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節
“殿下,這船便是按照您要求修建的戰船,八百二十五料,水兵三十二人,可上火炮十八門,算是這松花江之上能通行的最大戰船了?!?/br> “不錯……”看著這艘已經快要建好的戰船,朱高煦也不免感嘆明代船工那巧奪天工的手藝。 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建造好這么一艘戰船,足以說明大明的造船潛力有多大。 “這船造那么快,會不會有什么問題?”朱高煦提出自己的疑問,但王船工卻笑道: “殿下不用擔心,這些船只用的木料都經過處理,所造船只航行個十幾年還是不成問題的?!?/br> “那就好……”朱高煦松了一口氣,又轉而詢問道:“只造了這一艘船用來實驗嗎?” “實驗?”王船工愣了愣,但很快反應過來了這詞的意思,因此笑著回答道: “不止,八百料戰船有二艘,一千二百料的馬船有三艘?!?/br> “戰船還需要下水才能知道情況,但那一千二百料的馬船基本不會有問題,只要下水就能使用?!?/br> 有了龍江船廠的劉船工等人加入,吉林船廠的造船技術上升了好幾個程度,如今對一千二百料的馬船都自信無比。 見他這么說,朱高煦也點了點頭:“等江水解凍,需要用到三艘馬船和一艘戰船,時間上來得及嗎?” “馬船應該是來得及的,就是這戰船……”王船工有些吃不準: “戰船還是得下了水才能知道,畢竟我們也是第一次建造?!?/br> “好”得了答案,朱高煦也不催促,而是說道:“無礙,若是戰船走不了,用之前那二百料的戰船也足夠?!?/br> 此話說完,朱高煦又讓王船工帶自己參觀一下如今的船廠,期間還遇到了劉船工他們,與他們討論了一下戰船的一些事情。 “若是在吉林船廠制作船料,然后運往金州建造戰船,不知是否可行?” 朱高煦詢問劉船工,對此劉船工倒也沒多想,畢竟吉林確實適合造船,只是回答道: “可以,不過要把造船所用的木料運往南邊,這需要的騾馬數量恐怕不會少?!?/br> “這樣啊……”朱高煦沉著的眸子似乎閃過一道精光,不過他沒有繼續討論下去,而是找了一個借口便走出了船廠,往王府返回。 在馬背上,他對劉船工的話進行回味,心里也有了謀劃。 從遼東渡海進攻登州,拿下登州后沿海而下,利用馬船補給來迅速南下斬首南京,這是他的計劃之一。 如果可以達成,期間朱棣又能牽制住絕大部分南軍,使得朱允炆無兵可守,那靖難之役對大明所造成的損失將被極大控制。 不過,自己不能寄希望于這一條線,歷史上的朱棣是重創了除宋晟、沐晟兩大兵團外其它所有兵團,才致使朱允炆無兵可守。 除此之外,統領水師,負責鎮守南京江防的陳瑄突然投降,也是燕軍能夠在朱允炆未反應過來前包圍南京的重要一點。 “水師……” 朱高煦呢喃著水師二字,腦中卻想起了南邊的楊展和王瑄。 二人就職后,時不時會寫信來給朱高煦,但他們的升遷并不順利,至今都還在原來授職的官職上打轉,不知道何時才能得到升遷重用。 盡管這兩步暗棋還沒有展現出效果,但朱高煦卻有自信在日后靖難時成功渡江。 一想到自己的布置,朱高煦對于提早結束靖難之役的信心也增強了幾分。 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 三月尾巴,伴隨著松花江徹底解凍,五艘大船陸續從吉林船塢之中進入松花江中。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兩艘戰船和三艘馬船毫無意外的在江上呆了三天三夜,除了其中一艘八百料戰船有部分滲水問題需要返回船塢檢修外,其余一艘戰船和三艘馬船都已經合格下水。 戰船的成功下水與松花江的解凍,催促著渤海軍前往肇州修建城池。 四月初十,林粟帶著二百甲騎與一千從西陽哈部俘虜的人口和五百石糧食、兩千石水泥、五百匹挽馬乘船順江而下。 過了兩天,吉林城培育的半溫室稻苗也到了移植的時候。 在吉林城的第一場春雨過去后,四周山林綠植萌動、鮮花盛開。 漫山的野花含苞待放,抑或迎春怒放,給這關外之地增添不少詩情畫意。 可惜,吉林城的所有人都對這漫山的鮮花不感興趣,此刻的他們正沉浸在拋秧春耕的幸福中。 吉林城的百姓們第一次體驗在春耕時直接插秧,因為害怕耽擱,他們在田地里連話都不敢多說,抓緊農時將水渠的閘口打開,伴隨著水入稻田,他們將犁過的田用耙子撥平,然后開始拋秧。 那秧苗落入田間的景象讓所有人笑容洋溢,盡管拋下的秧苗像喝醉了酒一樣東倒西歪的。 但誰都知道只要它們能扎根,就能在之后長直,只有遇到歪得不像樣子的,他們才會出手去幫扶。 “好啊……” 站在吉林城的箭樓上,朱高煦雙手撐著女墻,臉上難掩高興。 他剛才也參與了拋秧的過程,只是才拋了十來把秧苗,便感覺手臂酸痛酸痛,直到現在還覺得有些發酸。 他一邊笑一邊對身邊的幾個護衛道:“這干農活和打仗還真不是一回事,起碼我這身子不太適應?!?/br> “呵呵……殿下若是有時間,掌握了技巧后肯定要能拋的極好?!