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節
南洋諸國很難過,可還得陪笑,畢竟鄭和的艦隊不是擺設,只能硬著頭皮接受了這個“天降爹”。 “好了,上車走吧?!?/br> 鄭和調侃著,并和崔均打了個招呼后便上了車。 陳瑄見狀也跟著坐了上去,不多時馬車就駛離了舊港宣慰司衙門。 與三個半月前不同的是,原本擁擠狹窄的道路變得寬敞,兩旁各種文化的建筑則是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石木結構的混凝中式小院。 “真沒想到,三個月的時間能變化這么大,不知道我們回來的時候,這里會不會變得更為繁華?!?/br> 馬車上的陳瑄感嘆著巨港的變化,心里也忍不住升起自豪感。 一旁的鄭和手里拿著一本厚厚文冊,腿上還有兩本臉上也是止不住的笑意: “比起這個,我更在意這個?!?/br> “嗯?”陳瑄回頭,一看鄭和手上的東西,立馬笑道:“這個確實應該更在意?!?/br> “我還以為這舊港是蠻荒之地,卻不想蠻荒之地也有四十余萬口,百余萬畝耕地?!?/br> “這地方土地肥沃,水果成群,兩畝地的產出就足夠養活一個人,真是好地方……” 陳瑄說出了舊港宣慰司的情況,鄭和也高興拿起其中代表賦稅的文冊道: “人口和耕地固然值得高興,但當地的賦稅情況才是讓我嘆為觀止的原因?!?/br> “滿剌加千戶所和巨港兩個地方,過去一年居然收到了五百多兩黃金,六千多兩白銀和十二萬貫錢?!?/br> “這放在中原,恐怕也是了不得的賦稅大府了,更別提二十二萬石稅糧了?!?/br> “別說支付南洋衛和舊港衛這兩個衛所的俸祿了,就連呂宋的俸祿都能一并支付了?!?/br> 此刻的馬六甲并不算繁忙,至少比起大航海后的情況來說不算繁忙,可即便如此,每年的稅收也十分可觀。 要知道這還是只有南洋衛這一個海軍衛巡視讓行商繳納賦稅的情況,只有一衛的情況下,不少商船都逃了稅。 如果舊港衛也形成戰斗力,從而讓南洋衛徹底從陸地上解放出來,那估計這里能獲取的稅銀還會更多。 “等這次下西洋回去后,我得向陛下和殿下上疏,讓朝廷增設兩個海軍衛才行?!?/br> 鄭和感嘆之余,他們的馬車也抵達了煥然一新的巨港碼頭。 二人先后下車,鄭和命人將舊港的《黃冊》、《魚鱗圖冊》、《賦稅糧冊》送回南京,隨后開始組織大軍上船。 海內外諸國的商幫在舊港跟隨下西洋艦隊停留了三個月,沒有誰敢于率先走出滿剌加海峽,因為小西洋上的海盜數量并不少,他們勢單力孤,去到小西洋恐怕會遭到劫掠。 他們也不敢催促鄭和,生怕鄭和翻臉不認人。 好在等待迎來了回報,??咳齻€月后,他們總算踏上了前往西洋的航道。 “嗚嗚嗚——” 忙碌一個上午,當正午的號角聲吹響,數以百計的船只駛出巨港港口,向著西方的滿剌加海峽進發。 三天時間里,他們經過了滿剌加群島和滿剌加海峽。 在這里,他們見到了許許多多島礁上的炮臺和烽火臺,也見到了許多來自阿拉伯的商船。 這群阿拉伯人的商船大多都在五百料左右,相比大明的商船,簡直可以用‘迷你’來形容。 面對下西洋艦隊,他們只能爭先恐后的避讓,同時老老實實接受南洋衛海軍戰船的檢查并交稅。 海軍會給他們發出一塊鐵牌,這塊鐵牌是他們進入滿剌加海峽交稅的證明。 在貿易結束離開滿剌加海峽時,他們需要上交這塊鐵牌,才能得到放行。 明軍收稅的地方在滿剌加群島和滿剌加海峽之間,距離一百三十余里。 在遼闊的海上,數十艘戰船想要看管這里還是比較困難的,畢竟它們都是風帆船,即便發現有人逃稅,一旦對方逃出炮擊范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 鄭和他們就親眼看到了一些試圖逃稅闖入南洋的阿拉伯商船。 或許以往的他們能通過這種方式逃稅,但面對數百艘下西洋戰船和武裝商船,試圖逃稅的下場就是迎接炮擊…… “轟轟轟——” 沉悶的炮聲與煙霧同時出現,數以百計的石彈被打出,將試圖逃稅的那艘阿拉伯商船全面覆蓋。 在各艦百戶官、商幫船主的注視下,那艘阿拉伯商船在頃刻間被打得破破爛爛。 在船只沉沒前,兩艘三千料的福船上前將它控制,隨后在火炮和火槍的指點下,船上的阿拉伯商人識趣的接受處罰,交出船上所有貨物的同時寫信。 “這些信是怎么回事?” 站在甲板上,陳瑄看著被帶著寫信的阿拉伯商人好奇詢問鄭和。 “逃稅的下場就是沒收所有商品,并寫信給商人,由其它船只將信送往他的家鄉,他的家人會帶著罰金前來贖走他們?!?/br> “還能這樣?”陳瑄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短須,同時問道:“那一個人多少罰金?” “十貫,倒也不算多,畢竟貨物才是大頭?!?/br> 鄭和平靜的對陳瑄解釋,陳瑄聽后卻忍不住嘖嘖幾聲。 