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節
不出他的意料,里面裝著面額一百文的永樂通寶,看厚度起碼有十幾吊,價值上千貫。 “這未免有些多了……” 江淮伸手想取,朱瞻壑抬手攔住他,臉上笑道:“就這樣吧,拿了這筆錢,安穩好家里,這對你在外為官很有幫助?!?/br> “……”聽朱瞻壑這么說,江淮欲言又止,最后才沉重點了點頭: “我知道,到時候我會來南京看你的?!?/br> “那就這樣吧,告辭!”朱瞻壑輕笑作揖,隨后轉身與護衛離去。 江淮看著他們離開,伸出手摸了摸那匹通體黑色的馬匹。 不遠處,郭紹緩緩走了過來,瞧著這匹馬唏噓道:“這應該是河曲馬和大食馬的串種,價值百貫?!?/br> “你羨慕?”江淮轉頭看向郭紹,郭紹卻咋舌:“我家里你不知道?這樣的馬還有幾十匹?!?/br> “我只是唏噓你要回家科舉了,而我還得繼續讀五年軍校,最后一年還得上戰場?!?/br> “走了”聽著郭紹的話,江淮臉上露出一抹笑意,牽著馬便走入了學校之中。 他們昨夜便已經宿醉一場,今日也不必如此客套。 “來日再見……” 郭紹瞧著他背影,叫嚷一聲后便轉身離去了。 在他走后,江淮牽著馬走回到了自己的宿舍門口,將昨夜就早早整理好的東西提了出來。 其實他沒有什么需要準備的,在官學這幾年,他四季常服僅有四套,其余時間都穿著校服。 至于被褥什么的,他沒有必要帶走,稍許帶上,送給一些耆老便可。 紙筆硯墨他得帶上,另外就是他攢了五年的錢。 五年間,他每個學期都是九科甲等,此外還通過給朱瞻圻他們補課,賺到了六十貫。 雖說五年間也有花銷,但如今還剩下五十貫。 當然,相較于朱瞻壑贈送的那上千貫,這五十貫就不夠看了。 不過這五十貫放在西江鎮,那便是他父母近七年才能攢下的錢。 將錢裝入皮袋中,江淮想了想,又從錢袋里取出了一吊百文面額的錢放在胸口。 面額一百文的一吊錢,價值便是一百貫。 若是馬和錢被偷走,他還能用身上的錢回家。 雖然不至于狡兔三窟,但起碼保險。 念頭落下,江淮回頭看了一眼自己讀了五年的母校,沉吟片刻后轉身離開了這片土地。 與此同時,朱瞻壑也乘坐馬車返回了宮城,并見到了忙忙碌碌的東華門守軍和來往的太監。 他們在搬家,并且不止是他們,整個京城的大部分官員都在搬家。 官員是有定額的,在遷都北京后,南京雖然依舊保留六部編制,但卻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原本文武官員五千余,現在只需要一千五百就足夠,吏員則是僅保留五千人。 許多大臣已經早早北上,留在南京還沒走的,只剩下了朱高煦和李失、李察等護送他北上的武官及兵馬。 走入東宮,朱瞻壑所見到的都是在忙碌搬運行李的兵卒和太監、宮女,這讓他心里有些難受。 他雖然已經快十六歲,但畢竟沒有離開過父母身邊。 見到這樣的情況,他連忙走入春和殿,好在他在這里看到了一如既往坐在椅子上處理奏疏的父親。 “爹,你們什么時候走?” 朱瞻壑詢問著朱高煦,朱高煦頭也不抬道:“陪你過完元宵就走,不過你也不用難過?!?/br> “趁著這個機會,你陪我去淮西看看,瞧瞧那里百姓生活如何?!?/br> 對于要離開南京,朱高煦有些高興,又有些不舍。 高興在于,他已經快十七年沒走出應天府范圍了,這對于曾經北上捉虎,南下擒龍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牢籠。 不舍在于,這里畢竟是他前后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 “好……” 聽到自己還能陪同走一段距離,朱瞻壑松了一口氣,只想好好享受當下。 他端了把椅子坐在朱高煦身旁,看著他處理奏疏。 朱高煦沒說什么,只是處理了片刻后才開口道:“我知道你有些舍不得,但這沒辦法?!?/br> “我十三歲離家,像你這般年紀時,已經射殺西陽哈、血戰哈剌兀了?!?/br> “當然,我不能用我來強行讓你對標,畢竟我是生活所逼,而你的生活環境也是我被逼之后創造出來的?!?/br> “若是你也要過上我那種環境,反倒是該說我與你爺爺不稱職了?!?/br> “不過我說這些,主要是想讓你知道,天家不比尋常家,況且尋常家在你這個年紀也快分家了?!?/br> “在軍校好好鍛煉,若是馬術精湛,說不定熬到寒暑假的時候,你還能策馬北上去北京玩耍幾日?!?/br> 朱高煦說著說著,不免笑了起來,朱瞻壑聞言十分無奈。 兩京距離一千七百里,正常人騎馬,每日也不過七八十里就休息了。 朱瞻壑雖然也在應天府的官道跑過馬,但最高也就一日一百六十里罷了。 