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節
朱高煦騎在馬背上,看著道路上的商賈們詢問著一旁的崔均,跟在他們身后的還有鄭峻與渤海的十余騎兵。 “也有從朝鮮來的,眼下戰事頻發,走私的商賈也不在少數?!?/br> 崔均解釋著,同時還說道:“這一個月來,僅是做生意,金州便買到了三千余石糧食,雖然不多,但也足夠金州軍民吃個幾日?!?/br> “倒是不錯?!敝旄哽泓c頭表示贊許,隨后順著道路來到了金州指揮使衙門。 他翻身下馬,帶著崔均便走了進去,自己坐在主位的同時,目光也看向了鄭峻。 “傅讓在信中有提及過你,崔均表你為金州指揮使,這點我是認可的,我知道你的能力不止如此,但能否繼續向上爬,還得看你自己在戰場上的表現?!?/br> 鄭峻沒想到朱高煦會給出自己那么高的評價,要知道三個月前他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百戶官,如今才三個月過去,他便一口氣從正六品的百戶官,跳到了正三品的衛指揮使。 手下的人也從原來的百來人,變成了現在的三千人。 他這幾個月還在適應和學習如何帶兵三千,可眼下渤??ね鯀s對他如此夸贊,鄭峻心中備受鼓舞。 “殿下放心,末將會用戰功來回應您的!” 鄭峻沒有讀過書,因為沒有那個資格和家境,因此說話有些粗鄙。 崔均擔心他說的朱高煦不高興,因此站出來打圓場道:“鄭指揮使挺好的,就是自小沒書讀,說話有些問題,殿下您別在意?!?/br> “這有什么可在意的?”朱高煦爽朗一笑,示意鄭峻起身的同時,也開口鄭重道: “衛所的子弟沒有書讀,這是我大明的失敗?!?/br> “吉林城那邊眼下十七萬百姓,有三萬孩童都得以上了衛學,進而掌握知識,這是我最為高興的事情?!?/br> “你們之前是沒機會讀書,日后等吉林城的那些孩童長成,我便讓他們南下教導各處子弟讀書寫字,不再讓你們的遺憾出現在下一代人身上?!?/br> “只不過以后這內地就沒有衛學了,有的只有學校?!?/br> 朱高煦無意間透露出一個信息,同時也對崔均等人開口道:“稍許你叫王義過來,” “是!”崔均點頭,然后帶著鄭峻離開了衙門。 朱高煦見他們離開,也自己研墨提筆,拿出一本空白文冊書寫。 遼東眼下已經有百萬人口,其中有九成是漢民,一成是女真百姓。 以當下的人口數量,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個布政使司,除了糧食以外,其它地方沒有必要再依托山東。 因此對于遼東二十五衛,朱高煦準備將其改設為府縣,其中許多名字太長且復雜的地名都要更改。 例如遼西那一塊就名字復雜,因此朱高煦根據前世記憶,將廣寧中衛、廣寧中屯衛、廣寧前屯衛、廣寧前衛等衛所紛紛更改了名字。 對于沒有必要改的,他也就沒有繼續更改。 在結束之后,整個遼東被設為定遼府、金州府、遼陽府、沈陽府、廣寧府、寧遠府等六個府。 寧遠府治所寧遠縣,下轄山??h、綏中縣、松山縣。 廣寧府治所廣寧縣,下轄錦州縣、義州縣。 沈陽府治所沈陽縣,下轄鐵嶺縣、開原縣(三萬衛)、韓州縣、撫順縣、蒲河縣。 遼陽府治所遼陽縣,下轄鞍山、遼中、海州三縣。 金州府則是治所金州,下轄復州縣、蓋州縣、旅順縣。 這五個府合計二十一個縣,其中鞍山、遼中、旅順、韓州四地要么是驛站、要么是千戶所,都屬于新設和擴編的縣城,朱高煦將會把大寧移民安排在這些地方,專設新縣。 當然,除了這五個府外,朱高煦在意的還有定遼府。 他準備把定遼府的治所放在劉真所在的九連城,將九連城更改為定遼縣,隨后在金州前往九連城路上的這一路設置大概兩個縣,隨后又在日后的建州一帶設置一個縣用來招撫女真人。 