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節
“陛下有旨意,請燕王節制諸軍返回駐地,另外交還谷王三護衛,燕王、寧王、遼王三位殿下各自率護衛軍返回封地?!?/br> “此外,武定侯請返回京城述職,總兵官楊文接任遼東總兵官?!?/br> 說到這里,那傳旨太監隱晦看了一眼朱棣,確定他情緒還算穩定后,這才笑吟吟的說道:“另外請燕王殿下交回三都司調兵牌……” “果然……”當朱棣聽到圣旨前面內容的時候,他就想到了朱高煦所說的剝奪兵權,而事實也如朱高煦預料的一樣,自己那位即位的大侄子果然在第一時間向他索要兵權。 一時間,交還是不交成為了朱棣要面對的問題。 姚廣孝看著朱棣默不作聲,心里也想到了朱高煦的那些話,因此想上前為朱棣解圍。 只是不等他上前,朱棣便開口說道:“稍許俺便讓人將調兵牌送去你的住所,不過開平五衛那邊大多都是新卒,若是交回調兵牌無人訓練,那胡兵一旦南下,恐有災禍?!?/br> “呵呵……”傳旨太監輕笑:“屆時再調殿下節制便可?!?/br> 顯然,朱允炆是鐵了心的要收回朱棣手中除三護衛以外的所有兵權,這一幕讓站在朱棣身后的眾人十分緊張。 畢竟自從朱棣奔襲乃兒不花并將其迫降后,開平兵馬基本都歸他節制,這點先帝也是默認的。 如今朝廷不僅要收回三都司兵權,就連開平這樣的重要之地都要收回,這很難不讓人多想。 “好?!敝扉]有反駁,而是果斷交出了開平衛的兵權。 他的爽快程度,讓傳旨太監本人都十分驚訝。 畢竟在他北上前,皇帝特意交代了他,如果燕王抗拒交出兵權,那可以徐徐圖之,不用急于一時。 只是從眼下看來,燕王并沒有齊泰那群人說的難以對付。 “如此,那咱家就退下了……” 傳旨太監作揖回禮,隨后離開了全寧衛的指揮使衙門內。 在他走后,朱棣也轉身看向了諸將,臉上勉強擠出一個微笑:“都按照旨意去做吧?!?/br> 說罷,他便借口身體不適而離開,姚廣孝幾人則是跟了上去。 留下的人中,郭英表情難以捉摸,其余人則是紛紛避之不及的離開衙門。 顯然,王朝的權力交替讓他們之中許多人都十分緊張。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誰也不知道自己在新朝還能否得到舊朝時的重用。 這其中,不少人看向了郭英,畢竟郭英身兼遼王岳父、渤海王岳祖父,這樣的身份恐怕很難在新朝得到重用。 只是不同他們所想,郭英現在并沒有擔心權力,而是在回憶自己跟隨朱元璋的這幾十年。 那樣的英雄人物,也免不了生死離別,而自己似乎也老了,該退下去了…… 郭英落寞的轉身離去,心中已經想好了回到京城后便提出歸家養老的奏疏。 倒是在他落寞轉身時,朱棣帶著姚廣孝等人找了一處衙門內的客房休息。 坐在床上,朱棣精神有些恍惚,他還是不敢相信自家父親已經崩殂,這遠比朱允炆奪走他兵權還令人難受。 “殿下,您不應該把兵權都交出去的?!?/br> “是啊殿下,萬一真如二殿下所說,那朝廷對付我們可容易多了?!?/br> “殿下,是不是該給二殿下寫封信?” 客房之中,在安排好了外圍的護衛工作后,朱能三人便皺眉說起了朱棣交出兵權的事情。 此刻他們三人都理解了朱高煦圈禁朱棣的做法,并開始懷疑朱允炆或許真的要對燕府下手。 哪怕是他們三人在政治上十分遲鈍,但在理解了朱高煦的做法后,他們也能看出燕府局勢不容樂觀。 僅有三護衛的燕府,根本沒有資格與朝廷談條件,可以說朱棣交出兵權是一步臭棋。 相較于他們三人,姚廣孝則是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手里盤算著佛珠,看模樣似乎對外一點不擔心,但實際上他是在等朱棣的答復。 “俺好歹是他的叔叔,他總不可能加害于我吧……” 朱棣的回答十分無力,顯然他還對朱允炆抱有期待。 倒是關鍵時刻姚廣孝率先開口道:“將兒孫性命交托于他人,顯然不是什么好辦法?!?/br> “陛下如果對殿下都如此,那對二殿下又如何?” “殿下您別忘了,當初二殿下所說的那些話……” 姚廣孝提醒起了朱棣,那就是朱高煦可是明確說過自己不會坐以待斃。 如果朱允炆要是用今天的辦法,去謀奪渤海的兵權,那朱高煦說不定真的會起兵造反。 到時候即便朱棣想當個鴕鳥,朱允炆也會以朱高煦起兵為由,著手開始對付他。 “高煦把允炆想的太壞了,允炆好歹是俺大哥的孩子,不至于對自己的叔叔……” 接下來的話朱棣沒有說出來,只能改變口風為朱允炆開脫:“他只是收回三都司兵權,王府護衛還在俺手中,況且三都司我俺舊部甚多,不至于無人相助?!?/br> “那若是陛下對舊部動手呢?”姚廣孝比歷史上多了些先見之明,因為朱高煦的提醒,他已經為朱棣把局面往最壞處去想了。 放在歷史上,他是肯定不會相信朱允炆會步步緊逼的。 “到時候再說吧,俺現在煩躁得緊,你們先退下?!?/br> 朱棣擺手驅趕姚廣孝他們離開,畢竟今日他遭遇的事情太多了,他需要時間來冷靜冷靜。 “是……”看著朱棣的模樣,眾人只能無奈退下。 待他們走后,朱棣這才開始回憶自己過去的三十九年。 