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節
本地還沒有rou粽,葡萄干也不放,花生……夢都夢不到。 大黃米就是杜甫詩中寫的新炊間黃梁,杜甫在華州當官,華州南邊是渭水,東邊是黃河,隊伍過來的時候路過,朱樉的封地。 大黃米熱的時候特別燙,需要一邊吃一邊吹,很多做成黏米的糕,炒爆米花也行。 跟它同一個屬的南方的,那個比它小一點,叫小黃米。 北方的小米跟南方的小黃米與北方的大黃米都不同,北方沒有小黃米,一說小黃米就是小米。 小米同樣能煮飯,口感不咋好,熬粥才是最香的。 北方沒錢買大黃米的人家用小米,小米也沒有的用蕎麥來包粽子?!暗钕?,今年百姓全有米來包粽子,不用蕎麥?!辈裢脵C匯報好消息。 “準嗎?萬一有人包呢?”朱棡表示不信。 “除非他們家想吃蕎麥的粽子,去年種了不少雜糧,今年給他們換大小黃米?!?/br> 柴同知表示別人非要拿蕎麥包,他沒辦法,不是缺東西。 朱棡點點頭,望天:“信了,有軍士在,咱下個令,他們會說實話,瞧著不錯,不下雨,明日也別下?!?/br> “下了更好?!崩镩L說話:“北方地區此時收完了麥子,進行晾曬。 由于以前人工收,時間長,最后一部分麥子還未曬干,下雨不好,發霉。 今年集中人力物力,不但收了麥子,還種下大豆、高粱、其他雜糧。 再一個麥子的麥茬,遇到雨水要發霉,生蟲子。 雨水會沖著霉菌與蟲子、蟲卵進到河里,百姓喝河里的生水,結果無須多言。 故此端午北方下雨人生病概率高,南方現在是水田,下雨正常?!?/br> “原來如此!”好幾個官員默契地同時說,又漲知識了。 “對對,端午的時候南方愿意下雨,北方害怕,咱讓百姓喝開水,反正麥子早收完晾曬好進庫房了。 哎呀!大同府和南邊的州府也能如此cao作嗎?尤其是喝開水,要么就喝井水。 河水不干凈,下雨一沖,各種東西進到河里,希望過去的軍士們能發揮作用?!?/br> 朱棡剛覺得自己的太原府不在乎,突然想到同為北方的其他地方。 大家說著話,洗手坐到位置上,等上飯菜,早上不喝酒,夏至,喝羊湯,中午再喝。 順便抓了豬殺,真是抓的,野豬,百姓養的豬,就不搶購,否則會抬高物價。 不但有野豬,還有其他獵物,拿來做粽子的。 早上吃雞蛋面,把雞蛋打在開水里,抱成一團,東北叫臥雞蛋、南方叫水鋪蛋、應天府周圍叫蛋癟子。 實際上它就是煮的荷包蛋,古代尋常百姓都是煮,因為煎需要油,荷包蛋后來才有煎的說法,真正的荷包蛋只有煮。 大家吃面條,這才是正經的太原府食物,夏至吃面。 吃rou吃狗rou,但隊伍不收百姓的狗,有獵的狼,按照狗rou的方法做了給太原府和曲陽縣的衙役們家里分了。 其他的縣太遠,沒工夫去送,天熱,留不住。 過來待產的和坐月子的女子吃到了雞蛋羹,專門打的蘑菇、木耳、rou末、竹蓀鹵兒,又做了羊rou燒賣,她們待遇特殊。 水果更是給她們送一大堆,婆婆們又高興又羨慕、嫉妒,偏偏不會碰一口兒媳婦的吃食。 有的婦人就沒有奶水,揉也揉不出來多少,這樣正常會被罵,不好生養的。 現在無所謂,總有奶水多的,用奶瓶去接,給奶水少的產婦寶寶喝,有的干脆抱過去一起喂,寶寶不抗議,有奶便是娘。 第1019章 敵蹤留訊十年前 “給,拿去,耽誤事兒?!?/br> 安靜地吃完早飯,朱棡丟給官員們一堆冊子,上面是曲子和詞,曲子被下丘村的人給翻譯成工尺譜。 曲子有配器,把這個也給翻譯了,大家一人管一段,最后宮女和太監謄抄。 宮女跟太監們抄到鋼板蠟紙上,印出一堆,他們自己留,其他的給官員。 有配器,幾張紙寫不完,只能訂成冊子,如果抄這么多,會累死人滴!不如找個工匠雕版。 譜子的冊子還有簡譜對照,1234567的,宮商角徵羽的,目的為了給個信號,以后會采取這種記譜方式。 工尺譜麻煩,又不統一,專門研究的人繼續學,其他人用簡單的。 官員們接過冊子,翻開一看,先皺眉,什么東西?看一會兒,明白了,新的記譜方式。 旁邊還標著拼音,這個會,必須學的,百姓也在學。 四個親王這時跟著下丘村的隊伍出去,沒帶官員,最近兩天里長總給官員講課,親王們問的都少了,里長講的他們會,再聽一遍浪費時間。 今天夏至,出去走一走,沒有目的地,產房群那里不去,親王身份也不行。 夏天,沒有冬天的白雪皚皚,同樣少了秋天的一片枯黃。 眼下草木旺盛,熱,感覺比南京還熱,南京河流多,植被也多。 護衛給槍上了刺刀,打草驚蛇用,刺刀全是好刀,比較結實。 至于說鋒利,那個是磨刀的技術,鐵片子磨好后也能在切rou時輕輕一劃就透。 