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
果然,他們作揖之后,朱高煦將手中的鎬子遞給旁邊的百戶官,對楊寧一群人頷首道:“孤安,起來吧?!?/br> “謝殿下!”楊寧等人松了一口氣,緩緩直起身來,這時他們才有空打量朱高煦。 不得不說,朱高煦長得身材高大,可謂虎背,長相更是堅毅威嚴,說句英姿勃發也不為過。 在北人之中,朱高煦這樣的人被視為具有‘英雄氣概’的人。 論五官,他是比不上那群英俊瀟灑的士子,但他就是那種旁人一看,便覺得這是個‘真漢子’的人。 “十七叔派你們前來,可是要出兵北巡了?” 朱高煦帶著楊寧他們走到田埂間,毫不忌諱的一屁股坐在田埂上。 饒是如此,朱高煦依舊能平視他們。 他身上有種壓迫感,讓楊寧十分緊張。 “回殿下,算算時日,寧王殿下應該率兵出全寧衛了?!?/br> “因此末將前來詢問殿下,渤??沙霰鴰缀?,以及行軍陣圖是否能抄錄一份給末將?!?/br> 楊寧緊張的說出自己此行的目的,朱高煦聽后也看向一旁跟來的百戶官:“趙牧,你去所里取行軍陣圖來?!?/br> “是!”趙牧笑著應下,轉身往路上跑去。 瞧他離開,朱高煦也對楊寧回答道:“渤海此次出兵五千,騎兵二千,馬步兵三千?!?/br> “多少?”楊寧愣了,渤海出兵怎么比他們大寧還多?渤海不是只有八千軍戶嗎? “五千,你不必緊張,稍許留下來,我讓人宰羊,你吃完了后明日我軍開拔,你們也可以回去告訴十七叔了?!?/br> 朱高煦笑著讓楊寧放松些,那沒有架子的模樣,讓楊寧鬼使神差的坐到了一旁的田埂上。 在他坐下的時候,朱高煦也對遠方的一個背影喊道:“張純,通告全軍,明日大軍開拔,今日干完活后,把開拔宴的那豬羊雞鴨給宰了,讓兄弟們吃頓好的!” “是!”張純戴著斗笠回頭應下,隨后放下手中鎬子,叫上了軍中的伙頭兵,三五成群的往肇州城返回。 楊寧看著這一幕,跟隨他而來的塘騎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那可是rou啊,他們十天才能吃一頓的rou,不知道這次能吃到多少。 “對了……”朱高煦吩咐完張純,也回頭詢問起了楊寧關于大寧的事情。 例如大寧有多少軍戶,開荒多少耕地,還有圈養多少牲畜,放牧多少牛羊等等。 楊寧不知是不是太緊張,還是沒有防備心,因此居然全都告訴了朱高煦。 大寧的軍戶比朱高煦之前估計的要少,居然只有十萬四千戶,因為這些年一直有軍戶南逃。 除此之外,當地開荒的情況也讓朱高煦牙疼。 在卜萬和朱權的經營下,僅有四十二萬畝,每年產出也就二十七八萬石。 至于牲畜,楊寧不太清楚,倒是知道大寧有一萬余頭牛,十幾萬只羊。 畢竟他們也會護衛牧民在境內放牧,閑暇時聊過也能回憶起來。 聽著他的回答,朱高煦突然覺得自己還挺富有的。雖說他沒有大寧那么多羊群,但架不住他這邊耕牛挽馬多,開辟的耕地就更不用多說了。 這么想著,他又與楊寧聊起了其他的事情,楊寧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跟朱高煦聊天,楊寧就感覺像是在和高自己一級的朋友聊,倒是沒有像和指揮使、寧王那樣的人物聊起來時感到負擔。 漸漸地,他也越說越多,最后干脆不用朱高煦詢問,他便能主動找話題,而朱高煦也總是笑著回應。 不多時,等趙牧帶著行軍陣圖回來,朱高煦他們已經聊了兩刻鐘。 將行軍陣圖遞給楊寧后,朱高煦也起身對楊寧笑道:“我先去城中與將領們議事,你和趙牧一起去休息休息,稍許等著吃開拔宴吧?!?/br> “與你聊天倒是開心,若是這次北巡能碰到,亦或者北巡結束后十七叔再派你來,屆時送你幾只羊帶回去?!?/br> “至于這次就不行了,這豬羊雞鴨rou興許不夠吃,等下次吧?!?/br> 朱高煦拍了拍楊寧后背,楊寧也是慚愧道:“是末將叨擾了殿下,如何敢領殿下的禮物呢?!?/br> “哈哈……”朱高煦聞之笑道:“都是為朝廷立功流血的弟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話音落下,朱高煦也不再解釋,只是讓趙牧記著提醒自己欠楊寧幾只羊,說罷便走回道路上,翻身上馬往肇州城趕去。 瞧著他離去的背影,楊寧也不由對身旁趙牧道:“殿下平日都是這么平易近人嗎?” “是??!”趙牧笑道:“難道寧王不是這樣嗎?” “額……”楊寧被他這話問的語塞,只能咳嗽著說起別的話題,同時在他的帶路下前去城中休息。 在他們剛剛進入肇州城的時候,朱高煦也來到了肇州千戶所內。 在此刻的所內,十余名武將正在對著沙盤和地圖做出部署,其中帶頭的正是傅讓和林粟。 “如何,都規劃好了嗎!” 朱高煦走進了正廳里,而傅讓則是揉了揉眉心:“你設這個參謀部,真的是讓人頭疼?!?