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節
在政治上,因霍峻退休,為了照顧其政治利益,蔣濟成為護軍將軍。齊、青、魯三州刺史依舊為霍范、徐盛、劉基三人,徐州刺史則由龐統出任。豫州刺史由步騭轉任,揚州刺史由長史張裔出任。 為治關中,諸葛亮委任馬良出任雍州刺史,同為車騎大將軍軍師;司隸校尉,由司馬芝出任,并兼任河南尹守,整肅京洛。 在河北及河西五州上,除諸葛亮領冀州刺史外,魏延出任并州刺史,太史亨領幽州刺史,平州刺史仍為孫權,涼州刺史由王平出任。 之所以諸葛亮自領冀州刺史,主要是曹魏治下的冀州太大,出任冀州刺史者,需由文武并濟之才,又能安撫民心,短期內找不到合適人選,諸葛亮打算自己先擔著。 尚書臺內,尚書令陳震遷衛尉,由行臺仆射顧雍出任尚書令,與尚書仆射蔣琬輔佐諸葛亮。行臺其余官吏,根據才能高低授予河南諸縣長吏官職。 霍峻之子霍弋僅加拜駙馬都尉,依舊在秘書監任職,未有大變化。諸葛恪因北伐表現不錯,被諸葛亮授予東郡太守。 隨著官職變遷的清晰,眾人這才發現霍峻不負責軍國大事,其權利轉由諸葛亮負責! 第732章 河西歸附 霍峻卸任交班之事,瞬間引起了雒陽內外官吏的議論。 在他們眼中,霍峻揮師北伐,恢復二都,名震華夏,論功績已是古今第一人。世上或許有人不知劉禪,但不可不知霍峻。 在風頭正盛之時,突然告訴他們,霍峻不再出任首輔,而是交權與諸葛亮。事先無預告的政治變化,實在讓不少人懵逼。 那晚宴席后,不少人向身邊人打探緣由,詢問為何出現首輔變化,是否有政治陰謀當內。 但尋常官吏怎會曉得? 一群人在那捕風捉影猜測,首先政變陰謀論被排除,因為雒陽周圍大軍盡數是霍峻舊部,且霍范、徐盛、劉基任命未有變化。甚至還將長史蔣濟調入禁軍,出任護軍將軍。 蔣琬、顧雍等舊部入尚書臺為官,陳震、馬良等人反而外任為官,從政治利益分配角度上看,顯然是在讓利于霍氏。 隨著眾人日益熱鬧的討論,霍峻、諸葛亮陸續通過各種渠道,向外界放風辟謠,即以霍峻常年征戰,導致身上暗疾并發為名,卸任首輔大臣,交由副手諸葛亮。 對于霍峻生病的解釋,眾人將信將疑,畢竟強納夏侯徽之事,可是在雒陽鬧得沸沸揚揚。 在有心人的引導下,眾人漸有猜測出,霍相國大概是得心病了,畢竟其權利、名望已達巔峰,若再執政下去,未來結果怕是不好說了。 在這種解釋下,眾人反而敬佩霍相國,不談其品行如何,在名利上實在看得開,舍得激流勇進,而非類似霍光長期執政,導致其死后,家族因觸犯禁忌而慘遭毒手。 蔣濟閑聊時,問過霍峻如何功成身退。 霍峻在談話中,引申出政治保護人概念,即在卸任之前,選用合適的繼任者接班,用于調和各派利益。 故以當下來看,霍峻選了諸葛亮作為他的政治保護人,同時重用、栽培蔣琬、顧雍,作為他第二任政治保護人。 霍峻選諸葛亮為政治保護人,除了信任諸葛亮的品德外,更是因為他與諸葛亮的政治基本盤趨近類似。 諸葛亮在荊州多年,更娶了楚人為妻子,其周邊友人大部分是楚人。加之自身籍貫為徐州人,諸葛亮又能與徐淮人親近?;艟錾碓谀峡?,久鎮江淮十余年,帳下楚人、徐淮人眾多。 故二人政治基本盤有不少重合,并在長期共同執政理事下,二人成為了政治伙伴,而非單純的朋友或同事關系。 政治伙伴雖是因政治而結成的伙伴,但卻是有共同的政治目標下?;?、葛二人不做出有傷對方政治利益之事,二人將能長期同處。 從目前來看,二個集體的政治目標趨近吻合,故從中短期來看,選諸葛亮作為霍峻的政治保護人非常合適。 至于與陸遜的關系,僅能說是同事,霍峻、諸葛亮不夠信任陸遜,同時因遠鎮巴蜀之故,二人與其難以達成政治伙伴關系。 