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節
他這份奏疏,不是為了開脫和逃跑,而是為了提醒坐在金臺上的那位皇帝。 只可惜,他的這份奏疏被送到乾清宮后,朱元璋卻因為連日的cao勞而頭疼,躺在臥榻上以湯藥驅趕頭痛。 瞧見這奏疏的他,并未作想其它,只是對朱允炆道:“這杜澤蹉跎半生,卻不想只在尚書之職上待了不到二載,著實可惜?!?/br> “要留下他嗎?” 拔步床內,喂朱元璋服用湯藥的朱允炆也有些惋惜,可朱元璋卻搖搖頭:“他為人忠直,既然開了口,自然是做好了準備,成全他吧……” 興許是感覺到身體帶來的無力,朱元璋特別清楚年老之后的那種無力感,因此倒也沒多想。 只是正因為他的沒多想,那份名錄終究以皇榜的方式發了出去。 “鐺…鐺…鐺……” 三月初五,在晨鐘作響后,整個南京城的百姓都開始了新的一天。 這其中,來自五湖四海落榜的生員們紛紛朝著長安門趕去,渴望成為第一個見證皇榜之人。 然而當他們抵達長安門時,那份皇榜卻還未張貼,所有人都在清晨的寒風中苦苦等候。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四周的人越來越多,而那張皇榜,也在萬眾矚目下登場。 “讓讓!讓讓!” “貼了!你們說這次的前三甲是南人還是北人?” “肯定是南邊的士子,就是不知道是直隸的還是江西、浙江的?!?/br> “那說不定,萬一今年是北邊的呢?” “對啊,江南已經蟬聯五次恩科三甲了,是時候讓我們北方的士子坐坐這狀元位了?!?/br> “哈哈哈……狀元位置可不是靠嘴說出來的,而是要真才實學!” “貼了貼了,你們看……” 在無數讀書人的注視下,那張皇榜慢慢被貼平,中榜之人的籍貫與姓名也被昭告天下。 當“洪武三十年丁丑科殿試金榜”這一行字出現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安靜向下看去…… 【福建閩縣、陳,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江西吉安、尹昌隆,第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浙江山陰、劉仕諤,第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對于一甲榜單,在場所有人都沒有異議,盡管北方士子有些遺憾,但江南士子霸榜前三已經持續五次科舉,倒也沒有人多想,因此繼續往下看去。 【洪武三十年丁丑科殿試金榜,第二甲賜進士出身十三名】 【直隸武進、芮善,第二甲第一名,賜進士出身】 【浙江錢塘、王洪……】 【江西南昌、鄔修……】 【直隸蘇州、盛敬……】 【浙江溫州、黃淮……】 【江西吉安、宋琮……】 【江西吉安……】 當二甲十三名賜進士出身的籍貫與姓名出現,漸漸地開始有人發現了不對勁。 “不對??!怎么二甲都是南方人!” “不止是二甲,三甲也都是南方人!” “對!都是南方人!沒有我們北方人!” 伴隨著人群之中許多北方士子出聲,所有北方士子都開始大聲不忿了起來。 面對他們的不忿在,許多南方士子也不敢像先前一樣回懟,眼下的情況,即便再愚蠢的人,也能發現不對勁。 要知道眼下是洪武三十年,而大明朝的科舉已經進行了五次,算上今年就是第六次。 在此之前,北方士子雖然上榜人數確實明顯少于南方,但起碼都能上榜,并且能占據三成左右名額。 可今年,上榜的都是南方人,甚至大部分都是江南之人,沒有一個北方人。 如此情況,南方士子如何敢開口,而北方士子則是在榜上消息片刻的發酵過后開始質疑起了這次科舉的真實性。 “舞弊!” “沒錯!這絕對是舞弊!” “夠膽的都和我去吏部,我們去鳴冤!” “對!去吏部鳴冤!” “走……” 數以百計的北方士子被皇榜沖昏了頭腦,成群結隊的往吏部沖去,一路上大聲叫嚷,訴說著這次科舉的不公。 他們的行為,很快就吸引了武城兵馬司的官兵,然而面對這群不是生員就是舉人的士子,武城兵馬司也不敢動手,只能被他們推搡著后退。 漸漸地,丁丑科科舉舞弊的消息開始在南京城傳開,而坐在吏部衙門之中的杜澤,也脫下了自己的烏紗帽,安靜等待著自己的結局。 