他想到了自家母親與父親,又想到了對待自己仁厚的兄長,還想到了針對自己的朱樉與朱棡…… 思緒之間,他想到了朱高煦對他說的那些話。 一想到自己被高煦扣留在兀良哈禿城一個月,興許老五會成為自己的替罪羊,朱棣便難受的用手揉了揉疼痛的xue位。 “應該不會的……” 他依舊對朱允炆抱有幻想,因此在簡單的思緒整理后,他召來了張玉,讓張玉為大軍補給輜重,同時將三都司調兵牌交給傳旨太監,明日率燕府護衛返回北平。 張玉本想再勸勸朱棣,但見他執拗的模樣,便也沒有繼續勸下去。 翌日,在朱權的送別下,朱棣帶著燕府護衛南下北平,而郭英等人則是往東邊的廣寧返回。 一連七日,朱棣在六月二十四日返回了北平城,可當他回到北平時,他這才從一份份《邸報》之中得知了大明這近兩個月的變化。 先是自己父親崩殂,朱允炆七日將其下葬,殉葬內廷無所出的三十七妃嬪。 然后再是朱允炆在朱元璋下葬的當日于奉天門即位,同時為明年建元建文。 除去這些,那一條條新政也看得朱棣表情難看。 自家父親在世時,朱允炆雖然禮待儒生,但政策上還是傾向于自家父親的,可這才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天下居然發生了那么多事情。 尤其是時間進入六月后,朱允炆命吏部議裁汰冗員,省并州縣。 只是二十四天的時間,他裁汰了都察院司獄四人,并左右給事中,裁天下陰陽、醫學,革建昌府盱江遞運所,南城縣藍田巡檢司。 做完這些還不算完,他又革除鳳陽、開封、懷慶、平陽等府所屬的遞運所,一共數十處,致使上千胥吏被除名。 哪怕十三布政司中的左右布政司使,也被他縮減為一員。 五府者督府的斷事官也被縮減,許多州縣被合并,州縣官員和衛所武官被大大削減。光看他的這些政策,不知道的還以為洪武年間已經是王超中期。 要知道即便去年洪武三十年,大明文官也不過才六千余人,武官則是稍多,但也只有三萬人。 大明有州、縣、衛所一千六百余處,有編制的文武官員平均下來才每處二十余人,并不算多。 如果只算州縣和文官,那基本每個州縣只有官員六人,而這一情況下,哪怕加上全國三萬八千多人的胥吏,每縣能分到的也不過官吏三十幾人罷了。 對于平均下來基本五萬余人口的一個縣來說,只有三十幾名官吏的衙門,可以說只能維持日常運轉。 因此在洪武年間統計全國耕地時,常有武官及衛所官兵的身影出現。 就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炆還在削減官吏數量,朱棣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這小子在干嘛?胡來嗎?” 看著手上的那一份份《邸報》,坐在燕王府存心殿內的朱棣將手中《邸報》摔在了地上,散落一地。 坐在他一旁的姚廣孝看著那些《邸報》內容,心底對于朱高煦所說的那些話更是多相信了幾分。 “你只是藩王,這天下是他的,你不用如此生氣?!?/br> 坐在朱棣一旁的徐氏安撫起了他,盡管她也知道自家這個侄子的新政有許多不切實際,可他們一家說到底只是藩王,不應該過多干涉政事。 “你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俺爹知道了非得氣死!” 朱棣踢了踢地上的《邸報》,十分氣惱。 他承認洪武治國時期遺留了許多弊端,也承認朱允炆的新政解決了一些,可朱允炆的新政多少有點矯枉過正了。 洪武年間嚴刑峻法,他寬松刑法沒有錯,可不應該裁撤那么多監督百官的御史與官員,這只會讓百官們心存僥幸,繼而肆無忌憚的盤剝百姓。 另外就江浙賦稅沉重的問題,自家父親與自家老二不是已經想出了“以鈔抵稅”的辦法了嗎? 怎么現在又要“以鈔抵稅”,又要“蠲免賦稅”。 想到這里,朱棣又撿起了那份朱允炆對江南一帶的賦稅政策。 他看著朱允炆對江浙蘇松的賦稅蠲免,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真的按照朱允炆的這條路線去走,那么朝廷收上來的錢糧肯定會減少,屆時如果尋不到新的財源,地方上就會出現大問題。 “不看了!看了也是麻煩!” 丟下那《邸報》,朱棣氣沖沖的走出了存心殿,徐氏見狀也跟了上去,想要好好安撫自己丈夫。 唯有姚廣孝撿起了地上的那堆《邸報》,安靜的翻閱起來。 看完了一切,他總算知道朱高煦會說朱允炆壓抑太久了。 朱允炆的政策,與朱元璋的政策完全就是兩條不同的路子。 除了部分內容相近,其余內容基本沒有一處對味。 這其中,最容易讓人詬病的,還是朱允炆對江浙的寬容,不僅施行“以鈔抵稅”,還要蠲免賦稅。 如此看來,那完全就是將江南的負擔,轉移到了眼下正在開采金銀銅礦的云南、四川身上。 “他們倒算熬出頭了……” 看著朱允炆新政的內容,姚廣孝搖了搖頭,而與此同時,遠在吉林城的朱高煦也總算通過三萬衛的指揮使周定,獲得了南邊的《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