睅酌涔ЬS著,朱高煦卻笑著擺擺手,示意他們別再夸了。 恰巧這時亦失哈笑著走上了箭樓,朱高煦見他笑容洋溢,也知道是秧苗取得了成果,當下迫不及待的問道:“如何?拋了多少?” “還沒拋完,不過兩千畝是有的?!币嗍Ч苁歉吲d,因為他知道拋秧成功代表什么。 “好!”朱高煦高興的拍了下手,猛地轉身看向正在拋秧和種地的大部分吉林百姓,也給出肯定道:“現在只要看這些半溫室弄出來的秧苗能不能長出效果就行了?!?/br> “只要有了效果,明年我們就能自給自足!” 朱高煦難以形容自己的高興,身旁高掛的渤海旌旗也獵獵作響,似乎在表達他的心情。 “今年的田好種了許多……”亦失哈走上前來,與朱高煦一樣扶著女墻,眺望吉林城外的數萬畝耕地。 “自修建了這些水渠后,開春的地也不再積淤了,土地不泥濘也不板實,松軟程度剛好?!?/br> “比起去年犁地粘上一堆淤泥來說,今年這地的土也太好了?!?/br> 亦失哈夸贊著吉林城的土地,但更多的是在夸贊朱高煦大力修建水利設施的命令。 松花江流域就沒有缺水的說法,反而是因為水過多而容易澇沒作物,致使作物患病。 然而從朱高煦下令‘深挖溝、多建渠’開始,吉林城四周的土地便不再積水。 便是靠近河灘的那些土地,也在積雪融化后好種了許多。 “這水渠還得繼續建造,不止是吉林城,日后的肇州城、安東城都得大力修建水渠?!?/br> 朱高煦這般交代著,亦失哈也鄭重的應下:“殿下放心,奴婢一定會為殿下開好荒的!” “嗶嗶——” 這邊亦失哈才鄭重表明態度,城外卻突然傳來了馬蹄聲和哨聲,所有人下意識看了過去。 “是張六!他們回來了!” 箭樓上,一個百戶官激動地指著那疾馳而來的哨騎,朱高煦聽后也下意識看向亦失哈。 兩人四目相對,下一秒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與楊彬一同南下的兵馬回來了,這說明楊彬也回來了。 “總算來了,再不來,府庫也快空了?!?/br> 亦失哈舒緩了一口氣,天知道這些日子里吉林城的糧食有多緊張。 如果不是靠著捕魚和狩獵獲取了些rou食,恐怕府庫之中的糧食早就空了。 “小旗官張六,參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 疾馳而來的小旗官聽到了自己同袍的聲音,在即將抵達護城河石橋前抬頭一看,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同袍,還看到了自己的恩人。 他連忙作揖唱禮,朱高煦也開口詢問道:“楊彬可曾來了?” “楊善人在蓋州接收糧食北運,我們這次是與遼東都司周千戶的隊伍一同來的!”張六放聲喊著,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朱高煦聽清。 “遼東都司的也來了?”亦失哈臉上笑意更濃,卻不想這時那張六又道: “對了殿下,周千戶說王妃也來了!” “我娘?”聽到王妃二字,朱高煦下意識回應,腦中空白一片。 只是不等他猜想,那張六瘋狂搖頭:“不是,是您的王妃!” “胡說!”亦失哈連忙打斷:“殿下還未成親,哪里來的王妃!” “???”張六那張粗糙的臉上露出了幾分尷尬,只得脫了頭盔,撓撓發癢的頭皮:“可是周千戶說那就是俺們的王妃啊……” “壞了……”朱高煦反應了過來:“多半是我爺爺給我娶了個媳婦?!?/br>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這吉林城待久了,朱高煦的口語也開始慢慢粗魯起來,聽著他的話,旁邊的亦失哈呆若木雞:“那這…這…這……” 他‘這’了半天也沒說出后面的話,倒是朱高煦冷靜的不像自己,對城下的張六詢問:“王妃叫什么名字?” “聽說姓郭!”張六不明所以,心想自家殿下怎么連自家媳婦叫啥都不知道。 “不會是郭英家的吧……” 一聽說姓郭,朱高煦就大腦飛轉,不由的想起了歷史上的朱高煦似乎確實娶了郭英的一個孫女。 不過他記得,那好像是朱高煦隨朱棣打下南京城后才娶的,正妃應該不是這位。 “管他的,反正也沒什么感情!” 嘴巴一撇,朱高煦也就坦然接受了這天上掉下的媳婦。 對他來說,娶一個武定侯府的女眷并不差,哪怕撈不到半點資本,最少也能讓郭英在日后與自己交手時留情幾分。 至于這女眷的長相、身段,朱高煦根本一點也不在意。 天下好看的女子多的是,只要這女眷長的別太丑,自己完全可以在日后多選美女入宮。 在這大明朝,只要他不欺辱這正妃,好吃好喝伺候著,那就是最大的‘深情’。 為君者,哪個不是妻妾成群,又有誰敢說對每一個都用情,還不只是占有青春年少的那幾年,之后再換一批更青春年少的罷了。 “要真是武定侯家的女子,也不知道武定侯有沒有給這女子準備嫁妝?!?/br> 相比較這個未曾謀面的王妃,朱高煦更在意她從娘家帶來的嫁妝。 “走,我們出城看看?!?/br> 朱高煦對亦失哈吆喝一聲,轉身便要下簡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