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節
同時也給出了幾個方案,他們如果可以找到更多的荒山,而不是生長樹木比較好的山。 那么就讓他們種,前提是糧食不準減產,否則處理?!?/br> 里長表示沒問題的,種行,但不能占用糧田。 “哦!對,這個咱想起來了。另一方面呢!”朱元璋回憶起來,之前那里送的消息,提到過關于如何種植、養殖的事情。 這個水力紡車正是要讓當地的商人承包荒山才給出來的,現在那里居然又要在正常的田里種,顯然不行。 “另一個則是其他地方種棉花,荒山不止洛陽一地有,別的位置都存在。 可告訴那些個商人,允許他們出洛陽,到其他的地方找人手幫忙。 用他們來帶動其他地方的經濟發展,他們賺他們的錢,咱收咱的稅,還有分紅。 各地的女子耕田是沒有多少力氣的,她們通常在家里紡線、織布,然后賣布賺一些錢。 多種了棉花,需要收獲的時候,她們可以去采,如此多一份收入。 而百姓自己家可以用棉花和麻跟河南府的商人們換成品的布,他們做衣服。 或者不賣織的布了,賣棉花與麻,他們家的地不能多種棉花,這個屬于分散式助民經濟,是這樣滴……” 里長接著說,并為朱元璋和朱標講另一種經濟模式。 像下丘村的廠子,是集中作業模式,招人手去干活,給計件工資或計時工資。 這是手工業的模式,其實手工業也能分散到各家,比如那些個年歲大的,他們接一點活兒,然后慢慢干。 這個是之前弄大市場時候給出來的,每一個百姓都把自己的空閑時間利用一番。 現在屬于種植,百姓在不耽誤正常種糧的情況下,找些個地方開墾幾分地,種上棉花,等收了直接換錢,不用自己忙。 而且這個錢會越來越多,即收棉花的價格提高,否則商人收不上來的,朝廷告訴百姓商人那個水力紡織的多賺錢。 “如此一來,百姓獲得好處,咱們……” “咱們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咱在里面有份子的?!敝煸霸诶镩L總結的時候打斷對方的話。 朱元璋知道紡織出來的布,不可能以高過市場的價格去賣,百姓自己寧肯慢慢織,也不愿意賣。 只有價格低于百姓自己織布的成本后,百姓才會把棉花賣給商人,然后換到布來用,這個過程中,百姓節省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賺錢,就是有利的。 按照里長的辦法,收棉花的價錢高了,百姓找一些個小地方額外種棉花,獲得收入。 商人與宮里的收購價錢提升,銷售價錢不變,利潤自然減少。 “陛下,想要更多的利潤,咱上蒸汽機,用蒸汽機帶動設備來生產棉布,比水力的好,水力的流量和流速有限,蒸汽機只要數量多,就可以多增加紡紗機與織布機?!?/br> 里長提到了新的技術,并不是只有水力的設備好用,蒸汽機更厲害。 他說這個不是說技術的問題,是告訴朱元璋一件事情。 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即一拍腦門:“咱忘了,賺錢的法子從來都不缺,缺得是讓百姓賺錢的招。 既然百姓能夠從中拿到更多的錢財,他們就可以更安心地過日子。 咱想賺錢,有得是辦法,宜長莫要笑話咱鉆前眼里去了,實在是窮怕了?!敝煸拔蛄?,里長是告訴自己錢好賺,民不好安。 有下丘村的高人在,何時需要為錢發愁?要礦產的地方就給礦產的地方,要技術便給技術。 如此一來,還跟百姓計較那點收入作甚?百姓太苦了。 “陛下說笑了,咱只覺得陛下愛民如子,咱說了個方法,陛下竟然想到了百姓的身上?!?/br> 里長立即捧一下,反正多捧捧沒錯,哪怕陛下知道自己捧他,他也高興,這是憨憨說的。 “嗯嗯嗯!”朱元璋果然受用,看向桌子上的題本:“那個……宜長??!你瞧一眼這個?!?/br> 他話音剛落,旁邊的太監立即站過來,有經驗了,伸出雙手,正好接到陛下遞來的題本,他在送給里長。 里長:“……” 他有點慌,啥意思?讓自己當丞相?不是說好了的嗎?自己只需要管著下丘村。 題本給我看,我給出主意?適合嗎? “看看?!敝煸按叽?。 里長翻看,隨即愣了,這個不是什么地方發展的,也不是要修河堤、清理淤泥的提錢的。 題本里寫的事情涉及到了下丘村,有人提議讓下丘村繼續占地,就是之前給的地北面的位置。 然后下丘村再修路,把路修過去,尤其是鐵軌,之前說的把鐵軌鋪到那邊。 既然能夠鋪一段,就可以鋪更長一段。 再利用上下丘村河邊的碼頭,其他的船只空船跑過來,本來應該在當涂縣裝船,然后逆流而上的貨物,先走一段鐵路到下丘村,再裝上船。 若是需要走黃池河進石臼湖送到南邊的貨物,那更方便了。 里長看完,再看是誰提的,工部尚書李敏,并不是戶部尚書。 “如何?”