在諸葛亮之后,霍峻選蔣琬為次任政治保護人,則是因在蔣琬出仕時,便是由霍峻舉薦為官。 后續升遷路上,除了靠蔣琬自身才能外,與霍峻的支持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在霍峻執政時期,更是將蔣琬選入尚書臺為官。 在那日朝宴之后,劉禪率文武百官祭祀高祖、世祖廟,并祭祀了新修的中祖廟。 一般來說,一朝為一廟,故在東漢時期,不少儒生欲讓劉秀移入高祖廟中。但卻被光武、明帝否決,畢竟開創基業者,自有不屈于人下的心理。故明帝建了世祖廟,形成獨特的一漢雙廟制。 南漢三興漢室,為表明與東漢的不同,則修中祖廟,形成三廟制,與東、西二漢并立,以暗示眾人南漢為新朝。 在中祖廟中,為了合乎規矩,免得東漢遺脈來蹭。劉禪修訂了南漢皇室宗譜,劉表以劉備之父劉弘為父,劉琦則為劉備侄子,劉禪則為劉溥之叔。 瑯琊王劉熙因早些年南渡之故,被封為兩千邑縣公,任大漢宗正。在盛大的典禮上,在宗正劉熙的主持下,劉溥被封為魯王,追謚劉琦為魯文王,劉表為魯景王。 論品性、武功而言,劉琦配不上文,但劉琦因禪位之事,被贊美為有五帝之德,故才能被追謚為文。 皇室族譜得到認證后,接下來在中祖廟中,劉禪冊封為霍峻為襄陽郡公,世襲罔替。之后的諸葛亮、陸遜、關平、張飛四人,同樣被授予世襲罔替的縣公地位。 張飛因身體問題,劉禪順便封了張紹為世子,以便后續繼承張飛爵位。 兩漢時期依舊有分封制遺風,爵位大多數是世襲罔替。但由于爵位封的太多,為了便于收回食邑,在霍峻的提議下,推行出根據功勞大小,劃分出世襲罔替與世降襲之兩種。 世襲罔替不用多說,世降襲之則是每待降爵而繼承,如縣侯會降到鄉侯,鄉侯會降到亭侯,亭侯之后可至關內侯。 至于承何爵而襲,則需觀頒布詔書之意。以滿寵為例子,他雖為縣侯,但卻是承亭侯而世代襲之,除非滿寵或其子嗣有功,可能會上調整到鄉侯。 在冗長而復雜的禮儀下,劉禪花了快一個星期,才完成恢復二都的cao作,并向天下人宣布南漢為正統。 在祭祀大典之后,時間轉而進入十二月。 魯芝奉命勸降郭淮,與之交談多日。向其傳達了大漢開出的豐厚條件,封郭淮為陽曲侯,享食邑原平、、陽曲三縣,拜為少府。其弟郭配為顯親侯,拜為武威太守。 郭淮經過多日的思想斗爭,見曹魏大勢已去,最終答應大漢的條件歸降。令弟郭配與魯芝先行至洛陽,而后郭淮將率五郡太守入朝拜見劉禪。 劉禪召霍峻列席,與諸葛亮同理招降河西之事。在霍、葛二人的主持下,郭配心悅誠服于漢,且告知兄長郭淮勿要擔憂。 十二月末,郭淮率張掖、武威、酒泉、西海、敦煌五郡太守至京朝拜。因聲望差距關系,劉禪委相國霍峻、諸葛亮代他安撫郭淮。 郭淮獻出涼州刺史印,同行五郡太守皆獻太守印。而諸葛亮考察五郡太守能力,將有能者留用,無能者另委官職。 郭淮留居洛陽,五郡太守中四人留用,一人另委官職??粘鰜淼囊蝗?,諸葛亮擇良吏出任。 五人在諸葛亮的一番的叮囑告誡下,重新踏上回河西的道路。 因道路遙遠之故,涼州刺史王平率兵三千,先行與五名太守匯合,之后再千里迢迢至涼州上任。 一行人至半道,西域都護姜維率精銳步騎千人同行。 王平經營涼州,姜維攻略西域。因大漢重心關系,在未來的日子里,二人的道路注定是艱辛而困難之事。 在諸葛亮給予的表文里,西域都護屬于涼州治下,受中央與涼州雙重管理。涼州在必要時,應當給予資助。 隨著涼州五郡歸附之后,曹魏所能控制的疆域僅有河北諸州。而孫權見大漢勢頭這么兇,正式豎起反曹大旗,表示向大漢歸降。 涼州歸附,平州表態,讓大漢聲望再次高漲,其一統天下的勢頭不可阻擋。 