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節
“驃騎將軍忠君為國,其帳下兵馬有數萬之眾,陛下不如令驃騎將軍固守洛陽?!毙僚f道。 “不可!” 衛臻當即說道:“陛下移駕鄴城,安能無大軍可用?驃騎將軍為我國之大將,令其困守孤城,當自斷一臂。以臻之見,陛下不如令豫州刺史滿寵退守洛陽,令驃騎將軍率軍護駕至河北,方能肅治河北?!?/br> 說著,衛臻語氣加重,說道:“今戰事緊急,陛下宜當早做決斷。如待霍峻西進而遷都,則河南諸軍不能存復?!被艟R從西而進,舟舸一旦入了黃河,憑借南漢善水戰的優勢,那么曹魏在河南的兵馬,將會陷入無處可逃的境地。曹叡當下必須盡快決斷,不能有任何猶豫。 曹叡起身踱步,擔憂說道:“今驃騎將軍與諸葛亮對峙,當下若撤,豈不讓諸葛亮有所察覺,豈能全身而退?” “借許昌之險可拒諸葛?!?/br> 吳質無視眾人的目光,當即說道:“昔武皇帝以許昌制衡中原,今可命勇將固守許昌。驃騎將軍走陽成大道入洛陽,時憑許昌之固,足以據諸葛之兵?!?/br> “可行!” 曹叡微微頷首,說道:“令滿寵撤至洛陽,鞏固京畿諸關;再令司馬懿渡河北撤,蕩平河北諸寇?!?/br> “不僅于此!” 吳質盡情發揮著才智,說道:“陛下可派使臣出使鮮卑,向軻比能深明利弊,求其發兵助我?!?/br> “向軻比能求援?” 曹叡略有遲疑,說道:“魏與鮮卑爭斗多年,軻比能助漢犯我,今安會助我御漢?” “不然!” 吳質捋須而吟,說道:“今時不同往日,昔軻比能之所以犯我,因我大魏屢阻軻比能統一漠南。當下軻比能已統鮮卑諸部,當畏漢一統天下,行北擊匈奴之舉?!?/br> “中國不能一統,則漢魏皆有求于鮮卑,軻比能得兩家之利,鮮卑勢力遂是強大。故如能向軻比能深明利弊,鮮卑豈會助漢一統天下?” 吳質雖不長于軍事,但不得不承認他對政治的嗅覺好。 鮮卑以匈奴為前事,故軻比能絕對會擔心大漢一統天下。畢竟他之所以助漢,本質上是想打擊曹魏,以便自己一統漠南。 當下軻比能統一漠南,反而輪到他擔心大漢會統一天下,進而與自己紛爭不休。如果能讓中原保持分裂,鮮卑則能向兩家索要利益,豈不樂哉! 曹叡停下腳步,猶豫說道:“僅憑言語恐不足以動鮮卑之心!” “此事易爾!” 吳質踱步幾下,說道:“陛下割西域與鮮卑,足以令軻比能動心!” 辛毗若有所思,說道:“西域諸國林立,商賈云集。昔匈奴得西域而興盛,今準鮮卑得西域,軻比能必然大喜?!?/br> 草原缺少許多物資,如鐵器、糧食、箭矢、甲胄難以自我生產。 西域作為東亞與中、西亞聯絡的交通要道,與中原王朝存在絲綢之路,與蒙古草原、東北亞存在毛皮之路。 西域諸國林立,胡人可以通過武力控制,從而榨取經濟利益。 如匈奴時期占據西域,通過壓榨西域商路,可以源源不斷獲取鐵器、箭矢等物資,強化自身的武力。 這便是為什么游牧民族一旦興盛,除了占據河套地區外,還會向西域進軍。 至于曹魏為何舍得西域,其道理非常簡單。 南漢都占據隴右了,通往涼州的道路斷絕,西域的利益與曹魏無關,為了防止南漢通過西域獲利,不如反手賣給鮮卑。 “好!” 曹叡以拳擊掌,沉聲說道:“割西域與鮮卑,求兵為援?!?