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節
曹丕叮囑說道:“水賊攜大勝之勢,誠不可與之爭鋒。曹驃騎當都督促淮北諸軍,以深溝高壘力保疆界。如無大軍南下,或得朕之詔令,不得貪功冒進?!?/br> “諾!” 此番南征讓曹丕心力交瘁,已無力再深究兵事了。他當下唯一的念頭,便是離開江淮,而后率大軍回洛陽休整。 就在曹丕欲讓眾人退下之際,鮑勛卻大步出列,說道:“陛下,臣有一言上諫,望陛下聽之?!?/br> “何言?” 曹丕略有厭惡地看了眼鮑勛,說道。 鮑勛一臉嚴肅,沉聲說道:“陛下,今之敗恐不僅需觀征戰之上,還當從人心著眼。今當下之急,如滿君所言,當以安撫人心。天下士民心臣陛下,則陛下能統御萬民。若士民背主,則陛下將為紂、桀之主?!?/br> “陛下自繼位以來,納先帝舊人為妃,且尊以高位。此人倫之道,陛下不可以不正。以勛之見,陛下當逐孫妃出宮,以正己自身,而后修身養性。下詔輕徭薄稅,再收民心,如此則能~” 不待鮑勛說完,曹丕便暴怒而起,呵斥說道:“大膽狂徒,今敢以紂、桀誹謗君上。朕早有意撤軍,而諸將不欲撤軍。故今兵敗之事,與朕有何干系?與妃嬪有何關系?” 說著,曹丕吩咐左右侍從,說道:“來人,將鮑勛拖下,交予廷尉治罪!” “諾!” “陛下不可??!” “退帳!” 曹丕不給眾人面子,直接喝退眾人。 第608章 劍履不趨 公元225年,建興元年,三月。 漢魏之間涉及江漢、淮泗二地,涉及數十郡國的大戰,終以曹丕撤軍為逗號。而后半段的內容,將由南漢所主宰,進入漢攻魏守的壽春之戰。 鐘離之戰的勝果從淮泗而發,在斥候的通傳下,送至京師武漢。 武漢行宮內,劉禪正與關興下著圍棋,幾名近侍湊在二人身邊觀戰。 “陛下,當下這~” 剛從丹陽而歸的諸葛恪,見劉禪下錯棋子,指著棋盤,糾正道。 劉禪瞥了眼諸葛恪,選擇聽從諸葛恪的話,將白子落在棋盤上。 關興見諸葛恪看透自己意圖,抱怨說道:“觀棋不語,元遜當為君子矣!” 諸葛恪諂笑說道:“君在榻上,恪豈敢稱君!” 此語一出,關興撇了撇嘴,神情間略有厭惡,但礙于諸葛恪身份,卻不好多說什么。 關興雖不曾隨關羽習武,但為人卻有關羽幾分影子。其雖有大智,但卻性情耿直,少經世事的他,易受他人鼓動,易看不起諂媚之人。今諸葛恪或許在說玩笑話,但卻讓關興膈應。 “當到關卿了!” 劉禪敲著棋盤,提醒關興下棋。 關興持黑子而落,而后請劉禪落子。 劉禪剛提子思索,卻見諸葛恪下指棋盤,說道:“陛下,下子于此,當能扼黑龍咽喉!” 劉禪斜瞥了眼諸葛恪,笑道:“看來元遜棋藝在朕之上,不如這盤棋由元遜代朕持子!” 諸葛恪蓋知自己失禮,笑道:“陛下為君,恪為臣屬。陛下持棋,臣替君分憂。今豈敢代陛下持子,與關君對弈乎!” “呵呵!” 劉禪笑了幾聲,他雖認可諸葛恪言語,但卻失去了下棋的樂趣。 “朕尚有他事,何人愿代朕與關卿對弈?” “陛下,今日之弈不如以平局見分曉!”關興說道。 “不必了!” 劉禪指向諸葛恪,說道:“卿有大才,朕將棋盤之事交予卿,務必代朕將關君殺得片甲不留?!?/br> 說著,劉禪讓出位子,將白子交到諸葛恪手中。 “諾!” 諸葛恪見劉禪已下決心,也不推遲,則是代劉禪與關興對弈。