這種刺刀沒有鋸齒,但帶血槽,刀身上有一個配合刀鞘的口子,跟刀鞘結合可以當剪刀用。 朱聞天改了改,后面加放藥丸的地方,他做的四十八小時保持精力的藥、嗎啡都放進去。 還有酒精棉、縫合線、縫合針,受傷時用的,沒吃的東西時,遇到河流,可以釣魚。 刀鞘上放了很長的透明魚線,這個其實釣魚用的,不過這個一般是配合小手雷用的,布置詭雷。 反正遇到需要的時候,護衛們自己選擇用哪個釣魚,那個魚線很結實,勒人脖子一樣利索。 “看這蒿子多好?還沒生蟲子呢!趕緊拔了,明天端午,現在這季節正好?!?/br> 老五朱橚觀察著路邊的植物,一個個說出來,有藥用的,有能當菜吃的,有口感不好喂家禽行的。 歷史上的他就喜歡研究這個,寫醫書,找別人幫著編纂,他自己參與,《救荒本草》可是好書。 現在他同樣愿意研究,身邊有人隨時給他解惑,他非常珍惜。 “這條蚯蚓跑出來了,這么長?有三十厘米了吧?拿來釣魚成不成?幫我收起來?!?/br> 朱橚看著草,發現一條大蚯蚓,感興趣了。 “殿下是要釣魚?”里長問。 “不釣,想吃魚咱用船下網,釣需要釣多久?咱有那時間學習呀!要不睡覺休息。 咱要養起來,大蚯蚓,可以生很多小蚯蚓,是藥。 咱沒吃過,以后吃的時候先別告訴咱,等咱吃完五六個小時,沒吃其他飯的時候再說,那時就吐不出什么了?!?/br> 朱橚擺擺手,不釣魚,要養著繁殖,同時一想到吃蚯蚓就惡心。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吃的時候不知道,知道的時候肚子空空吐不掉。蚯蚓被捉起來,連著土一起放在盒子里,目前無生命危險。 隊伍繼續慢悠悠走,又走出不到二十分鐘,密集的馬蹄聲傳來。 隊伍停下,后隊的向前喊:“找雌鷹的人回來了?!?/br> “進來?!敝鞓痉愿?。 片刻,一群人騎著馬到近前下馬,當先一人手上拎著只鷹,鷹身上扎著一支箭。 “殿下,我等過去時就看到鷹中箭在地上,還未死透,立即去周圍查找,發現腳印、馬蹄印,拍照了。 又在山崖上看到了鷹巢,里面有三顆蛋,由后面的人包裹好慢慢帶回來,等待人工孵化。 去追的人在最后到了下一階高地的下層,馬下不去,那幾個人早準備好了繩索,扔掉馬,下去后把繩子抽走。 留下了一張紙條,我們戴手套輕輕接觸邊緣,一并帶回,上面估計有指紋。 等我們拴繩子下去時,他們有馬在下面接應,我們派人重新調度追,正在追逐中?!?/br> 拎著死鷹的人匯報,他拎著鷹,卻不碰箭,箭上可能有指紋。 他們帶著相機出去,拍人的腳印、馬蹄印、周圍情況。 “給我們,我們處理?!扁弮簬四弥舆^來裝東西。 “紙條上寫的什么?”朱棣問出了大家的心聲。 “這個……”歸來的人猶豫。 “我看到啦!哎呀,寫的是:下丘村的你,還記得十年前那個夜晚嗎?” 鈴兒看到紙條,念出上面的字。 隨后哈哈哈哈大笑:“十年前的夜晚?居然是女子筆跡,哈哈哈……笑死我啦!哈哈哈哈……哎呀不行啦!呵呵呵呵……嘿嘿嘿嘿……” “哈哈哈哈……呵呵呵呵……嘿嘿嘿嘿……” 下丘村的其他人一起笑,里長都捂著肚子蹲地上了。 “離間計是吧?”朱棣一臉厭惡之色:“十年前我不知道,五年前我知道,從那時開始,下丘村幫著大明賺錢、打勝仗、逆天改命?!?/br> “惡心人呢!還下丘村的你,你知道是誰嗎?你害死兩只鷹,就為了留這一句話?” 朱樉跟著鄙夷,離間想點好的??!分明就是計劃隨時更改,天知道那鷹會被憨憨哥給打下來。 朱棡搖搖頭:“繼續走,讓他們跑吧!看他們一人幾騎,身上又帶了多少補給,咱們加派人手和馬匹,送補給,追,一直追?!?/br> “希望這幾天別下雨??匆郧鞍凑諡暮Φ那闆r,下丘村的高人若有他心,只要隔岸觀火就夠了,想讓咱們不信任?哼!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人!” 朱橚同樣一臉不屑,你咋不抱個孩子出來說高人跟你生的? 下丘村的人忍住笑,不時看一眼守村人。 朱聞天剛才就一起嘿幾聲,他更郁悶,十年前這身體才九歲。 十二歲才開始專門在祀堂與山神廟間換著住,之前都是住村民家里。 看看村子里的人笑成啥樣了?別叫我逮到你們,實在是太壞了,頭頂生瘡,腳底冒膿的那種。 十年前……的夜晚,說,你個不要臉的究竟對九歲的孩子做了什么?還有人性嗎?呸!再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