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節
“辛佐治安敢如此?” 曹丕見辛毗拽著自己袖子,不讓自己走,又羞又惱,繼而用力拽回袖子,徑直走入后宮。 見曹丕生氣回宮,眾臣面面相覷。 劉曄無奈問道:“冀州蝗災,當何以料理?” “且再等等,陛下未讓諸卿退下,說不準當會回朝?!彼抉R懿說道。 果如司馬懿所言,生了半天悶氣的曹丕重新回到殿里。 怒氣稍退的曹丕,不依不饒,當面責問辛毗道:“佐治何苦如此逼朕?” 辛毗持笏板而弓腰,誠懇說道:“非臣逼陛下急,而是陛下逼民甚急。先帝自漢中之役后,深感天下凋敝,水賊難以促除,故下詔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天下一時為之安樂?!?/br> “今大戰初休,冀州大蝗而民饑。陛下南遷十萬士家,而令百姓無所食,是為害民之舉,臣恐陛下為此而失民心?!?/br> “望陛下慎行!”孫權、司馬懿、劉曄等齊聲說道。 在眾臣一致反對下,曹丕也不再堅持己見,語氣緩和,說道:“朕與諸卿各退一步,所徙士家戶數減半。徙五萬戶至河南,且擇水田茂盛之所。至于冀州蝗災,特遣尚書仆射杜畿持節開倉廩以振之?!?/br> “諾!” 見曹丕退讓,眾臣不好多說什么。 氣氛緩和了許多,曹丕問道:“諸卿可有要事奏乎?” “稟陛下,青州多受水賊襲擾,百姓被賊所掠。刺史程喜不能遏,其奏言疑似霍峻所遣軍士襲邊?;艟沃?,東連大海,西至壽春,非曹征東一人所能御,陛下當擇大將守青徐?!睂O資說道。自霍峻在年頭制定襲擾青州的方針,讓管承重cao舊業開始,讓承平多年的青州海濱重新陷入sao亂。青州兵馬對盤踞海島的水賊,多是無能為力。沿海百姓或因兵亂,離散走入內地;或受他人所勸,南下投奔江淮。 今為了遏制霍峻在東邊的發展,已經有必要在齊地再開戰區,與坐鎮壽春的曹休互相配合。 青徐州是為齊地,可以說是與關中并重。坐鎮青徐軍區之人,非宗室不能任??v觀今之宗室,能讓曹丕信任者唯征南將軍夏侯尚。 曹丕沉吟少許,說道:“征南將軍伐上洛多有建功,今可令其移鎮瑯琊開陽,督治青徐二州軍事。兗州刺史王凌、豫州刺史賈逵,各cao軍事,協力御賊?!?/br> 頓了頓,曹丕看向司馬懿,問道:“如征南將軍東鎮,宛城無大將坐鎮。朕欲委君重鎮宛城,治荊州軍事,以為何如?” 司馬懿沉聲說道:“今國事有難,臣豈敢不領命從征!” 想著南漢的勢力已深入到中原,曹丕環顧眾人,問道:“昔霍峻趁我軍西顧之時,大敗我軍,以詭計取下邳。今為奪回舊土,朕欲發大軍南征,何如?” “陛下欲南征下邳,臣以為可行!” 辛毗再次出列,拱手說道:“但水賊兵盛而民安,我國被蝗災所害,今陛下倉促南征,恐難得有大勝。故以臣之見,陛下不如暫緩用兵?!?/br> 曹丕看向司馬懿、劉曄二人,問道:“伐下邳可否?” 劉曄沉吟良久,說道:“臣聞霍峻徙下邳民眾至淮南,可見賊無死守下邳之念。今陛下欲發兵馬南征,我軍若眾,恐賊舍下邳,而避戰于淮南;如我軍兵少,賊發援軍,入泗水救之,則恐下邳難克?!?/br> 下邳被霍峻一折騰,挺讓曹魏惡心。如劉曄所說,曹魏如果征發幾十萬大軍圍攻下邳,霍峻則會舍棄下邳,退守淮南。