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節
“殿下,其實藍田縣還有玉,之前的玉山塌了,想要再挖,耗費的人力物力,不知凡幾。 不過其他的地方還有玉,不好的藍田玉的位置,好的也有。 藍田縣的灞水上面有條支流,叫輞谷水,里面有個川叫菜峪川,當地有玉石。 其他好玉的玉脈都在這幅地圖上,只要叫人小心開采,便能采出藍田玉?!?/br> 他把地圖遞過去,這里是秦王朱樉的封地,不告訴他,下丘村還能偷采? 四個親王看著里長拿出來的那個折疊起來的地圖,愣愣出神。 “里長,我那里有啥好東西沒?”晉王朱棡忍不住問。 朱棣也在旁邊點頭,意思是我北平呢?下丘村的高人咋啥都知道? “諸位殿下莫急,到地方只要有,這次咱們就拿出來,管是開采還不開采呢,至少知道?!?/br> 里長不想現在告訴另外兩個人,避免他們整日里惦記,睡不好覺。 朱樉手哆嗦了,大量好的藍田玉??!沒錢了光賣玉就能支撐起西安府。 他顫抖著接過地圖,展開跟三個弟弟看看,果然,上面標注好了玉脈的走向、埋藏深度、玉的開采層厚度與長度…… “這么多呢?咱頭一次見到把玉在地下的情況給標注出來的,得挖多少年才能挖完?玉不是那么好挖的。 尤其是知道了情況,用炸藥炸顯然不行,會把完整的玉給炸碎、震碎。 不過藍田玉按照咱村子的說法叫軟玉,不那么硬,開采更容易,切割與雕刻方便?!?/br> 晉王朱棡指頭在圖上劃著,在估算開采年頭。 里長點頭:“雕刻確實比硬玉簡單,用金剛石的刻刀即可,切割用金剛砂輪片。 現在是這些,說不定以后還能發現心的玉脈,技術提高了,探礦的手段跟著進步。 包括太原府的地下和北平行省的地下,埋藏著許多資源,有的易開采,有的則難?!?/br> 里長說憨憨告訴的原話,憨憨就能提供這些,更深的地方,和其他的位置,估計還有。 “里長,你說咱開采不?咱覺得留著也行,開采出來除非能賣大價錢?!?/br> 朱樉看著地圖猶豫了,他認為都是他,不著急現在就開采,如果能用地里種的東西賺錢,何必挖玉?玉越挖越少,土地隨便用。 “殿下,不是特別好的那個玉,讓人去采即可,質地也很細膩,拿來制作首飾與擺件都不錯,能賣上大價錢,主要在于宣傳,你說它好,它才好。 別處沒有,那么就是藍田玉,要感謝李商隱,藍田日暖玉升煙,能夠拿來當定情信物的?!?/br> 里長出主意,自己想的,先采一般的,那個容易采。 第894章 采石行路在山高 隊伍的速度比較快,走完這一段路,下一個地方就有水了,那邊有船提前繞過去。 這邊送到此地的船轉頭回去,帶上東西走京杭大運河去北平。 其他的大船一部分出去了,做買賣去了,比如呂宋,另一部分先捕魚,然后把物資送到定遼都衛。 朱樉把圖紙收好,決定按照里長說的先采輞谷水菜峪川的玉石,雇人。 叫人把那里圈起來,被雇的人進去的時候領牌子,搜身,出來的時候也搜身,按照找到的玉石多少和品質給工錢。 不能讓百姓隨便采再收購,那樣價格必須壓低,百姓覺得吃虧,這種屬于先確定東西是誰的,百姓打工賺了錢則高興。 “回頭咱找人照著雞血石的方法來宣傳,雞血石一小塊就能賣百十來貫,而且還不是最好的?!?/br> 朱樉決定把一般的藍田玉給賣出高價,跟兄長學。 最開始的時候下丘村和兄長合作,圈下來一大片地方,又收購了人家拿來蓋房子和砌墻的石頭。 隨之開始炒作,把沒人理會的紅色的石頭給弄出來天價,各種撲賣。 尤其是下丘村的奢侈品店,價格在那標著,然后又跑便民處收購,別處又沒有,大家都想找。 為了賺大錢,自己的父皇更是配合賞賜重臣,富貴人家有一塊雞血石的印章,感覺地位無形中提高了。 藍田玉自古就是好東西,比雞血石好炒,雞血石還得刻意往外漏一些,讓其在市面上流動。 藍田玉好的一些古代傳下來的,始終作為傳家之寶,再把古代寫藍田玉的詩詞都找一找。 跟在隊伍后面的百姓上了車,今天要強行軍一次,不然得走到晚上。 大家打算下去抵達藍田縣,稍微休整,把貨物什么的放到船上,晚上睡一覺,明天中午抵達原來的長安城所在。 大的機械設備已經通過船走黃河送到地方,包括河南一部分、河北一部分、山東一部分、北平一部分。 多出來的大牲口給別人用,尤其是小丘陵的地方,大型機械上不去,牲口幫著耕地,那種山上的土壤通常都不錯。 路上,大隊人馬趁著馬和騾子休息吃喝的時候,隊伍停一下,吃早上帶的包子,里面放了五香粉,鹽也多,沒有時間擺桌子蘸醋和醬油,就那么拿著吃。 倒是下丘村的隊伍特殊,他們有桌子,跟著四個親王一起吃,人可以堅持著趕路,牲口那么趕必然廢掉。 “山上的路還有人走嗎?”