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節
“您既然知道,那……”足利滿隆聲音忍不住拔高,而后想到自己的處境,又立馬壓低:“那您準備怎么辦?” “怎么辦?”足利義嗣疑惑看向足利滿隆,隨后目光掃過隱歧諸島,最后停留在了那正在登陸島嶼的明軍隊伍。 “我不管大明通過貿易運走多少白銀,平定足利義持殺死多少武士,在日本駐扎多少軍隊,建設多少官場……” “只要他們幫助我成為將軍、成為天皇,那一切的一切我都可以給他們?!?/br> “如果日本的白銀開采完了,我可以派遣船隊去昆侖洲開采,也可以去更遠的地方開采?!?/br> “只要我能成為日本的王,任何一切我都可以付出!” 足利義嗣的話,讓足利滿隆滿臉震驚,他沒想到這樣的話居然能從足利義嗣這樣不足十七歲的青年人口中說出。 相比較他的兩位哥哥,他顯得毫無骨氣。 可骨氣是什么,骨氣能當飯吃嗎? 只要能成為日本的將軍,甚至天皇的存在,他甚至可以對朱高煦說出認他為父的話。 只可惜,即便他想認朱高煦做爹,但朱高煦可不會認這種兒子…… 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 “今仰賴天地,水陸并驅,正奇互用,軍至日本,傳漢家之德威,揚大明之雄威!” “凡斬逆倭一人,計賞五貫,繳獲上繳,隊伍均分,旗開得勝……” 滔滔海浪間,近百艘高大戰船不知何時兵臨日本若狹海灣。 甲板之上,各百戶書吏官宣讀此次戰事的文書,其中內容基本與明軍近年作戰情況相當,只是倭寇的賞錢降低了。 其實不僅僅是倭寇,當下明軍所面對的大部分敵人賞錢都隨著明軍的不斷強大而降低。 當下不論斬俘,北方的胡兵十貫一人,西南的土司兵和東北的日軍都只有五貫,至于南洋的土人則是一貫一人。 但即便如此,如果沒有瘧疾,那給明軍選擇,他們寧愿去南洋作戰。 南洋土人百萬計數,而日軍數量不過數萬,北方胡兵雖然同樣有數萬之眾,但散落在整個漠北,不易尋覓。 有那個功夫,估計漠北的明軍才殺了幾個胡兵,其它地區明軍就已經殺了幾十上百敵軍了,南洋更是動則擊斃數百上千的土寇。 這其中代表便是去年的王義、沐春、崔均三人。 去年王義率五千精騎西巡忽蘭忽失溫,由于韃靼部已經歸附,不能打殺,加上軍中有軍吏負責軍隊風氣整頓,因此王義和五千精騎奔走兩個月才斬獲三百多級胡兵,領到的賞錢不過三千余貫。 按照明軍的賞錢均分管理,到兵卒手中的只有一千五百貫,五千人分一千五百貫,賺的純粹辛苦錢。 比較北方,南邊的沐春在已經結束貴州改土歸流的情況下,仍然有不少云南、廣西、大雪山土司作亂。 雖然沒打什么大的戰事,但各地平叛合計斬敵一萬六千余人,均分之后能發給麾下兵馬的幾乎是每人一貫。 至于南洋更甚,去年的崔均、蔣貴、施進卿幾人在舊港、呂宋搗毀土寇山寨九十二,斬俘近十萬。 盡管賞錢只有十萬貫,但大明在南洋的駐軍不過兩萬人,每人能到手五貫,而且死傷并不算多。 由于沒有金雞納樹皮,明軍都是海陸配合,在沿海地區搗毀土寇山寨。 只要不深入林中,患上瘧疾的概率還是不大的。 因此前往南洋當兵,幾乎是當下普通明軍最佳的選擇,但南洋駐軍數量太少,除了三年的輪換,基本不會增加兵額。 