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
“明年開春,還要發錢鈔給軍戶們嗎?” 齊泰看向朱允炆,旁敲側擊的向朱允炆打探朱元璋對錢鈔法的態度。 在朱高煦的《錢鈔法》中,以鈔抵稅來回收寶鈔,然后存放保管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不再以鈔抵俸、抵餉。 往年朱元璋都會將官員的部分俸祿、賞賜以寶鈔的方式發放,而今年從朱高煦說出《錢鈔法》后,朱元璋便停下了這舉動。 不僅是六部如此,便是連五軍都督府的軍戶們也得到了這樣的待遇。 往年賞賜的寶鈔變成了銅錢和糧食、布匹、棉花,省去了軍戶們去城里購買的時間,而且發放的東西比寶鈔買來的東西還多了一倍。 朱高煦的這篇《錢鈔法》,不僅僅惠利了民間,也同樣惠利了六部和五軍都督府的高官小吏,將領軍卒。 對此,朱允炆心知肚明,但他確實不知道自家爺爺現在對《錢鈔法》的態度如何。 《錢鈔法》施行后,鄉紳富戶和基層百姓、軍戶、胥吏都得到了實惠,但朝廷卻是實打實虧損了。 盡管九華山的銅礦成功開采,但國庫總歸是支出大于收入。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收支平衡,朱允炆可以篤定自家爺爺會停止《錢鈔法》的實施。 “如今皇爺爺的態度難以揣摩,不過只要云南的金銀銅礦可以順利開采并交入京庫,錢鈔法起碼還是能維持到明年秋稅的?!?/br> “到了明年秋稅,若是叛亂平定,云南各地數十礦場都會開掘金銀銅礦,屆時就更不用擔心了?!?/br> 朱允炆沒說出一個具體的答案,這讓齊泰和黃子澄心中略有不安。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繼續追問,而是微微頜首,腦中不斷構思如何與下面的人轉述。 在他們構思的時候,東宮的李帶班卻走進了殿里來,對著朱允炆作揖道: “殿下,陛下剛才出宮了,還帶著……” 李帶班遲緩了一下,朱允炆心頭也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帶著誰?” 第115章 劍老無芒 “到了,停下吧……” 漆黑的巷中,當蒼老的聲音響起,一輛正在行駛的普通馬車停在了兩名兵卒守衛的一處院落前。 駕馭馬車的是一名健壯的漢子,不等門口的兵卒開口問話,他就下了車夫的位置,出示了一塊腰牌。 “這這這……卑職參見指揮使!” 兩名兵丁被腰牌上所寫的官職嚇了一跳,盡管他們沒看清是哪個衛的指揮使,但這官職就足夠壓倒他們。 他們躬身作揖,但武官沒有理會他們,轉身將自己駕車時的馬凳擺在了地上,順帶輕敲了兩下車門。 呼吸間,車門被打開,先下車的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弱冠青年。 他長著一張圓臉,眉毛濃密修長,算不得英俊,卻也有幾分清秀。 下車后,他那一身青色圓領袍很顯眼,發髻上插著的金鑲玉發簪也十分搶眼。 這樣的一個華貴青年,在下車后并沒有直接走進院內,而是站在馬車一旁,伸出手向車里,似乎要攙扶誰。 轉瞬間,一名身穿素青圓領袍,發須皆白的圓臉慈善老頭在青年的攙扶下下了馬車,他抬頭看著那院子的門楣,盡管那里沒有懸掛什么牌匾。 眼看著位高權重的老頭要進院,兩名兵卒居然硬著頭皮擋在了他身前。 “混賬!”武官下意識破口大罵,老頭和那青年也有片刻的錯愕。 硬著頭皮,一名二十來歲的兵卒低著頭甕聲甕氣的作揖問道:“這位大人,您可有陛下的準允?” “呵呵……”老頭笑了,隨后拿出一塊腰牌:“這塊算不算?” 兵卒看不出那腰牌是什么材質的,但他不是傻子,由一個指揮使開道的人顯然不是他能惹得起的存在。 如果不是院子里住著的是自家殿下,他也不敢攔住詢問。 眼看對方要打謎語,無奈的兵卒只能讓開半邊道:“您請……” “倒是挺盡忠職守的”老頭夸了一句,隨后便在武官的開道下推門走進了這院子。 那院門一打開,老頭耳邊就傳入了一曲琵琶音和歌聲。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嗯?”聽著那熟悉聲音所唱出的歌聲,老頭愣了:“這小子知道我要來?” “皇爺爺?”見老頭不走,旁邊的青年還以為他怎么了。 “沒事……”聽到旁邊孫兒的聲音,老頭回過神來,一臉古怪的與青年、武官先后走向主屋。 只是幾步距離,他們便走進了主屋,并往那傳出歌聲的書房走去。