朱樉把藍田縣跟著的人喊過來,請他們一起吃,專門做了點野菜蛋花湯,別人沒有,只有水囊里的白開水。 去洛南縣的藍田縣百姓有二百余人,其中有三個里長,他們知道迎接秦王,百姓有走親戚的正好一起。 那么必然要跟著,能看一眼秦王殿下就是福分,哪想到還被單獨叫過來吃包子,有小菜和湯。 “回殿下問,有走的,山上都是石頭,之前殿下的隊伍過來把路修上了,山上始終有窩棚和修路的工具。 咱們百姓很聽話,不偷工具,走路的時候順便幫忙維護路,路越修越好。 大家需要做磨盤采石頭,就去那上面找,然后拖下山,放十來根木頭就行,滾著走。 咱們愿意拿大石頭,一塊大石頭可以做兩三套大磨,小磨更多。 要么就是用來鑿成碾子、磙子、石舂。還有工匠過去,直接在山上用石頭鑿出來水槽,把麥飯石放進去靜水。 帶著牲口上上的時候馱水,加上石頭的爐灶等器皿,在那里能直接燒水喝。 別看這邊修了大路,有的人家就在山腳下,從山腳下走到大路的距離遠,不如翻山。 山上寸草不生,沒有野獸,安全,咱們像獵人小屋一樣在那里維護著?!?/br> 一個里長利索地回答著,山路需要爬山,看著比不上大路,但要看住的地方,翻個山的距離是三十里,走大路要走五十里,顯然走山劃算。 有人就是要去洛南東邊山腳下的村子,不去別處。 山上的路之前軍隊修的,留下工具,百姓們自己路過的時候修一下,大家都修,路就好走了。 朱樉頷首:“不錯,山上干不了別的,全是石頭,種豆子都種不了,沒水。 總不能把土挑上去,然后再把水也馱上去,何苦來哉!不劃算,有那力氣去別的干活豈不是更好? 里長,你說要是弄個軌道,跟礦山一樣,把車送上去,然后裝石頭滑下來行不行?” 朱樉想到了礦區的軌道車,百姓用石頭做東西,用滾木來回放著搬運石頭太累了,還得有人用繩子拽,控制住。 軌道車哪怕是木頭的,包一層鐵,運石頭也夠用,拿麻繩即可,好的麻繩很結實的,不怕斷了,時間長了有磨損,就換一條繩子。 里長突然沉默,使勁地想想,組織好語言:“殿下的法子好,軌道鋪就的時候,正好從山腳那里炸大石頭,然后當成軌道的枕木?!?/br> 朱樉:“……” 朱棡、朱棣、朱橚三人:“……” 他們聽出來了,有炸藥的話,為什么非要去山上采石頭?直接在下面炸呀!一炸就能解決很多百姓打造石磨的石頭了。 顯然里長是不想在外人面前否決朱樉的話,那樣是不是不好? “不要軌道了,以后這條路修鐵軌,不需要又上山又下山的軌道,咱留好的炸藥,用雷管的,炸大石頭。 將來大家采石頭就別往上走了,不夠咱們還是要把階梯多平整一下,順便用石頭做成蓄水池。 遇到雨天,多多儲備水,放麥飯石,加上柴火、糧食,就當獵人小屋那樣使喚?!?/br> 朱樉很坦然地承認錯誤,不干了。 “多謝殿下?!边@個里長感謝,他也聽出來人家下丘村里長話里的意思。 其他的人不知道情況,跟著喊謝謝,反正謝就對了,保證有好事兒。 “不用謝咱!牲口休息好了,咱們繼續趕路,那個藍田縣的知縣祁午想是在等著咱?!?/br> 朱樉擺擺手,繼續吃包子,想起了當地的知縣。 第895章 人員不該食有變 午后的傍晚前,隊伍進到縣城,不是上次走的草鏈嶺。 實際此季節的草鏈嶺因為滑雪和下雨的緣故,植物長起來了,一般是矮的灌木叢,加上松樹。 名字叫草鏈嶺,證明春夏的時候草連在一起的,跟草原似的,但石頭也是一片片的。 地能夠長草和松樹,不能種田,草和松樹長在石頭的縫隙中,農作物種了累死個人,又會被鳥給吃了。 草鏈嶺上沒有什么野獸,毒蛇和昆蟲多,順便鳥也往那飛,尤其是秋季,去南方過冬的時候,路過停下吃點草籽。 藍田縣的主路口上,官吏全站好,知縣祁午,縣丞鄧立伊,主簿周鐘,典史關晁。 上回到藍田縣就他們四個,現在還是他們,未替換。 大明缺官員,四個人只要別亂出主意,安穩守著藍田的基業,便是優秀的官員。 ‘噗嗵’聲中,百姓們在官吏的帶領下跪了一地,喊著‘恭迎秦王殿下、晉王殿下……’等話。 顯然提前練過,雖說還是不怎么整齊,臉上的笑容卻真誠,并非應付。 太監負責喊話,叫眾人起來,四個官員先起身,其他的人才跟著站好,有的孩子小,站起來就開始拍打衣服,上面落灰了。 別看已經掃過街,而且還是石頭的路,依舊有土,孩子心疼新衣服。 隊伍把設備架上,開始制作爆米花棒和爆米花,牲口們到河邊卸貨,直接裝船,船只先運走一批。 縣中專門有塊地蓋了一片二層樓的房子,位置好,始終空著,每旬有人打掃,沒往外租過,給秦王殿下留的。 隊伍里的工匠先過去看,是否有暗門了、暗窖了、密室了、夾壁墻了…… 同時還有防水、防火、防突襲、房屋質量、布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