之所以明軍知道這些消息,主要還是朱高煦在軍中開辦了《軍報》,上面有各軍都督府轄區的大致內容,不過基本都是描寫兵卒生活,鮮少有關于軍隊情報的消息。 因此,當逆倭賞錢報出的時候,參與此次遠征的明軍將士都鼓足了氣,準備在接下來的戰事中大展拳腳。 畢竟一旦戰事受挫,朝廷增派援軍,那可分到他們手中的賞錢就更少了。 “登陸??!” 坐船之上,伴隨著鄭峻拔刀指天,一艘艘沙船開始被放下,作為先鋒的四千明軍率先上船,開始對若狹海灣的敦賀進行登陸。 這里是先前足利義持與上杉禪秀作戰時的中轉補給之地,并且可以容納一些不算太大的戰船。 因此拿下這里,有利于明軍的海上補給,更有利于明軍長驅直下。 “嗚嗚嗚——” 敦賀不過是一個漁港小城,即便足利義持已經料到了明軍有可能會在舞鶴與敦賀選擇登陸,但他手中兵力不足,駐扎在敦賀的軍隊不過只有兩千人。 他們得到了足利義持的命令,一旦明軍開始進攻,不要有任何猶豫,立馬撤往京都,將消息傳回京都。 正因如此,面對明軍發起沖鋒的號角聲,駐守此地的今川高政立馬下令焚毀物資,撤往京都。 趕在明軍登陸海岸前,今川高政率領軍隊撤出了城池,向南邊逃命的同時,也向北邊大野的今川范政發去了消息。 足利義持自以為自己掌握了局勢,但駐日西廠所掌握的局勢,比他掌握的更細節。 足利義持的軍令早已被西廠獲知,并傳往了隱歧,正因如此,明軍才沒有對敦賀發起炮擊。 因為陳瑄清楚,只要大軍發起登陸,敦賀的日軍就會撤退,所以沒有必要摧毀敦賀。 “約束三軍,不要對平民動刀?!?/br> 甲板上,陳瑄看著己方軍隊登陸敦賀,不由得吩咐一聲。 這句吩咐,是陳瑄出征前朱高煦交代的,畢竟大明日后很有可能會對日本接管。 在此之前,樹立明軍的形象無疑是他們最需要做的事情。 反正只要繼續明日貿易,那日本平民便會繼續被各地守護和幕府所壓榨。 激化雙方矛盾,讓日本產生階級分裂,陷入嚴重內斗,最后以大明作為救世主入場,才是朱高煦想要的。 比起明軍對日本平民的那點死傷,那樣的局面才能更有效的重創日本。 “去你娘地!” 一聲叫罵,敦賀城的幕府旌旗被踹斷,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黃底紅日旗。 迎風招展的“朙”字宣告了明軍,亦或者是漢家軍隊第一次登陸日本,而這也是最值得書寫的時刻。 各軍的隨軍書吏不斷記載著明軍進入敦賀城的舉動,相較于這個時代各國守護的軍隊,明軍與日本的百姓算是真正做到了秋毫無犯。 當雙腳踩上敦賀城,陳瑄目光掃視了一圈這個好似小人國的敦賀城,側目與徐增壽商量道: “雖然殿下說了不能對平民出手,但我們可以引誘他們?!?/br> “引誘?”三十有九的徐增壽皺了皺眉,如今的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國公府的小輩了,對于陳瑄所說的話,他有些抗拒。 畢竟他是來鍍金的,如果明軍在日本屠戮過重,那日后難免會牽連到他。 “對!”陳瑄點頭道:“我了解日本,這里的平民連普通的稻米都吃不起,我們完全可以引誘他們前往金銀島、乃至東海府這些地方開采礦藏,反正朝廷需要礦工?!?/br> “你準備怎么做?”徐增壽頷首,陳瑄說的的確是事實。 “只需要開放航線,我估計這敦賀的百姓一次便都能遷往金銀島?!?