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節
朱橚放棄栽贓的想法,昨天他是枕頭壓在兩腿中間,不過血了,宮女發現后給拿掉,他就覺得腿挨打了。 “趁著還有點水,咱們走河吧!反正也是到出???,咱還沒在海上呆過呢!都說海上的風浪大,人在上面晃悠著會暈船?!?/br> 朱棡不想配合弟弟說無聊的話,他對于之后的海上航行階段是又期待、又恐懼。 第1122章 炮口不在波光輝 從房山所在到大沽出???,四百里左右,六月初八中午的時候,隊伍抵達。 一天又幾個小時,走水路便跑出來如此遠的距離,比陸路快,水路一路順流,小蒸汽機船在前面拽著大一點的槳船,一小時跑個二十來里,就夠用。 走陸地,徹底完嘍!大牲口不能連續行進,人即便有耐力,再加上東西,四百里平原也是噩夢。 平原不代表路好走,坑坑洼洼的同樣是平原。 隊伍一到,又有一部分人立即下船去茅房,好在這里已經成了重要的地方,專門修的好衛生間。 污穢物不往海里排,就地漚肥,港口后面的區域種地,大部分為菜地和果園,還有蔬菜大棚。 海員們一靠岸最想吃的必然是新鮮蔬菜和水果,海上能下網、垂釣,不缺rou。 船上又攜帶了rou干、干菜、罐頭,其中水果罐頭比較少,因為不劃算,不如帶果脯、果干,夏天的酸梅粉就不錯。 朱聞天看著大沽入???,找不到絲毫記憶中的樣子,不止是建筑,地形就有很大的差別。 不存在現代化的景象,更找不到旅游區的炮臺。 但他很高興,從今以后,大沽口不需要炮臺,而且大明沿岸會有越來越多的港口。 “大船上的衛生間是怎么弄的?”老五朱橚指著??吭诖a頭上的大海船問上茅房的問題。 小船上沒有,想去的話,只能臨時停船,再到岸上找個地方解決。 他擔心大船上是不是用恭桶,顯然不可能靠岸讓他方便,他不想用恭桶。 “抽水式馬桶,就是由于總用海水的原因,零件易壞。故此很多水兵和船員給改成蹲位,這樣旁邊放著大桶的海水,直接沖海里去了。 咱們的船是瓷的,跟皇城里的一樣,殿下大可放心。 不過這些東西不能回收,沒人會專門保存污穢,到海里喂魚?!?/br> 里長知道情況,并不是越好的船員越喜歡,他們愿意使用結構簡單好維修并結實的。 像坑位的,方便之前先沖一下水,這樣方便完再沖就很容易,不會有殘留。 每一天都有船員用很多的水清洗衛生間,海上最不缺的就是水,海水隨便用,最缺的是淡水。 午飯大家來到船上,先感受下在船上吃飯的情形。 “這個不怕,還沒有小船在河上晃得厲害?!?/br> 朱棡表示自己不受影響,能夠正常生活在船上。 朱棣則舉著望遠鏡看周圍其他停泊的船只:“無怪乎夷人與大明互市的時候那般老實,咱大明水師,天下無敵?!?/br> 說完他放下望遠鏡看下丘村這邊,下丘村上船的還是四十四個人,每個都認識,就是看不到高人。 而大明水師正是高人一直推動的,提供各種造船技術。 父皇當初若有這樣的船,水戰打其他人會跟玩兒似的,海戰不用打,別人看到船后直接跪。 “先吃飯,昨天剩的饅頭片煎了?成??!能吃就好!湯呢?” 朱樉看一下飯菜,有個炒豆干,煎的饅頭片,順便煎的兩個雞蛋,其他的都是小咸菜,沒有湯?!耙粫浩鸷胶罂辞闆r,晃動大的時候胃酸分泌多,那樣再喝湯,如果暈船多喝湯,吐掉?!?/br> 鈴兒又端來一份拍黃瓜,這個清淡,只放了一點鹽,未放蒜。 “鈴兒你們不怕暈船?”朱樉見下丘村的人表情十分平靜,納悶! “村子里有那個晃來晃去的游樂設施,它就是訓練人抗暈船的,今年的海員們都要接受同樣的訓練?!?/br> 鈴兒給出答案,咱們有提前準備的東西,咱們練過了,誰讓你們不練的。 “等回去就……等回去就用不上了是吧?已經在船上練了?!?/br> 朱樉想說等回去好好練,突然反應過來,如果海上真那么難熬,吐啊吐的估計就習慣了。 鈴兒搖頭:“不管怎么聯,該暈船還是暈船,即便幾十年的老海員,如果遇到特殊的情況,他們照樣吐,只不過他們恢復速度快。 比如遇到大的風浪,不僅僅是船只搖晃,人在上面不停地改變位置和狀態,同時海浪會產生低頻噪音。 人在總是聽到吵鬧聲音的時候,情緒會受到影響,甚至嘔吐,眩暈。 海上遇到了風浪,這兩種情況作用下,再加上驚恐,人就會暈船?!?/br> “那還是別吃飯了,不然一會兒又要吐,反正我也不餓?!?/br> 朱橚停完,不想碰面前的食物了,他寧愿餓了喝水,那樣一吐的時候就吐水,不難受。 吃進肚子里其他食物,吐的時候胃酸會把食道和嗓子燒傷,只好先喝大量的水,本來就惡心,又喝水,再吐、再喝水…… 里長看看大家,出主意:“先把煎蛋吃了,一人兩個,其他人吃一個煎饅頭片,現在海上就有風浪,一會兒出發,能感受到?!?