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節
“亦大伴,你們聊什么呢?” 忽的,一道稚嫩的聲音響起,亦失哈與孫鋮抬頭看去,便見到了背著雙肩包的朱瞻壑正在好奇打量他們。 十二歲的朱瞻壑雖然沒能完美繼承朱高煦的勇武,但論起個頭與力氣卻要比同齡人高出許多。 五尺三寸(169cm)的身高放在他這個年紀,絕對屬于中學之中鶴立雞群的存在。 他長相偏朱高煦,比較堅毅,闊臉濃眉高鼻長目,英勇剛毅。 “殿下,我們在討論政務,今日是土曜日嗎” 亦失哈沒想到朱瞻壑會出現在這里,畢竟江寧中學實行住校制,只有土曜日下午才會打開校門,準許學生回家休息兩天,最后在月曜日戌時之前返回學校查寢。 金木水火土日月即七曜,也就是上課五天,放假兩天,與后世的星期制是一樣的。 “今日是土曜日,我回來休息兩天,后天正午以后再回學校?!?/br> 朱瞻壑說完,便古怪的看了一眼二人:“既然無事,那我就去找我父親了,我父親在春和殿嗎?” “殿下在春和殿?!币嗍Чc孫鋮作揖回禮,再抬頭時,卻見朱瞻壑已經跑遠。 二人不再討論之前的話題,而是各自行禮后分開,亦失哈也向著春和殿返回。 他看著朱瞻壑跑入春和殿內,殿內的朱高煦也見到了跑來的朱瞻壑。 如今是三月初五,朱瞻壑讀中學的第一周,也是住校后第一次回家。 對于他的回來,朱高煦還是比較期待的,因此放下朱筆詢問道:“向你娘親請安沒有?” “還沒有,娘那邊什么時候都有時間,父親你這邊不行,所以先過來?!?/br> 朱瞻壑說著,臉上也洋溢起了笑臉,讓朱高煦有些詫異。 因為政務繁忙,他陪伴任何子嗣的時間都比較短,除了朱瞻圻外,諸子多少有些怨氣,朱瞻壑也不例外。 如今才去了學校一周,他居然看自己的目光中多了敬佩和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怎么,用這種眼神看我?”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饒有興致的詢問朱瞻壑。 朱瞻壑似乎等了許久,見他詢問便立馬起身走到他身后,伸出手為他捏肩膀,同時說起了他在中學的所見所聞。 中學一個班級二十五人,由于校園廣袤,學生數量不多,因此十分清靜。 能考上中學的那些勛貴子弟,也多少都有些腦子,自然不會隨意曝光朱瞻壑的身份。 正因如此,朱瞻壑算是體驗到了在學校讀書的樂趣。 “爹你不知道,我們班上什么人都有,有西番和云南那些土司農奴的孩子,也有渤海移民的孩子,還有蒙古、色目等武官的孩子,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經歷各不相同?!?/br> “交趾的學子說他們那里終年無冬,海水是湛藍的?!?/br> “云南說他們那里四季如春,云朵很白很大?!?/br> “西番的說他們那里終年都有雪山,渤海的……” 朱瞻壑饒有興致的說了許多從同學口中聽來的見聞,而這些見聞是東宮那些教習無法告訴他的,因為那些教習也只是在書本上看過,沒有親眼看過,所以無法說出感悟,全憑猜想。 “爹,我同學他們都很佩服您和爺爺,說如果沒有你們,他們……” 朱瞻壑轉達著學校同學的感激,當然他沒有暴露身份,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從他們口中聽到了那些感激的話。 這些話經朱瞻壑轉達,便是連朱高煦也不免高興,因為他終于感受到了大明朝地方上是有變化的。 同時他也從朱瞻壑的口中感受到了他對遠方的向往,對各地的好奇。 對此,朱高煦自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緩緩對朱瞻壑說道: “太學在研究蒸汽機,只要蒸汽機研究好了,日后它就可以裝在馬車上,鋪設在軌道上,一日能走二三百里?!?/br> “屆時你想要前往南方看湛藍的大海只需要二三十日,想去北邊看茫茫大漠也只需要二三十日?!?/br> “如果它還能走快些,那或許只需要半個月,甚至十天就能帶你去到那些地方?!?/br> 朱高煦侃侃而談,朱瞻壑也雙眼放光:“我聽教習說過蒸汽機,只是沒想到它居然還能驅動車子,那它吃什么,喝什么?” 面對朱瞻壑的好奇,朱高煦也趁機為他解釋了火車、蒸汽輪船、以及許許多多未來有可能實現,或者說在朱瞻壑時代能觸及的科技。 漸漸地,朱瞻壑開始沉迷其中,朱高煦則是繼續為他畫著日后大明朝的科技大餅…… 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 “嗚嗚嗚——”闊別多月,伴隨著號角聲再度響起,它傳出的地方,依舊是蔚藍色的大海之上。 不同的是,這次的號角聲得到了回應。 “嗚嗚嗚——” 海岸線上,一處似乎興建不久的海港城寨出現在了艦隊的眼前。 它位于一個長蛇狀島嶼的南端,臨近一條河流的出???,在島嶼北側盡頭,也有類似的地貌。 “國公、正使,這里就是我們的先遣隊營寨,當地把這里叫做海門(卡門城),故此我等將這里稱呼為海門城?!?/br> 甲板上,返回大明的先遣隊百戶官于逑向鄭和等人解釋,與此同時他們也用望遠鏡看到了海門城的情況。 