也在他等待的同時,房門被人推開了…… 第178章 得寸進尺 “五十一名進士,居然沒有一個北方人!”“你們說說,這到底是朝廷沒有在北邊設官學,還是北方沒人了!” 武英殿里,剛剛結束早朝的朱允炆才返回武英殿不久,丁丑科舞弊,北方舉人跑到明朝吏部鳴冤告狀的消息就經宋忠的提醒,傳到了他的耳中。 面對這一消息,他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因為所有考卷是他和皇爺爺親自批閱的,不存在殿試舞弊的可能。 然而,當宋忠提醒他,此次參加殿試的貢士也全是南方人后,朱允炆總算后知后覺了起來。 不是殿試北方人考不贏南方人,而是北方人壓根就沒有上殿試的機會。 反應過來的他,當即召來了六部都察院的所有大臣。 望著這群六部的大臣們,朱允炆養氣功夫十足,表情沒有任何變化,可聲音卻透露著一股寒意。 他將目光放到了暴昭等人身上,似乎想從他們臉上看出什么。 當他看到暴昭等人低下頭去的舉動時,他腦中立馬想起了自家皇爺爺說過的一句話。 “外臣與你我不是一家……” 回想起這句話,朱允炆便能對暴昭等人隱瞞自己的舉動理解了。 他們是想要下注,可自己沒能護住江南的豪強們,那他們就只能自己做事來試探皇帝心意了。 “只是一場病,你們便忍不住了嗎?” 朱允炆將隱藏在桌案下的拳頭攥緊,面上依舊平靜,他想要眾人給他一個回答。 “此事,需要徹查!” 人群之中,戶部尚書郁新第一個站了出來。 在他站出來后,一些官員也紛紛表態,例如甲戌科狀元張信便露骨表示:“朝廷此前科舉,北方考生都能占據三成進士名額,此次卻一人未入,必有貓膩,請太孫下令徹查!” “請太孫下令徹查??!” 十數名官員躬身作揖,朱允炆見此情況,也對殿上的吏部尚書杜澤質問道: “杜尚書,你在放榜前,就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嗎?” 朱允炆質問著杜澤,可眼下的杜澤卻目光沉寂,面對朱允炆這位太孫的詢問他也是緩緩開口道:“回太孫,臣只是將陛下批閱過后的名錄,如實張榜發布罷了,科舉乃糊名,也看不到考生籍貫,如何能夠舞弊作假……” 只是幾個時辰,杜澤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居然開始推諉了起來。 面對杜澤的推諉,朱允炆牙關緊咬,養氣功夫幾乎破裂。 他不明白,昨日還是那副忠直模樣的杜澤,今日為何會變得油鹽不進,成為一個偷jian?;男∪?。 “你……” “陛下萬福安康??!” 朱允炆的話還沒說完,殿外就傳來了唱禮聲,所有人聽到唱禮的時候,皆心頭一震。 朱允炆站了起來,殿內六部與都察院的大臣也紛紛回過身,往殿門看去。 在他們的注視下,昨日才被太醫診斷為風寒的朱元璋,卻奇跡般的站在了門口。 雖然他的臉色依舊蠟黃,可他的目光卻如刀子般銳利,幾乎要刨開在場所有官員的胸腔,看看他們究竟長著一顆怎樣的心臟。 “皇爺爺!” “陛下萬福安康……” 朱允炆走下金臺,群臣紛紛跪下五拜三叩。 待朱允炆走到朱元璋身邊,朱元璋卻無視了他,徑直走上了金臺,站著俯瞰那跪下的群臣。 “朕聽說,此次取錄的進士,都是南方人,沒有一個北方人,杜澤!” 朱元璋聲音突然拔高,讓原本還推諉的杜澤恨不得將頭埋到胸中。 “回陛下,此次科舉,所錄之人皆為南方人不假,但科舉以才干取勝,這……” 杜澤還想糊弄,可朱元璋卻瞇著眼睛質問道:“朕就奇怪了,朝廷從洪武元年以來,已經組織過五次科舉,算上這次是第六次!” “當年第一次科舉時,北方戰亂剛剛結束不久,北方大地還處于百廢待興,百里無雞鳴的凄慘局面,但即便如此,那一年的北方士子依舊占了二成名額!” “此后四次科舉,北方士子雖然不如南方士子,但也能牢牢占據三成名額,怎么到了這次,卻是連一個名額都拿不到了?” “這到底是今年的南方士子才干超人,還是有人徇私舞弊,敗壞科舉!” 朱元璋口中所說的話,一個字比一個字重,每一句話都如重錘,敲打在群臣心頭。 前一刻還在朱允炆面前推諉的他們,現在卻乖乖匍匐在地,這樣的反差讓朱允炆面色陰沉。 他還沒想好是誰在徇私舞弊,卻見宋忠一路快走進殿,走到金臺前跪下五拜三叩,而后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