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節
曹魏為了抗衡南漢北伐,從各郡縣拉了太多壯丁,這些壯丁兵敗歸降,除了浪費大軍的糧草外,幾乎沒多大用處,反不如為了名聲,將這些人放回去。 當下既有活干,還是要先干活,省得征召周圍民夫干活,引起當地百姓的不滿。 “諾!” “都督,我軍西征京畿,不知命何人北渡大河,呼應霍齊州?”蔣濟問道。 霍峻順勢看向霍篤,問道:“不知兄長可愿率精銳步騎五千,從濟北郡渡河,向西佯擊鄴城,以策應士載。如遇強敵,率兵撤走城郭便可,無需與其交戰,當以保存自身為上?!?/br> 霍范率兵渡河襲擾河北,與擊敗鮮卑的曹洪對峙。兩軍交鋒對戰,霍范不敵曹洪,率兵撤守平原。 今不論是為了分擔霍范的壓力,還是為了吸引曹叡的注意力,向河北派出佯兵勢在必行。 縱觀帳下各將,霍峻比較信任兄長霍篤,其用兵謹慎,且是軍中宿將。因隨霍峻用兵多年,在魏國略有名聲。當下讓霍篤率偏軍北上河北,足以讓曹叡為之警覺。 霍篤未有過多猶豫,拱手說道:“末將愿往!” “善!” 霍峻指向剛到大軍的劉基,說道:“敬輿新任魯州刺史,雖事務繁多,但為霍將軍督運糧草為重中之重,不可有誤?!?/br> “謹遵明公教令!”劉基作揖而應。 “都督,遼東孫權來信,言愿降漢室,今請任平州牧,為漢鎮守邊疆?!笔Y濟將備好的書信奉上,說道。 “請任平州牧?” 聞言,霍峻拆開書信瀏覽,冷笑說道:“孫權倒是好胃口!” 沉吟少許,霍峻將書信交于左右,說道:“擬令,孤愿舉孫權為權為平州刺史,征夷將軍?!?/br> “諾!” 孫權請表來降,不出霍峻所料。當下孫權為了穩固他在平州的統治,需要得到漢室的冊封。但霍峻不可能這么輕易封孫權為平州牧,自然要降級冊封,為日后的外交談判,保留相應的官職緩沖區。見各事安排妥當,霍峻笑道:“今天色不早,諸君不如留下用膳?!?/br> “多謝都督!” “諾!” 就在眾人致謝時,侍從快步來報,說道:“稟大司馬,冠軍將軍文欽求見,言有要事匯報!” “宣!” 少頃,文欽趨步入帳,拱手說道:“欽拜見明公,今有要事急報?” “何事?” 霍峻坐在榻上,問道。 文欽看了幾眼帳中的文武,有些猶豫不決。 “帳中皆為孤之心腹,仲若但說無妨?!被艟f道。 見霍峻這般說,文欽大膽說道:“明公,令狐浚雖降大漢,但卻因兵敗而降。今據欽所察,令狐浚暗連降卒,似有作亂之意,望明公將其問罪處斬,以懾眾降人?!?/br> 霍峻不動聲色,問道:“仲若有何證據?” 文欽臉色不變,繼續說道:“欽帳下士卒無意探聽到令狐浚與其舊部言語,今不顧明公教令,接觸舊部兵馬,可見其有不軌之意?!?/br> 霍峻看向蔣濟,問道:“令狐浚與舊部聯絡,君可曾曉得?” “濟未有耳聞!” 蔣濟猶豫少許,說道:“不如招令狐浚前來對峙?!?/br> “可!” 侍從領命,急喚令狐浚入帳應答。 未過多久,令狐浚著急忙慌而來,見到帳中的文欽,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神中不禁露出幾分怨恨。 “狐君,文將軍言你暗中聯絡舊部,意圖作亂,可有此事?”霍峻直白問道。 “明公,浚冤枉??!” 令狐浚當即跪下,面露委屈說道:“浚雖兵敗而降,但明公禮遇在下,今安敢作亂。且今下之勢,無論智愚之士,皆明漢興而魏衰,故浚安會自取滅亡?!?/br> “那為何無孤教令準許,便與舊部聯絡?”霍峻責問道。 令狐浚神情略有諂媚,說道:“明公,??謳は潞颖笔孔渌监l,召舊部前來叮囑,以免降卒生怨,不利明公用兵?!?/br> “如明公不信,可召舊部前來答話,以來應征浚所說之語?!绷詈D樕练€,說道:“如有作假,浚愿受懲罰?!?/br> “子通以為何如?”霍峻問道。 蔣濟說道:“狐君能這般言語,其應無歹念?;蛟S是文將軍帳下士卒,因距離太遠,未能聽得全文?!?/br> 聞言,文欽臉色微變,著急說道:“長史,令狐浚狡詐多變,不可聽信其言語?!?/br> 令狐浚如實說道:“浚與文將軍有隙,望明公明察,莫傷浚一片真心?!?/br> “休得胡說!” 文欽見令狐浚暗指他因私事而報復他,情緒激動起來,說道:“我今侍大漢,當為漢室而思,豈會因過往小事而計較,望明公勿要被其所騙?!?/br> 望著爭吵的二人,霍峻直接打斷說道:“今下之事,孤自有定奪,你二人暫且退下?!?/br> “諾!” 文欽雖性格驕縱,但面對霍峻的開口,卻不敢多說什么,唯有乖乖退下。 待二人退下,霍峻問道:“諸君以為如何?” 丁奉神情不悅,說道:“文欽自恃功臣身份,居功自傲,所為多是無禮。令狐浚亦非良善之人,無故與屬下聯絡,必有他圖?!?/br> “呵呵!” 霍峻摸著小胡子而笑,說道:“承淵竟能有如此言語,看來長進甚多?!?/br> 二人的言語,霍峻聽一半信一半,不會被二人欺騙。今丁奉能有這般見識,算是讓他驚訝了下。 “都督何以小覷在下!”丁奉自夸道。 霍峻目光看向周魴,說道:“子魚負責核查此事,行事需穩重些,不可傷降人之心?!?/br> “諾!” 第721章 賣國求援 四月,當王凌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入洛陽,朝野非是震動,而是引起恐慌。 因習慣性兵敗,曹叡無脾氣可發,得知王凌兵敗覆沒,僅是長嘆口氣,便招眾臣入宮,緊急商議軍事。 宮內,曹叡沉著臉而坐,眾臣分列左右,氣氛格外的沉重。 司徒陳群臉色憂愁,念及當下形勢,不時為之憂嘆。 今下如此情形,別看曹魏尚有河北三州,河南、關西諸郡,但國中已無可用之兵。百姓人力有限,做不到無限制供應。 即便是抓了幾萬男丁,缺乏訓練的他們,遇上精銳的漢軍多半也是白給。且別說曹魏戰敗的兵馬,會被漢軍吸收為用。 當下可以說漢軍人數越打越多,魏軍人數越打越少,這還讓曹魏怎么打下去! 在陳群看來,曹魏基本是敗勢已定。為了自己的家族,為了自己的未來,或許真要靠筆友諸葛亮的幫襯了。 不僅是陳群唉聲嘆氣,當下尚書令陳矯徹底的繃不住了。之前諸葛亮兵勝潦口,斬殺張郃,他還能忍受,畢竟司馬懿大軍尚在。 但隨著孫權、王凌的兩大軍團覆沒,霍峻在河南的勢如破竹,讓他徹底對曹魏的未來失去信心。 或許過不了多久,霍峻將能兵臨洛陽! 見眾人沉默不語,曹叡主動問道:“今王凌兵敗身亡,自泗水向東千余里間,無大軍強將可用。若霍峻率兵西進,不日將能兵臨洛陽,諸君有何高見?” 