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宜長,下丘村的一千貫錢拿出來,寧國府多找了教書的夫子,先從六個縣的縣城選學生。 各村的情況都差不多,通常養不起讀書人,之后再挑聰明伶俐的讓進官學,不要錢了,食宿也由官學出?!?/br> 宋知府說起上回提到的事情,他當天回去便寫題本往上報。 上面很快同意,包括左右丞,因為寧國府不要額外的財政撥款。 增加的學子無非是吃、住、墨、紙的錢,也不一定非要有基礎。 找小的孩子教,孩子會慢慢長大,學得不好的,隨時淘汰,半年一考核。不指望沒基礎的孩子立即考過其他人,至少得讓人看到有明顯進步。 里長聽了舉酒盅敬酒:“宋知府教化民生,功不可沒,下丘村愿每半年出資一千貫為大明選才。 咱們村子的孩子讀書還算努力,關鍵在于吃得好,飯都吃不飽,人便渾身無力,困頓難捱。 不若為他們的飯菜里多添葷腥,若一年兩千貫不夠,便改成一季一千貫?!?/br> 里長決定再多出錢,多找孩子,給予教育,下丘村也是孩子出生、長大,就當寧國府幫忙給村子的孩子選婿。 要廣撒網,再從中挑好的,反正下丘村不可能從外面招一群孩子過來慢慢教著選。 任務交給寧國府,下丘村得利亦得名,數遍整個大明,有哪個村子愿意一年掏四千貫為一府學子提供幫助的? 三個牌坊立得正確,咱下丘村就是這樣舍己為人的村子。 “這個……多了吧?”宋知府明白里長的意思,不過幫下丘村的同時,寧國府確實拿到好處了。 將來不用說出了多少個進士,即便舉人也行??!每每被人提及,乃宋知府任上所為。 “多,不,嗯!嘿嘿嘿嘿!”朱聞天找機會刷一下人設。 “聽憨憨的?!彼沃饝聛?,一年四千貫,對于下丘村來講都不需要刻意考慮。 “宜長,村里二百畝早種的大豆要收了吧?” 李知縣見官學捐款的事情談完,問大豆。 他感覺下丘村種作物很亂,有的時候跟其他地方相同,有時則提前或晚種。 兩萬畝的大豆是小麥收了之后種,收完大豆種小麥,是冬小麥與夏大豆輪作模式。 春大豆種完,馬上要收了,還種什么?地在那空著? “知縣竟然還記得,大豆是春季種,明年那塊地不種大豆了,全種紫花地丁。 今年收了再種大豆,到未熟時做青貯,正好種紫花地丁,它是多年生,種完省心。 村子快忙不過來了,隨著其他村子一同種,下丘村的作物必須比別人的作物提前成熟?!?/br> 里長一臉為難的神情,似乎心中藏著許多愁,只差道一聲天涼好個秋。 官員們很自然地忽略掉會演的里長那個表情,他們倒是知道下丘村確實作物要早熟,這樣別人才能來幫忙。 今年便做到了,用的肥好,水稻育秧就比其他村子的高和壯實。 同知在旁放下筷子端酒盅:“說起青貯,都是用的黏土,下面的地方有的爛??!” “呦!忘這個事情了,那個其實下面的話不用水泥,我村子今年新挖的青貯池改成三成石灰和七成黏土,叫三七土,這樣不爛?!?/br> 里長瞬間想起新的青貯池池底問題,缺點是每年都要弄一回,優點是無須使用其他殺菌手段。 “可是有能看的?”同知想要瞧一眼實物。 “有的,吃過飯去看,那時就不這般炎熱?!?/br> 里長答應,他沒問對方還回去不,顯然對方沒打算今天走。 第158章 糧食處理猜話音 村民們不喝酒,天熱,還要在戶外干活,磨面粉留著吃。 四個水車連脫粒機和磨面機,磨面機就是一堆鐵片做成套筒,然后打孔,做成套筒,利用軸承讓套筒旋轉,互相之間磨壓。 隨著更換打孔更多更小的套筒,磨面機磨出來的面就越細,同時又能分好磨掉多少比例的組織。 脫粒機比磨面機簡單,水力驅動速度不快,不加那么多大小齒輪。 朝廷換種的時候下丘村就利用水車快速給小麥脫粒,收水稻的時候用另一種脫粒機。 現在官員們喝完酒觀看的大豆地,這個準備收割了,會找其他村人幫忙。 別看二百畝地,正常一百人一天收完,下丘村卻沒有足夠的人手。 村子的牲畜和家禽多,必須照看好,年歲大的人不能再干力氣活兒,除非沒有現在這么富裕。 懷孕的九個人同樣得小心,只做一些輕松的事情。 孩子們負責學習、睡覺長身體、做手工打雜。 廚房的人專門管做飯菜的事情,其他的不cao心,他們要苦練技能。 說是以后分出去部分人到南京坐鎮,賣盒飯,不賣高檔的飯菜,會搶隔壁福華樓的買賣。 下丘村的人開始向技術類和服務類方面轉變,減少體力活兒。 