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關于那瘋病傳言,最開始是從坊間流傳開來,不過就是皇帝拿著血刀半夜在街頭,第二天又抓了不少人,可德順自己知道,那血是紀淵自己的,自從他做噩夢以來,偶爾夜里會去宮外謝霖曾經的茅屋休息,除了影衛,不叫旁人跟著,所以德順也不知道那血刀怎么會在紀淵手里,次日他見到負傷的皇帝時腿都嚇軟了。 事后他拐著彎地詢問了那天的情況,只說有刺客砍傷皇帝,打斗間丟下兇器,可等影衛趕回來時,卻看見紀淵正跪在地上擦血,還將他們弄亂的桌椅全整理歸位,至于刺客一事,紀淵卻似乎全無所謂,最生氣的在于質問影衛他們剛剛砸碎的豆青瓷花瓶究竟是寬口瓶還是長頸瓶,并命令他們立即去買個一模一樣的回來,放在堂前桌的西北角。 等他們買了一堆花瓶回來,紀淵已經不見了。 德順心中隱約有一個猜測,紀淵對于那處茅屋的保留近乎苛刻,他抱著刀走可能只是為了保持茅屋的結凈,再之后的一段時間,他真的見證了紀淵糾結那一只花瓶,可是尋了各式各樣的瓶子來都沒有滿意的。 “豆青瓷的瓶總燒不出那個青色?!?/br> “我也記不得瓶口有沒有開花了?!?/br> “那瓶子好像還有花紋,可我也畫不出來?!?/br> 那段時間,紀淵總時不時蹦出幾句這樣的話,讓德順一度以為他沉迷進了瓷器,至于胸口那一刀見骨差點要了命的傷口,卻像是一點痛沒有,從來沒哼一聲。 “宮中風氣還好啊?!奔o淵輕聲說道。 宮中風氣還好,言外之意便是宮外謠言紛飛,德順歷經兩朝,自然消息靈通,能叫他說出這樣的話,外面的情況可想而知。紀淵掃了一眼在旁邊低眉順眼的老人,看似有話想說,卻只是徒勞地張了張嘴,最后還是沉默地將手中的布巾在熱水里擺凈擰干,給紀淵敷在額頭。 紀淵只是放松的慰嘆,沒有發問,他自然知道德順想說什么,如今自己已立威朝野,控制一些捕風捉影的殘言并非難事,如今這個局面倒像是他有意縱容的結果,卻不知目的為何。 思緒順著飄遠,額頭的熱巾多少緩解了他的頭痛,恍惚間,紀淵輕聲說道。 “若是他知道我病了,會不會心疼啊……” 德順腳步一頓,手上一盆水晃了晃,灑了兩滴在腳背,他知道紀淵認定謝霖沒死,自己偷摸著去掘了謝霖的衣冠冢,甚至還派了游大人去追,每隔兩日就有急信入宮,可當時多少人將謝大人的死狀講了清楚,人死不能復生,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德順只覺得紀淵不見棺材不落淚,可棺材沒有,骨灰也叫他揚了,再過兩年找不到人,醒悟過來,連灰也沒有,指不定那京中謠言就要成真,皇帝真的要瘋了去。 所有人都認定了謝霖的死,只有紀淵不信,還逼著身邊人也不信。 德順一時語塞,猶豫半刻,立即低下頭去,說道:“謝大人肯定十分掛念皇上,皇上要保重身體啊?!?/br>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自己如今還在紀淵手底下做事,不得不順主子心意。 紀淵沒有計較德順遲鈍的片刻,反而被那答案取悅了,淡淡哼了一聲,抬手將那布巾扔到盆里,濺起一小片水花:“明早傳趙相來,朕要休假?!?/br> ◇ 第101章 沉默 御駕南征,突遇奇襲,皇帝重傷暫居行宮,急召敬王紀含回京攝政。 這一串消息是零零碎碎傳到謝霖耳邊的,前幾天只有皇帝南巡,到了哪些地方,雖說是一路向南,但謝霖并不擔心紀淵找來,滬州是偏遠小城,山高皇帝遠,反倒是眾人都講皇帝在南巡路上犯病,雖有添油加醋之嫌,卻不得不叫人揪心,大約這樣過了小半個月,遇刺的消息忽然瘋起,說皇帝躲進南京的行宮,閉門不出,連返程都沒有,干脆叫了敬王爺回京參政。 眾人都在討論這樁大事,謝霖避之不及,他自認為不會再為此憂心,且不說市井之言不可信,就算那至高無上的皇帝真出了什么事,又與他何干,自己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再活一次,斷不想再步舊塵。 他想清楚了,于是不再多問多說,阿福本還擔心流言干擾謝霖,卻沒想到謝霖沒事人一樣,安然自在。 只是秋夜燥熱,偶有失眠。 夜里睡不好,白天便更昏沉,正好這些日子秋收,學生們都回家幫忙,劉平也趁機會出門幫人做些短工,短時間內住在主家,估計要秋收結束才能回來。謝霖樂得清閑,于是碰上陽光正好的時候,便睡在躺椅上享受今年最后的和煦天光。 他以為自己真的能放下,能不在意,能不記起,現在的日子過于輕松,像云一樣拖著他離那些過往越來越遠,謝霖甚至已經計劃好,等自己眼睛痊愈了,就在屋后也開辟一出空地,種些日常好養活的作物,干脆就扎根下來,陪它們一起生長,如此年歲慢慢,也算一樁幸事。 這樣的念頭起了,有些抑制不住的勢頭,還有大半個月就能摘下帕子,他便想在年前把地翻出來,先播一茬下去,現在雖然還看不見,可念頭想的猛了,他就有些躺不住,往往趁著阿福不在的時候,先摸著后院的墻走,把土地的規劃先順出來。 這里種些南瓜,那里種些青菜,盆罐里還能栽些小作物,村里人都推薦辣椒,苗小,好養,做飯時炒一些香的很,還可以直接從他們家里現成的辣椒苗上摘一撮下來,可謝霖婉拒了他們的好意,還是決定種些番茄,如果種死了,就換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