面對曹叡的詢問,朝堂鴉雀無聲。 少許后,高堂隆起身出列,說道:“陛下,恕臣斗膽而言。臣為泰山平陽人,今臣鄉梓被霍峻所據,故有鄉人來信?!?/br> “言霍峻兵入泰山,兵馬秋毫無犯,委任州郡長吏,放降歸鄉勞作,以寬法治城鄉,能得百姓之心。故所到之處,齊魯百姓無不歡迎。不畏項羽之粗治,唯恐敵行漢祖之所為?!?/br> “今王車騎兵馬覆沒,洛陽再無余兵可用,霍峻長驅洛陽,國無余兵可用。洛陽如被霍峻所據,則關西不能保存,卻不知陛下能往何處?” 說著,高堂隆作揖而拜,說道:“連年戰伐,民不聊生,尸骨曝野,旱蝗臨世,國無囷倉,行無裹糧,魏將難存。恕臣斗膽進諫,陛下不如舉國而降漢,免蒼生涂炭,得裂土分茅,存子嗣血脈,或為正道?!?/br> 曹叡任平原王時,高堂隆為講師授學。今高堂隆出面勸降,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是為了曹叡著想。 如果霍峻似項羽那般不得人心,他們或許會轉危取勝的希望,但霍峻穩扎穩打,沿途廣收人心。即便曹魏能守住洛陽一時,但卻不能永久守住洛陽,更別說對手還是戰無不勝的霍峻。 今曹叡如果降漢,漢為了降服中國,贏得民心,必定不會趕盡殺絕,而會封侯拜公。如果負隅頑抗到最后,恐曹叡會身死族亡,漢趁機趕盡殺絕。 高堂隆此言一出,在場眾人臉色皆變。 吳質指鼻罵道:“無恥儒生,膽敢賣國求榮。今王凌雖是兵敗,但國中甲兵尚有二十萬,地有數千里之廣,如何不能與賊抗衡?!?/br> “陛下,臣請斬高堂隆,以威心懷不軌之徒!” 吳質雖有雜念,但卻忠于曹魏。今在他看來,只要河北尚存,曹魏就有與南漢抗衡的根基。 曹叡面露不滿,但卻未發作,而是冷冷說道:“朕念卿過往之功,暫免卿無心之語,速速退下,今后無詔,不得入朝?!?/br> “多謝陛下寬厚!” 蓋知曹叡正在氣頭上,高堂隆嘆了口氣,拱手行禮而退。 待高堂隆被趕出朝堂,曹叡振作精神,問道:“今當如何是好?” 辛毗沉吟少許,說道:“洛陽雖有八關,但卻為四戰之地。今兗州無兵可用,陛下若固守洛陽,則將身陷兵戈。以臣之見,陛下不如聚河南之兵以奔河北,河北有民千萬,供出官賦,取以給兵,或可一戰?!?/br> “昔世祖借河北復天下,陛下勵精圖治,何不能效行其事。陛下移都鄴城,令選大將固守洛陽,借京畿之險以抗賊兵。陛下廣募兵馬,囤積糧草,南征中原,或能退敵?!?/br> 辛毗的意思明顯,別看洛陽有八關之險,但今兗州無兵可用,根本阻擋不了霍峻大軍。今不如遷都鄴城,招兵買馬。另讓大將坐鎮洛陽,慢慢消耗漢軍。 如果漢軍打不下洛陽,加上曹叡從河北襲擾漢軍,其多半將會撤走,屆時曹魏可以憑借河北之力復國。 “辛君所言有理!” 吳質拱手說道:“陛下,霍峻以霍篤、霍范出河北,欲有剪除我軍根基之念。今不可順其意,陛下當率諸公遷都鄴城,蕩平河北諸賊,擇選大將固守京畿,行里表并發之舉?!?/br> “遷都鄴城?” 曹叡露出深思,以當下形勢來看,曹魏欲茍延殘喘,除了遷都鄴城再無別的方案。 “今選何人守京畿?”曹叡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