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殿下,要守歲了,您得入宮給陛下請安才行?!?/br> “對對!倒是忘記這事了?!敝旄哽惚灰嗍Ч嵝?,這才想起自己要趕在子時前進宮。 “王瑄楊展,你們各自逛逛,丑時去院那邊巷口的酒樓點菜等我?!?/br> 朱高煦交代了王瑄楊展,便與亦失哈往皇城那邊走去。 王瑄楊展二人繼續在這南京城玩耍,朱高煦則是與亦失哈叫了一輛驢車,載著他們往西華門去了。 雖說朱高煦不想見老朱,但除夕夜不去拜老朱,這被都察院御史聽到了,恐怕要狠狠彈劾他。 這么想著,朱高煦他們也被驢車送到了西華門。 由于是王府太監,亦失哈自然可以跟著朱高煦在這年關入宮。 在這除夕夜里,整個紫禁城也是張燈結彩的。 由于許多皇孫都已經成年,為了避免禍亂宮闈的事情,所以紫禁城分別在謹身殿和華蓋殿分設兩場家宴。 后宮的妃嬪和未成年的公主皇子們在謹身殿吃家宴,諸多皇孫與成年的公主、皇子、駙馬則是在華蓋殿吃家宴。 相比較平日,今夜的紫禁城可以說張燈結彩,奉天殿前的廣場上堆了數十垛松柴堆,以及掛好了綁在繩子上的上千個各色燈籠。 在這燈籠下行走,倒是有種走在星光夜市的感覺。 只可惜時間緊迫,朱高煦沒在這耽擱,而是走中左門去了華蓋殿。 剛剛越過中左門,出現在他眼前的就是幾十個在華蓋殿廣場上玩鬧的皇孫郡主,他們追逐打鬧,身邊跟隨著數百宮人。 廣場上擺了宴席,一些頑皮的皇孫還想拿棍子戳燈籠,嚇得一些宮女上前阻攔。 朱高煦才走進廣場不久,部分人的目光就放到了他身上。 沒辦法,朱高煦畢竟是南京城今年以來最引人矚目的皇孫,不管是個人才干還是他干出的那些事情,旁人想不認識他都難,更何況當初一起在大本堂學習的諸多皇孫了。 只可惜,他雖然來了,但迎接他的人卻沒有太多。 大本堂的皇孫都害怕惹到他這尊‘兇神’,留京的幾位皇子則是覺得沒必要迎接朱高煦。 這種時候,倒是一道身影艱難起身,端著酒杯走向了朱高煦。 “老二,你來了……” 朱高熾一臉尷尬的端著酒杯遞給朱高煦,扭捏著,似乎很不自在。 自他拿了世子位,便覺得很對不起朱高煦,即便他也覺得這世子位本該屬于自己,可他更清楚自己比不上朱高煦,正因如此他才尷尬。 “來了?!敝旄哽愕箾]有那么多彎彎繞繞,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并不在意世子位的問題。 盡管這世子位是老朱冊封的,但朱高煦要的不是燕王這個位置,而是日后的東宮、日后的皇位! 朱高煦看向宴席主位,坐在那里的朱允炆已經起身,臉上掛著平常的笑容。 望著他那充滿客套的表情,朱高煦也跟著露出假笑。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第122章 臨出行前 “高煦卻是高大了不少,日后就藩在北邊,若是有什么難處,盡管上奏……”華蓋殿廣場的酒席上,朱允炆熱切的與朱高煦聊天,而朱高煦也臉上掛著抹笑意時不時點頭。 二人的這相處情況,讓人看了都不由說一句“兄友弟恭”。 在這十二位的主桌上,除了坐著朱允炆、朱高煦外,還坐著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韓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等皇子。 除了他們八人,還有朱高煦那日見過的朱允熥,以及朱允炆的親弟弟朱允熞。 可以說,朱高煦是除朱標這一脈外唯一入座的三代子弟,正因如此,他格外的引人注目。 坐在臨近他們一座的宴席上,秦晉燕等諸藩嫡長都看著朱高煦的背影,有的不以為意,有的則是目光中透露著妒忌。 這其中,只有朱高熾意志消沉,便是連筷子都沒有心思動了。 對于他們的情況,朱高煦無暇關心,他此刻正忙于應付飯桌上的那些叔叔。 由于朱允炆開口打樣,韓王朱松與沈王朱模也紛紛倒酒,坐在位置上與朱高煦隔空敬酒: “高煦,日后你在吉林衛守著,我們在南邊就放心多了?!?/br> 朱松與朱模二人是飯桌上唯一對朱高煦有些熱切的叔叔,盡管其它人也與朱高煦的年紀差不多,但他們自認為以后不會和朱高煦有什么瓜葛。 倒是朱松與朱模,他們前者已經被冊封在遼東開原,后者則是遼東沈陽。 在老朱原本的計劃里,遼王駐廣寧,防備遼西走廊被切斷,韓王駐開原,隨時準備對東北方向的女真用兵,沈王駐沈陽,隨時準備支援遼、韓二藩。 可以說,三王會組成一個鐵三角,以此來徹底拱衛遼東。 如果老朱的這套計劃成功實現,那遼東或許會在漫長的時間里被漢化,并且管理面積會不斷變大,最后被設為行省。 只可惜靖難之后,朱棣認為遼東容易形成割據勢力,因此將三王遷入了關內。 對于三王來說,這自然是一條好消息,畢竟相比在遼東和蒙古人、女真人、高麗人打交道,隨時過著火拼的日子,在關內享受太平才是他們想要的。 