他們的?!?/br> “是!”亦失哈應下,而此刻他們也抵達了通州的京倉。 通州京倉經過朱高煦令人修建,一共有東西南北五個倉,每個倉可儲存上百萬石糧食。 也就是說京倉的糧食如果裝滿,足夠整個北京城的百姓吃上近二十個月。 朱高煦下車跟上了朱棣的腳步,眾人經過盤查后走入京倉之中。 京倉的設計,是朱高煦效仿后世進行的設計,一些找不到的材料就用次等的替代。 京倉每個月都會走運河運送幾十萬石糧食前往京城,同時南方的糧食也會運抵這里補充。 因此走在糧食之間的圍欄里,只需要伸手就能抓起糧食。 朱棣用手中取糧食的管子插入糧垛之中,探入最底部。 待他取出,不由得點頭:“是去年的糧食,不錯?!?/br> 他滿意過后,繼續在京倉巡查起來,巡查完了一個又一個,直到五個都巡查完,眾人才返回了通州的火車站。 返回前,朱棣還詢問群臣要不要吃東西,群臣聞言連忙把頭搖的和撥浪鼓一樣。 他們寧愿腹中空空的難受死,也不愿意在車上嘔吐,丟失自己的面子。 盡管他們的面子已經丟下,但厚著臉皮還能撿回來。 朱棣見他們不吃,不免有些遺憾,他還想再看看這群老蠻子丟臉的模樣來著。 見群臣不上套,他也只能興致缺缺的乘車返回了北京。 奔波一日,等朱高煦也沒有時間與朱棣、朱高熾他們前往乾清宮用膳了,而是急忙趕回春和殿處理奏疏。 或許是心有靈犀,郭琰似乎知道他沒有用膳,因此特意下廚為朱高煦準備了三菜一湯的飯菜。 她到來時,天色已經變黑,朱高煦點燈處理奏疏,直到班值太監唱禮聲響起,他才抬頭看到了前來的郭琰。 “沒吃吧?” 郭琰將餐盤從女官手中接過,亦失哈見狀連忙清理桌面。 雖說不能在書桌吃飯,但朱高煦習慣一邊吃一邊處理奏疏,旁人也不敢說他。 “沒吃,六部的官員在車上吐了一路,那味道弄得到前面沒胃口?!?/br> “不過現在你送來了,我倒是有胃口多了?!?/br> 朱高煦輕笑著放下朱筆,郭琰也為他擺好飯菜。 一盤西紅柿炒雞蛋加一盤羊rou炒和辣椒牛rou沫,以及一盤三鮮湯。 這些飯菜都是朱高煦吩咐御廚制作的,卻不想郭琰也學來了這手藝。 “都是我喜歡吃的?!?/br> 朱高煦說著,拿起飯碗就開始吃起飯來。 郭琰也不說什么做什么,就是安安靜靜的看著他,直到他吃完,郭琰才上手親自為他收拾桌面,隨后為他捏了捏僵硬的肩膀。 “順天醫院的醫生說了,讓你好事多走動走動,你看看你這肩膀,越來越僵硬了,卻是連我都捏不動了?!?/br> “像今日這種前往通州的事情,日后火車修通了,你可以多體驗幾次,老困在宮中也不好?!?/br> 郭琰話里話外都是關心,旁人不知道,但她可太清楚自家殿下的身體了。 盡管看上去依舊龍精虎猛,但休息不夠弊端也讓朱高煦不過三十七歲就常常偏頭痛。 “把事情交給下面的人,我不太放心,即便他們處理,我也會挑刺做出修改,倒還不如自己親力親為?!?/br> “親力親為也得有限度,你注意些,別勞損了身子?!?/br> 夫妻間聊著,朱高煦也緩了一口氣: “有了火車,政務上就輕松許多了,到時候放手給他們,即便出了問題,也能及時反映,不會像之前一樣,政策執行幾個月才能把消息反饋上來?!?/br> “另外……” 朱高煦總是說些政務上的事情,郭琰只做一個傾聽者,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畢竟在他嫁給朱高煦之前,郭英就與她說過后宮不得干政的事情,在他成為太子妃后,郭英更是屢次交代她。 如此一來,她自然記得深刻。 如果不是徐皇后早早崩逝,她也不會接手后宮的那檔子事。 “對了,后宮那邊,朝鮮和日本、暹羅等國各自送了不少秀女和宮女,我本是想與陛下說這些秀女去向,不過昨日陛下說他不日就要退居太上皇的位置,他的妃嬪宮女到時候都要帶去大明宮?!?/br> “這次送來的這些宮女秀女和太監太多,還是留下來,到時候照顧你比較好?!?/br> 郭琰說著這件事,朱高煦聽后詢問道:“送來了多少?” “差不多二十個秀女,六百多宮女和五百多太監,各國的都有?!?/br> 郭琰一邊說,一邊為朱高煦僵硬的肩膀按摩,不過說到后邊,她輕笑道: “那宮女太監,還是朝鮮的使用起來比較方便,日本的有些矮小,暹羅和占城等國的皮膚太黑,看不習慣?!?/br> 見郭琰都這么說,朱高煦摸了摸她的手,安撫道: “明日我下教令讓日本和占城這些國家不用送宮女太監了,日后由朝鮮專供就是?!?/br> “另外你早早算算這后宮需要多少太監宮女,將年紀二十五以上的宮女發放路費,遣散出宮?!?/br> “若是擔心嫁不出去的,便找一些軍中的良家子許配給他們?!?/br> “朝鮮那邊,你日后交代好,讓他們選十歲以上的太監,十三歲以上的宮女上貢就行,太小的也不懂事?!?/br> 交代完后,朱高煦又與郭琰寒暄一刻鐘,隨后才戀戀不舍的看著她離去,徒留自己處理奏疏,只剩一聲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