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節
同時要求程序不能錯,也就是說空印不對的,但不能講出來,那么多地方官員不如此做,不夠折騰的。 “這個咱也懂,宣城縣就不怕田賦、勞役、要種之物而不種額外交東西折算成銀錢。 他們被你們教的,家家日子好過,一說換寶鈔,二十一個村子直接換走三十萬貫。 這算起來哪一戶人家不得有個百八十貫的?寧國府都急了,管朝廷要寶鈔,寧國府當初就給五十萬貫,一個縣給換去六成。 百姓沒有余錢,不能以糧折銀,地方空印程序又不對,如何做,才能有正確,又不讓百姓吃虧?” 朱元璋跟著說,他又不傻,知道情況,尤其是偏遠地區,百姓不種地的時候干活,一天賺十文屬于超高價了,哪像南京三十文最普通。 “陛下不是欲借此殺人?哦,是不欲借此整頓吏治?” 里長一不小心說禿嚕嘴了,即說走嘴了。 “咱派識字的兵到地方,整頓吏治必然,卻不需要以這等借口,咱就是讓人提出來,不,是別人正好自己提出來,然后問問群臣有何法子,在你這先問你?!?/br> 朱元璋同樣一不小心說出來不能說的話。 然后兩個人互相看看,一起:“嘿嘿嘿嘿……” 笑罷,里長喝一大口啤酒,潤潤嗓子:“陛下,洪武三年改前面朝代的常平倉為預備倉,多有利弊,為民之利,選地之弊。 預備倉安置于鄉間,蟲蛀鼠咬,各種損耗,難以確定真假,正如之前的常平倉,最后倉中無糧,皆入他人囊中。 管倉之人與地方勢力上下其手,以儲備倉利民之名,行害民之實,春貸秋嘗,自有利息?!?/br> “此事咱知曉,之前透露消息,他們會補上倉中之糧,然后改,不要利息。 你不說咱也知曉,此乃變相的青苗法,之前是擔心朝中沒錢,現在有錢了,不從百姓手中撈。 過了節就改,然地方總要有個倉庫存糧,以備不時之需,派誰去都怕他們貪墨。唉!” 朱元璋說著露出無奈的神色,什么倉不重要,如何叫人不貪才難。 第839章 利益所在金錢下 朱元璋心情不好,朱標等兄弟跟著難過,最小的老五吳王朱橚眼圈都紅了,嘟囔著:“已經很努力了,怎么還不行……” “莫哭!”朱元璋摸摸朱橚的頭:“老天爺不相信眼淚,是吧宜長?” “陛下所言甚是,不過咱不在乎老天爺,吳王殿下無須擔憂?!崩镩L說著也摸摸朱橚的腦袋。 “那怎么辦?”朱橚并不抗拒,里長有學問。 “好吧!朝廷有錢就好辦,一切都是利益的問題。宣城縣的官員就清廉,因為他們錢多,因為在陛下眼皮子底下。 在不貪和受賄的情況下,他們家中都可以蓋樓房了,再去冒風險,得到與收獲不成正比。 賄賂官員的前提是從官員手中拿到遠超賄賂錢數的利益,否則就沒有意義。 受賄與貪污的官員在犯錯的時候,也一定是收獲大于風險……” 里長開始說現在大明建國初期最好的時候的事情,讓地方官員都有錢,一部分錢是直接收益,一部分是等告老還鄉,即退休后的收益。 當一個縣的官員、吏員、衙役都能獲得更多的錢財時,想行賄的人需要把一個縣都給買通,否則別人會舉報的。 貪污也是如此,哪個官員想貪,給其他官吏分多少?分多了錢不夠,分少了人家憑什么幫你擔著?人家自己收入高,還等著退休一次行拿一大筆錢呢! 關鍵舉報你的獎勵多,而且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如查走私那樣,有人舉報完,一輩子不愁了。 如此機制之下,同僚恨不得有人犯錯,甚至故意下套,于是大家防備著,遇到‘好事情’都琢磨是不是被坑了? “所以在廉政方面的投入,永遠是最劃算的,有個廉政的體系,必然會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另外則是監督體制建立,不管是預備倉還是常平倉,不能由地方管理,得單獨部門單獨的辦公場所。 朝廷如今不缺錢糧,宮里更多,那么就把應該收上來的田賦和稅放在地方上,由朝廷單獨派人,這叫垂直管轄,繞開地方衙門。 那么在不缺少錢和糧的情況下,直接設立地方國庫,地方國庫如單獨以金錢為目的建立,則叫地方金庫。 咱大明有地方的稅收金,亦有田賦的糧食,還有不服勞役繳納的東西。 包括不種棉花多交棉布,不種桑樹多交絹帛,不種麻多交麻的懲罰措施得到的財物。 由地方衙門管轄,交上來的則給地方國庫,衙門需要調用,得跟朝廷申請,朝廷允許,地方國庫支出。 由于地方國庫只負責管理倉庫和賬目,他們不需要理會其他的事情,故此一年就調動一次,不影響地方發展。 同時每季度去查賬一次,每次去都是不同的人,按照現在的記賬法,他們躲不過去?!?/br> 里長又把另一套體系拿出來,高薪養廉體系和地方國庫與地方分管體系。 再加上互相舉報的激勵方式,要說完全杜絕腐敗,或許有點難,但保證讓大部分官員沒辦法,有辦法的官員也會被查到。 官員拿的好處多,自然犯錯后的懲罰就大,比如……滅門! 貪吧!撈吧!除了自己享受,還會給家人享受,一旦被抓,一家人整整齊齊。 