與此同時,很快來到了建興六年(公元230年)正月。 正旦初過,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北伐河北事宜列入議程。 第733章 居安思危 雒陽,相國府。 “相國,仆奉丞相之命,特來請相國出朝,商討出兵滅魏一事?!敝T葛喬恭敬而立,說道。 霍峻身習便服,手持書籍,淡淡說道:“自去年冬起,孤已將國事交于葛相。故商討滅魏方略,交由葛相、陸大將軍主持便好?!?/br> 諸葛喬面露難色,說道:“相國身經百戰,無往不勝,今伐河北,是為關鍵之役,不可不出席!” 霍峻放下竹簡,婉拒說道:“河北非強敵,以葛相之才足以勝任。孤已不問尋?,嵤?,今勞伯松空走一趟?!?/br> 以當下漢魏形勢,曹魏覆沒僅是時間性問題,又如他之前所言,北伐河北主要不是軍事問題,更多是政治問題。 為何說是政治性問題,除了招降納叛外,更多是如何解決冀州本地士族問題。 冀州士族因地域關系,形成錯綜復雜的朋黨關系。在東漢時期,為了遏制冀州士族坐大問題,東漢推出三互法。在三互法之后,以至于冀州部分郡出現了太守空缺現象,如此可見河北士族之盛。 另外因黨錮之禍的發生,讓河北士族對東漢王朝離心離德,或有另立皇帝之念, 在東漢滅亡之后,中原士族因兵戈之禍,遭遇了慘重的打擊,河北士族依附袁紹。曹袁爭霸后,因河北士族依附袁紹,遭到曹cao殘酷對待。然即便如此,因河北人口眾多,曹cao依舊不得不重用河北士人。 今大漢統一天下,雖依靠吳楚士族之力,但從實際力量角度來看,河北士族力量依舊位居天下之首。故而在如此背景下,如何解決河北強盛的士族力量,將會考驗諸葛亮的政治智慧。 畢竟排斥河北士族非王道,反而會因排斥產生其他問題。但若厚遇河北士族,反而會引起南漢原有士族的不滿。故對南漢來說,如何安撫河北,重于在軍事上滅亡曹魏。 見霍峻推辭不行,作為小輩的諸葛喬唯有無奈離開,向諸葛亮赴命。 待諸葛喬走后,夏侯徽端著果點而來,細步緩行,眉目秀艷,行舉間漸有人婦之風。 “明公為何不出席議政?”夏侯徽柔聲問道。 霍峻嗅著佳人的體香,伸手摟住夏侯徽柔軟無骨的腰肢,調笑道:“今禍水在側,孤何有精力cao勞國事?” “胡說!” 夏侯徽嘟起了紅唇,輕捶了下霍峻胸膛,怪嗔說道:“明明是自己不想理事,反而怪起了妾身。妾可未天天纏著明公,而是關心明公身體?!?/br> “哈哈!” 將夏侯徽的玉手緊握住,霍峻如話實說道:“孔明初掌大權,孤若事事出席,反而不利孔明理事。如有緊急之大事,孔明自會親至府上拜會?!?/br> “明公自有計較便好!” 夏侯徽貼著霍峻的身子,遲疑說道:“妾今月未來紅事,不知是否有孕?” “有喜?” 霍峻挑了挑眉毛,驚訝道:“是否請醫師瞧過?” “嗯~” 夏侯徽拉著霍峻粗糙的手掌,放在柔軟的腹部上,說道:“妾欲等上幾日,若紅事未來,準備請醫師把脈診斷?!?/br> “善!” 霍峻憐惜說道:“近日好生修養,不要過分勞累?!?/br> “不知夫人何時至雒陽?”夏侯徽問道。 “大概會在明確國都之后,夫人方會攜家眷北遷?!被艟f道。 “那以何為都?” 夏侯徽考慮少許,說道:“妾早派人前往國都,購買田畝宅院,以為經略之用?!?/br> “不必了!” 霍峻握著夏侯徽的玉手,笑道:“待天下太平,恐將回藩國經營。且未來之事難以細說,或許將會改封他處?” “明公之意是?” 霍峻微嘆了口氣,說道:“居中原非長久之所,凡政事動蕩,當會波及之。樹欲靜而風不止,如欲為長久思量,還需再思出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