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節
但即便如此,解縉還是覺得十分麻煩。 忽的,他站了起來,與他共事的幾名官員紛紛起身作揖:“解參議?!?/br> “我身體不適,告假半個月?!苯饪N對眾人開口,隨后便走出了衙門。 瞧著他那模樣,幾名官員面面相覷,而走出衙門的解縉,剛好碰上了兩道熟悉身影。 不過他貴人多忘事,只是看了幾眼,便徑直走了出去。 “那不是解參議?” “嗯是他?!?/br> 站在衙門門口,瞧著走上馬車遠走的解縉,趙軌與徐碩輕聲交流,目光中透露出幾分明目張膽的不屑。 眼下已經是永樂十一年,經過三年多的考核,徐碩與趙軌紛紛被拔擢。 在蹇義的舉薦,以及亦失哈的cao作下,他們如愿來到了被視作更加艱苦的廣西,并擔任布政使司左參議,以及桂林知府。 也就是說,徐碩與解縉同品同級,但這并不是好消息。 布政使司的左右參議,往往需要做督糧道的工作,所謂督糧道便是負責征收田賦的衙門,正常來說是一名參政和參議兼管。 由于事情繁多,因此偶爾還需要左右參議共同協理才能解決,不過指望解縉,倒不如讓徐碩指望一下趙軌。 “班值時間,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哼!” 趙軌冷哼一聲,徐碩也臉色不好看,搖頭之后走入了衙門之中。 他們到任已經三個月,過去三個月沒少幫解縉擦屁股。 當然,這個屁股也不是白擦,因為解縉的所作所為都被他們上奏了春和殿。 在他們看來,解縉的好日子已經不久了,現在就等他犯一個大錯,屆時就能牽連出一個龐大的江左了。 想到這里,二人加快了腳步,而身處千里之外的朱高煦卻并沒有將目光放在解縉身上。 此刻的他,正在“古今典籍館”內,欣賞著徹底敲錘定下的《永樂大典》。 “全書僅目錄便有六十七卷,共計兩萬三千四百余卷,一萬二千余冊,約三億九千余萬字,集天文、地志、經、史、子、集,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古今圖書八千七百二十六種,涵蓋了我中原上萬年來幸存而下的書籍?!?/br> 古今典籍館內,身穿一身黑袍的姚廣孝與朱高煦大略解釋著《永樂大典》的情況。 比起歷史上原本的《永樂大典》,擺在朱高煦他們面前的《永樂大典》無疑收錄了更多的書籍。 除了市面上流通的各種文化、技藝書籍外,還有這么多年來新政教育推廣下的新書籍、新內容也被收錄其中。 當然,這其中最被朱高煦所關注的,還是他夾帶私貨的一些內容。 僅是《山海經》中的《大荒東經》、《海內東經》等內容,便被夾帶了大約數千字的私貨。 看似不多,但對于字數本就不多的山海經來說,數千字足以改寫一篇歷史,更不用說朱高煦讓人總結的《古唐書》、《虞書》《夏書》、《商書》等唐虞夏商四朝古書了。 他讓人將這四個先秦時期的史料按照時代編撰,然后再在其中摻雜私貨。 光是《古唐書》一書,便已經將華夏歷史推到了堯帝時期,而再往前的便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書殘卷。 這些書籍,都是記載了三皇五帝時期史料和一些鬼神之類的書籍,明確記載在了《左傳》之中,就連《漢書》中也有記載,但卻在歷史長河中被自然、人為所磨滅遺失。 他們被人為所篡改、磨滅,朱高煦也人為的將它們重新揭露在這個世界上。 上面所記載的事情,與《左傳》、《史記》、《尚書》所記載的出入不大,但內容之中會增添許多小插曲,例如北洲、東洲之民的事情。 這事情搞好了,加上日后歐洲與東洲的矛盾,那大明絕對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大明洋三角貿易上賺的盆滿缽滿,通過文化、商品來慢慢同化當地的民族。 想到這里,朱高煦合上了記載著《三墳五典》的內容,將書籍放回書架上。 他掃視一眼這個存放了整個華夏自永樂以前所有文化瑰寶的地方,背對著姚廣孝詢問道: “少師,印刷的雕版制作如何?” “已經做好了,隨時可以印刷?!币V孝站在朱高煦身后輕聲說著,隨后又道: “只需要拓印副本,然后讓一千五百名工匠印刷,大概一年就可以印刷二十本副本?!?/br> “不過以下面官員的推算,印刷一本副本,大概需要耗費三千余貫錢?!?/br> 不得不說,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確實好用,而銅活字印刷更是避免了雕版字體出錯,就是制作難度比木質要大。 “不過就是三千余貫罷了?!?/br> 面對拓印的成本,朱高煦不假思索的開口道:“先印刷二十本副本,分置南北京,以及各中學圖書館?!?/br> 話音落下,朱高煦回頭看向姚廣孝:“少師覺得,我會逼我父親退位嗎?” 朱高煦的話風扭轉很快,讓姚廣孝都有些跟不上。 “殿下需要嗎?”姚廣孝反問朱高煦,畢竟他已經從朱棣那里聽到了這兩父子之間達成的那些約定。 