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節
“末將王任,幸不辱命!” 廣場上,王任跪下作揖,鄭和吃驚王任能這么快攻陷庫斯科,還殺了蘇奴帕:“你比我想象的要驍勇,這件事功過相抵,你們有意見嗎?” 鄭和回頭詢問隨軍幾名千戶官,他們紛紛搖頭。 顯然,他們也沒想到年輕的王任會如此驍勇善戰,而王任見狀也雙手呈出一本文冊: “這是庫斯科所繳獲金銀文冊,請正使過目!” 鄭和接過,大概一掃便心里倒吸了一口涼氣。 “在我這里,你便是功過相抵了,但要是殿下想要拔擢你,那便是殿下的事情了?!?/br> 鄭和的話讓眾人都好奇起了王任的繳獲,鄭和也繼續道: “蘇奴帕的子嗣你沒有屠戮吧?” “回正使,都圈禁在神廟之中?!蓖跞尾槐安豢旱幕貞?,這讓鄭和點了點頭: “好,稍許你帶我去見他們?!?/br> “南國太大,我們語言不通,兵馬不多,想要控制比較困難?!?/br> “朝廷需要的是當地的金銀,沒有他們幫忙,即便拿下整個南國,也對朝廷沒有太大幫助?!?/br> 鄭和一路南下,已經見識到了南國的情況。 他們的農業和經濟情況還不如大明南邊的占城、暹羅等國。 想要開發這里,必須花費大力氣遷徙工匠才行。 大明洋的航道還不成熟,況且西南也需要移民,朝廷根本無力控制這里。 況且有這份心力開發這里,倒不如好好經營三宣十慰,畢竟三宣十慰也有不少礦藏。 “派人去西邊搜尋,看看海邊有沒有合適的港口,不然僅憑我們這點人,想要把這些東西搬走,恐怕要費不少力氣?!?/br> 鄭和對身旁兩名千戶官開口,兩名千戶官聞言也紛紛作揖,隨后派出本部騎兵向西邊探索而去。 至于王任,鄭和則是命令他派人去將庫斯科南邊的城邦一一控制,最少要和他們說明情況,更改昔日蘇奴帕的暴政,讓城邦們都知道天朝的威嚴。 王任應下后,鄭和便開始派遣隨行工匠勘探起了南國山脈的金銀礦…… 第447章 瘈狗噬人 “為大明賀!”“為大明賀……” 臘月十五,隨著長安門上的喝彩聲響起,下東洋艦隊在長安門內外就位入宴。 盡管這樣的宴席已經舉行了無數次,可對朱高煦來說,每一次都是不一樣的感覺,而這次的感覺更是厚重無比。 陳瑄的返回,代表大明率先一步征服了太平洋航道,只有這樣的壯舉,才能讓太平洋冠以大明洋的稱呼。 盡管在朱高煦的預期里,陳瑄他們應該走南赤道暖流,然后再走東澳大利亞暖流,在澳大利亞??恳欢螘r間,但既然能確定北赤道暖流也十分安全,那就沒有必要執拗南赤道暖流。 現在的大明沒有力量開拓澳大利亞,唐朝和元朝的例子就在眼前,唯有一點點實控過去,才能保證這塊土地能被漢人長期占據,成為漢家自古以來。 朱高煦不用著急,他還有幾十年時間,可以一點點的慢慢來。 想到這里,他站起身來,對金臺上的朱棣作揖: “父親,兒臣祝賀父親證實“渾天說”?!?/br> “臣等恭賀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見朱高煦主動開口,群臣紛紛對朱棣拍起了馬屁。 自解縉案后,江南能對皇權形成的阻力越來越小,有南直隸和江西作為前車之鑒,浙西派也知道什么該說,什么該做。 一時間,廟堂之上的嘈雜聲減輕了不少,而朱高煦也在考慮是否要放過浙西派。 他這么想有他的考量,隨著江東與江西兩派遭受打擊,江南式微是誰都能看出來的。 作為后起之秀的新政派得益于北卷和中卷的題目簡單而大量擠進廟堂,這放在眼下來看不是什么大事,但放在十幾年后就不行了。 新政派一家獨大,這不利于日后朱高煦控制廟堂。 因此,只要浙西派老實接受新政,那朱高煦還可以準許他們存活下去。 不過這個的存活前提是浙江胥吏必須更替,不然以這群蟲豸治理浙江,朝廷永遠無法真正將浙江治理好。 “今日是一個好日子,下東洋返回,代表著朝廷與東洲航道自此通暢?!?/br> “除此之外,廣西改土歸流也在如火如荼進行,江西新政推行漸入佳境……” 坐在金臺上,朱棣舉杯回應了群臣,末了才道: “我爹還在世時,便派我大哥懿文太子前往北方考察洛陽與長安,只是因為我大哥福薄而終?!?/br> “新朝開始后,我便選北平為北京,而今北京已經徹底完工,北京城足以容納數十萬百姓及官員?!?/br> “故此,我決意明年開始遷都事宜,同時效仿我父親,行兩京制……” 朱棣借口朱元璋來施行兩京制度,而這也是有跡可循的。 朱元璋在洪武元年便將開封設為大明北京,將應天府設為南京,只不過由于后來朱元璋漸漸心向洛陽和長安,遂在洪武十一年撤銷了開封北京的封號。 雖然這套兩京制沒有真正實行,但十一年時間已經不久,用作借口也不會被詬病。 “陛下,此事是否需要再考慮一下……” 群臣之中,幾名御史起身作揖詢問,同時引經據典道: “兩漢隋唐雖然有五都之稱,但五都主要是大城池,而非京畿,也非直隸?!?