不過對于大明來說,這就是一個莫大的損失了。 朱高煦看著向自己敬酒的二人,也舉杯對二人回敬。 他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兩人只在今年年初出巡拜訪過諸地塞王,之后因為遼東移民不足,一直沒有就藩,直到靖難之役爆發并結束后數年,他們才得以就藩關內。 當然,這是朱高煦他自己知道的,朱松與朱模二人是萬萬無法預知未來的。 因此在二人看來,交好朱高煦才是他們應該做的,畢竟要是朱高煦能守住吉林船廠,那他們二人也就不用上戰場了。 即便北邊守不住,但只要朱高煦能打,他們也可以借調王府護衛兵給朱高煦,由他統兵來備邊,自己反正是不可能上戰場過那刀頭舔血的日子。 二人的小心思,飯桌上的人都能看出來,不過朱允炆卻懶得搭理。 如今的他雖然已經剪除了朱棡的一只翅膀,但接下來還要把朱棡的另一只翅膀也剪除,如此他才能徹底安心。 在朱棡的問題面前,朱高煦的問題可以暫時放放,畢竟…… “呵呵……”朱允炆想到了朱高煦的吉林衛,忍不住嘴角上挑。 他著實想不出來,僅憑一兩千男丁能鬧出什么事情。 “陛下萬福!” 忽的,唱禮聲在廣場上響起,朱允炆幾乎是下意識將手中酒杯放在桌上,然后轉身對華蓋殿作揖。 與他一樣的,還有主桌上的其余親王,以及廣場之上那堆胡亂跑鬧的皇孫王子們,以及坐在角落已經出嫁的公主與駙馬。 皇帝生病多日,已經有五天沒有出現在眾人面前了,因此他們都好奇看向了皇帝。 與他們一樣的,還有多日沒見到自家人的朱元璋自己。 他站在高高的華蓋殿上,可以將廣場之上的事情盡收眼底。 正因如此,在所有人慌忙作揖的時候,他才格外看到了不緊不慢起身作揖的朱高煦。 他知道,朱高煦則是在以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但他不以為意。 如果可以,他很希望現在的朱高煦找回一部分曾經的性子,那樣他就更放心將他放到吉林了。 “今日是家宴,別拘泥禮數了?!?/br> 朱元璋抬手一揮,示意眾人不要拘泥禮數,但在場之人又有幾人敢于放松呢? 所有人都緊張著,唯有朱高煦聽后直接撒手坐回位置上。 如果不是桌上沒有飯菜,估計他早就開吃了。 他這舉動,讓其它人看的膽戰心驚,但他們自以為威嚴的父皇、皇祖父卻沒有呵斥。 當著所有人的面,朱元璋走下了華蓋殿,到主桌落了座。 見他坐下,其余人才紛紛坐下,而光祿寺的官員見狀也宣起了飯菜。 在數百名太監的托盤走出下,一盤盤精致的飯菜被抬出上桌。 由于還是洪武年間,因此光祿寺的飯菜還沒有演化到正德、嘉靖年間那么難吃的地步。 作為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在選廚子這一點還是有一手的。 瞧著一盤盤“牢底坐穿”菜被擺上桌,朱高煦一直等著老朱動筷子。 只要老朱動筷子,他保證立馬動筷,并且吃完就走。 興許是剛剛病愈的緣故,老朱也沒有太多話,更沒有招呼兒孫們喝酒,而是動筷吃了起來。 眼看他動筷,朱高煦立馬跟上,而旁邊的親王皇孫們也跟上動筷。 朱高煦吃的好好的,卻不想老朱瞧他只顧干飯,特意開口點道: “高煦出鎮了吉林后,老二十和老二十一你們就能安心多了,待過幾年老十五的王府蓋好了,遼東的民力不緊張了,你們到時候再就藩去沈陽和開原?!?/br> “是,爹……”朱松與朱模點頭應下,老朱見狀也對朱高煦點道: “你出鎮了吉林后也記得不要濫用民力,吉林只有幾千人,王府可以慢慢修建,暫時先委屈委屈?!?/br> 說話間,朱元璋也定下了郡王府的規制,他偏頭看向隨身太監道:“今日定郡王府規制……” 如今的大明并沒有關于郡王府的規制,僅有親王府的規定。 按照老朱制定的規制,親王府的周長是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有正門、前后殿、四門城樓、存心、承運兩大殿,以及頂門樓、庭、廂、廚、庫、米倉等共數十間,社稷、山川兩壇,宗廟一處。 此外,殿后還有前、中、后三宮,各九間,宮門兩廂等室九十九間,宮殿室屋八百間有奇。 基礎的完工后,親王府的殿門及城門樓還要覆以青色琉璃瓦,親王宮得飾朱紅、大青、綠,其他居室飾丹碧。 如此折算下來,一個親王府的面積差不多是三十三萬平方米,是南京紫禁城的三分之一面積,接近五百畝。 這樣龐大的宮室,即便在內地建造也需要數萬貫費用,可見老朱對自家兒孫的舍得。 親王府如此,郡王府自然也不會差。 隨身太監在老朱開口后連忙用隨身攜帶的毛筆記錄,而老朱也說道: “今定郡王府制,東西闊四十六丈,南北長六十二丈,門樓四座、置承運一殿、廚庫各一座、米倉一處,廳廊五十六,屋舍二百六十間……” 說罷,似乎考慮到朱高煦與一般郡王不同,距離燕王府太遠,而且還要駐守邊疆,因此老朱又特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