說是城池,其實就是一個簡易的水寨,十分簡陋,只有十來個船舶位。 “能進寶船嗎?” 楊展側頭詢問于逑,于逑卻搖頭道:“只能進五千料的寶船,六千料的寶船無法容納?!?/br> 得到回應,楊展當即下令艦隊停泊海上,同時從各艘船只將生活類物資集中在三艘馬船上,與鄭和乘坐馬船駛向海門城。 不多時,當他們出現在岸邊時,這里已經站著上百名衣衫破敗的明軍將士。 興許是東洲物資豐富,亦或者他們與東洲的三個國家建立了外交與貿易,總之他們并沒有像昆侖角的將士們一樣骨瘦如柴,每個人都紅光滿面。 如果不是他們的衣衫足夠破敗,楊展他們甚至以為這群人在這里過得不錯。 他們用小漁船帶路,為明軍的三艘馬船指引停泊位,隨后在馬船??繒r立馬上岸,紛紛跪下作揖: “大明萬勝!萬勝!” 一行人雖然衣衫襤褸,可目光卻明亮的嚇人,仿佛看到了希望般。 馬船上數百名將士下船,將碼頭控制后,鄭和與楊展才先后下船。 兵卒們舉著遮陽傘,抬來了座椅板凳在碼頭上。 楊展與鄭和坐下,鄭和入座便詢問道:“王任不在這里嗎?” “回正使,王千戶帶著大部分弟兄在西海岸籌建東洲宣慰使司的東洲城?!?/br> 留守百戶官與鄭和解釋著,話里話外都透露著激動。 “你知道東洲宣慰使司的情況嗎?” 鄭和特意詢問,那百戶官卻搖頭道:“末將尚未去過,過去三年時間里一直留守于此?!?/br> “與三國關系如何,能否為我艦隊提供補給?!?/br> 相較于鄭和,楊展更在意補給的問題。 雖然說他們有了先遣隊的提醒,在橫渡南大西洋的過程中沒有鬧過缺水、缺蔬菜、食物的事情,但航行到此,他們的生活物資也所剩不多了。 “當下與羽家、玉家、殷家都建立了聯系,同時也派駐了我們的人?!?/br> “他們當地農業并不發達,連馬車和馬匹都沒有,因此農業十分落后,也不懂得育肥土地的手段?!?/br> “我們到來后,幫助他們修建水渠,帶領他們遷都,梳理河道,這才讓他們從旱情之中走出,同時還幫他們解決了一些內亂?!?/br> 百戶官大略解釋了他們過去三年所經歷的一切,楊展則是詢問道:“三國各有多少人口,多少軍隊,是否通王化?” “這個……”百戶官撓撓頭:“國公,這個連他們自己都統計不清楚,反正就我們來看,最南邊的殷家(印加)應該最強大,麾下上百個城邦,數百個部落,應該有數百萬人,軍隊五六萬?!?/br> “不過他們的軍隊裝備簡陋,此前王千戶為了展現天朝勇武,與他們的國王蘇奴帕前往南邊鎮壓叛亂的城邦,我軍雖然只有不足五百人,卻在王千戶率領下正面擊潰南部城邦七千余人?!?/br> “以朝廷艦隊的實力,足以蕩平三國……” 似乎真的擔心楊展會這么做,百戶官又連忙解釋道:“不過他們的國王也算通識王化,見到我天朝實力后,便承諾與我們建立貿易,還同意劃些土地給我們修建官場,只不過由于人手不足,我們還沒有利用起來?!?/br> “除了殷家,便是我們所處的玉家最為強大,他們起先以瑪雅潘作為國都,隨后在王千戶的建議下遷都去了靠近河流的地方,并在那些地方進行國都修建?!?/br> “他們也是城邦國家,麾下數百個城邦,人口數百萬,軍隊數萬,十分開化,讓我們在海門城和西邊的東洲城建立城池,另外十分渴望艦隊到來,帶給他們更先進的技術?!?/br> “最后便是北邊的羽家,他們人口不算多,只有幾十萬,軍隊一萬多人,裝備簡陋,生活在一個被山包圍起來的湖泊島嶼四周,也比較開明?!?/br> “再往北方和南方,則是生活著一些蠻族,他們有的狩獵為生,有的則是通過征戰俘虜來吃人……” 說起吃人的那些蠻族,百戶官不免覺得口干舌燥,就連鄭和與楊展等人都不免皺眉。 “狩獵較多,還是吃人較多?” 鄭和詢問,百戶官也道:“大部分部落都是狩獵,但有一些部落就喜歡吃人?!?/br> “那就行?!?/br> 鄭和松了一口氣,隨后詢問道:“你派人去通知王任,讓他們先返回這里,引薦我們和三國國王見面?!?/br> “至于東洲宣慰司的事情不用著急,東洋艦隊因為日本的事情耽誤了幾個月時間,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出發?!?/br> “是!”百戶官聞言,當即對身后一名總旗官吩咐。 很快,這名總旗官帶著五十名兵卒乘船往南方大陸而去。 在他們走后,百戶官這才回頭尷尬道:“國公、正使,千戶官交代了一件事,只是末將不知道怎么說?!?/br> “放心說就是?!睏钫归_口,那百戶官也扭扭捏捏的說了起來。 由于海軍將士比較年輕,許多人都沒有婚配,因此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他們不免就在這方土地娶妻生子,漸漸繁衍了起來。 眼下的先遣隊名義上還有七百四十九人,實際上卻有足足兩千零一十六人。 得知這樣的消息,鄭和下意識看向了楊展,楊展則是沒有那么迂腐,只是詢問:“在大明有了婚配的人,是否在這里娶妻生子了?” “娶了……”百戶官低下頭,因為他知道這種做法無疑違反了《大明律》。 《大明律》雖然經過多次修撰,但其中關于婚姻的律法卻鮮少更改,納妾就更別提了。 根據《大明律》:“民年四十以上無子者,方聽娶妾,違者笞四十”的律條,百戶官口中之人無疑觸犯了這條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