/br> “哈哈哈……”聽到傅讓的話,朱高煦笑的合不攏嘴。 作為一個在現代參軍的人,朱高煦自然知道參謀的重要性。 盡管古代也設有參軍,將領也有自己的幕僚,但說到底這些都只是幾個聰明才智的人聚在一起,而參謀部則是聚集更多人的指揮來謀劃規劃。 雖然他們打仗不一定行,但用他們來籌劃出兵和行軍、管理后勤卻沒的說。 有了他們,朱高煦在行軍路上無疑會輕松許多。 朱高煦記得有一本書的內容寫的很通俗,寫的是如何指揮各級軍隊。 這其中,作者連班、排都沒有提及,而是直接以“一個連隊可以覆蓋五百到一千米寬陣地,可以進攻或防御一個村鎮”作為開頭。 一個營或者一個連如果加強了可以拔除水泥工事的火炮,就可以獲得獨立作戰資格。 一個團,有可能存在獨立醫療保障、執行壓制任務的獨立炮兵、會有反坦克和防空體系、需要組織分配物資補給。 其陣地可能有小到兩公里,大到六七公里那么寬。 那么這里面的具體情報,就需要指揮官時刻組織偵查,驗證上級情報。 你需要綜合判斷出敵方的火炮口徑、裝甲單位、部隊番號,以協助上級進行戰略判斷。 若是一個師,那你需要能夠繪制地圖,包括交通圖、地形圖、炮兵校準地圖,并把所有圖綜合起來,把一部分按照標尺網格化后下發給基本單位。 指揮官需要組織交通,而這可能有幾百輛甚至上千輛卡車為你提供支持。 你的直屬火力偵察連要時刻跟你匯報遇敵情況。 你的化學戰小組要時刻在各處評估有沒有風險。 你手中的炮兵,要時刻分析對方炮彈路徑,進行反炮兵壓制。 你需要在大尺度上考慮部隊部署,比如高地、河流、村落、道路等。 你必須明確的知道上層的戰役目的,來協調自身的火力投送強度、士兵與裝備毀傷速度。 另外,重型火力的行進和展開,你必須時刻關注。 一個軍,可能有一整條鐵路線或者一整個港口為你服務。 戰斗前,你必須時刻評估你的作戰目的、交通線長度、物資儲備。 一旦出現交通線和物資跟作戰目的不匹配,戰事就會失敗。 對于部隊的集結、行進、展開,你必須立體思考。 這樣的思考,不是像下級單位一樣單純考慮一條展開線,而是必須考慮到戰略上的效率問題,又要考慮到風險問題。 比如,如果你在集結或行軍狀態,重火力沒有展開時,敵人突然強襲十數公里如何? 如果敵人有裝甲力量,突然數十公里強襲如何?敵人的空軍會如何對我方后勤打擊和遲滯? 由于你的陣地范圍極大,遠超出一般火炮控制區域,那么數十公里尺度上的機動防御、強襲穿插,你必須考慮。 少則兩萬,多則三五萬的人在你的指揮下作戰,你必須把傷亡、甚至建制當做數字,不得有任何憐憫。 一個集團軍,十萬人打底,上百公里寬的戰線。 戰術空軍直接接受你的指揮,戰略空軍打擊時刻與你配合。 如何調動敵人,如何利用這些時機削弱敵人,你需要時刻盤算。 比如,適當的暴露出虛假的空檔,引誘敵人陣線移動,將其補給中心暴露在危險位置。 比如,利用你的機動部隊輪番加強前線或者要求部隊提高傷亡速度和彈藥消耗,給對方基層營造出一種處處都是主攻方向的假象,誘使敵人快速消耗和分散補給與預備隊,然后再集中你的力量一舉突破。 你的工作,已經從真實戰場到了無限遠離,反而接近了象棋圍棋。 這個時候,補給、距離將始終是你的核心關注,你已經需要在國家層面上,為部隊爭取裝備、補給優先權。 至于更大規模的指揮,已經脫離了指揮官的概念,而成為了國家統帥、副統帥的概念。 你的行為,會直接成為國家的戰略與意志…… 以上的內容,朱高煦前世看書時,只當是了不起的內容來看,包括史記中韓信說劉邦最多可以帶十萬軍隊的話也是一樣。 對于這些內容,朱高煦并沒有任何感覺。 可是,當他來到了大明朝,并且親自開始帶兵時,他這才對于軍事和歷史有了了解,才有了一定感覺。 這種感覺,到吉林城之戰結束后,達到了一個頂峰。 書上的內容雖然講述的是現代體系下的作戰方式,但放在古代一樣適用。 就好像朱高煦現在的處境,他指揮的是五千人,那么他是否做到了一個加強團該有的東西,一個加強團長該做到的事情? 不提團級需要的獨立炮兵、反坦克、防空體系。 先說獨立醫療保障,朱高煦在吉林之戰后,就已經讓一些士兵進入醫院緊急學習,掌握了基本的傷口消毒、縫制傷口和包扎傷口等外科手段。 五十人的總旗配置軍醫三名,這次出征的路上,合計有三百名軍醫,足夠在戰后搶救傷兵。 至于團級的組織后勤、分配補給這一件事,正是當下傅讓他們正在討論的。 統籌后勤這件事情并不輕松,饒是傅讓他們十幾個人在這里討論了一天,也才堪堪解決了所有問題。 “你自己看吧……” 傅讓將文冊遞給朱高煦,朱高煦也順手接過翻閱。 “等消息的這些時日,原先儲備的補給都消耗了不少,不過這些天吉林城那邊也一直在為我們補給,始終保持在足夠五十五日的補給范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