待曹魏兵馬退后,霍峻或許會再發兵馬奪回。 也就是說魏兵少了,打不下城池;兵多了,漢軍可能會避而不戰。故而不解決盤踞淮南的霍峻,光拿下邳意義不強。 曹丕捋須不語,他已漸漸有了南征的計劃。 發大軍僅克下邳城,其意義說不上高,說不準還會被重新奪去。如果能渡過淮河,攻破鐘離、淮陰等城,屆時下邳不戰自降,縱不能全據江淮。但將賊兵壓制在江北諸城,并非沒有可能。 “善!” 曹丕吩咐說道:“令杜畿招撫冀州之后,與尚書郎諸葛誕同造御舟?!?/br> “諾!” “陛下,下邳孤離淮水,舉兵圍攻且御之,尚有可圖。如陛下欲大興兵馬南征淮南,恕臣不能茍同?!?/br> 辛毗再次反對說道:“吳、楚之民,險而難治。今之兵患,與中國而言,自古未有。今陛下兼有海內,不順者,安能久存?” “昔尉佗稱帝,公孫僣號,所歷不長,或臣或誅。謂何?是謂違逆之賊不可久全?!?/br> “昔先帝幾乎無敵天下,屢起銳師,然卻臨江而旋。今六軍不比敵眾,而復行舊事,恐難言勝。兵曰,夫廟算而后出軍,猶臨事而懼,況今廟算而有所不足,豈能征伐淮南?!?/br> “以臣之見,尋今日之計。上策,依先帝之遺詔,以范蠡養民之法,效管仲之良政,如趙充國屯田之舊策,更歷十年,強壯長者未老,孩童幼兒已成,奮發諸軍,兵臨吳楚,必能橫掃夷寇?!?/br> 見辛毗屢壞自己想法,曹丕心中愈發憤怒。天天喊著先帝遺詔,他女人我都睡了,今何必再循規蹈矩。 曹丕冷著臉,反問道:“今不除賊,莫非留賊于子乎?” 辛毗直面曹丕的視線,從容說道:“昔周文王以紂遺武王,為何?是因其有自知之明,商雖將亡,但實力悠存。今時局不利,且忍一時,有何不可!” “昔白起縱橫諸雄,與廉頗戰長平。頗據險遏守,不與之戰,秦寸土難得。若非趙括,上黨則為趙之所有,焉有長平之???” “韓信兵破河東,臨井陘與陳馀戰。李左車知敵我之勢,獻以守計。馀不聽,故有泜水之敗。如復用左車之策,韓信安能取趙?” “霍峻蓋有韓白之能,幾乎橫掃東西,先帝亦敗其手。后先帝知其能,固守壽春以遏江淮。壽春城大,容民十余萬,背依中原,蓄糧一年有余,雖非天塹,更是天塹?!?/br> “霍峻非天壽,更待其亡。江淮與武漢有疏,當有sao亂多生。時中國人口滋生,敵國更替有亂,何愁不能平南賊?” 聽著辛毗長篇大論,曹丕心中雖是憤懣,但也是嘆息不語。 半響,曹丕從榻上起身,沉聲說道:“朕意已決,無需多言。營造舟舸,厲兵秣馬,待機南征?!?/br> “哎~” 見曹丕不聽自言,辛毗長吐了濁氣,朝著孫權搖了搖頭。孫權則是苦笑以對,他對曹丕的一意孤行,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見曹丕要離殿退議,侍從趕忙說道:“陛下,馬超上表求和,不日將遣姜冏謁京?!?/br> “擇禮待之!” “諾!” 第550章 人各有弊 秋去冬來,廣陵漸有蕭瑟之景。 經霍峻廣招淮民,管承渡海掠民,劉備東巡江淮,糜氏獻民遷居等種種事務,復興江淮略有所成。 都督府內,霍峻坐在榻上,正與侄子步協會面。 步協起身離席,恭敬地將書信奉上,說道:“此乃父親書信,請姑父瀏閱?!?/br> 在霍峻書信下,步騭遣長子步協舉族人歸淮,以為配合大漢興淮政策。