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節
朱允炆起身走到了龍案前,冷臉看著群臣。 齊泰畢竟是舉薦吳高的人,因此他率先站出來作揖道: “陛下,那吳高所料皆無問題,唯一的問題是叛軍不知從何處弄來了比朝廷更為犀利的火器,這才致使鐵嶺被拔,沈陽諸城被圍?!?/br> “眼下諸城雖然被圍,可遼東并未遭到重創,連帶遼王府的三護衛,遼東都司還有可戰之兵六萬之多?!薄爸灰葏歉?、劉真收復金州,即可大軍重新北上,解諸城之圍?!?/br>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想辦法運送糧草前往遼東,并且大寧那邊現在被切斷了與山西的聯系,運糧也只能走遼西?!?/br> “臣翻閱了大寧都司的糧草調運,大寧糧草頂多只能撐到入冬,遼東亦是如此?!?/br> 齊泰將大寧與遼東局勢娓娓道來,可對于朱允炆來說卻是無比刺耳,他冷著臉質問齊泰: “戰前諸位愛卿說遼東缺少將領與兵卒,朕調了……” “戰前諸位愛卿說遼東缺少錢糧,朕也調了,并且一口氣調了六十萬石?!?/br> “戰前諸位愛卿口口聲聲說一個月便能平定叛亂,朕也對諸位愛卿倍加信任?!?/br> “可眼下呢?”朱允炆質問眾人,并走到了武英殿內的那張沙盤上,指著沙盤道:“那渤海庶人都將詳細的地圖送來給了朝廷,朝廷已經有了如此詳細的地圖,為什么還會節節敗退?” 說到此處,朱允炆又質問齊泰:“剛才齊兵部說遼東都司兵馬并未遭受重創,可為什么兵馬沒有遭受重創,叛軍的兵鋒卻一路南下?!?/br> “請齊兵部告訴朕,是不是要等到渤海庶人的兵馬包圍了京城,把刀架在朕的脖子上,那吳高麾下兵馬才能算得上是遭受重創?!” “臣等不敢……”聽到朱允炆這么說,齊泰連帶眾人紛紛跪下叩首,朱允炆站在殿內,長舒這段時間的所有不快。 若說群臣委屈,那他才是真的委屈。 五府六部要錢要兵要糧,這些東西他都給了,而且給的數額比他們預先要的多得多,然而最后給出的局面卻是遼東糜爛。 這還只是遼東,其它地方呢? “遼事嚴峻,傳朕旨意……”朱允炆緩緩開口,稍微平靜了些。 “拔擢江陰侯吳高為在京左軍都督府都督,即日啟程入京,再拔擢耿瓛為遼東總兵官,總管遼東都司平叛事宜?!?/br> “陛下不可!”聽到朱允炆要裁撤吳高,齊泰硬著頭皮開口:“吳高是總管遼事的最佳人選,若是裁撤,遼事恐怕會糜爛至遼西,更何況那耿瓛如今死守沈陽城,被渤海庶人以騎兵圍困,軍令無法通達,如何指揮遼東都司兵馬平叛?” “最佳?”朱允炆對齊泰十分失望,他再度質問:“先生口口聲聲說吳高為平叛最佳,可朕沒有看到一級斬獲,沒有看到叛軍停下腳步,反而是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中,便讓遼河以東幾乎成為叛軍的地盤?!?/br> “耿瓛身為副將,尚且知道沈陽不可放棄,可江陰侯卻半月之內連棄三萬、鐵嶺、蒲河等諸多衛所城池,這教朕如何信他?” “耿瓛指揮不了,便讓劉真指揮三軍,朕不信江陰侯能打的仗,劉真就打不了!” “朕不求劉真能擊敗叛軍,但只要他別讓叛軍半個月就包圍遼西半數以上城池,這便是大功!” 朱允炆聲音并不重,但在眾人耳中卻十分沉重。 當然,與他一樣看法的,還有方孝孺、黃子澄、暴昭等文官,只有李景隆等人清楚吳高的打法沒有問題。 堅壁清野、用空間換時間,這并沒有任何問題,以朝廷的體量,完全可以在戰后恢復遼東民生,這是能最小代價擊敗朱高煦的手段。 只是可惜,誰也沒想到朱高煦會突然拿出比朝廷還要犀利的火器,并且還有比遼東多得多的騎兵與挽馬、軍隊。 這三者加在一起,遼東都司便難以抗衡,也讓遼東許多城池被圍成了一種定數。 現在朝廷不僅在遼東戰場節節敗退,河北戰場更是如此,因此朝廷需要一場大勝來刺激朝堂,威懾地方藩王。 吳高這次,算是撞在箭頭上了。 “燕庶人近況如何?!?/br> 將遼事拍案過后,朱允炆開始關心起了北平的朱棣。 