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節
“殿下難道不擔心燕王殿下會脾氣上頭,命人沖開城門嗎?” 姚廣孝還在都朱高煦對朱棣不夠了解,可朱高煦對朱棣的了解超過了他。 面對他的詢問,朱高煦靠在椅子上,胸有成竹的露出笑意:“我爺爺對貪官污吏兇狠,可唯獨對自家人兇狠不起來,哪怕家中出了再多的敗類,他也只舍得自己教訓,不舍得讓旁人教訓?!?/br> “在這一點上,我父親比我爺爺過之不及?!?/br> 朱高煦會擔心朱棣才奇怪,歷史上老三拉著人密謀毒殺他,都準備矯詔篡位了。 可朱棣倒好,連打都沒打,只是下旨殺了老三的王府屬官,對于老三本人是一點都沒懲罰。 這也就是朱棣了,換做旁人面對這種事情,老三早就被腰斬了。 哪怕是朱元璋這種護犢子的性格,也起碼要把兒子貶為庶人,關入鳳陽高墻一輩子才能打住。 就朱棣在歷史上對前身和老三的處理方式來看,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才到哪? “如此,貧僧知道怎么與燕王殿下說了……” 當朱高煦答案說出的時候,姚廣孝就知道自己和朱棣不可能說服朱高煦了,因為他把朱棣的性格拿捏的太死了。 他起身準備將這里的事情告訴朱棣,只是他才起身,朱高煦便開口道:“大師且慢?!?/br> “嗯?”姚廣孝疑惑回頭,不知道朱高煦還能與自己聊什么。 他看向朱高煦,只見朱高煦的半張臉隱沒于黑暗中,另外半張臉也在燭光下顯得模糊不清。 “大師回去后,且與我父親說,最快到月末,我便會放他離開兀良哈禿城,到時候我會返回吉林城?!?/br> “不過在此之前,我想請父親調一批軍糧給我,算是日后我父子二人的退路?!?/br> 朱高煦一直想著怎么解決吉林城財源,即便已經讓亦失哈去說服楊彬,即便老朱已經調了那么多糧食給他,可他心里還是止不住的犯嘀咕。 也因此,他很早就把目光打到了朱棣身上,這也是他為什么在知道自己能參加這次北巡時那么高興的原因。 由于老朱剛剛輸送了錢糧給三都司,因此此時北平、大寧、遼東三都司的衛所儲備倉都十分充盈。 二十余萬大軍民夫北巡,每日要消耗的糧食足有數千石。 只要朱棣稍微cao作一下,朱高煦能獲得的糧食、豆料都能以萬計數。 “私動軍糧,那是大罪……” 姚廣孝沒想到朱高煦居然敢把心思打到軍糧上。 “不過是派兵馬外出搜尋,正常撥發行糧罷了,何來私動軍糧一說?!?/br> 朱高煦死豬不怕開水燙,并在后續補充道:“若是我那大兄沒有削藩,我再還回去便是?!?/br> “……”看著朱高煦那胸有成竹的模樣,姚廣孝不知道他的底氣來自哪里,但不知道為什么,他覺得朱高煦一定是掌握了什么消息,才敢做出這些驚世駭俗的事情。 他沒有離開,而是坐回了椅子上,目光凝重的看著朱高煦:“貧僧想問殿下,若是那登臺者真的削藩,您會如何?” “我不會如何,或者說我不能如何?!敝旄哽愕幕卮鸪龊跛囊饬希骸罢娴搅讼鞣且蝗?,我會等著我父親動手,而不是我自己動手?!?/br> “大師應該知道,即便我動手,我也只能拿下遼東罷了?!?/br> “爺爺在燕山修了長城,燕山以北又有十七叔,我不論如何都無法危及關內?!?/br> “只有父親動手,我才有機會入關?!?/br> “這么看來,殿下是與關內無緣了?!币V孝聽到了朱高煦的話,心里忍不住搖頭。 