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節
最先賣貨向那里送的商人在買貨的時候價錢低,過去后賣得高。 若是買慢了,這邊的價格漲上來,那邊的又低了,自然要賠錢?!?/br> “??!”朱橚這次懂了:“既然如此,還是十文吧!十文也不少了?!?/br> “殿下,可按照使用的人數來調整,若人多,整天排隊發報,就多收錢,若人少,自然要降價。 等以后電話線鋪出去,還可以打電話,那個價錢高一些,一分鐘收一貫錢想來沒問題。 因為線路有限,電話線也是錢??!在便民處之間拉幾條線,想來商人愿意支付?!?/br> 里長沒確定最終價格,物以稀為貴,看消費能力,憨憨說二百文一個字的電報都會有人用。 這么想著,里長看憨憨,憨憨那里遞過來烤好的羊rou串。 朱聞天確實說過,他是按照清朝末年時候的電報價格來算的,發兩個字將近一個大洋。 換成八十年代的話,月平均收入五十元,電報一角四,能發三百五十八個字。 南京百姓平均收入在八百文,一個字十文錢,只能發八十個字。 官府發電報不花錢,就是給他們用的,軍隊自然也不花錢,都不是盈利部門。 百貨商店屬于央企,它需要單獨核算,有利潤的。 故此里長說完電話的事情,又提業務分離的問題。 “陛下,電報部門單獨核算,若百貨商店使用正常的電報業務,也得花錢。 若使用自己的電報機,則不花錢,包括其他咱們的買賣。 如果有需要,百貨商店的電報也可以讓商人有償使用。 眼下還得造設備,同時把電報的線路和地點、編號確定。 無線電報的優點是節省電線,缺點則是數量多的話,周圍的電報機全能收到信號,比較亂?!?/br> 里長說完,端起啤酒喝一口,說話說得都渴了。 朱元璋跟著喝口,拿起串羊rou串:“交給他們cao心去吧!咱只管等著收錢,咱缺錢。唉!” 大家點頭,表示支持,確實缺錢,軍隊的武器得造、鐵路要鋪、電話線得拉、蒸汽機和其他機械得生產、儲備糧需要錢買…… 沒錢的時候抓心撓肝的,最后不得不發行寶鈔。 現在賺錢多了,花錢也多,大明交通和水利的基礎建設,曾經是用百姓一個月的勞役來完成。 來回組織人手特別耽誤事情,有的百姓沒有田地,只能依靠干別的活賺錢。 修河堤的話,必須分開來,在百姓農忙的時候停,沒有地的人干一個月,換著上。 這種模式不好,不夠專業,百姓不熟練另一種活計,非要讓他們去做一個月的工,效率低,還容易出現傷亡的情況。想要專業的、高效率的,找沒有土地的人,給他們錢,他們修一個河堤用半年時間,半年都是屬于他們。 等一段河堤修完,附近還有要修的,再把他們拉過去干,如工業區工匠們。 “把風扇打開,咱還說呢,咋如此熱?” 朱元璋吃個串兒,感受著中午的氣溫,讓開電風扇。 電風扇簡單,就一個電機帶著扇葉旋轉,外面加個網罩,避免傷到人。 實際上小孩子把手放到那里都沒問題,設計的時候控制著轉速和力度,寧肯風小一點,也不能出意外情況。 過完了谷雨后的南京熱,江南皆這般,不像東北和北方,有的地方還冷著呢!河里的冰剛融化完不長時間。 風扇一吹,朱元璋擦擦汗:“現在電話線拉到了周圍的幾個府,當試試看收費,在便民處留一部電話,按宜長說的,一分鐘一貫。 沒有人打的話,就便宜一點,咱主要是拿來賺錢,不要小看這個,總歸能把電話線的錢一點點收回來。 一貫錢就是一千個銅錢,也能拉出來不少的電話線,宜長有沒有安排?” 里長先起身,把對著吹的風扇朝墻,這樣更柔和一些。 重新落座才說:“由于電話找人需要人在,故此可以兩分鐘的通話時間,需要回撥……” 這個事情早說過了,打電話叫人,那邊先打過來,這邊找人,讓人到這里再撥回去,等待的時間不一定多少,然后叫到哪個哪個接聽。 單向收費就行,一部電話許多人就等吧! 等著里長說完,飯也就吃完。 …… 當天晚上便民處那里就拉線放電話,這個好通知,一個電話打過去,附近的州府立即安排。 于是太陽升起,又被烏云遮擋,并且雨水落下的時候,便民處的所在就有商人在等。 便民處有休息的地方,商人就不用四處跑,隨時能夠在這里招工或者買賣。 屬于十二個時辰營業,加上吃喝什么的,賺錢。 昨天晚上開始布線,商人們便打聽,這是要作甚?當聽到有電話安裝的時候,他們一個個就睡不著了。 他們知道什么是電話,朝廷貼出告示了,說不讓百姓去碰那個電話線,屬于朝廷的重要東西,用來在各地及時通信的,碰了就是死罪。 拉電話線的人都知道這個的用途,商人自然也清楚,他們原本還以為與自己無關。 這可是千里傳音的好東西,朝廷的,哪曾想便民處要給大家準備。 費用也打聽到了,一貫錢兩分鐘,分鐘明白,便民處有擺鐘,有分針和秒針。 秒針轉一圈就是一分鐘,一千文能夠占用轉兩圈的時間。 