在姚廣孝看來,朱棣確實舍不得權力,但如果能維持北征這件事,那朱棣也沒有必要執著,甚至鬧的父子間隙。 朱棣對于這三個兒子,始終下不了狠心。 如果是其它妃嬪生的兒子敢用朱高煦的口吻和朱棣說話,那即便這個庶子有天大的能耐和勢力,朱棣也會想辦法連根拔起。 但是面對朱高煦,朱棣只能嘆氣一聲,默默接受結局。 姚廣孝的話落下,朱高煦也摸了摸八字胡,對他開口道:“少師才干非凡,朝廷還需要少師?!?/br> “貧僧已經老邁不堪用,只愿常伴青燈古佛?!币V孝行了一禮,拒絕了朱高煦的邀請。 這份拒絕在朱高煦意料之中,但他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失望。 顯然,姚廣孝不愿意去賭未來的事情,畢竟他已經看過太多狡兔死、走狗烹的史料。 正因如此,在朱棣和他之間,姚廣孝沒有選擇任何一人,而是默默地在雞鳴寺吃齋念佛。 對于朱棣和朱高煦給他安排的事情,他也是如其所想的照辦,沒有摻雜任何私貨。 老和尚的態度十分明顯,但惜才的朱高煦依舊惋惜。 “大報恩寺修建完成后,少師可以移居那里,繼續誦經?!?/br> 朱高煦交代一聲,便見姚廣孝行禮退下。 見狀,他也走出了古今典籍館,乘坐步輿準備返回春和殿。 不過就在他返回春和殿的路上,隔著老遠便瞧見了亦失哈神色匆匆的小跑而來。 朱高煦見狀抬手制止步輿前進,隨后便瞧見亦失哈小跑來到他步輿一旁跪下叩首,這樣的舉動讓朱高煦心里升起了不好的預感。 “六軍都督府傳來消息,西寧侯宋晟十日前薨逝,享壽六十九?!?/br> “此外,六部也傳來消息,前戶部尚書郁新兩日前薨逝,享壽命六十五……” 亦失哈氣喘吁吁的聲音不斷在朱高煦腦中回響,他與宋晟并沒有過交集,記憶中也不記得宋晟活了多長,因此他還想著等日后西征時讓宋晟大放光彩。 只是沒想到,宋晟連這么幾年都等不了,便先一步走了。 至于郁新,對于他能活到現在,朱高煦已經十分高興了,畢竟他記得郁新在永樂朝沒活幾年便卒于任上了。 算起來,郁新提前兩年致仕的結果,便是比歷史上多活了四五年。 “輟朝三日,賜給葬祭,追封宋晟為寧國公,西寧侯爵由其子宋瑄承襲,謚號武襄?!薄坝粜聞诳喙Ω?,賜其子正三品文散階,世襲降階,謚號文忠?!?/br> 沉默良久,朱高煦將自己的安排給說了出來。 亦失哈沒有言語回應,而是頓首再三后起身。 經歷了徐皇后的事情之后,似乎許多人的生死都只能讓朱高煦感覺胸口沉悶,卻是難以感受到那種鼻頭一酸的滋味了。 其實他早就做好了老臣漸漸去世的準備,所以他才會這么頻繁的在西南發動戰事。 現如今的北邊將領中,年紀最大的也不過就是五十歲的平安,其它基本都是四十幾、三十幾的存在。 相較于北邊,南邊就差了許多。 顧成已經八十一歲,何福與瞿能則是六十七八,李景隆五十一,沐春四十八…… 稍微年輕的,就是傅讓、王瑄、張輔、孟瑛、張純他們這群三十多的了。 想到這里,朱高煦都不得不佩服顧成、何福、瞿能他們三個。 這樣的年紀,居然還能再戰場上大殺四方,如果提前兩年閑置休息,估計都能活到八九十。 想到這里,朱高煦嘖嘖幾聲,順帶著已經準備要著手布置南方了。 “沐春有兒子沒?” 朱高煦突然想起歷史上三十六歲無子而逝的沐春,不由好奇詢問。 “黔國公老年得子,如今有兩男一女三個孩子在膝下,長子沐毅九歲,次子沐徽五歲,女兒喚紅娘?!?/br> “嗯……”聽到亦失哈的話,朱高煦頷首道: “沐毅是沐春常年帶在身邊,還是留在昆明家中?” 幾次交流,朱高煦也大概知道沐春是什么樣的人了,他和他父親一樣,十分忠正,不像他那幾個兄弟一樣,各自有自己的小九九。 沐春之所以能和沐英一樣,很大原因是沐英一直把沐春帶在身邊,而沐晟幾人則是交給女眷們養大。 沐氏坐鎮云南,如果能多出幾個像沐英、沐春這樣的人,那會減少朝廷很多心力。 歷史上如果坐鎮云南的是沐春,朱棣也不會耗費心力的去制衡云南內部情況。 沐春可以做到開辟耕地三十萬畝,一畝不留的都發給百姓,但沐晟不會。 沐家侵吞耕地,就是從沐晟開始的。 “五歲以前由女眷養大,后來黔國公自己親自帶了兩年,現在好像因為廣西的事情,又要放回家中給女眷照顧了?!?/br> 亦失哈將自己掌握到的事情全部告訴朱高煦,朱高煦聽后頷首道: “這樣吧,你傳我的教令,就說我想把沐毅、沐徽養在身邊,給皇孫作陪,你問問沐春愿不愿意,如果愿意的話就帶來,不愿意的話就算了?!?/br> 朱高煦想把沐毅和沐徽養好,這樣會方便大明日后更進一步的實控中南半島。 不過這件事情具體能不能成,還是得看看沐春本人愿不愿意。 以朱高煦對他的了解,他應該會有些難受,但不會抗拒朝廷的安排。 “行了,起駕回春和殿,另外把皇孫們都召集到春和殿?!?/br> “是……”亦失哈有些愣神,他記得朱高煦除了比較關心朱瞻壑和朱瞻圻外,其它幼子是很少關心的,主要是沒有那么多精力。 甚至可以說,就連朱瞻壑和朱瞻圻,朱高煦也關心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