/br> 陳瑄十分自信,因為過去這么多年時間里,盡管各國守護禁止國人前往金銀島,但偷渡之人數不勝數。 相比較各國守護對國人的壓榨,金銀島礦工的日子都算是天堂。 “你看著辦吧,金銀島能多產出些金銀也有好處?!?/br> 徐增壽站在了陳瑄這邊,陳瑄聞言看向了一旁默不作聲的楊文,卻見楊文頷首,似乎也同意這樣的做法。 見狀,陳瑄吩咐軍中書吏宣傳,同時命令大軍向京都進軍。 “要不要將日本國主帶來敦賀?” 徐增壽看了看敦賀的情況,陳瑄卻搖搖頭:“反正結束戰事也就這么幾天,等徹底結束再把他從隱歧帶來就行?!?/br>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得先收拾了當下的偽王……” 陳瑄口中的偽王,并非是足利義持,而是后小松和后龜山這南北朝兩脈的天皇。 解決了他們,然后讓足利義嗣以后小松天皇義子的身份繼任天皇,這才能把日本的水攪渾。 當然,想要把水攪渾,就不能把兩脈都趕盡殺絕,必須留有活口,這才能讓各國守護有能夠扶持的對象。 有明軍的震懾,日本國內亂不起來。 一旦大明衰敗,那就是他們內斗的時候。 在陳瑄他們討論的同時,鄭峻已經率先率領四千人控制了敦賀,并將當地的數千百姓征調為民夫背負糧草,并一路南下為大軍征集民夫。 為了彰顯明軍與日軍的不同,征調的民夫每日工價是兩斤稻米,也就是兩斤銀舍利子。 這樣珍貴的存在,是許多日本底層百姓一輩子都沒嘗過的味道,許多人緊張的為明軍背負糧食,時不時摸向懷里,擔心懷中的銀舍利子會逃走。 明軍征召民夫,出發時先發一斤稻米,黃昏前發放另一斤。 除此之外,這些民夫還被十人為一小旗編到了一起,每個小旗發一塊鹽晶和一罐咸菜。 在明軍的慷慨下,沿途不斷有平民加入民夫隊伍,承擔著為明軍押運糧草的工作。 盡管個頭矮小,可背負五十斤的糧食,他們卻硬是跟上了明軍的行軍速度。 從正午拿下敦賀,到黃昏時分,鄭峻所率四千人的軍隊身后已經跟隨了近萬人的民夫隊伍,將整個補給線拉的老長。 由于敦賀以南是一片山區,因此花費一個下午的時間,他們才越過了山區,抵達了琵琶湖西側的高島城北部地區扎營。 幾乎是前后腳,從敦賀撤離的今川高政剛剛進入高島城,便見到了后方跟上的明軍。 “吁!” 拉韁勒馬,鄭峻率領本部五百騎兵來到了高島不遠處,借著黃昏的余暉,用望遠鏡隔著半里打量了一下高島城。 “城池不大,守軍最多三千人,算上剛才逃進去的三千人,最多六千人?!?/br> “野戰炮運抵什么地方了?”鄭峻回頭詢問將領們,一名指揮僉事作揖道:“距離營盤不足二十里,亥時便能抵達?!?/br> 早知明日有一戰,朱高煦很早就讓鄭峻運送馬匹前往金銀島和佐渡島牧養。 正因如此,明軍騎兵所需的戰馬,基本都能從隱歧和佐渡獲得,運送火炮的挽馬數量也并不少。 日本的道路確實崎嶇狹長,但兩匹挽馬加上七八名民夫,完全可以讓重量不足千斤的野戰炮及炮車跟上軍隊的行軍速度。 這次出征日本,鄭峻除了留下一千六百人分別照看隱歧、鯨海、金銀三地外,其余四千人都參與了戰事,并且承諾會對一千六百人一起均分賞錢。 他帶來的炮兵有八百人,可cao作的野戰炮數量則是四十門。 四十門野戰炮想要對付一個小小的高島城,根本不費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