/br> “諾!” 陳群微嘆了口氣,以微弱不可聞的音量,說道:“孝武皇帝所開之業,不復為國之所有!” 衛臻皺了皺眉,對割西域與鮮卑的cao作略有不滿,但考慮到形勢問題,并未多說什么。 頓了頓,衛臻問道:“我軍遷都鄴城,關中之軍如何是好?” 曹叡沉吟少許,說道:“讓大將軍根據形勢自奪,或據關中自守,或率兵入河東?!?/br> 關中有四塞之險,如果漢軍不集中兵力向關中下手,以曹真兵力尚能自保。深思之下,曹叡決意放權與曹真。 “諾!” 第722章 分取長安 五月,潁川,葉縣。 大帳內,諸葛亮與帳下諸將笑談軍事。 “丞相,大司馬書信是否還要再看?”馬良拿著巾帛,問道。 “不必了!” 諸葛亮手撫羽扇,笑道:“大司馬著急光復舊都,我軍又豈能歇息?!?/br> 說著,諸葛亮感嘆說道:“大司馬去歲出下邳北伐,一年多間轉戰齊魯,滅孫權,殲王凌,橫掃青兗諸郡,勢如猛虎下山,唯韓信橫掃諸國可比。然諸國力散,魏人力合,大司馬更勝一籌?!?/br> 韓信出河東,蕩平河北,幫劉邦打敗項羽。當下霍峻出青徐,橫掃河南,足以與韓信媲美。若加上霍峻過往耀眼的戰績,為南漢打下大部分疆域。在軍功上,霍峻足以傲視韓、白、衛三人。 甚至如果史家有意吹捧霍峻,或是漢室推崇霍峻,將會在傳記贊語上指出,雖曰輔弼,實同開創。 謚號的話,會以文、武開頭,而非以忠開頭。因為忠不足以彰其功,唯有武能顯霍峻功績。 見諸葛亮贊嘆霍峻功績,馬謖當即恭維,說道:“丞相兵勝潦口,威驚許洛,或不及霍督,但若無丞相牽制,北伐何能有如此勝果!” “諸將各有功績,非亮一人之功!”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且無伯言牽制關西曹真,亮又豈能屢勝司馬懿?!?/br> 霍、葛、陸三將出兵北伐,陸遜是三人中最倒霉,自他與曹真在陳倉對峙起,一年多以來,除了魏延取得戰功外,陸遜則被曹真一直堵在渭水道。若非關東戰果顯著,陸遜恐怕早就撐不住撤軍了。 至于陸遜為何無法擊敗曹真,倒不是陸遜能力問題,而是關中險峻。陳倉城堵在渭水道上,陸遜破不了城,他就無法進軍。 曹真帳下兵馬有數萬,人數不差陸遜多少,且具地理優勢。陸遜缺乏擊敗曹真的把握,擔心自己兵敗影響到關東局勢,陸遜唯有與之對峙。 但不論怎么說,三人功績雖有大有小,但霍、葛二人各自完成自己的北伐任務。而陸遜也做到了霍峻所下達的任務,即牽制關西兵馬,不讓其影響到關東戰事。 馬良捋須而笑,說道:“今霍督覆沒王凌大軍,我軍如能與其光復洛陽,則陸驃騎可順兵勢進關中。彼時長安、洛陽,一朝可復?!?/br> “嗯!” 諸葛亮撫扇頷首,說道:“僅唯恐曹真封鎖潼關,令我軍難以西入關中?!?/br> 見諸葛亮聊到關中戰場,文聘有些著急,說道:“丞相,用兵關中為后續之事,我軍如欲與龐豫州會師許昌,需破司馬懿不可。但司馬懿率兵固守汝、潁二水,我軍將如何破之?” “破之?” 諸葛亮不禁笑了出來,反問道:“為何要破司馬懿?” “嗯?” 文聘有些懵逼,說道:“丞相,不破何以下許昌,又何以下洛陽?” “哈哈!” 