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節
北征明軍的高級軍官質量較低,除了朱棣、王義和朱能、孟章四人外,其余人能否指揮萬余騎兵需要打一個問號。 正因如此,朱棣親自領前軍,讓朱能領后軍,王義最穩妥領中軍。 “我們居高臨下,看看朱棣想怎么打?!?/br> 韃靼本陣,阿魯臺自信開口,其余貴族也紛紛看向明軍,面露譏笑。 “既以被山而處,必為鳥云之陳。鳥云之陳,陰陽皆備,或屯其陰,或屯其陽。處山之陽,備山之陰;處山之陰,備山之陽;處山之左,備山之右;處山之右,備山之左。其山敵所能陵者,兵備其表,衢道通谷,絕以武車。高置旌旗,謹敕三軍,無使敵人知我之情,是謂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陳,法令已行,奇正已設,各置沖陳于山之表,便兵所處,乃分車騎為鳥云之陳,三軍疾戰,敵人雖眾,其將可擒?!?/br> 這是古代兵書《六韜》對于軍隊在山地里要如何進行作戰的描述,翻譯成現代文就是: “駐扎在山的南面,要戒備山的北面;駐扎在山的北面,要戒備山的南面;駐扎在山的左面,要戒備山的右面;駐扎在山的右面,要戒備山的左面。凡是該山敵人所能攀登的地方,都要派兵守備,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要用戰車加以阻絕。高掛旗幟,以便聯絡;整飭三軍,嚴陣以待,不要讓敵人察知我軍情況,這樣就成了一座山城?!?/br> 一支利用山勢布陣的軍隊,必然要在四面八方都設置好防御。 要向這樣一支軍隊發起攻擊,不布置多個攻擊方向是無法將其攻破的。 此時阿魯臺所部戰兵規模在三萬,而明軍的規模與他們相當。 如果算上斷絕他們退路的阿力臺一萬騎兵,那阿魯臺無疑得到了天地人三和之中的人和。 正因如此,類似歷史上永謝布十部頭人的爭論沒有出現,他們都在想著如何解決朱棣,生擒這支南邊的真龍。 此時此刻,雙方進入了對峙的狀態。 朱棣眼見阿魯臺沒有搞什么南北埋伏之類的手段,確定了韃靼本部只有這三四萬人后,他隨即主動開口: “前軍行軍五十步,做出沖鋒的架勢?!?/br> 朱棣一開口,身邊的徐增壽和朱權就對視了一眼,作揖道:“陛下,不先上火炮嗎?” “先用火炮的話,阿魯臺見識了野戰炮的威力后一定會逃跑?!敝扉Χ床炝嗣晒湃艘驗槿丝诓蛔愣圮浥掠驳南敕?。 即便已經包圍明軍,并且掌握人數更多的軍隊,可阿魯臺依舊沒有主動出擊。 在朱棣看來,這是因為阿魯臺擔心主動出擊而導致明軍下馬結陣。 明軍的長槍兵,作為阿速衛出身的阿魯臺可深有體會,萬一明軍的前軍是偽裝成騎兵的長槍兵,那他貿然出擊,很有可能會遭到重創。 他要等,等明軍自己出擊,以此來判斷前軍到底是偽裝成騎兵的長槍馬步兵,還是貨真價實的騎兵。 如果是長槍馬步兵,他會選擇圍而不攻,慢慢消耗明軍。 如果是騎兵,他則是可以在挫明軍前軍銳氣后發動突襲,擴大戰果。 洞察他的心思后,朱棣也就知道怎么做了: “沖上去,不要用全力,連戰三合就撤回來,如果他們追擊,也不要回擊,老實撤回來就行,期間用弓箭對敵,別用火繩槍?!?/br> “是!”徐增壽和李遠聞言,當即率領前軍萬余騎兵發起沖鋒,所有人都換上了騎弓箭矢,張弓搭箭。 “是騎兵!”見到明軍前軍解放雙手,且馬背上沒有長槍后,永謝布的一些貴族們開始激動開口,阿魯臺也嘴角上揚。 “不急,我們換步弓準備?!?/br> 阿魯臺不緊不慢的下令,很快一些蒙古騎兵翻身下馬,換上了步弓。 他們張弓搭箭,在明軍沖鋒路上,提前他們二十步射出箭矢。 “額??!” “嘶嘶鳴……” 前軍數千支箭矢如驟雨落下,射中不少馬匹的同時,馬背上的明軍也一頭栽下馬去,墜馬者百余人。 在這樣的環境下墜馬,可謂九死一生。 然而即便如此,明軍前軍騎兵依舊策馬合縱,箭矢如驟雨落入韃靼軍中。 韃靼前軍的馬匹被提前牽走,落下的箭矢丁零當啷的落在甲胄身上,對韃靼騎兵沒有造成太大傷亡。 這樣的一幕,與先前明軍墜馬的一幕形成鮮明對比。 見此情況,永謝布十部的貴族們嘴角都快咧到后腦勺去了,阿魯臺也有了底氣。 “是騎兵……”他笑著瞇了瞇眼睛:“前軍繼續放箭,左右兩軍鉗形夾擊這部騎兵,一旦他們撤退就立馬追擊!” “是!”在阿魯臺的吩咐下,兩名貴族騎馬下了矮丘,同時明軍與韃靼前軍箭矢交織三陣后開始露出了退意。 