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節
“你這次買糧食,可曾引起地方衙門的注意?” “自然?!睏畋虿患偎妓鞯溃骸百I糧超過兩千石后,地方衙門就曾來尋過草民,草民當時出示了王府的印信,這才得以能夠繼續買糧?!?/br> 楊彬如此說著,朱高煦也沉吟道: “我這次的這十五萬貫錢,你不管是賣貨還是花出去,恐怕都不容易……” “殿下放心?!睏畋蛏轮旄哽悴唤o自己生意做,因此急忙道: “草民在來的路上也想好了法子,那就是請殿下再發十份印信,屆時草民將印信分發給下面的伙計,讓他們前去地方上收糧?!?/br> “這十個伙計帶著二十個伙計去收糧,每個伙計去一個鄉鎮,每人只收五百石,如此一個印信伙計就能收到一萬石糧食,十個就是十萬石?!?/br> “屆時他們分批運糧,錯開時間,官府不會察覺到的?!?/br> 楊彬不知道為什么官府對渤海王府買糧那么在意,但他有自己的辦法避開。 “十萬石,怕是不夠……” 朱高煦輕聲開口,楊彬如同雷擊,他沒想到這位殿下這次的手筆會那么大。 “那殿下要……”楊彬小心翼翼詢問,朱高煦想了想后才開口道: “我要買二十萬石糧食,另外你再給我尋二三百個能做吏目的讀書人,條件還是二十貫的年俸,若是拖家帶口來也沒事,來到吉林城,來年就給均發田地,不收人頭稅,田賦十賦二?!?/br> 朱高煦說出自己所需的東西,楊彬聽后只覺得有幾分窒息。 想要運二十萬石糧食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即便他有渤海王府的印信也不容易。 “你放心,我這次派一百人隨你南下護送,而且這次不要求一次性運到吉林?!?/br> “你可以從四月初開始分批運送,直到入冬前送到就行?!?/br> 朱高煦這般說著,但他自己也知道除去冬期,留給楊彬的時間只有六個月。 這難度等同每個月運三萬余石糧食,雖然輕松多了,但次數多了也容易被人察覺。 “草民會盡力了!” 面對四萬貫利潤的誘惑,楊彬還是沒能忍受下來,最后硬著頭皮接下了這趟活。 瞧他接下,朱高煦也就不再說什么,只是招呼他去王府休息,而他自己則是走到了亦失哈身旁。 “如何?” 亦失哈招呼的那三十一個吏目已經被兵卒們引路前往自己新修的院子了,朱高煦前來詢問也只是想從亦失哈口中得知他們的水平。 “都是童生,不過奴婢也沒想能招募到秀才?!?/br> 亦失哈笑著說出了這批人的水平,對此朱高煦也松了口氣,起碼楊彬沒隨便找些人來蒙騙自己。 對于吉林城來說,讀過四書五經,精通算術的童生就已經足夠使喚了。 整個洪武朝,每年能考中秀才的也不過幾千個,需要這些人的衙門數不勝數,自己也不一定能搶來幾個。 擁有幾百個童生,這已經能很大幫助現階段的吉林城了。 不說幾百個,就是當下新到的這三十一個童生,都能讓朱高煦他們的工作減輕許多。 “這三十一個童生,十三個在你手下辦事,剩下十八個還是調去書院做教習?!?/br> “他們調過去后,書院的教習也有四十個人了,他們日后就在書院教授軍戶子弟知識就行?!?/br> “不過現在人多了,此前的分班就顯得有些擁擠了?!?/br> 朱高煦考慮片刻,隨后繼續道: “兵卒還是老樣子,上午學習,午后訓練,分成二十班,每班五十一人,輪班學習、班值?!?/br> 眼下的吉林城兵卒需要班值城防、炮臺山、桃源山和三場,所需五百人左右,每次出差基本在一個月左右,因此書院只需要固定二十個教習,教授一千兵卒就足夠。 對于朱高煦的安排,亦失哈也沒有什么意見。 交代了軍學,朱高煦又說起童學:“童學那邊也分為二十班,教習固定?!?/br> 朱高煦很想讓童學小班化,但眼下條件不允許,所以只能和軍學一樣。 等到了來年,如果楊彬真的能尋來幾百個童生,到時候朱高煦也可以開始小班學習了,而且屆時的吉林城恐怕會有不少女真孩童來學習,語言是個大問題。 想到語言的問題,朱高煦也對亦失哈說道: “軍學的吏目,下午不用去王府辦事,就在軍學上課?!?/br> “上課?”亦失哈有些詫異:“學什么?” “學女真語……”朱高煦輕笑,目光看向了前方由亦失哈帶來的那十幾個女真家丁。 見狀,亦失哈也想到了朱高煦為什么這么做的原因,而朱高煦也在交代完后帶著亦失哈、傅讓等人回了王府。 在他們抵達王府時,王府那兩名由朱高煦在北上路途中雇傭來的庖廚已經開始收拾食材了。 他們做飯的手藝雖然不比得內廷的御廚,但架不住食材新鮮。 熊掌、野雞、傻狍子、松花江魚等等頂級食材在他們手中被料理,即便手藝再怎么一般,但做出來的東西卻好吃到了極點。 不多時,朱高煦便已經叫上了親近的人,與楊彬開始在王府里推杯換盞了起來。 隨著時間推移,天色漸漸下,直到楊彬最后被朱高煦灌得不省人事朱高煦才轉頭對一直沒有喝酒的傅讓交代: “私下告訴備選的那一千兄弟,三日后出發,隨我奇襲老奴西陽哈……” 第140章 建功立業 深秋九月,東北大地層林盡染,山色繪就一幅美麗畫卷,由北至南漸次展開。