劉禪則與眾人在堂中閑談論事,說著年輕人之間的笑話。 與此同時,侍從趨步入堂,說道:“陛下,江淮大捷!” “大捷!” 聞言,劉禪神色不由大喜,問道:“可是仲父率兵大破曹丕?” “正是!” 侍從將書信上呈,說道:“陛下,龐都督率舟舸出肥水,以車船奔襲邵陽洲浮橋。時陸車騎舉兵逆擊,邵陽洲浮橋被毀,魏軍兵分三部?!?/br> “而后龐督留守鐘離,收降洲渚魏兵萬人;陸車騎率兵西進,搶占硤石、雞頭等險要;大司馬于洛澗水大破曹休,以水代兵,斷潰敗兵生路,夏侯儒、臧霸、燕魯等將舉部歸順?!?/br> “今下之時,龐督據汝口,陸車騎守潁口。大司馬率兵包圍壽春,曹丕留滿寵、曹洪外,率殘部歸京?!?/br> “是役,我軍斬首五千二百二十一級,受降敵卒有五萬三千五百三十六人。繳獲甲胄八千四百六十七領,弓弩一萬三千五百多張。得糧五十八萬余石,牛馬車七千三百二十二輛。余者輜重不計其數,其之戰果不下金口之役!” 十八年前的金口之戰,今下的鐘離之戰,霍峻充分利用了河流,利用河水切割魏軍,而后逐一殲滅吞之。故其之勝果更多反應上俘虜敵軍上,而非對敵軍造成殺傷上。 當然還有一點,今之霍峻較十八年的霍峻,其兵法造詣有了不少進步,用兵能夠更合理分配軍力。但其中不變的是,發起總攻的迅猛。 “彩!” 得聞大捷,劉禪樂得差點從榻上蹦了起來,大笑說道:“昔先帝得勝金口之役,終得有南土。今朕得有鐘離之捷,卻不知能否還于舊都乎!” “有何不能!” 諸葛喬樂得不行,說道:“今大司馬率重兵圍攻壽春,如壽春被克,河南將在我兵鋒之下。如能再大破魏軍,何愁不能收復兗、豫二州乎?” “是??!” 劉禪踱著步,感慨不已,說道:“當下僅差收復壽春了!” 說話間,劉禪似乎想起了什么,問道:“此大捷之事,相父可曾知曉!” “曉得!” 侍從說道:“臣入宮之時,丞相正與諸卿為大捷歡慶?!?/br> “讓相父來一趟宮中!”劉禪吩咐道。 “諾!” 待侍從退下,劉禪看向霍弋,笑道:“今仲父立有不世之功,卻不知還有何未了之事?” 霍弋斟酌言語,說道:“今鐘離之役,功勛卓著者繁多,龐都督有破橋之功,陸車騎有御敵之功,徐將軍有守城之績。臣父坐鎮中樞,已得陛下之恩。以弋之見,宜當重封他將?!?/br> “伯先,生分了!” 劉禪略有不滿,說道:“你我從小相知,何必言客套之語。今不僅大司馬需賞,余者諸將亦有封賞!”“實話實說便好!” 霍弋苦笑少許,說道:“陛下,臣父已為人臣之盛,今若尊榮過盛,恐失臣禮。如若不賞,恐朝野會有猜測蜚語之聲。故其中之尺度,陛下宜與葛相商討?!?/br> 霍弋與劉禪從小玩到大,二人之間幾乎沒啥秘密。劉禪了解霍弋的為人,霍弋了解劉禪的性格。 劉禪思考少許,說道:“伯先之語,深得朕意。今下先等相父入宮?!?/br> “諾!” 霍峻從武漢離開之后,約過十幾天,蕩平西土的諸葛亮率部歸京。 此次入蜀,諸葛亮且征且撫,提拔了不少賢才,更改了不少巴蜀弊政。 如諸葛亮至成都,見都江堰流徑減少,缺少專業維護團隊,諸葛亮則派人疏通都江堰,而后派兵卒維護都江堰。 在成都期間,諸葛亮針對官營的蜀錦,有了革新化調整,優化了蜀錦的生產效率。 諸葛亮南征南中五郡時,因時間充裕之故,在斬殺高定之后,派王平專剿越巂郡。而后進擊益州郡,在李嚴的配合下,消滅雍闿,降服孟獲。