朱元璋問里長。 里長不知道該怎樣回答了,他露出一絲無奈的神色:“陛下,可否容草民回去想想?” “哦哦哦!對,此事重大,你不曉得了?回吧!憨憨,再給咱幾個桔子吃,你不會把籃子留下?” 朱元璋明白,朱宜長需要回去問高人。 他管憨憨要桔子,這個桔子甜,歙縣的金桔出了名的好吃,別看個頭不大,卻非常甜。 朱聞天點點頭:“哎!給,留、全,嗯!嘿嘿嘿嘿!” 他說著把籃子放下,想一想,把手上吃的半個也放里面,意思是全給你。 “多謝憨憨!”朱元璋跟著無奈,偏偏他還不能說別的。 等里長拉著憨憨離去,朱元璋剝開個桔子:“一些正常的事情,他都能答上了,除非遇到涉及到下丘村的事情,這個超出一般人想的情況了?!?/br> “父皇是說高人教了里長大量的學問,卻不考慮下丘村?”朱標理解性地說。 “咱的意思是說,高人其實也有無法提前算到的事情,否則他早教朱宜長了?!敝煸皳u頭。 第657章 寒露有答非所問 “憨憨,那個題本里寫……”里長與憨憨回祀堂,把題本的內容告訴憨憨。 朱聞天坐在那里看著熱氣球的設計圖:“李敏若當個地方官,還是不錯的,會想到好點子。當尚書不應該考慮眼下給下丘村地修鐵路的事情?!?/br> “是不該修?”里長拿起旁邊一個石榴,看眼擺著的手搖破壁機,選擇用嘴吃。 朱聞天喜歡石榴的味道,不喜歡石榴的籽,直接吃感覺舌頭疼。 村子里的人需要喝果汁,就弄出來幾種榨汁的設備,石榴的不能直接壓,需要有旋轉削切。 “尚書要具備大局觀,當前咱大明主要的問題在于基礎工業生產力不足。 按照李尚書的說法,立即動手制造鐵軌到那邊,鋼鐵資源必然要向下丘村傾斜。 許多百姓的家中還沒有趁手的工具,蒸汽機的數量明顯太少。 朝廷的鋼鐵船在打造,新的槍在換裝,之前的燧發槍加上新的槍,都不夠裝備軍隊。 只有火銃能夠熔了,銅的得到銅,鐵的去煉鋼,鐵軌暫時不要?!?/br> 朱聞天給出理由,咱們什么都缺,得有側重,船和蒸汽機最重要,鐵路可以不用。 工部李敏只想借著下丘村的發展來嘗試一種思路,并未從大明的角度考慮問題。 里長吐出十幾個石榴紫,把石榴放回去:“那咱先不修鐵軌,告訴陛下等著,以后有更多的資源再說?!?/br> “對,先蓋房子,應天府的冬天不影響建筑,沒有凍土層,連續低溫的時候少,只有特殊天氣下雪時才無法支持?!?/br> 朱聞天說完,繼續畫熱氣球的圖紙,圖紙不是一張,是一套,需要材料學、結構學、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 讓他自己單獨設計,會很麻煩,好在他有現成的能夠拿來用。 “大號的孔明燈能帶人飛多高?”里長擦擦手。 “不知道,可能飛到幾千丈的高空,主要在于人,天上的空氣稀薄,人喘不上來氣兒。 同時又冷,飛兩千丈的高度時,跟和林最冷的時候差不多。 其實沒啥用,只為了振奮人心。飛到天上向下看,測繪地圖方便。 或者打仗的時候用于升高了望,敵人守城,咱攻城,熱氣球從城的一邊飛到另一邊的途中往下扔炸藥包。 這種無動力的熱氣球需要看風往哪邊吹,不想放出去,下面連繩子拴住?!?/br> 朱聞天邊說邊畫,這是最簡單的熱氣球,不是飛挺,無法裝上大型動力系統。 cao作的人需要先進行學習,熟悉高空氣流,高度計倒是好辦,就是壓力計。 “你弄吧!我去別處看看?!崩镩L看不到實物,不好想像怎么用,說著轉身出去。 …… “這就全完事了?”寒露的節氣日,朱元璋騎在馬上四處里看。 大豆收了,并且種上了冬小麥,水稻和黃麻也收了,在等著種油菜籽和苧麻。 油菜籽在霜降之前種,苧麻在立冬之后種,差半個月,這個不用大家管,有雇來的人手負責。 下丘村在這里的大棚蔬菜基地又擴建,它們肩負著育種、育苗的重大責任,同時給其他地方的人提供冬天的新鮮蔬菜。朱標騎馬跟在旁邊:“父皇,機械化正是咱大明所需,今年的冬天好過?!?/br> “明年,明年把東西送到兩湖和廣東。那里缺少肥料,先一年兩熟,攢一年肥料后一年三熟,再一年兩熟?!?/br> 朱元璋下決心要解決糧食問題,想嘗試兩年五熟的cao作。 種水稻,想吃小麥,從北面運來。 “朝廷收田賦,主要用來給官員和軍隊吃,如果湖南、湖北與廣東增產的水稻夠給應天府吃,其他地方的就不需要運到應天府。 留在當地的衙門,官員、衙役正常拿俸祿,其余的建倉庫保存好,以應對災害。 災害……呃……嘉定府那里的百姓回去了,劉惟謙本旬沒寫題本過來。 那里應該種青頭菜,明年正好收獲做成榨菜,彌補百姓的損失,收完了他們繼續種糧食作物?!?/br> 說起災害,朱元璋想到了出現水災的地方,水災果然來了,沖一大片地方,不過沒有房屋在水上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