他很了解朱棣,朱棣是絕不可能造反的,所以只要朱高煦沒說謊,那朱棣就不可能因為朱高煦而波及到燕府。 至于朱高煦所說的他能拿下遼東,姚廣孝也并不相信。 遼東有楊文、吳高、平安三人坐鎮,傅讓不過是督管遼南屯田的人,根本幫不了朱高煦太多忙。 渤海之兵不過一萬三千戶,如何能與十萬四千戶的遼東爭斗,更別說遼東是軍鎮,各個城池都修建得十分堅固,朱高煦拿什么攻破這些城池? 恐怕他還沒打進三萬衛,山東都司與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的兵馬就兵抵沈陽了。 “如此,貧僧告退……” 姚廣孝起身離去,他不知道朱高煦還留著什么后手,但不管他留著什么后手,只要不波及燕府就足夠。 瞧著他離去,朱高煦也能感覺到姚廣孝對自己不抱期待,可他越是這樣,朱高煦就越期待他與姚廣孝在日后見面的場景。 “老和尚,我可沒說胡話……” 他輕聲調侃著,隨后靠在了椅子上,閉眼休息了起來。 也在他休息的同時,姚廣孝離開了他的木屋,回到了朱棣居住的木屋中。 他走進木屋的時候,朱棣正側躺在木床上,獨自發著悶氣。 聽著姚廣孝那特有的輕盈腳步聲,朱棣也甕聲甕氣的開口:“如何?那小子如何說的?” 姚廣孝沒有著急回答,而是點燃了蠟燭,然后找了一個位置坐下,松了一口氣后才開口道:“二殿下說,月末便將兵權還給您,放您自由出入城內外?!?/br> “這段時間,城中諸將不會遭到針對,可以自由出入?!?/br> “朱能和丘福、張玉他們也是?”朱棣聽到姚廣孝的話,猛的翻身坐起,卻看到了姚廣孝點頭的畫面。 “這么說,這小子是不怕俺把事情鬧大?”朱棣有了一種面對自家徐妹子的感覺,他之前明明覺得老大更像徐妹子,老二像自己。 可現在看來,老二出鎮地方后,反而是中和了兩人的性子,將自己拿捏的死死的。 一想到自己被老二這樣掌控,朱棣心里就不舒坦了:“他還說什么沒?” “說了……”姚廣孝沒有遮掩,將他與朱高煦的所有對話都說了出來。 聽著從他口中轉述出來的對話,朱棣心里是愈發冰涼。 他起身喝了一杯熱水,緩解了一下緊張的情緒,然后才坐到了姚廣孝身旁,小心翼翼的詢問道:“你覺得,老二說的話有幾分能當真?” “您何必還要問貧僧,其實您自己已經有了答案?!币V孝對朱允炆不是很了解,可朱棣對朱允炆可是十分了解的。 朱棣出鎮北平的時候,朱允炆已經五歲了,所以他自然是見過朱允炆的。 對于朱允炆,朱棣覺得自家老二的評價十分貼切,他確實是在壓抑的環境中長大的。 不過對于自家老二認為朱允炆會通過其它方式削藩,朱棣是不認可的。 畢竟在他看來,《削藩論》已經通過了全國藩王們的認可,唯一不服的朱棡與朱樉也已經薨逝。 用這套辦法,只需要兩三代人,就能徹底解決藩王的問題,并且還能保障地方上的備敵、平叛,已經是一個萬全之策了。 所以在他看來,朱允炆沒必要去額外選一條路來重新走一遍。 況且自己這群人,說到底也是朱允炆的叔叔,他總不能殺自己叔叔吧。 “老二的話,俺覺得半真半假?!?/br> 朱棣給出自己的答案,姚廣孝聽到后也微微頜首,隨后再詢問:“那殿下是什么態度?” “俺……”朱棣遲疑了一下,雖然感覺十分憋屈,但老二畢竟是自己的娃,所以他只能將憋屈繼續下去:“俺就暫時休息半個月吧,至于軍糧的事情……” 他想了想,確定不會有人能想到自己會往吉林城運送軍糧后,他繼續道:“老和尚你去讓朱能和丘福、張玉他們每日率騎兵出城,就說巡邊,然后從楊文那里調糧食?!?