至于牂柯郡,由太守馬忠率兵征討,斬殺朱褒所部叛軍。 在初平南中之后,諸葛亮與孟獲、李恢等人對南中有深入的交流。諸葛亮放棄李嚴提出的派兵久鎮南中的建議,而是改由不留眾兵屯南中。 在滇池停留的時日里,諸葛亮依照霍峻與他商議的內容,將南中五郡拆分為七郡,將益州郡改為建寧郡,從永昌、越巂、牂柯三郡析出興古、云南二郡,合計七郡,設為寧州。 期間,恰好尚書令孫邵突得惡疾去世,諸葛亮舉李嚴出任尚書令。任命李恢出任寧州刺史,兼任撫夷將軍,權與呂岱相同。 寧州刺史為南中人,治下七郡太守、主簿、曹吏皆為西土士人。南中蛋糕的劃分,雖是偏僻蠻荒之所,卻也大大滿足了西土士人的政治需求。 將南中大小上百名官吏一一委任之后,諸葛亮在孟獲的幫助下,在滇池召見諸寧州蠻夷首領,勒石明誓,分封官職,互約職能。 諸葛亮向眾夷保證,會向他們傳授紡織、耕作、養殖等漢家先進技術,而他們必須保證臣服大漢,且每年向官府上繳少量物品,以為效忠之證明。 在召開蠻夷大會之后,諸葛亮在李恢的幫助下,繼而召見南中大小漢人豪強。諸葛亮用漢夷之分的關系,去勸漢人拿出錢去錢聘請惡夷為部曲,而后表示會根據他們所聘請部曲的人數,去分配軍中官職。 且諸葛亮為了保證漢人豪強的臣服,他將會維持糜芳舊時的經商政策,由各郡太守出面,組織商隊前往成都、武漢、江陵等城。 漢人豪強大喜,紛紛向諸葛亮宣誓效忠漢室,并會按期上繳賦稅,而后拿出巨資去聘請山水中的惡夷為部曲。 經諸葛亮一番cao作,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等漢人大小豪強聘得近萬惡夷為部曲。 諸葛亮根據漢人豪強聘請的惡夷數量,設有五部都尉,號有五子,分別為毛、爨、孟、李四姓驍勇族人擔任都尉。 如李恢便拿出錢糧,聘請三百多名惡夷壯漢為部曲。不過由于李恢成為寧州刺史,為了規避三互法,李恢舉家遷到武漢居住。 根據諸葛亮規定,戰爭年間,五部都尉每年需出兩部,即四千人至武漢服兵役。太平之時,五部出一部,即兩千人到京服兵役。余者兵馬在州郡時,需聽從寧州刺史調度。 寧州七郡有了五部都尉的武力保障,諸葛亮向李恢叮囑治州要領之后,率西土兵馬歸蜀。與諸葛亮同行者,還有南中萬家青羌、惡夷。 途中,諸葛亮因擔心武漢政事,留張裔在路上負責照顧萬家青羌、惡夷,自己乘大船提前回京。 回到京師的諸葛亮受到劉禪的熱烈歡迎,且諸葛亮因軍功之關系,從武鄉侯,遷為武陽縣侯。 過了良久,諸葛亮在侍從的引路下至宮中。 見到諸葛亮,劉禪下階親迎,執子侄之禮以待諸葛亮。 諸葛亮勉強受之,被劉禪請至席上,問道:“陛下詔亮入宮,可有要事?” 劉禪坐到榻上,如實說道:“今大司馬大破曹丕,當可喜可賀。但大司馬立有大功,不日又將下壽春,合計二者之功,朕卻不知將如何封賞!” 去南中旅游了一圈,諸葛亮皮膚黝黑了少許,搖著羽扇,說道:“陛下,云長公病逝之時,陛下追封其為漢壽縣公。今大司馬大破逆魏,可從縣侯遷之為縣公?!?/br> “而這縣公可為實封,讓大司馬派家臣治理,除不得治兵外,其之賦稅由其自領。且因公之爵制,準大司馬設宗廟祭拜霍氏先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