諸葛亮從榻上而起,笑道:“仲業何以不明當下之勢?” “今王凌大軍覆沒,兗州已無賊軍大部。大司馬乘舟舸入濟水,早則七月可至滎陽,晚則九月可至陳留。其至陳留,舟舸載水師入大河,封鎖津渡,試問司馬懿、滿寵二部何處可逃?”諸葛亮問道。 “丞相欲待大司馬率兵西進,斷司馬懿、滿寵二部糧草,而后再尋擊敗之法?!蔽钠该院f道。 “非也!”諸葛亮撫扇踱步,說道:“將軍能明今下之勢,魏人如何不知?” “如亮所料不差,魏人當會舍洛陽而北遷,司馬懿、滿寵二部或許不日將撤,舍潁川、汝南或北逃鄴城,或撤守洛陽?!?/br> 諸葛亮料得魏人所思,自信說道:“彼時潁川、汝南二郡輕易可下,今又何須為之著急?” 文聘若有所思,說道:“如按丞相所言,司馬懿棄守潁川郡,那不知我軍是否隨時備戰,防止司馬懿撤軍?” “不必追擊!” 諸葛亮考慮良久,說道:“魏人奔走河北,外當拒敵,內供服御,用度鋪張,皆從民中所取。百姓生怨,引其速叛,則內亡其國。如今深追,困獸猶斗,于軍不利?!?/br> “其次,如若率兵追擊,敵軍合力迎戰,勝負難料。河北遼闊千里,大河不足為天險,放走賊兵渡河,反分其力。兵分多路北伐,賊兵處處難守,則賊國必亡矣!” 是否追擊司馬懿這個問題,讓諸葛亮考慮許久。 從當前戰機來看,如能擊敗司馬懿,將能進一步打擊曹魏兵力,讓曹魏上下日益惶恐,有利于日后北渡黃河。 若從戰略上來看,放司馬懿率兵北歸,會加劇河北百姓供給曹魏的負擔,從而引起河北百姓的反叛。河北人心不支持曹魏,那么對于大漢日后統治河北非常有利。 至于放走的那點兵力是否會加大大漢統一的難度,從兵力角度上來看,或許有些許難度。 但若從大勢而言,借令狐浚歸降言語,今不論智愚皆知曹魏將亡。故除非曹魏能多爆十萬兵,否則影響不了大漢統一。 二者間利弊皆有,但經諸葛亮深思,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不如放司馬懿撤退,專心解決潁川、汝南二郡的殘余魏軍,為日后北伐河北,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文聘拱手而嘆,說道:“今聞丞相之語,當開聘之頓悟。丞相深謀遠慮,非在下所能窺探?!?/br> 諸葛亮停下腳步,笑道:“話說如此,但我軍亦要有所動作!” “請丞相吩咐!”眾人說道。 諸葛亮以扇指圖,說道:“為助伯言下關中,由文將軍率萬人南下,經武關,北趨商洛七百里,直奔長安?!?/br> “末將領命!”文聘說道。 “司馬懿如若撤軍,傳令與趙老將軍從魯陽北上,收復洛陽外圍諸縣?!敝T葛亮說道。 “諾!” “馬謖聽令!” “末將在!”馬謖昂首出列,答道。 諸葛亮露出笑容,吩咐說道:“幼常為先鋒,率兵直向許昌,沿途招降諸縣,安撫百姓,不得驚擾?!?/br> “仆領命!”馬謖應道。 今形勢大利南漢,諸葛亮決定讓馬謖出任先鋒。任務難度很小,僅是讓馬謖招安諸縣長官,宣傳漢軍的政策。 第723章 棄走河北 五月初,全琮開巨野澤,引水入荷水;高翔率兵萬余人,征譙郡,從汴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