/br> “況且,五都距離不過千余里,而國朝南京到北京卻足足有近二千里?!?/br> “唐有東都西都,無非因為關中無法養活百姓,所以才需要時常出巡東都,可國朝南京富饒,反倒是北京才貧瘠,遷都于理不合啊……” 幾名御史說的頭頭是道,朱棣卻聽得十分頭疼。 “朝廷當下的敵人在北方,偏居江南,不是長久之事,況且我爹也說過,江南地薄,當另擇國都?!?/br> 朱棣搬出了朱元璋,這下御史們無話可說了。 說實話,如果不是江南體量太大,必須要留著南京來控制江南直隸州、府城池,朱棣都不準備保留南京這個編制。 “朝廷前往北京遙遠,那南京四周直隸州也不好管轄,不若設三司如何?” 突然有人開口建議,朱棣與朱高煦一聽立馬黑線。 老朱之所以把南直隸拆成十幾個直隸州府,為的就是方便控制南直隸,要是真的設一個三司來管轄,那以后這地方一定會團結起來和朝廷爭鋒相對。 中樞和地方的爭斗從秦朝開始就已經存在,只有十幾個直隸州府的南直隸,才是一個合格的錢袋子。 “南直隸州府一樣歸屬京城直轄,此事不容再議!” 朱棣終止了這個話題,將明年遷都定為主調。 群臣見狀,仍然想要爭取,但卻在朱高煦和朱棣的目光中無奈落座。 一個小插曲結束,國宴也繼續起了流程。 直到黃昏暮鼓作響,國宴才緩緩散去,而朱棣與朱高煦也乘坐步輿返回了乾清宮。 兩父子下了步輿,走入乾清宮內,感受到殿內的暖意后,朱棣才開口道: “明年我先帶六部左侍郎和各衙門半數班子前往北京,你繼續留守南京,等北京步入正軌,你再北上?!?/br> “這群老蠻子還想讓南直隸設三司,還真是賊心不死……” 朱棣對朝臣提出南直隸設三司觸動很大,一旦有了三司就等同南直隸和京城之間多了一個衙門,這是朱棣不容許的情況。 “南京不能裁撤,日后等北方稍定,朝廷的重心必然還得回到江南來,畢竟朝廷日后的方向以南方為主?!?/br> 朱高煦說出自己的看法,朱棣聞言皺眉:“你還要遷回來?” “不是遷都回來,而是皇帝應該時常巡視南京,尤其是在火車運行后?!?/br> 朱高煦解釋道:“屆時兩京鐵路竣工,來往兩京也不過三五天時間,而且火車平穩,除了中間經過黃河、長江需要換乘船只,火車上也可以處理政務?!?/br> “屆時南方為重便來南京,北方與西北為重就前往北京,兩不耽誤?!?/br> 在朱高煦看來,大明日后的疆域必然會很大,兩京制算是基礎,如果大明日后對西域開拓,或者西北遭遇戰事,那等鐵路修到西安后,說不定西安也要被封為西京。 “鐵路這事情短時間恐怕難以看到,你去太學詢問進度沒有?” 朱棣坐在金臺上,想到了那日看到的火車,不免詢問朱高煦。 “看到了,熱效率大概提升到5%左右了,有了不小的進步?!?/br> 朱高煦解釋著,可朱棣卻頭疼道:“你那些詞我記不住,你就告訴我能載多少人,一天能走多遠就行?!?/br> “是……”朱高煦想了想,說了個大概: “現在的熱效率,大概能載百余人,滿載日行一百六十里左右?!?/br> “想要達到日行七百里,載人五六百,最少需要十年時間?!?/br> “不過鐵路的勘察和鋪設倒是可以提前進行,尤其是兩京鐵路?!?/br> 朱高煦可不會等著蒸汽機車可以運行了再鋪設鐵路,現在開始做準備的話,兩京鐵路估計也就七八年就能鋪設好,等蒸汽機車出來,估計兩京鐵路都能延伸進入東北,或者向西北進發了。 “這件事你自己看著辦吧,我這次去北京,主要就是找地方弄我的行宮?!?/br> “等行宮差不多,你也就即位吧……” 朱棣忐忑說著這句話,不過這次朱高煦沒有再拒絕,而是點了點頭:“兒臣領旨……” 朱高煦已經沒有了拒絕的理由,朱棣的行宮最起碼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修建好,兩三年時間足夠朱高煦收拾江西和浙江。 同時,廣西和云南的改土歸流也應該進行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只有湖廣和福建、廣東需要推行新政。 以三省不足千萬的人口,完全可以一次性將新政推行徹底,而且大明洋貿易也步入正軌,朝廷的財政也將大大寬裕。 “行了,元宵過后我就北上了,你回你的春和殿吧?!?/br>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朱高煦見狀也有些郁悶,他以為朱棣叫他來乾清宮會有很多話要說,卻不想就這幾句話。 “那兒臣告退……” 春和殿事情確實多,加上籌建鐵路需要做很多前期準備,所以朱高煦確實沒有太多心思逗留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