阿魯臺敏銳察覺到這陣退意,厲聲道:“左右兩軍和中軍齊上陣,別讓他們跑了!” “嗚嗚嗚——” 號角聲吹響,左右兩軍和中軍的近兩萬騎兵開始出陣,而明軍見狀也好似“喪家犬”般撤退奔逃。 他們奔逃的越快,三陣齊出的韃靼騎兵也就越興奮。 與他們一樣興奮的,還有用望遠鏡觀摩戰場的朱棣。 他舔了舔自己干裂的嘴唇,咧嘴一笑: “王戎,野戰炮霰彈準備!” 第364章 “王聰、王忠,你們率中軍兩千騎兵向北邊迂回前往矮丘北邊,盡量斷絕阿魯臺退路!” “陳昶、李失,你們率中軍兩千騎兵往南邊迂回前往矮丘北邊,配合王聰和王忠?!?/br> “王義,四千中軍騎兵向前列橫陣?!?/br> “王戎,一百門野戰炮填裝霰彈,列陣在王義之后?!?/br> “待胡騎抵近,王義你率騎兵左右散開,王戎霰彈炮擊胡騎!” 北山壑的河谷平原之上,朱棣鎮定自若的下達各項軍令。 諸將紛紛領命,按照他的吩咐分兵準備。 與此同時,徐增壽和李遠所率萬余騎兵也按照朱棣所說的,在韃靼兩萬騎兵出動后開始邊戰邊逃。 “讓允恭和李遠往北邊撤退,暴露中軍本陣!” 眼看兩軍距離不斷拉近,朱棣讓人揮舞旌旗,傳遞旗語。 一時間,上萬明軍騎兵且戰且退,而負責追擊的阿魯臺次子,也先孛羅也正在與諸多貴族們率領兩萬騎兵追擊徐增壽等人。 箭如雨下,明軍騎兵戰馬臀部有裙甲庇護,中箭不多,即便中箭也因為裙甲遮蔽而致使箭矢無法對戰馬造成驚嚇和重傷。 萬余騎兵雖然在撤退,但陣型已經嚴整,這讓朱棣皺眉,繼續傳令:“這是在潰退,別注意陣型!” “是!”一旁的王彥點頭,連忙讓兵卒打出旗語。 旗語被前軍的旗兵用望遠鏡察覺,連忙將軍令傳達給了旁邊的徐增壽等人。 “娘地,這是在潰退!你們他娘的都給老子散開點!” 當局者迷,身處大軍之中的李遠無法察覺全軍撤退嚴整,得到朱棣軍令后連忙大罵。 徐增壽在接到軍令也連忙讓大軍散開些,避免給阿魯臺察覺的機會。 很快,在軍令傳達之下,前軍撤退的陣型開始松散,而這一幕被矮丘之上的阿魯臺看到,不免笑道: “南人花費十五年訓練的騎兵,居然連撤退時陣型嚴整都做不到,看來是我高看朱棣了?!?/br> “讓也先孛羅吹響號角,給阿力臺傳去消息!” “是!”旁邊萬戶行禮,很快派出塘騎追向己方前軍和中軍的兩萬騎兵。 雖然是追擊,但韃靼本部這兩萬騎兵依舊在追擊時保持著陣型嚴整,不給明軍一點回手反擊的機會。 也先孛羅得到消息,一邊策馬追擊,一邊讓人吹響號角。 “嗚嗚嗚——” 當數以千計的號角開始吹響,整個河谷之中幾乎回蕩著這號角聲,并漸漸向遠方傳去。 聲音越過了明軍,傳達到了明軍進入北山壑的坳口。 不同的是,這不足二百步寬的坳口,此時被上萬韃靼騎兵堵的嚴絲合縫,并且他們還企圖壘石阻擋即將戰敗的明軍。 “全軍沖鋒的號角聲?” 本陣之中,阿力臺一臉詫異,他沒想到明軍如此不堪一擊。 按照以往他們之間的配合,這種聲勢浩大的號角聲,都發生在敵軍潰亂的前提下。 現在號角響起,那就代表自己應該率軍突襲朱棣后軍了。 “阿勒臺,你率兩千人繼續在這里壘石備敵,其余人隨我襲擾南人后軍!” 雖然沒想到朱棣如此不堪一擊,但阿力臺依舊按照經驗做出穩妥安排。 在他的率領下,兩千騎兵留下備敵,其余八千騎兵跟隨他向著河谷平原突擊而去。 “嗡嗡……” 河谷平原上,身著戎裝的明軍與騎著蒙古馬的韃靼數萬騎兵在平原上奔馳吶喊,塵土飛揚,豪氣沖天。 從空中俯瞰,萬余明軍騎兵陣型潰散,甚至連逃回本陣都做不到,只能向北邊寬闊處奔逃。 他們胯下駿馬是河曲馬與大食馬混雜出的軍馬,耐力不算太好,但速度極快,好像洪流般涌向北邊。 眼見無法追上他們,阿魯臺之子的也先孛羅也沒有貪戀他們的首級,而是將目光放到了明軍本陣之中。 至少在他的目光中,明軍中軍已經暴露且不提,更愚蠢的是中軍一萬余騎兵被分成了三個部分。 眺望遠處迎風招展的天子旌旗,也先孛羅帶著深深的敵意,嘶吼道:“斬殺南兵,隨我擒龍!” “吼!吼!” 也沒有片刻的猶豫,韃靼本部騎兵在也先孛羅的帶領下,氣勢洶洶的朝著朱棣的天子旌旗沖擊而去。 他們有兩萬余人,明軍中軍本陣被分置三部,拱衛天子旌旗的不過四五千人,他們沒有道理需要懼怕他們。 十九年前,明軍在南邊的捕魚兒海擊破了王庭,還俘虜了烏薩哈爾汗的妻子和烏薩哈爾汗的妻子、次子,以及王公大臣等近三千人。 十九年后的今天,他們也將在距離捕魚兒海不足五百里外的此處,生擒南人的皇帝,用他來做一個好籌碼,說不定能拿回漠東和漠南。 “擒龍??!” 無數的韃靼騎兵手持弓箭,在進入明軍本陣不足百步時張弓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