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節
廖化找準時機,趁機牛金被騎卒所纏斗之際,挺槊而進,鋒利的槊尖捅破牛金腹部,連甲胄帶腹腔一同被貫穿。腹中便已劇痛難忍, 牛金面目一陣扭曲,驚天動地地慘叫一聲,欲想說些什么,卻又說不出話,當即是不甘心地跌入馬下。 牛金最后深深地望了眼湛藍的天空,似乎在后悔為什么輕視諸葛亮! 廖化率部曲殺敗牛金從騎后,吩咐說道:“割取牛金首級報與丞相,騎卒散布出去召集潰兵?!?/br> “諾!” 且不言廖化通過圍殺手段,終將牛金斬殺。統率伏兵的趙云從蘆葦蕩中殺出后,率騎卒橫行無忌,已將魏騎擊潰。當下得知賈嗣所部蹤跡,與馮習、張梁合軍齊擊。 賈嗣為了追擊漢軍,所部將士早就離散,無整齊之方陣。在得知漢有伏兵之后,賈嗣惶恐不已,緊急豎起牙旗,欲阻漢騎沖陣。 可惜騎卒行進迅速,今怎會放過蹈陣之機會! 趙云善使騎,在得見賈嗣動作,先派張梁率騎卒從右翼吸引賈嗣的注意力。 得見張梁嘗試沖擊右翼入陣,賈嗣果不其然如趙云所料,讓周圍僅存的千余步卒警惕張梁所部,左翼隨即暴露出不足。 當趙云發現左翼問題,當即率騎卒發起沖擊。鐵騎踐踏大地,猶如餓虎撲食,讓獵物膽寒不已。 剎那間,漢軍鐵騎則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向魏軍軍陣。 外圍的魏卒見鐵騎聲勢浩大,早已膽怯的眾人不待漢騎沖陣,不少人臨陣而逃,直接讓內層的步卒面對強悍的漢騎。 眨眼間,鐵騎以密集的縱隊陷陣而入,甲騎持長槊沖鋒,直接撬開魏軍方陣,而魏軍步卒當場崩潰而逃,賈嗣本欲負隅頑抗的軍陣直接被破, 這一幕看著賈嗣目呲欲裂,從追擊到兵敗太快了,以至于他不敢相信漢騎能這么迅速破了他的軍陣。 “將軍,我軍已經敗,宜當快走!” 部曲們保護著賈嗣,喊道。 反應過來的賈嗣也不遲疑,欲帶部曲逃回魏營??上иw云早已盯上賈嗣,先是讓從騎帶隊截殺。 今時賈嗣正在應對漢騎的圍攻,用手中馬槊格擋來矛,而后用槊反擊漢騎。不得不承認賈嗣武藝尚可,左右漢騎竟擋不住他和他的部曲。 然就在賈嗣即將突圍而出時,趙云似乎看出了賈嗣的弱點,策馬持弓而出。 一陣風聲而過,賈嗣忽然間覺得腹部一陣疼痛,下意識低頭看去,卻見一根重箭不知何時穿透他的甲胄,嵌入他的內臟當中。 賈嗣忍著疼痛,看向來箭的方向,卻見趙云持弓駐馬而立,用那冰冷的眼神盯著自己。 賈嗣朝著趙云獰笑下,似乎在嘲諷趙云那一箭要不了他的命。 趙云得見賈嗣這般,連取三箭,彎弓搭箭,以連珠箭法射出。 賈嗣見趙云彎弓搭箭,嚇著急忙策馬而走,然連珠箭法讓他猝不及防。他躲過了兩根,卻被第三根長箭精準射穿咽喉,guntang的鮮血噴涌而出。失去力量支撐后,賈嗣從馬背上摔下來,當場戰死! 不知他在最后一刻是否后悔與牛金的爭功,或是在沖突重圍前挑釁趙云。 賈嗣戰死,其部無人統率指揮,帳下步騎自是成為烏合之眾。趙云率騎卒沖鋒蹈之,魏軍大敗而走。 趙云、張梁、馮習、廖化四將反殺回去,漢卒驅趕著敗軍沖擊費耀所部。費耀兵陣未散,但卻沒料漢軍反殺回來。鏖戰之下,費耀所部死傷慘重,幸被得知中伏的司馬懿所救。 諸葛亮、文聘自是不會放過良機,率兵向司馬懿、張郃發起反擊。因臨近黃昏之故,漢魏兩軍交手不久便因天黑休兵。 第677章 諸葛得意 黑夜之下,魏軍營寨內篝火通明,歸營的將士穿梭往來,聲音雜亂而無序,顯然因狼狽兵敗之故,魏軍士氣略有低沉。 寨內,為了安撫軍心,司馬懿帶隊巡視諸營。 “父親,諸將軍已至大帳!” 司馬昭趨步而來,說道。 司馬懿將頭盔摘下,問道:“諸將可有到齊?” “未有!” 司馬昭遲疑少許,說道:“缺牛金、賈嗣二位將軍,據潰兵言語,二將被敵寇所斬?!?/br> “牛金竟亡了?” 司馬懿得聞消息,哀嘆了口氣。 因賈嗣之前嘲諷過他畏敵如虎,故當下賈嗣戰死,司馬懿毫無感覺,甚至有些竊喜。 但牛金的戰死讓司馬懿多感rou疼,畢竟牛金非同常將,其為軍中宿將,個人作戰驍勇,尤善統騎,為魏軍中一把快刀。牛金戰死沙場,實屬讓司馬懿少了個可靠的屬下。 “今日兵馬折損可知?” 司馬懿邊往回走,邊詢問道。 司馬昭面露苦澀,說道:“據兒詢問諸將所知,各營將士合計約少了萬余人,且帶傷將士有數千人。今日之役,我軍折損慘重?!?/br> 司馬懿略有低沉說道:“為父早言諸葛亮狡詐多智,今如此布營必有后手,故欲察查虛實,繼而用兵。不料陛下受jian人蒙蔽,小瞧諸葛亮之智,今遭此敗績為之奈何!” 今日漢魏兩軍交手,不單是牛金、賈嗣被斬,還有張郃被文聘擊退,司馬懿攻北營不克。以及趙云率伏兵殺出之后,漢軍發起反攻,亦有對魏軍造成不少殺傷。 若非因天黑,漢營及時鳴金收兵,魏軍損失恐會更多。 “父親,以眼前之局勢該如何是好?”司馬昭問道。 司馬懿指了指大帳,說道:“具體之事,入大帳再言!” “諾!” 大帳內,張郃長吁短嘆,自以為得計的他在今日之役中慘遭諸葛亮、司馬懿二人打臉。 他本欺諸葛亮初出茅廬,不識用兵之精髓,故欲建議搶據浮橋,斷絕二營聯絡。然豈能料到浮橋竟是諸葛亮拋出的誘餌,引誘他上鉤作戰,以上游蘆葦蕩作為伏兵藏身之地,最終大敗進攻浮橋的魏軍。 司馬懿雖沒看透諸葛亮的打算,但卻感覺到諸葛亮用兵有詐,屢次阻止他出擊。本來他以為司馬懿畏敵如虎,強行上疏曹叡,請求出兵作戰,今日若非司馬懿有留兵在營中,恐怕損失不止這些。 不論怎么講,在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用兵對決中,他張郃淪為了小丑! 在張郃后悔中,司馬懿變了一副面孔,面露怒色,大步入帳。徑直走到帳中,將頭盔狠狠地扔到案幾上,用那充滿憤怒的眼神環顧眾人,將眾人看得心里發毛。 有些之前與張郃嘲諷過司馬懿的魏將,羞愧地低下腦袋,不敢與其直視。 司馬懿似乎想將怒火釋放出去,解開頸甲的系帶,斥責說道:“我一再告誡你等,諸葛亮詭計多端,用兵謹慎,斷不會如此無能。你等不信,自料諸葛亮無能,只憑血氣之勇,強行出戰,才致有如此慘??!” 說著,司馬懿將頸甲扔到地上,怒聲道:“今下損兵折將,敗壞破敵大略,不知諸君有何顏面去見陛下!” 司馬懿明在說眾將,實則指桑罵槐,在責備強行出戰的張郃。張郃擔負破賊重任南下,今大軍不僅未擊敗諸葛亮,竟還兵敗而歸,讓荊宛形勢處于被動當中。 為了徹底拿到軍權,司馬懿看向軍師趙儼,說道:“趙軍師,今日之敗,恕懿才疏學淺,不識諸葛亮之策,故令大軍遭此慘敗。懿甘愿受罰,辭退主帥之職,讓陛下再選他將為帥!” 此言一出,帳中如炸開鍋般。 趙儼趕忙安撫司馬懿,說道:“今日之敗,非都督之過。實因~” 說著,趙儼朝著張郃拼命使眼色示意。 張郃領悟趙儼之意,拱手而拜,說道:“都督穩健持重,能料諸葛亮之破綻。郃大意輕敵,強行出兵,今日之敗,與郃多有關系。若無都督提前布防,我軍已是大敗矣!” “請都督息怒!”張郃說道。 有了張郃帶頭,眾將拱手說道:“請都督息怒!” 趙儼撿起頸甲,將其拍打干凈,說道:“今能御諸葛亮者,非都督不可。望請都督以國事為重,不可輕辭主將之任!” 