有的商人買賣大,自己在這里的便民處,合伙人或手下在另外的便民處。 他們就想試一下,看能不能通過電話喊到那邊的人手。 “電話能夠連上了,現在只有六個府可以通話,都在那寫著呢,包括規則,你們自己看?!?/br> 便民處的人專門分出來一個負責電話,同時收費。 第874章 電話一響利潤歸 洪武七年的明朝,最繁華的所在自然是南京,連帶著應天府成為天下第一府。 大明第二府,不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揚州府,也并非鎮江府、蘇州府、杭州府。 它是寧國府,寧國府吃了下丘村的福利,連吃五年,準確地說是宣城縣吃五年,其他的縣吃四年。 寧國府本身有個文房四寶好賣,加上栗子什么的。 其他地方除了未得到消息的,就是觀望的,比如太平府。 寧國府的官員從上到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幫著借錢租牲口讓百姓用。 下丘村每當出現好東西,必然先被寧國府拿來試驗,隨著胭脂河開通,大量的東西通過運河進到南京。 此時寧國府種地的百姓在等著收麥子、油菜籽、苧麻。 實際沒閑著,他們養兔子、竹鼠、家禽、牲畜、種菜、種蓮花,路邊都種上紫蘇、紫花地丁等作物。 水稻的苗育著,另外騰出來地準備種棉花,每個村子每戶人家交換出一部分地,集中種棉花,這個需要交一部分,其他的自己留著做衣服。 有現成矮桑樹的也抽調人手養蠶,倒不是說給不起錢,是怕蠶種斷了,本地的蠶適應本地的東西和氣候,該養則養,數量不夠就互相勻勻,再缺的就給錢補。 把蠶種保留下來,下丘村那邊種更矮的桑樹呢!看著行了,自己也找地方種,下丘村有好的紡紗機,紡線這個和織布的節省人力。 于是寧國府的府治所的宣城縣街道上便人來人往,百姓們消費能力高,他們的平均收入是其他地方的六倍。 每天都有大量的家禽和蛋通過船只送到南京,供給那么多沒辦法養殖家禽的人吃。 尤其是軍隊,一個士兵一天最少吃一個雞蛋,什么煎的、炒的、蒸的雞蛋羹都不要,只吃白水煮的。 還要吃rou,別的地方供應不穩定,從寧國府調,其他的從太平府調。 寧國府的便民處放在了府衙的旁邊,商人們在這里安排了人手,甚至有的商人親自坐鎮。 “宮哥,你不出去轉轉?說不定今天有什么貨要走,咱們盯一下?!?/br> 便民處的一個單間中,住了兩個年輕人,二十歲上下,其中一個鼻子上有個痦子一臉憨憨的對另一個眉清目秀的人提議。 “咱說過多少次了,咱復姓南宮,名宵玖,吳六子你要么叫南宮哥,要么叫宵玖哥,或者玖哥?!泵记迥啃愕募m正對方的錯誤。 “好的宮哥,那咱們出去不?”這個被稱呼為吳六子的人,顯然對出去更在意。 “出去,下樓,到電話旁邊等,萬一掌柜打電話過來,咱得接,晚了小心被罰,兩分鐘一貫錢呢!” 南宮宵玖說著拉開門出去,到了一樓,又轉個角,走一段長廊,才抵達電話室。 已經有人在這等著,只有一部電話,兩分鐘一貫,這邊的人不想打,除非真有事情,但又不知道那邊的人會不會配合。 關鍵這個電話只要一打就開始收錢,占用線路,同時人工交換所那里也進行了交換。 在眾人圍觀的時候,電話突然響了,坐在那里人拿起來:“這里是寧國府宣城縣便民處,找誰?南宮宵玖?有叫南宮宵玖的沒?沒有我先掛了,等著來再回撥,一起算錢?!?/br> “我是,我是,我叫南宮宵玖,我來?!?/br> 南宮宵玖小跑過來,看看其他人,使勁挺下胸,這才坐下接電話。 “你們不打的退出去,別聽其他人的電話?!必撠熾娫挼娜苏酒饋眚屭s別人。 大家沒有辦法,紛紛出去,走慢了還被負責的人推,人家那邊說事情呢! 三分鐘之后,南宮宵玖走出門,極力地不讓自己的臉上有其他的表情,一把拉過吳六子:“出去吃飯?!?/br> “宮哥掌柜說啥了?”吳六子大聲打聽?!澳暇┩鈦淼母苫钊硕?,缺咸鴨蛋,讓送二十萬個過去,不急,先吃個澆頭面的?!?/br> 南宮宵玖正常的聲音說,跟聊天一樣。 門口其他等著進來繼續看熱鬧的人:“……” 兩個人已經離開這個位置,轉頭進到旁邊賣東西單子的大廳。 南宮宵玖不管吳六子,這個人就是憨憨的,打架厲害,負責保護他,他帶著錢。 他掃單子,凡是還能夠提供蓮藕的單子他全要,谷雨過了,正常應該是還有一個月才能采摘蓮藕。 但也有的慢慢撈,越是這個時候越貴,有人故意留到現在,賭天氣熱不熱,熱的話吃藕口感好。 那邊掌柜打電話過來要蓮藕,有多少要多少,要快,把單子全收了,定金交上,別人就搶不走。 “宮哥,這是藕??!我認識,你不是說要咸鴨蛋嘛?應該找冒油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