按照這種速度前往北京,估計他屁股都得顛成好幾瓣。 “好了,去和你娘吃飯吧?!?/br> 朱高煦見朱瞻壑那表情,立馬便笑著放下朱筆,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跟上。 朱瞻壑才十五歲,雖然不如朱高煦高大,卻也有了五尺七寸的高度,高出成年男子半個頭左右。 瞧著長大的他,朱高煦有些感嘆,不過卻是在感嘆自己沒有怎么陪伴過朱瞻壑。 好在郭琰教育沒問題,朱瞻壑沒有長歪,不然他恐怕會為繼承人的事情頭痛很長時間。 帶著朱瞻壑前往前寢宮用膳后,朱高煦又返回了春和殿處理奏疏。 很快,深夜來臨,朱瞻壑與朱瞻圻他們出去游除夕了,而朱高煦則是站在東宮門口,看著外面熱鬧的景象,算是找回了幾分曾經的南京城。 新政推行后,從除夕到正月十六都不存在宵禁,這半個月便是大明百姓能享受夜生活的日子。 看似不近人情,但卻是為了保護百姓。 這些年,隨著兵馬司的設立,以及采生折割的罪刑加重,買賣同罪、鄉鎮流吏等等政策下發,拐賣現象越來越少。 對于沒有子嗣的一些鄉村耆老,村中的里長與糧長都會勸阻,讓他們從養濟院接孩子來養,而不是去買旁人的小孩。 雖說這種話說服不了所有人,但拐賣現象越來越少總歸是好現象。 站在東宮看了一眼外面綻放的煙花,朱高煦便轉身回了春和殿繼續批閱奏疏。 時間一點點過去,半個月的夜生活也宣告了結束。 正月十六,朱高煦帶著全家人登上紫金山,來到了明孝陵的明樓之中。 安排妃嬪子嗣們叩拜作揖后,朱高煦便讓他們都走了出去。 在他們走后,亦失哈拿出了一幅畫卷,在朱高煦面前緩緩攤開。 與明樓高掛的朱元璋畫像不同,這幅畫像是用鉛筆所畫的素描,并且還原了朱元璋八成的相貌和氣質。 在拿下南京后不久,朱高煦便讓宮廷畫師前往醫院學習解剖,了解了光影和人體后,又將太學研制出的鉛筆下發給他們,最終繪出了這幅有朱元璋八成相貌和氣質的素描畫像。 這是一個開始,接下來要開創的就是油畫。 朱高煦需要的大明,不僅是一個從科技和軍事、經濟碾壓全球的大明,還是一個從文化和藝術上碾壓全球的大明。 繪畫是其中一種,接下來還有音樂、舞蹈、文學、戲劇、建筑、雕塑、書法等等…… “爺爺,孫兒干的不比你那皇長孫差吧?”瞧著手中素描,朱高煦頗為自豪。 見過朱元璋的人越來越少,即便是曾經研究素描的那群宮廷畫師也只剩下十幾個人見過朱元璋。 在他們去世前,朱高煦得留下足夠多的洪武群臣畫像才行。 除了朱元璋的素描畫像,就連徐達、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馮勝、沐英、傅友德、鄧愈等人的素描畫像都有。 朱高煦準備把這些畫像發給他們的子嗣,另外派宮廷畫師也為永樂諸將素描繪畫。 有了素描,后人也就知道他們這群人長什么樣子了,想要復原也簡單許多。 收起素描畫像,朱高煦遣散了亦失哈,自己盤腿坐在蒲團上,看著老朱的畫像,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興許在回憶老朱,而暮年的老朱給朱高煦的感覺就好像是一頭昏昏欲睡的巨龍。 以為他睡著了,可他睡眼朦朧時依舊可以殺人。 他的氣勢沒有年輕時兇戾,可殺氣卻沒有半分收斂,就好像藏在刀鞘里的刀刃。 曾經朱高煦也害怕老朱,只是到了現在,他似乎不害怕老朱了。 就他做的這些功績,除了把朱允炆逼死會讓老朱暴跳如雷,其它任何一條都足夠老朱驕傲。 想到這里,朱高煦緩緩起身,點燃三炷香插在了香爐上,誠心跪拜的同時心中默想。 “爺爺,永樂只是開始,大明朝正值青年,如日方升,待我坐上那大位置,大明朝會更為昌隆,日月所照,皆為漢家臣妾……” 緩緩起身,朱高煦走出了明樓,明樓內畫像也被風吹動搖晃,好似回應。 走下紫金山,朱高煦他們沒有過多停留的時間,而是乘坐金輅直接前往了江東門。 在肇州左右二衛的護送下,朱高煦的金輅被人拉上了馬船。 期間他走下金輅,站在甲板上,看著南京城漸漸變小了起來。 這是他第二次離開南京城,相比較上次離開時,勵志證明自己的想法,現在的他除了遺憾自己正直壯年卻要被困在宮廷,再無任何遺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br>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br> 望著遠去的南京城,朱高煦不知不覺念出了楊慎的這首詞。 站在他身后的朱瞻壑等人見他突然念出一首詞,不由得愣了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