十貫聽上去不多,但放在南京城,也是一個力夫不吃不喝一年有余才能攢下來的存款。 在他目光下的這艘船少說也有三四十個人,算下來這就是三四百貫。 這還不算被沒收的貨物,如果算上貨物,這船主損失恐怕不下一千貫。 陳瑄有些幸災樂禍,但也對海軍如何幫朝廷斂財有了心得。 “我們去了小西洋,到時候設立了官場,那沿海航道要不要收稅?” 陳瑄已經盯上了廣袤的小西洋航道,鄭和卻搖搖頭:“殿下說了,滿剌加一處就夠,其它地方恐怕很難收回成本?!?/br> “倒也……”陳瑄想了想地圖上滿剌加海峽的地形和其它地方的地形,剛想承認,卻又笑道:“那錫蘭國我看就挺適合收稅的?!?/br> “嗯”鄭和點點頭,但又不好意思道:“人家與我們沒有發生矛盾,我們總不能直接炮擊他們吧?!?/br> “我懂我懂……”陳瑄笑著點頭,鄭和見狀還以為他真的懂了,所以頷首道: “我先回船室了,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你叫我?!?/br> “好好,你去休息吧?!标惉u善解人意的擺擺手。 鄭和倒也沒多想,轉身就去船室休息去了。 倒是在他走后,陳瑄摸了摸自己的短須,嘖嘖道: “得想個辦法讓他們對我們出手才行……” 第360章 再征漠北 “嗶嗶——”當刺耳的哨聲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之上響起,廣袤無垠的草原上也出現了吹響著木哨的數百名騎兵。 他們隨著哨聲聚攏,穿行在茫茫草原上,聽著風吹草聲,警惕的用手中望遠鏡眺望遠方。 “給國公他們傳去消息,沒有發現來犯之敵?!?/br> 一名千戶官指揮著麾下騎兵,很快幾名騎兵脫離隊伍向后方奔走而去。 在他們離開后,剩余的數百名騎兵再度分散開來,向四周進行探索。 在他們探索之余,那脫離隊伍往后方報信的騎兵經過半個時辰的奔走,很快在后方找尋到了一支兵卒下馬,牽馬步行的千余人的騎兵隊伍。 這支騎兵沿著河邊而走,旁邊的河流自哈剌溫山脈流出,寬不過丈許,但卻延綿數百里長。 塘騎策馬經過軍隊,來到中軍的位置,朝為數不多能騎馬的那堆人群作揖: “稟告殿下、國公,前方二十里寥無人煙,是否繼續向前進軍?” 塘騎回稟結束,安靜等待著面前人的回答。 在人堆中,六十四歲胡子花白的丘福與二十九歲的寧王朱權對視,朱權慎重道: “陛下給我二人軍令是探尋西麓方圓五十里,如今已經探明,無須繼續行軍?!?/br> 見朱權這么說,丘福搖搖頭:“雖是這樣說,但如果我軍能繼續向西探索,將方圓百里確認無敵人,陛下恐怕更為高興?!?/br> 丘福的想法很簡單,他已經六十四歲了,可拿得出手的戰績卻沒有幾份。 如果能在這次北征展現亮眼行為,那他恐怕會成為老當益壯的代表也說不定。 只是面對他的期盼,朱權緊皺眉頭,先是肯定才辯解: “話是這樣說,但從鶴城衛出發時,陛下就已經交代過,全軍慎則勝,不慎則敗,宜整肅隊伍,觀察將士動靜,廣畫籌策,以取全勝?!?/br> “況且我軍只有三千余騎兵,大部分騎兵開四散搜尋探索,本部只有千余人?!?/br> “眼下我軍距離前軍王義所部不下三百里,一旦發生事情,王義無法援助我們,那我們這三千余騎恐怕難以逃脫?!?/br> “可……”丘福還想辯解,但見朱權不同意,他也只好忍下了這口氣,畢竟朱權再怎么說也是寧王,而且他也是燕府派的將領,自己與東宮關系相好,不太好撕破臉皮。 想到這些,丘福只能郁悶看向前來傳信的兵馬:“全軍在外巡哨,不得向前?!?/br> “是!”聞言的塘騎作揖應下,隨后調轉馬頭,將消息傳回本部。 有著朱權的壓制,丘福沒了輕敵冒進的機會,只能命令千余騎兵就地扎營,在河流旁開始簡單扎營。 由于是輕裝前行,所以他們能扎營的東西并不多,無非就是用長槍撐起帳篷,以小旗為單位入住。 隨著時間推移,七天時間緩緩過去。 期間也有不少韃靼部的小部落來到此地放牧,然而面對擁有望遠鏡的明軍騎兵,這些部落大多數被俘虜,少數試圖逃跑的被射殺。 這樣的情況下,丘福自然忍不住尋找到了朱權,想讓他和自己率兵出擊,以免韃靼部得到風聲而西遷。 不過面對丘福的建議,朱權卻搖頭道: “草原遼闊,牧民放牧短則七八日不回家,長則十天半個月?!?/br> “只要確保沒有人逃脫,那韃靼部就不會這么快得到消息?!?/br> “后方的塘騎已經來報,沈國公(王義)已經率前軍走出哈剌溫山驛道,正帶著一萬七千余騎和五萬民夫趕來,頂多明日清晨就能抵達此處扎營?!?/br> “如果淇國公真的想要向西探索,那等沈國公率領前軍抵達再向西如何?” 朱權不好拒絕丘福接二連三的建議,但他也自認為二人沒有朱棣、朱高煦那種帶著幾千騎兵就能縱橫漠東的本事。 如果真的要繼續沿河向西,那最好還是和王義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