有人背鍋,有人給臺階,司馬懿順坡而下,伸手拿過頸甲,說道:“懿為大軍主將,有指揮用兵之任。今日兵敗之責,懿不可不領。懿愿暫領主帥之職,直至待陛下下令調離?!?/br> “善!” 趙儼念及當下形勢,問道:“都督,我軍當下兵敗,士氣低迷,不知如何迎戰諸葛亮?”司馬懿沉吟少許,說道:“我軍雖敗于諸葛亮,但兵馬精銳尚在。今當避其鋒芒,連夜率軍撤至宛城,隔淯水與諸葛亮對峙?!?/br> 頓了頓,司馬懿瞄了眼張郃,加重語氣,告誡說道:“即日起,與諸葛亮對敵,切不許妄動,再有違令者,立斬不赦!” “諾!” 張郃垂首而答,而后羞愧離帳! 且不言魏軍在司馬懿的吩咐下,放棄淯陽城,連夜率軍北撤。 漢軍寨中,因得勝歸來之故,士卒歡欣鼓舞,互相攀比戰績。且諸葛亮為了鼓舞士氣,毫不吝嗇地下發酒rou,讓將士們飽餐一頓。 大帳內,文聘樂得不行,謂眾人說道:“聘不識丞相之策,竟以為丞相欲列營下寨,欲魏軍久持,故多勸丞相不可夾水下營。不料丞相自有妙計,以浮橋為餌!” “是??!” 趙云立下戰功,心情頗是高興,說道:“司馬懿用兵老辣,丞相自示不足,方使得其中計。今觀丞相用兵布置,實乃兵家妙手!” “子龍過譽了!” 諸葛亮撫扇而點,笑道:“如若尋常之時,司馬懿沉穩健沉著,或不會中此計策。但張郃奉曹叡南下,欲先擊敗我軍,其求戰之心急切,故賊方中此計?!?/br> 說著,諸葛亮提點眾將,說道:“用兵之法百變,當尋機而用。魏軍中此計策,短時之內,恐將無法再用?!?/br> “可惜了!” 馬謖嘆了口氣,說道:“我軍斬獲雖是不小,但未能大敗魏軍!” 馬良性子穩重,說道:“幼常cao之過急,北伐之事豈能倉促而成。司馬懿、張郃為賊國之名將,斷不可輕視之?!?/br> 馬謖張了張口,看了眼諸葛亮,委屈說道:“我僅是觀大司馬連下二郡,而我軍卻受阻荊宛,心中多有著急爾!” “不急!” 諸葛亮喝了口水,說道:“荊宛為京畿之外,而京畿為魏之要害,故非齊魯所能比,僅憑我軍建功北伐,不足以成事!” 說著,諸葛亮直白說道:“我軍之責即為大司馬、大將軍牽制敵國重兵,令其不敢驟離。今日魏軍兵敗,足以令曹叡不敢東張西望?!?/br> 三路聯合北伐各有任務,陸遜之責在牽制關西魏兵,諸葛之任為向洛陽施壓,霍峻之職在于突破齊魯。 諸葛亮所面對的地區,是為曹魏之命門,其兵不可能少,其守備森嚴非比他地。故而諸葛亮深知他的任務不是說占領多少土地,而是盡最大限度去牽制魏軍兵馬,便于霍峻在齊魯施展拳腳。 “丞相,那當下有何部署?”廖化問道。 諸葛亮未著急回答,而是看向楊儀,問道:“威公,不知今日我軍損傷如何?斬獲如何?” 楊儀將巾帛遞上去,說道:“稟丞相,我軍戰死將士一千八百五十六人,受傷將士兩千三百多人,失蹤兵卒二十七人?!?/br> “斬上將牛金、賈嗣二人,敵首四千三百一十八級,俘敵卒五千六百三十人,獲鐵、皮之甲六千八百五十一領,弓弩五千五百多張,旌旗、金鼓、兵器各有計數?!?/br> 得聞詳細斬獲,文聘忍不住歡喜,說道:“敵喪萬余人,失甲近六千領,敵中精銳蓋多傷亡。我軍如能再戰將司馬懿,將可大勝全勝?!?/br> 出擊浮橋的兩萬魏卒其中大半為精銳,其兵敗折損而走,丟棄大量甲胄、兵器。且進攻南北二營的魏軍在撤退時,因漢軍反擊緣故,舍棄不少甲胄、兵器,也被漢軍所得。 經此一役,荊宛魏軍已失去對漢軍的兵力優勢,曹魏試圖先擊敗諸葛亮而后東進的戰略企圖也隨之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