部分學習好的,則是技術管理型崗位,不然所有的活計全靠村民自己,累死都干不完。 同知用手摘下來一個豆莢,捏開看看:“確實成熟了,今年沒吃到毛豆?!?/br> “與小麥輪種的快,到時候能吃到,這個收完后再種的大豆,又能吃到?!?/br> 里長根本不相信對方會吃毛豆,大家種地全等著大豆成熟,有幾個愿意提前把豆子摘下來煮著吃? 自己的下丘村就從來沒吃過,今年可以吃,敞開了吃,不差那點豆子。 估計這個豆子看畝產高的話,朝廷又要來換種,干脆賣給朝廷大部分,換一小部分自己吃。 不然換兩萬畝地出產的大豆,放在村子里天天吃也吃不完,又沒有地方保存。 今年換的小麥還不知道怎么吃呢,要不就在南京的店鋪賣饅頭、面包、餅? 頂著日頭官員們轉一遍,回自己的樓里辦公。 里長叫上憨憨回房間:“憨憨,方才我想起來,換的麥子怎么辦?三萬石??!” 朱聞天詫異地看一眼里長,你才想起來? 當然,他沒指責里長,而是認真說:“賣給宮里,不是賣給朝廷,咱欠宮中三千多兩銀子。 只用玻璃鏡子來還,要還很久,望遠鏡咱也不敢賺錢,成本罷了。 這樣太子殿下可以拿著糧食去親民,哪里百姓生活不好了,給送去一部分小麥。 三萬石的小麥,不過六千多兩銀子,咱先把錢還了,以后還能借?!?/br> “是??!按照銀子一算,三萬石小麥就不多了,以后咱們每年賣小麥就夠給寧國府的四千貫助學錢了?!?/br> 里長發現確實不難,一旦把東西歸結為銀兩,就讓人覺得少。 “不賣小麥,就給小麥抵錢,不好賣的,本地人吃小麥的少,都種秈米。 給了寧國府小麥,寧國府會想辦法安排,到時大家吃了覺得行,再一推廣小麥種植,他們就學了。 百姓不懂得那么許多事情,反正你讓他們看到你種小麥成功,他們才會帶著懷疑與拼一把的心思跟著種?!?/br> 朱聞天帶著目的性,什么時代都一樣,也不止種地的人。 種地的人最顯眼,平時都那么種,有人突然種其他東西,會說:瞎弄,折騰吧!什么地在什么時候種什么是有說道的。等別人第一年種完賺錢了,又說:碰巧,運氣好罷了,這還能年年行??? 第二年人家又賺錢,哎呀!這個似乎可以??!不,萬一不行了,可坑一年。 第三年別人繼續賺錢,種,必須種,錢不能全叫他賺去。 然后大家都種,對方換別的種了,種出來的東西數量過多,賣不上價,還不如原來種的呢! 明朝的百姓更是如此,一個是有保證的,一個是種了搭人力還未必行的。 “成,按憨憨你說的做,你若不是守村人,咱村也不會跟你那么種?!?/br> 里長承認,當初收完水稻,已經累得不行了,還要租牲口種油菜籽,并且與苧麻一同種。 換個人來,官府的也不可以,只有守村人先去動手搬在地里的稻捆,村民才跟著動。 “嗯!守?!敝炻勌旎貞?。 “嘿嘿嘿嘿?!崩镩L搶著嘿,嘿完:“我先去回去忙,你歇著?!?/br> “我走,你家。嘿嘿嘿嘿!”朱聞天喊住要出門的里長。 里長:“……” …… “太熱了,還悶,煮綠豆水,放鹽放糖,給皇城的人都喝。標兒來了?” 朱元璋批題本,殿里絲毫不涼快,今天入伏,無風,躺在床上也出汗,叫人恨不能把自己一直泡在水里。 朱元璋擔心有人中暑,要求給在各處辦公的臣子和后宮的人準備綠豆水。 說著聽到有人喊殿下,抬頭看門口,好大兒進來。 “父皇,今天晚上喝羊湯,下丘村中午就喝?!敝鞓税咽稚系男欧诺桨干?。 “喝羊湯好?!敝煸半S意說一句看信,就一句話,問廖永忠怎樣叫水軍跑到敵人上游去。 “這是何意?”朱元璋沒明白,問廖永忠就行?那廖永忠為何到現在也沒辦法? “是否問?”朱標同樣疑惑。 “問,立即送出去?!敝煸跋炔还苌吨i底了,時間緊迫,他寫信。 信就用最快的速度往歸州送,朱元璋又批了一會兒,所有的題本批完,天還不黑,夏天的天長。 坤寧宮的人過來問是否去那吃飯,朱元璋直接帶著來問的人回去。 到地方,太子妃正和馬皇后拌涼菜,綠豆粉、黃瓜絲、千張絲、蘿卜絲、煎完的雞蛋切絲、香菜,醬油、陳醋、糖、鹽和蒜泥一起拌。 這菜在大熱天吃著酸甜爽口,下酒最為不錯。 “陳醋不能放多了,有人不愿意吃太酸的,想吃的那不是有陳醋蘿卜皮嘛!” 馬皇后為兒媳婦講解做菜的要訣,太子妃在家確實沒學過做菜,就跟朱標不會做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