齊泰聞言,只能將思緒從遼東挪到北平:“叛軍自奪下懷來與居庸關、開平等地后,便撤軍回到北平休整,想來死傷不少,近來在招募兵馬,整兵南侵?!?/br> “朝廷這邊,長興侯已經抵達開封,只等湖廣、河南、山東等處兵馬集結,便可揮師北上,平定叛軍?!?/br> “多少兵馬才能開拔?”朱允炆沒有心思說這些場面話,他只想知道什么時候能出兵,什么時候能平定叛亂。 “眼下已然調動三都司十三萬大軍,除了負責監督襄陽的兩萬兵馬未動外,其余戰兵已經盡數在前往開封的路上,目前已經抵達的有九萬六千余人?!?/br> 李景隆在關鍵時刻開口,朱允炆見狀也皺眉質問:“燕庶人眼下有多少兵馬?” “招降居庸關、房昭及開平等部降卒后,約有六萬人,其中騎兵約五千,步卒約五萬六七千人?!崩罹奥∪鐚嵒卮穑?/br> “除守城兵馬以外,大約能調動三萬人與長興侯交戰?!?/br> “此外,都督府已經派人從山東登船,走遼西送軍令給北平行都司指揮使卜萬,要求卜萬在扼守燕山的同時,調騎兵四千與山海關吳壽安等部五千步卒試圖收復永平?!?/br> 李景隆訴說著前方的情況,朱允炆緊皺眉頭:“那渤海叛軍缺糧,燕逆呢?” “北平、通州儲備倉皆有不下三十萬石糧食,加上永平、北平各縣常平倉、儲備倉約有四十萬石,以及被燕逆攻陷的居庸關、懷來,恐怕燕逆手中之糧秣不下二百萬石?!?/br> 李景隆汗顏開口,畢竟北平西有太行山,北有燕山,這兩條山脈使得北平農業情況十分不錯,歷年來北平都不需要朝廷怎么費心糧草問題,其賦稅繳納在北方僅次于山西與山東之后,比渤海與遼東、大寧好上太多了。 只是他這么一說,殿內群臣便有些支支吾吾了。 在這殿內的文臣,大多都是支持削藩的,可眼下的局面,盡管看上去還在掌控中,但距離文臣們所說的‘數月即可平藩’卻差距太大了。 別的不說,單單就眼下的叛軍兵力來看,若是遼東與北平各軍沒有夸大叛軍兵力,那叛軍之數便是燕逆六萬,渤海叛軍約四萬,合計十萬。 十萬之數,這數量可不少了,雖說耿炳文及大寧、遼東幾處加起來約有二十幾萬大軍,但想要短時間解決這十萬叛軍,恐怕會十分艱難。 朱允炆掃視著群臣的表現,心里十分失望。 若不是他手中還有數千萬錢糧及數十萬戰兵,恐怕他也無法如此冷靜的應對局面。 “云南的局面如何了?可否控制住了?” 朱允炆將目光繼續投向李景隆,而他口中局面便是麓川刀干孟的叛亂。 “魏國公已經用永昌到景罕開辟出了九尺道,眼下糧草運送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不止,西平侯也率領都督顧成、何福、瞿能等人重新拿下崆峒寨,眼下已經率軍打到了隴川?!?/br> “只要拿下隴川,允姐木便在我大軍兵鋒之下,刀干孟此賊即便想要逃亡三宣六慰也并非易事?!?/br> 西南戰事的順利讓朱允炆心情稍好了一些,他舒緩一口氣:“早早將西南戰事平定,以免北邊局勢有變?!?/br> “是!”李景隆作揖應下,朱允炆也掃視了一眼眾人:“齊兵部與黃太常寺卿、方博士留下,其余愛卿都散去吧?!?/br> “臣等告退……”聞言群臣離去,只留下了齊泰、黃子澄與方孝孺三人。 見群臣退出殿內,朱允炆這才拿出了一份書信。 “這書信是燕庶人寫給朕的,朕以為他如此狂妄,理應發檄討賊?!?/br> 那份書信通過李權的手交到了黃子澄等人手中,三人打開閱覽,其中內容無他,皆是朱棣控訴朱允炆那些舉措政策的內容。 朱棣先是說了削藩是一定要削的,可沒有必要把叔叔們廢成庶人,還派兵去逼死自己的親叔叔。 信中,朱棣又夸了朱允炆小時候十分聽話,因此一定是受到了齊泰、黃子澄的蠱惑才會這么做的。 只要朱允炆將齊泰和黃子澄交出來,并且將他與朱高煦的名字重新錄入宗人府,赦免此次與他們起兵的兵卒,那他立馬就會給朱高煦寫信,兩支大軍即刻返回駐地,絕不再以“靖難”作為口號繼續興兵。 看到這封信,黃子澄與齊泰二人額頭冒出冷汗,本來“清君側”這種起兵口號就十分牽強,遇到性情淡薄的皇帝,完全可以一刀宰了叛軍作為口號的臣子,然后讓叛軍師出無名。 