朱元璋又揉揉老五的腦袋:“看,老天爺都怕咱村子,垂直管轄、地方國庫、頻繁調動、審計?!?/br> 朱橚笑了:“空印的冊子就不應該有了?”“憑什么還有?又不是由地方衙門來送,他們只要把東西放到地方國庫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與他們無關。喝酒!” 朱元璋心中暢快,空印對不對?程序上不合規矩,如何處理?不讓印官負責遠途運輸了。 到時候地方國庫收入與記賬,再與朝廷對賬,朝廷不缺錢和糧的時候,東西就放在地方國庫。 缺錢那不是寶鈔嘛!運個寶鈔需要多少損耗?幾個箱子就夠了。 再加上三聯票、四聯票,得冒著非常大的風險才能從中撈到一點錢,那點錢不夠一個月俸祿的,更不用說退休后的獎勵了,一次獎勵可以是這些年工作的賺的錢的總和。 一個月三貫俸祿,三十年后致仕,就是沒升過官,那也是一次給一千多貫。 干得好,必然漲俸祿,再升官,按照大明現在的發展,說不定到時候一次能有上萬貫的養廉金。 別人必須給你這個風險損失金,包括你被抓了一家人全死的風險,絕對不是一萬貫就可以的。 給一百萬貫?位高權重倒是行,但其他人呢?人家不舉報嗎?連行賄帶受賄的一起抓,舉報的人一次就夠用了,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而給一個位高權重的官員最后一千萬文,其實不多,否則他沒有節制地貪下去、受賄下去,絕對不是一千萬,零頭都不是。 大明經濟以后越發展,那么官員撈得越多,到三十年后,一個正六品的官員撈起來,九位數的存款不是夢,九位數不一定是一億文,也可以是九億文。 還有從五品下、從五品上、正五品下、正五品上…… 胡惟庸在剛開始那么窮的時候,就能拿出來二百兩黃金賄賂李善長…… 這種廉政激勵就是杜絕官員第一次伸手,他一次可能僅僅拿到一百貫,考慮被抓住后什么都沒了,一萬貫消失,他就得好好想清楚。 官員不貪,其他人就沒有機會行賄,慢慢的,這種意識就培養起來了。 “宜長,當時你們如何行賄來著的?那么多的官員幫你們村子說話?!?/br> 朱元璋想著反腐的事情是由下丘村提出的,感覺有些諷刺。 里長:“……” “沒,我沒有,不是我,咱村子如今不行賄?!?/br> 里長堅決否認,那時害怕,又要過好日子,又擔心別人害村子。 若當時就有現在的大明發展情況,自己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賣冰糖和香皂。 真要說行賄,受賄最多的是誰?是宣城縣和寧國府的官員?哼! “對,是咱記錯了,不準給油炸悶子里下毒。飲勝!”朱元璋笑著點頭,表示認同。 大家一起端杯,仰頭喝掉杯子里的啤酒,暢快! 第840章 自吹自擂滑炒恰 眾人一人喝了不到一升啤酒,吃了不到二十串小串,一把就二十個,除了悶子,悶子太小了就碎了。 朱元璋高興,跟下丘村的人和孩子說以前打仗時候的驚險,把敵人描述得很厲害,這樣才顯得他更厲害。 吃喝少,說話多,轉眼便到了十一點。 “用水沖一沖,咱們回去吃飯,泡個溫泉果然有用,心情愉快?!?/br> 朱元璋把自己的狀態歸結于泡溫泉,心里沒壓力了。 溫泉水礦物質多,需要用正常的水沖一沖,再吹干頭發,等乘小火車回村子之前那個看外面集市的樓上時,十一點四十。 昨天晚上那一家人帶著更多的田螺回來,夫妻二人帶著兩個孩子,拿十多個鐵絲的長桿網一早出去。 然后他們去找他們自己村子里的人,叫上人去撈,帶麻袋。 他們一家四口人進來,其他人攔在外面分揀田螺,給錢,他們村的人高興地離開。 “他家不錯,里長……差了些?!敝煸霸跇巧峡粗?,微微搖頭。 對方的里長沒有過來,只有被他們找到村民推車到此賣錢。 在朱元璋眼中,那個里長不合格,明知道下丘村高價收田螺,不是應該帶著一村子的人去忙嗎? 然后再跑到下丘村看看情況,詢問下還要不要。 能夠帶著一村子人多賺錢的機會,如此輕易地放棄了? 朱樉聽父親一說,也生氣,轉頭與里長說:“里長咱們貼出告示收田螺???咱的居必七要出醬。 咱們買田螺醬燜,賣給別人吃,別人吃了覺得好,一看這個醬,就自己撈田螺買醬回去做了。 估計賣田螺的也多,早上去撈的話,中午之前回來,在市場就能賣掉?!?/br> “咱家老二說的不錯,貼告示,鈴兒寫一個收購的告示,咱找人抄,不印,正好叫他們練練字?!?/br> 朱元璋對小丫頭說話,這等小事情,無須里長來辦。 “好啊陛下,我寫?!毙⊙绢^轉身跑了,不長時間回來,帶著文房四寶,在那里開始寫。 寫完自己看看,覺得還算滿意,字跡工整。 朱元璋接過來瞧瞧:“不錯,比咱寫字好看呢!妹子你說呢?” “我說啥?不夸你,你該不高興了,來人,拿去叫人抄,把這個留下,莫弄臟了?!?/br> 馬皇后白朱元璋一眼,她也泡溫泉了,不過不跟朱元璋一起,有別的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