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于碗底,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 當書房的門被推開,歌聲戛然而止,躺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的朱高煦一臉懵的看著武官的那張生面孔,正想問他是誰,卻不想看到了他身后的青年與老頭。 若說那青年,朱高煦還覺得有些眼熟,不過一時之間想不起來是誰,可望向那老漢,他可實在是太熟悉了。 “燕二子朱高煦,參見爺爺!” 朱高煦好似個泥鰍般從椅子滑跪地上,熟練的五拜三叩。 瞧他那模樣,朱元璋卻是露出了笑容,這讓旁邊的青年一愣,他已經許久沒有見到自家爺爺笑的那么開心了。 “起來吧,換身厚點的衣服,隨我出去一趟?!?/br> 朱元璋對朱高煦隔空抬了抬手,好似要讓他起來。 見狀,朱高煦也連忙起身,將琵琶放在了一旁的桌上,把衣架上掛著的大袍給穿上了。 等他回頭時,朱元璋和另外那兩人正往外走,他連忙跟了上去。 “殿下……” 朱高煦才走出主屋,就見耳房內的武章一等人全跑了出來,臉上有些驚訝。 “我跟我爺爺出去一趟?!?/br> 朱高煦丟出一句話,就向快走出院門的朱元璋三人追去了。 “爺爺?” 武章一等人面面相覷,半晌之后才瞪大了眼睛。 自家殿下的爺爺,可不就是當今的洪武皇帝嗎? “陛下萬福安康!” 武章一連忙跪在地上,往院門處已經快消失背影的朱元璋三人唱禮,那聲音驚動了四周院子的人,但由于宵禁,他們都不敢出門觀看。 倒是在門口守著的那兩個兵卒瞪大了眼睛,眼睜睜看著朱元璋走出來瞥了他們兩眼,這才連忙跪下:“陛下萬福安康!” “都起來吧,天寒地凍的……” 正在上馬車的朱元璋交代一句,便與青年上了馬車,而朱高煦也往院里跑了出來。 他看了看門口的兩個兵卒,笑罵道:“跪什么跪,沒聽我爺爺說的嗎?天寒地凍的,快去院里喝酒暖身子去?!?/br> “???”兩名兵卒木愣住,馬車上的朱元璋也在坐下時聽到朱高煦這話,臉上表情也僵硬幾分。 他明明只是說不用跪了,結果到了朱高煦那小子嘴里,卻成了讓兩名兵卒去院里喝酒。 “罷了,反正也沒必要守他了……” 輕輕搖頭,朱元璋不再糾結,而那兩名兵卒反應過來后,也連忙對著馬車唱禮萬歲。 等朱高煦上了馬車,馬車駛離院門,這倆兵卒才勾肩搭背的進了院子,把院門關了起來。 倒是那馬車上,朱元璋坐在主位,那青年坐在右位,朱高煦佝僂著頭,自己坐到了左邊去。 瞧他低著頭的模樣,朱元璋也忍不住說了句:“長高了些?!?/br> “是高了?!敝旄哽惴磻袼?,絲毫沒有被禁足幾個月的自覺,還掰扯道:“昨日量了,有五尺八寸二分了?!?/br> 十五六歲正是猛漲身高的年紀,在這個男人人均五尺二三寸的時代,朱高煦比普通人高了整整一個頭,而且以他十五歲的年紀來看,恐怕能長到六尺多。 朱元璋倒是沒想到,他們老朱家還能養出個那么高大魁梧的子孫。 “如今耍槍能耍幾斤?開弓呢?” 作為長槍狂熱愛好者,老朱詢問起了朱高煦武藝上的事情,好在朱高煦這些日子也沒有荒廢武藝,因此自信道: “可將一百四十斤虎力弓開個滿月,手上耍得十斤鐵槍,練功用一百五十斤的石桌?!?/br> 朱高煦口中報出的東西,比十個月前大教場時提升了不少,便是朱元璋都忍不住頷首。 “皇爺爺,我們這是去哪?” 右位的青年開口,頓時吸引了朱高煦的目光:“爺爺?” 朱高煦一臉狐疑的看向青年,卻是想不起來這人,似乎自己在大本堂時未曾與他見過面。 在他狐疑時,朱元璋也回應起了青年:“很快就到?!?/br> 談話間,那馬車在已經宵禁的皇城道路上暢通無阻的行駛,由于道路寬闊且無行人,馬車車速并不慢,只是一字時間便停在了一處地方。 “你陪我下去,允熥你留下吧?!?/br> 朱元璋對朱高煦招呼一聲,又在起身時安撫住了旁邊的青年。 他那脫口而出的稱呼,讓朱高煦忍不住看向了那青年。 “朱允熥……” 看著比朱允炆小一兩歲的朱允熥,朱高煦不知道應該怎么形容他。 若是要貼切點,恐怕稱呼他為明初第一倒霉蛋才足夠貼切。 明明是嫡次子,然而母親常氏的早亡讓他多了一個新的娘親。 即便如此,他還有他的大哥朱雄英,大明真正的嫡長子。 只可惜他的親大哥也因病早亡,而本該由他繼承的皇位,卻因為他爹扶正呂氏,連帶著將朱允炆一同扶正后,致使他從嫡二子變成了嫡三子。 這樣的局面,如果朱標選擇他作為繼承人的話,老朱也會選擇他作為太孫,然而面對朱允熥和朱允炆,朱標的做法卻是在藍玉破北元于捕魚兒海的這一年,將十歲的朱允熥冊封他為郡王,提前宣告他出局。 朱高煦不知道為什么朱標要這么做,也不知道那一年發生了什么,他只知道后續的幾年里,藍玉常常居功自傲,最后在朱標薨逝后遭到了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