/br> “對了,老二不是有個兄弟在楊文手下干活嘛,就讓他們自己商量著來,反正俺不管?!?/br> 朱棣口口聲聲說自己不管,卻把各種事情都安排好了。 看著他那硬著頭皮也在幫忙的模樣,姚廣孝輕笑著搖頭,緊接著起身離開了這屋子。 只是在他走后,朱棣拿著手中的水杯,看著眼前的燭火發著呆,不知道是不是在想朱高煦的話。 良久之后,他才放下了手里的水杯,起身躺回了那張木床上,嘴里還喃喃道: “要是沒事情發生,別以為俺不敢教訓……” 話說到一半,朱棣又想到眼下朱高煦的勇武,聲音漸漸虛了起來:“讓你娘教訓你!” 第208章 晏駕歸去 “鐺…鐺…鐺……”晨鐘作響,五月的京城內外,不管是官吏鄉紳,亦或者是平頭百姓,他們皆在此時開始起床,為生活開始奔波。 只是不同于平民百姓們為了生存而疲憊的奔波,官吏鄉紳們的奔波卻多了一絲沉重。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這是朱元璋病重以來的第七天,整個五府六部都陷入了壓抑的氣氛之中。 五軍都督府內,李景隆穿著武官常服,看著眼前那堆積如山的奏疏獨自發愣。 在他左右,一名都督僉事看著手中的奏疏,略帶感嘆:“這刀干孟還真是軟硬不進的王八,居然能死守這么久?!?/br> 他口中的事情,顯然是眼下正在發生的西南戰事,李景隆聞言也回過了神來,向他看去的同時詢問:“戰事如何?” “西平侯遣都督何福與都督瞿能二人強攻景罕寨,叛軍憑借有利地形居高堅守,大軍三月未進一步?!?/br> “官軍糧草將盡,叛軍卻士氣高漲,二位都督無奈,只能向西平侯請增援兵?!?/br> “還沒攻下嗎?”李景隆嘆了一口氣,心里暗嘆這段時間的糟心事著實太多。 “國公,宮里……”都督僉事小心翼翼詢問,李景隆卻在聽后搖了搖頭:“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br> “確實”都督僉事下意識點頭,接下來的時間,二人都將話題引到了軍務上。 湖廣南部瑤苗的叛亂,西北陜西行都司的防務,西南與麓川的拉鋸,還有大寧方向的大軍巡邊…… 這一件件事情,光是聽起來都讓人頭疼,可這樣的麻煩事,卻已經持續了三十一年。 自大明開國以來,各地叛亂的事情就從未停止過。 經歷了元代那種混亂的秩序,許多人都不甘心于接受大明這樣教條式的秩序。 土司們不喜歡朝廷管他們太嚴苛,地主鄉紳們不喜歡大明又要他們交稅,又要限制他們。 北方的韃官、色目官員們與漢人官員矛盾嚴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外部的繁雜之事。 這樣的事情,李景隆已經處理多年,本該信手拈來,可朱元璋病重的消息,卻讓他慌亂了陣腳。 面對這些奏疏,他心里十分煩躁。 朱元璋對于他,不僅僅是皇帝,還是對他照顧有加,十分栽培他的舅爺。 他下意識的不希望朱元璋出現什么事情,因為他很清楚大明朝這艘船還沒有駛出風暴,還需要他這個掌舵人繼續維穩。 只是有的時候,人越不想來什么,便越要來什么。 急促的腳步聲在五軍都督府內響起,那聲音在來到李景隆的衙門前停下,李景隆也下意識抬起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