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節
“到地方看看吧!無怪乎撤縣為鎮?!敝扉σ桓备型硎艿臉幼?。 他想起了福建那里的情況,山多地少,百姓們始終吃不飽,歷史上就總有人鋌而走險。 船隊在傍晚的時候先抵達樓煩鎮,一進來,先看到的是周圍的群山環繞,天氣突然變得悶熱。 舉望遠鏡觀瞧,有百姓拿著農具跑到山上的梯田上放水。 朱棡嘆口氣:“咱算是明白當地百姓為何不種冬小麥了,梯田???冬天沒有降水,春天也沒有,需要人把水挑上去。 夏天種,正好有雨,只需放水即可,看情形今天下過雨了,岸邊的地泥濘。 這破地方,多虧帶你們過來,不然當地百姓想不出好法子的。 那是軍士帶著人干活?他們在作甚?種……樹?紅松?” 大家都看,看不出來,太遠了,只能看見選的地方在山等一片。 “榆樹,土,抓,水,擋,嗯!嘿嘿嘿嘿……” 朱聞天猜出來種什么樹了,在那里比劃著。 “還是憨憨聰明,知道是防水土流失,對,抓緊土,榆樹???”里長聽懂了。 其他人跟著明白,梯田上面需要有樹,選的位置全是比較禿的。 生長最快的是竹子,顯然在此地不合適。 其次為柳樹,更不對,柳樹種山坡上缺水。 只有榆樹長得快,同時又能夠于此環境下正常生長,拿它固土保護下面的梯田。 “對,榆樹好,樹皮拿來做黏合劑,蚊香和其他的香要用,都放蜂蜜的話,蜂蜜不夠。榆樹愛生蟲子吧?” 朱樉想到了榆樹的用途,春天采老樹枝的皮,不影響榆樹生長,餓了還能吃,就是越吃越餓,刮腸子,跟百草霜、鍋底灰似的。 小丫頭鈴兒接過話:“太原府有膽礬礦,提純一下與石灰水混合,就是堿式硫酸銅。 另外還有七水硫酸亞鐵礦,叫綠礬,用他干餾得硫酸,拿硫酸與氧化銅反應,成為膽礬。 而且本地不似定遼都衛那邊,那邊的榆樹容易生病和長蟲子,這里的少。 不過樓煩鎮的鐵礦沒有,需要從其他地方調,比較容易,未出太原府?!薄翱礃幼拥迷谔獋€廠子生產堿式硫酸銅,順便把其他農藥和化肥做出來。 該清淤就清淤,多出來的淤泥曬一曬,肥田。 眼前的山,看著土壤不錯,腐殖質的山皮土,那邊有針葉林,有松蘑吧?” 朱棡考慮建廠子,要冶煉的,也要農用的,再看看飼養需要什么。 關鍵在于ph試紙,看土壤酸堿度,才好知道種什么,以前哪曉得這個,都是看種某種東西不行,就不種。 不懂得可以采用其他手段調整酸堿度,調整后的配合著氣候,作物產量高。 前面的隊伍已經搭好了營地,百姓們住在山下,離著山坡有一段距離的位置,看房子是新的。 墻壁上長草,上面是人字梁,房頂上也有草,瞅著像過渡房,耗費人力。 但河邊有沖擊平原,總發水,主流汾水,加上其他的河流,夏天雨一大,水位上漲,周圍山多,水全向低洼的位置流。 發一次水就有一次好土地用,跟石臼湖差不多,不同之處在于,樓煩鎮發水后很快干旱。 “咋還有水泥地?”大家到營帳的地方,發現帳篷全扎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 老五朱橚一腦袋問號,太原府的治所陽曲縣沒看到,晉祠鎮所在太原縣沒看到,這個破地方,誰燒的水泥? 朱棣猜測性回答弟弟的疑問:“看樣子是駐村的軍士們厲害,里長此地有煤礦?” “殿下,有的,只是未標出來,需要打井,歸屬的靜樂縣所在范圍也沒有露天礦,需要打井,更往上的寧武關有露天煤礦。 其他的石頭三處位置皆有,樓煩鎮的露天鐵礦不錯,用不好的礦石直接混合石灰石燒水泥特別方便。 百姓勞累,需要先磨粉,再燒,燒好了磨,加上水抹到地上,地面應該是先鋪的石頭和灌沙,大工程??!” 里長把地圖從旁邊村民拖著的箱子里取出,上面標記著大概煤礦與非煤礦的位置。 其中寧武關的露天礦最明顯,還有樓煩鎮的露天鐵礦,用紅圈給圈起來。 “里長,趁雨后風小,放熱氣球,咱們上去拍照,洗好了畫地圖,需要等高線,必須咱們帶著設備上山?!?/br> 朱聞天的一個小伙伴想要拍照,這邊山太多了,需要知道各個位置的情況,尤其是河流的源頭與中間過渡。 “明日,晚上飛天上看星星?河邊的土地種的是大豆、綠豆、蔬菜,還種了些高粱,倒是不怕發水,沖了損失小?!?/br> 里長瞪少年一眼,急什么?你就是想玩熱氣球,明天早上就有風了。 隊伍中一部分人去山上找野果子,一部分人割野草,再尋本地人要麥麩。 牲口過一會兒才能到,得給它們準備好,熱水燒上,開了后放溫,馬能多喝一些,尤其是往水里撒麥麩,馬最喜歡了。 果子含糖,能夠補充一下馬與騾子的身體糖分。再加上鹽,補充電解質。 蒸汽機發電,燈支起來,山上的人在下山,最后一點弄完,該休息了。 