整體規劃下來,遼東一共六個府,二十五個縣。 為了方便設置,朱高煦還手繪了遼東地圖,并將每個縣的位置都畫了上去,并寫下了其定位和發展。 如眼下只是一個驛站的鞍山,其主要經濟方向無非就是挖掘鐵礦,制作成鐵錠。 當然,除了這種有明顯資源的縣城外,其余縣城還是依舊正常的發展農業經濟,只是附帶著會修建水泥場,以保證本縣的水利設施有足夠的水泥可以修建。 按照朱高煦的計劃,只要舍得投入,并且推廣育苗田,那大概七年左右,遼東就會成為北平的一個小糧倉。 不過這個舍得投入的前提是,每年承受四百萬石的投入,幾乎等同大明巔峰時期7%的財政收入。 可是只要這個目標達成,那北平就可以作為都城,而東北也將成為可以自給自足的小糧倉,成為明軍從東北向漠北進軍的橋頭堡。 這一切對于朱高煦來說都是值得的,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打贏靖難之役,并利用靖難之役清理一批鄉紳,從他們手中獲取資源來發展遼東。 他這般想著,一名百戶官也走進了衙門內。 他與許多兵卒不同,他沒有渤海兵卒那虎背熊腰的模樣,反而十分消瘦,但這十分貼合他正在執行的任務?!暗钕?,胡指揮使已經在登、萊二州落下根腳了?!?/br> 當這名百戶官作揖開口,其身份也就不用贅述。 當初選擇向朱高煦投誠的胡綸被朱高煦任命為西廠指揮使,然而從渤海起兵到現在,他基本沒有露過面,西廠也沒有給出什么有價值的情報。 這一切并不是朱高煦遺忘了胡綸,而是他早早將胡綸安插進了楊彬的商隊中,讓他帶人南下登州,在登萊一帶為自己日后登陸做準備。 這才過去不到半年時間,朱高煦很好奇胡綸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消息。 他接過那百戶官遞來的情報,只是略微一看,眉頭就皺在了一起。 胡綸不知道用什么辦法,居然拿到了南京剛剛下發的指令。 耿炳文駐守真定、河間,扼守山西關隘,繼續保持南軍的地理優勢。 登萊水師出兵,準備援救遼西的吳昇與劉嵩、吳壽安。 長江水師北上,兩廣水師也被北調,兩支水師的統帥是陳瑄。 除此之外,還有從西南調兵的舉動,以及耿炳文麾下大致有哪些將領。 這情報如此詳細,朱高煦只是大致看了看,便判定了胡綸興許是拉攏到了錦衣衛內官職不低的人,不然不可能掌握如此精確的情報。 此外,胡綸也說了燕軍和渤海內部依舊有一些錦衣衛,他們雖然官職不大,但能將許多基礎的消息傳遞給朝廷,例如眼下燕軍和渤海軍合計是十七萬大軍,糧食數額足夠吃半年。 此外,還有各軍的一些基本情報也有出現,除了神機營和女真八衛的情報沒有泄露,其它情報都大致泄露了一些。 “爺爺……” 將情報看到如此,朱高煦目光復雜,他很清楚這是老朱生前的手筆,因為朱允炆不可能把錦衣衛利用到這種地步。 “這份情報,讓人帶給我父親?!?/br> 朱高煦將情報放在桌上,交代的同時,腦中也不斷分析戰局。 顯然,眼下耿炳文軍團在將領素質上,比歷史上下降了太多,原因無非就是太多優秀將領被牽制在了西南。 歷史上耿炳文應該是和顧成這種兩次百人斬的猛將配搭,而顧成被朱棣俘虜后,雖然經過朱棣的勸說而投降,但他只負責守城,不負責進攻。 北平城之所以能抗住李景隆幾十萬大軍的猛攻,這可不是不善軍事的朱高熾能打出來的,而是顧成的功勞。 現在顧成不在耿炳文軍中,北平沒有了他,那還能守住嗎? 朱高煦起身渡步,同時也對朱允炆北派的三支水師感到頭痛。 就他從朝廷《邸報》和五軍都督府《塘報》之中獲得的消息來看,老朱在洪武二十九年后就沒有讓人下令造過戰船。 