朱棣喊出“清君側”口號后,朱允炆毫無動靜,這才讓他們二人稍微安心了些。 眼下朱棣又寫信給皇帝,給出諸多承諾來要求他交出自己二人,這如何讓他們能安下心來。 “二位先生放心,朕必不會受制于燕逆,朕要二位先生看著燕逆敗亡,好為朕繼續治理朝政?!?/br> 朱允炆笑著安撫了二人,這讓二人舒緩了一口氣:“臣謝陛下隆恩……” “謝恩倒不必,眼下朕最在意的是叛軍何時能夠剿滅,地方上的諸藩,是否會有異動?” 朱允炆詢問他最關心的問題,畢竟眼下還有九位藩王沒有異動,其中包括了距離北平很近的寧王、谷王和遼王。 “陛下請放心,朝廷實力雄厚,不過折損房昭一部兵馬,諸藩并不敢起兵謀逆,那燕庶人敢于起兵,也是見渤海庶人拉出了數萬大軍南下才敢如此?!?/br> “類于楚王、蜀王、秦王、慶王、晉王等人,手中僅有三護衛,且有都司兵馬監督,自然不敢起兵?!?/br>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寧王、谷王與遼王三人?!?/br> “其中特別是寧王與遼王,眼下遼西僅有兩萬官兵,其中有一萬五千人還是遼王的護衛兵,若是遼王響應燕庶人與渤海庶人,那大寧便徹底被包圍,而寧王一旦尾隨響應,燕逆手中可用之兵恐怕不下十萬?!?/br> “當下,陛下最先要做的便是召寧王、谷王與遼王進京?!?/br> 齊泰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朱允炆聽后也覺得沒有什么問題,因此頷首吩咐一旁的司禮監李權擬旨。 解決了這件令人頭痛的事情,朱允炆便讓三人離去了,與之一同出宮的,還有那份召遼王、寧王、谷王三人入京的旨意。 第232章 得遼望寧 “殿下!殿下!”六月初,沈陽城外的營盤里,背著一條大魚的徐晟咋咋呼呼的跑進了朱高煦的營帳內。 “怎么?來炫耀你的魚?” 正在撰寫教材的朱高煦抬頭看見了徐晟背后那條幾乎三尺長的大魚,饒有興致的反問。 “???”經他提醒,徐晟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將背上的魚放到了帳內的一張矮桌上,然后才高興道:“殿下,遼陽與海州先后投降,末將估計蓋州也快了!” 徐晟帶來了好消息,朱高煦倒不覺得奇怪,直接詢問:“是不是看到了吳高撤兵一路向南,不曾解圍才投降的?” “對!您猜對了,那吳高一路都未停留,直接往金州奔去了?!毙礻膳氖纸泻?,朱高煦也不感到奇怪。 北平一旦起兵,那遼東的陸上命脈就被切斷,而金州這條最大的海上命脈若是也被切斷,那九連城的海路也將斷絕,只有遼西的寧遠可走。 可問題在于,這個時代的許多遼東港口都位于淺灘處,后世的許多優良港口還未沖刷出來,因此寧遠碼頭根本無法容納大量船只進出。 用它來保障遼西還沒問題,想要幫遼東三十幾萬人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吳高會著急南下,而海、蓋二州的糧食早就被吳高調走,吳高本以為等金州糧食運抵可以補給二州,卻不想金州被朱高煦截胡。 現在海蓋二州城中無糧,又見吳高沒有營救,自然只剩下了投降這一條路可走。 唯一讓朱高煦感到驚喜的,是糧草充沛的遼陽也投降了。 “遼陽是如何投降的?” 朱高煦詢問一聲,徐晟也咧著嘴笑道:“周定的弟弟周規殺了遼陽指揮使,帶著本部千戶給孟章開了城門,那海州與遼陽的《魚鱗圖冊》,估計很快就會送到這里了?!?/br> “倒是意外之喜?!敝旄哽汶m感到驚喜,倒也沒有像徐晟這樣激動。 畢竟在他看來,遼陽一旦被圍,投降只是早晚罷了,因為吳高這一去,便再也回不來了。 吳高一走,就是自己舉大軍拿下遼東的最好時機。 “沈陽城有異動嗎?” 朱高煦低頭編撰教材,詢問著沈陽情況,徐晟卻搖搖頭:“那耿瓛一直在城內守城,近來巡哨的弟兄們常聽到城內有打砸聲,恐怕是柴薪不足,已經到了推屋拆木的地步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