這邊村子的百姓拖著疲憊的身體看著過來的隊伍,一個個鞠躬,有人提前說過,不要跪了,怕跪下爬不起來。 “此地哪個負責?近前答話!” 晉王府的管事大聲喊,來個軍士,或者里長。 第946章 盡心只因家鄉事 有一群人過來,一共十六個人,其中一個人走在前面,其他人隨著他,他穿一身軍服,文職的軍服。 到地方看到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四人,他先跪下:“臣王笏守拜見秦王殿下、晉王殿下、燕王殿下、吳王殿下?!?/br> 其他十五個人跟著學,不過他們里面四個是四個村子的里長,現在樓煩鎮就剩四個村子了。 一個村子派來三個軍士,十二個人,那十一個為武職,正經的軍士,自稱王笏守的屬于文吏。 “如此晚了,為何未做飯?”里長開口,沒叫對方起來。 “回朱里長問,咱們的隊伍先跑來說殿下等人欲至,咱叫人去喊其他村子的管事,順便帶了面到來,把面和好了,等著隊伍抵達后再做?!?/br> 王笏守道明原因,不知道要吃什么菜,面是必須的,先和面,菜都在地里種著,看啥能吃就吃啥吧! 想吃rou,那不是養著雞、鴨、鵝和豬、羊嘛!牛也有,吃不吃? “殿下?”里長看向四個親王。 “起來吧!水泥地跪著硬,誰修的?從寧武關取的煤?”朱樉吩咐,他最大。 “回殿下,寧武關有露天煤礦,臣等確實想從那里取煤,結果臣想起小時候玩過的山,那里也有一點露天煤。 如此臣又去看看,果然有,在山腰處,從那里打的炮眼,轟隆一聲煤就夠了。 其他的事情便好辦了,上游支流臣找四個村子的人做了些水車,用來磨石頭。 又建了土窯,燒好水泥再扔進去磨成粉,四個村子分配一下,找平緩的地方抹出來曬谷場。 繼續燒些土坯子,外面抹上混了草籽的泥,叫四個村的百姓放棄容易滑坡的窯洞,搬到山下有緩沖帶的位置蓋房子。 召集鐵匠,煉一點鐵,為大家打造農具,順便燒燒陶器。 臣打算下半年燒青磚與紅磚,按照不同的情況使用,蓋房子青磚,磚混結構,樓煩鎮不缺鐵。 今年燒,把預制板做出來,明年攢夠了,大家一起蓋新房子,規劃建筑用地。 紅磚拿來砌一些青貯池、溝渠、固定窖、豬圈、羊圈、牛棚。 家禽不需要磚與水泥,只需用木頭、荊條,進行林下養殖,今年其他村子的地比較好,專門開了水田。 秋收后,稻草拿來放在林中給雞搭窩,雞就住在那邊,派人看守、喂麥麩?!?/br> 王笏守哇啦哇啦說了一大堆,包括了各種現在進行的和將要來做的規劃。 “你是本地人?”朱棡想了想,最后發現重點,順便懂了為何百姓那樣支持和擁護。 新來個軍士說讓百姓放棄窯洞,開玩笑呢?放棄了你給我蓋房子?我自己蓋我不累? “家父諱名希曾,本地人,曾求學于壽陽縣師祖諱名克己門下,師祖乃前元名士?!?/br> 王笏守回答,自己父親是本地人,自己自然也是,從小在這長大的,熟悉周圍環境。 “令尊乃太原府東西南北四才子的西才子王希曾?”里長問出一句話。 “朱里長果然博聞強識!不孝子笏守替家父謝過?!?/br> 王笏守沒有辦法,謙虛不行,不謙虛還是不行,只能貶自己。 “不要謝來謝去的,今年你回去不?要輪換?!?/br> 朱棡想了解情況覺得回頭找里長即可,先問問對方的打算。 “殿下,臣請再呆一年,若那邊有新的書,還望給臣寄來,這邊……都指著臣呢!” 王笏守要留下,他自己的家鄉,父親有名望,他說話管用。他抽簽抽到別處,找人換過來的,誰還能有他更熟悉家鄉?誰又會比他更盡心? “好!本王允了!看樣子你這里不需要……” “殿下,需要,臣需要下丘村親自指點?!?/br> 王笏守不得不打斷晉王殿下的話,使勁搖頭。 他自家人知自家事,所有的本事俱從下丘村給的書里學來,下丘村本身并不按照書上寫的做。 旁邊的十一個軍士跟著點頭,對,咱不行的,下丘村的人來了,聽他們的。 “知道不足便好,準備吃飯,來的路不停地捕魚,一邊捕一邊收拾,魚內臟裝在麻袋里,把后面的船都弄臟了?!?/br> 被打斷話的朱棡不生氣,說說晚上吃啥,魚。 “臣找人去煮內臟和豬草喂豬?再拌些麩子、野菜給雞鴨吃,正好到喂食物的時候了?!?/br> 王笏守先處理魚的內臟,包括摳出來的魚鰓,這下豬和雞鴨保證高興。 等吃完了魚剩的刺兒,曬干磨一磨,變成魚骨粉喂雞鴨鵝。 朱棡擺下手:“安排人去做了,你們干一天活了累,不折騰你們,洗洗手臉,準備吃飯?!?/br> 那邊做上菜,魚頭和魚尾巴不要,只要中間的魚段,小的醬燜上,大的紅燒,再有的煎,看什么魚。 小的那種毛刺多的,必然醬燜,把刺給煮酥了,沒有毛刺的紅燒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