在此之前造的戰船,分別是兩千料七十艘戰船,以及一千五百料五十艘,還有兩千料馬船一百二十艘。 這些戰船加上原本三支水師的戰船,僅戰船的噸位就超過了十五萬噸。 如果將全世界的所有海軍和水師拉在一起,恐怕都會遭遇明軍這三支水師的碾壓式打擊,更別談自己了。 自己要渡海登州,必須要提前拿下皇城諸島,然后消滅這三支水師。 面對它們,沒有水師將領的自己很難取勝,唯一能取勝的地方就是火炮。 只要有足夠的艦炮,那他完全可以用十艘船打出明軍一百艘船的火力。 明軍戰船的火炮配置自己了然于胸,他們卻不了解自己火炮的威力和數量,這是自己能利用的優點。 想到這里,朱高煦坐回了位置上,又將思緒放到了陸地上。 對于耿炳文麾下軍隊,朱高煦為數不多擔心的只有三支,一支是在京的上十六衛和聽cao豹韜衛和河州衛。 前者十六衛的子弟都是出自淮西,而淮西兵的強悍朱高煦深有體會。 別不說,他最開始北上吉林,率兵奇襲西陽哈的兵卒中,最為驍勇的便是傅讓、林粟、孟章等淮西兵。 十六衛淮西子弟兵,數量有近九萬人,這支精銳軍團就是歷史上朱棣南下時遭遇到的最強兵團。 燕軍騎兵三次貫穿淮西兵團,結果淮西兵團硬是能重新結陣,把朱棣打得墜馬劍折,如果不是朱高煦和張玉先后救他,恐怕朱棣就要泯然陣中了。 除了十六衛外,朱高煦次而忌憚的,便是在京聽cao的豹韜衛和河州衛精騎了。 那七千精騎的驍勇程度不下于六千渤海精騎,有他們在陣,加上合適的騎將,朱高煦就需要時刻警惕被突襲和切斷糧道這兩種可能。 這兩部兵馬,是大明最能打的兵團,其次便是朱高煦次而擔心的西南兵團。 西南兵團并不全是西南高原山地出生的西南兵,更多是從江南遷往云南的江南兵。 他們可以打高原山地和熱帶雨林,也可以十營兩淮水網,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朱高煦從情報中獲得了一個致命消息。 “沐春……” 朱高煦低語這個名字,倍覺頭疼。 同樣是三代子弟,但沐春毫無疑問是三代子弟第一人,即便李景隆都無法取代他的位置。 歷史上沐春在去年九月便病逝了,而眼下他還活得好好的,并且正值一個人的巔峰。 如果朱允炆讓沐春接替耿炳文,朱高煦不確定自己能否擊敗沐春,因為他并不熟悉沐春,而沐春卻可以通過五軍都督府之前庫存的渤海塘報來了解自己。 沐春的能力不用多說,他已經在現在的麓川之戰中展現了帶兵五萬,并且能規劃各支兵馬穿插包圍和殲滅,歷史上能在云南打出這種效果的人,只有諸葛亮、傅友德和沐英三個人,算上他就是第四個。 當然,更重要的是,沐春和何福這群眼下的西南將領與麾下西南兵團,本質上都是江淮人,并不是從小就生長在西南山地環境下的人。 其中典型的,例如像王瑄的父親王兆便是當初徐達北征兵團的一員,然后因為云南空虛而被老朱集體調往云南駐守。 比起西南的原始森林,其實他們更擅長在平原作戰,例如歷史上何福就是帶著西南兵團與燕軍在平原交手,兩次打平。 這兩次交手,朱棣麾下擅長平原作戰的燕軍并沒能在西南軍團手上討到便宜,最后還是靠朱棣發現西南軍團缺少馬匹,因此發揮騎兵優勢,連續四次高機動性迂回來進行戰術欺騙,最后成功離析西南兵團和淮西兵團,并抓住戰機一舉擊潰。 何福都能如此,更不用說自十七歲起,便跟隨傅友德、沐英出征西北,又隨軍征伐云南、江西的沐春了。 沐春畢竟是二十五歲便已經在西北、中原、江西、西南等地積功,被拔擢為后軍都督府僉事的存在。 放眼整個明初,除了李文忠和朱文正、沐英、朱棣外,還未有人能在這般年紀展露這般才干。 一想到沐春的能力,朱高煦就后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