/br> 大家調整一下,其他船只發信號,打旗語,護衛和工匠們、宮女、太監都少吃點東西。 飯菜放幾個小時也壞不了,感覺能適應再吃,采用少食多餐的模式。 四個親王和下丘村的人都是一人兩個煎蛋,吃點小菜。 不長時間,已經預熱好的蒸汽機開始發力,船上有桅桿,帶帆的,怕蒸汽機壞了無法移動。 海員看風向,調整船帆,船隊離開大沽口,朝著西邊的渤海灣前進。 這回不去黃海,回程的時候才能路過黃海,一直走,臨近遼東半島的時候向東北方向移動,從那邊的后世營口進去。 那里就是魚多,鲅魚,有名的鲅魚圈,曾經被瘋狂捕撈,結果還是有,因為這個位置的鲅魚是整個渤海灣在養。 鲅魚圈許多覺得自己水性好的人都愿意游一個來回,所以那里曾經死掉的人非常多,那是海,不是波瀾平靜的靜水。 海面下面不一定什么時候出現個不同走勢的暗流,人就被帶著下去了。 當然,如今沒有人閑的去游那個來回,都吃不飽呢!還是種地要緊,打漁的漁民也不想游著下網。 隊伍里的其他人不曉得那邊的情況,大家觀看海面,對比以前在長江出??诳磿r的不同。 “不行,不能用望遠鏡看,晃?!敝鞐灴磧裳?,放下望遠鏡:“咱們幾天能到?” 第1123章 技術提升動物盼 “一天,明天這個時候就抵達,一千來里的路,咱們的大蒸汽機船一小時跑二十公里,正常速度,可以更快?!?/br> 徐達給出答案,他得跟著,帶著軍隊一同上船,前面已經過去兩萬精銳了,這邊還有兩萬。 加上親王隊伍的護衛、工匠、宮女、太監、官員,五萬四千多人。 武器自然是親王隊伍的好,其他的軍隊還用著后填裝的燧發紙殼彈槍呢! 王府護衛出來的時候有人也是同樣的槍,一邊走后方一邊造,造出來立即往前面追著送,給護衛們換裝。 換下來的槍給路過地方的本地軍隊,他們有的沒參加北伐戰爭,武器還是弓箭、長矛、大刀、盾牌、改進的火銃。 改進的火銃確實比以前厲害,卻遠遠比不上燧發槍,射程與裝彈速度全差一大截。 而且火銃還重,含銅高,正好換裝運回去熔了,單論造價,換一支槍,朝廷是賺錢的。 有了燧發槍,之前的大盾牌和盔甲也用不上了,包括皮甲,還有弓箭無須再大量制造。 牛勁、皮革等都節省下來。 “確實快,兩天就一個來回了?記得以前要好幾天呢!” 朱樉不去管換裝的事情,他琢磨船只往來的時間。 照這樣看,從南京到這邊走海路,不算裝卸船的時間,最多五天時間就到了。 吃荔枝的話,五天時間夠從福建那里把荔枝帶回來,能吃,保存五天的荔枝能吃,青的時候采摘下來,然后用帶去的冰冷藏,再運回南京就行了。 去年是沿途補給,用小蒸汽機船運的,那個更快,只是每次運的量少。 “技術總是在逐漸提高,開始時大家害怕,怕東西壞了,同時使用時不熟練。 如今負責加煤的人懂得什么情況下添加煤炭的數量多少最好,他們反而更輕松。 出海去遠處的那一批船,比現在的船還好。陛下即便心急,也不往了給將士們提供更好的保障。 往后大明造船廠規模只能越來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多。 外面還有大量的地方我們不曾去過,資源豐富,占下來才能為大明本土輸血。 等本土技術更高的時候,那些地方也就變成了本土,否則他們會造反的。 未來一段時間,不能讓大明人長時間呆在外面,也不能使勁壓榨他們……” 里長接過話,說起大明對于外面航海的打算。 都是憨憨講的,殖民有個前提,要保障自己的本土有足夠的技術代差,尤其是軍事上的。 同時又不能立即讓人到那邊結婚生子,否則幾代人之后,再想讓那些人提供廉價的東西到本土,他們就不答應了。 交通越便利,中央集權越穩固,殖民的人獨立的可能性就越小,當然前提是他們武器不行。 里長就這樣慢慢講著不同情況的不同應對,因為有風浪過來,船只晃動得厲害了,這又不是很大的船,船太大了無法用帆。 通過給人講‘故事’來轉移別人的注意力,故事首先要具備吸引力。 “袋鼠和樹袋熊長啥樣來著?我記得見過?!敝鞐炌蝗怀雎?。 謝巧兒一臉期待,想看看,有圖沒? “這樣!早準備好嘍!”鈴兒拿出來冊子,上面是憨憨哥畫的,先給謝巧兒瞧瞧,回頭再慢慢臨摹,原稿可不能給她,或者回去有印好的。在南京那里,已經有很多各地的動植物的樣子了,包括玉米、西紅柿、云豆、土豆、地瓜、南瓜…… 要不出發去找種子的隊伍知道東西長什么樣嗎?包括種子,到地方了沒看到正在生長期的東西,有種子得認識。 加上什么東西有毒,千萬不要去碰,橡膠樹的橡膠如何取,并進行簡單地處理。 那里森林中的蟒蛇兩三丈長很正常,超過四丈的也不要吃驚,這個躲一下就行,有的東西藏在暗處,有毒。 一些毒蛇,帶的抗蛇毒血清要認好了品種,照圖看,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