崔哈河地面,不同于后世因工業革命而林立的工廠,十四世紀末的此地還是一片未被人開發的原始森林,山巒疊嶂。 在這秋意濃厚的時節,原始森林落葉紛紛,金色的葉子,悄無聲息的凋落,在空中劃出曼妙的舞姿,地上金黃一片…… “漱漱” 忽的,落葉被踩碎的聲音傳出,不止一道。 細細看去,在這河谷之中,一支隊伍正在沿著河流向北,足有近千人。 他們沒有展露旗幟,只是所有人都穿著棉花填充的紅胖襖,外套著胸甲,身旁陪伴一到兩匹馬。 高大健壯的馬匹被他們卸下馬鞍,減輕負重,矮壯的馬匹被他們掛上許多貨物,陽光灑來,明晃晃一片。 一套套明甲被挽馬馱在馬背上,除此之外還有一袋袋糧食和戰馬的馬鞍。 “這地方倒是涼快了,再過半個月,估計就要開始入冬了?!?/br> 隊伍之中,呼吸著涼爽清新空氣的朱高煦忍不住感嘆,他牽著赤驩與兵馬并步步行,一路自然奇景相伴左右。 放眼望去,山林秋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層次豐富,漫山遍野,蔚為壯觀,與潺潺溪水相互襯托,形成一幅幅絕美的秋景圖。 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早已不復早秋那濃厚的黃色,只剩無數光禿禿的樹木。 抬頭看向通透的藍天,湛藍如洗,遼闊高遠…… “唳!” 蒼鷹嘶鳴,將朱高煦的思緒拉回眼前,幾許清冷的風從山那面吹來,讓他忍不住感嘆這個時代的冬季居然來得如此之快。 “差不多還有兩天路程?!?/br> 傅讓拿著一張地圖走上前來,指著一個位置給朱高煦看。 朱高煦看了看位置,再看了看天色,隨后蹲下摸了摸地上的枯葉:“這兩日應該不會下雨雪,正好適合我們突襲?!?/br> 傅讓點頭附和,但這時亦失哈和張純卻走來作揖: “殿下,兄弟們三日未開灶,一直在吃魚干和rou干,要不要今晚開灶,反正還有一百二十里,那老奴應該察覺不到?!?/br> “不行!”傅讓想要拒絕,但朱高煦卻抬手制止,并進而詢問張純: “兄弟們都會挖無煙灶了嗎?” “都會了,不然我們也不會來找殿下?!睆埣冾l頻點頭,傅讓聽后卻一臉疑惑:“無煙灶?” “前幾日我教授兄弟們的一種挖灶法,這種灶法很適合軍隊,不會暴露太多煙霧,你放心?!?/br> 朱高煦對傅讓解釋著,隨后示意張純安排大軍準備挖掘無煙灶。 得了他的準許,張純和亦失哈開始準備。 這次負責突襲的一千兵卒都接受過朱高煦的無煙灶訓練,不僅有無煙灶訓練,還有后世軍隊之中傳承下來的許多訓練。 前世朱高煦服役的地方山路崎嶇,山高林密,日常訓練就是巡邊,野戰炊事車上不去的地方,朱高煦他們就被要求用無煙灶的辦法自給自足,這些東西,也都被朱高煦交給了渤海軍的兄弟。 在他的注視下,渤海軍的二十來個兄弟開始在林中清掃枯枝樹葉,然后開始選址挖掘無煙灶。 無煙灶要求苛刻,必須要隱蔽通風,不通風到處都是煙。 挖掘時,得挖好主煙道和分煙道。 主煙道為一到兩個,分煙道越多越長越分散越好,最好用濕樹枝,草皮蓋住。 正常是先挖一個二尺有余見方深約二尺左右的大坑,旁邊再挖一個小坑。 這個大坑要盡量讓使用者能方便向旁邊小坑中添加柴火等燃料。 在距這個坑一尺左右的地方再挖一個小一點的坑,然后從底部將兩洞貫穿,把所有挖出的土堆在第一個洞口周圍,拍實,防止火光外泄。 在第二個洞口上方向后延伸挖至少三道煙道,每道大約半尺深,要一丈左右長,然后把鍋按放在第二個洞口并用土把邊填死,在煙道上方用樹枝,麥稈之類的東西蓋起來,上面蓋上土。 按照鍋邊密遠而疏的方法將煙道隱蔽好,將引火物從一號坑底放入第二個坑內。 在兵卒們制作無煙灶的時候,朱高煦前后來回看了看,確認無誤后才讓他們點火做飯。 不多時,十口大鍋被擺上無煙灶,柴火被點燃后,兵卒們前往河谷取水倒入鍋中,開始將隨身攜帶的蒸籠放入鍋中,而后鋪上白布和軍糧米。 只是一字時,經過多次曬干壓縮的軍糧米就已經膨脹為原本的模樣。 朱高煦伸出手嘗了一口,盡管這米飯因為多次曬干壓縮而變得毫無米味,但行軍打仗也不能要求太多。 “做菜吧?!彼D頭吩咐,張純也開始來回跑著通知。 一鍋鍋蒸米水杯倒入曬干的野果和蔬菜,每個鍋放入一塊一尺長的醋布,一兩豆油和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鹽晶,以及隨身攜帶的小魚干。 伴隨著鍋鏟來回翻動,同樣不到一刻鐘,這一鍋水煮菜便做好了。 盡管制作方法簡單粗暴,味道不是那么好,但對于行軍多日一直吃rou干、面餅的朱高煦他們來說,這一頓飯完全可以撫平這幾日行軍路上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