因淮陰處于漢魏交界,步協則舉族人遷至距離淮陰的兩百多里外的射陽安家。 在射陽安家之后,步協在步騭的示意下,前來拜見姑父霍峻。 步騭在信中問候霍峻的近況,而后談了下步協,言其才干平庸,無兵略大才,讓霍峻自行安排工作,不必看在他的面子上照顧步協。 霍峻望著信上的內容,暗嘆了口氣。 步騭讓長子率族人歸淮,除了歸鄉外,更多是看在霍峻的面子上。自己若真以普通人的態度對待步協,自己反而落了下層。 有了想法,霍峻放下書信,笑道:“我素聞子和性情穩重,頗有才干,卻不知政、法、經三者可有一長乎?” 統軍是不能讓步協統兵,他也沒這才能。歷史上步協領步騭兵馬,鎮守夷陵,被王基打得自閉;攻略永安,被羅憲爆錘。 步協或許是知道自己才能,拜道:“稟姑父,協隨父親治經學進讀,兼任書佐,持筆撰令,略通政事?!?/br> “善!” 霍峻沉吟少許,看向蔣濟問道:“長史,今江淮六郡中可有縣長空缺?” 蔣濟領悟霍峻意思,拱手道:“啟稟都督,因舒縣人口激增,歷陽縣長衛浩遷之,今歷陽尚缺縣長?!?/br>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歷陽為久置之縣,南與牛渚相連,為江淮與江左聯系之要地,多有商賈至歷陽集市。子和既通政事,不知愿任歷陽長否?” 步協略有喜色,說道:“姑父表協為縣長,侄愿擔此任!” “好!” 霍峻笑了笑,勉勵說道:“昔步揚州被陛下拜任縣長,而后歷任諸郡郡守,今任揚州刺史。望子和以此為例,勤于政事,不墜你父之名?!?/br> 頓了頓,霍峻臉色佯裝板了下來,說道:“今日之后,除私事之外,你我相見,當以官職相稱?!?/br> “協謹記都督教誨!”步協恭敬道。 待步協退下,霍峻望著其背影,問道:“子通以為此子何如?” 蔣濟微微搖頭,說道:“步子山手不釋書,性寬弘得眾,治揚州以來,下畏其威,民多安生。喜怒不形于神色,吏民肅然,無事敢以欺之。今長子行事規矩,才干不顯,怕遠遜子山?!?/br> 說著,蔣濟反問道:“都督以為步揚州何如?” “子山?” 霍峻摸著小胡子,笑道:“子山雖不以兵略顯,但論治世樹德而言,國中能與齊比肩者,少之又少。僅是愛惜羽毛,德行較之元直,則有所不如?!?/br> 步騭愛惜羽毛,在大漢朝中可以說是出了名。他通常穿儒服見人,表示自己十分簡樸。但妻妾在武漢的貴婦圈里可是出了名的衣飾奢華,對比之下,讓不少知情人難繃。 至于霍峻,從來不遮掩自己的癖好,喜歡錦衣玉服,喜歡住奢華大院,妻妾無一不美艷。相較之下,步騭被外人所笑,霍峻則就讓人所羨慕嫉妒。 至于步騭為何這般內外不一,核心在于是被名聲所累。在南漢當官不容易,陛下劉備帶頭不修宮殿,諸葛亮更不用說,徐庶、潘濬、諸葛瑾在外樹立的品德甚是出眾。 作為上卿的步騭需要以身作則,不能不樹德行。行事若過于放肆,就被會被人說閑話。 當然步騭、霍峻這些都是屬于小問題,不讓千里馬吃精糧,而是逼吃駑馬的粗糧,怎能要求千里馬而日行千里呢?蔣濟自我開玩笑,說道:“幸好酒徒蔣濟之名,朝中官吏皆知?!?/br> “哈哈!”二人相視而笑。 劉備深知蔣濟賢名,東巡江淮時,曾見蔣濟喝酒大醉,有損儀表,故而言語責之。蔣濟則以高陽酒徒而喻自己,將劉備喻為高祖劉邦,引得劉備與左右眾人大笑。 劉備與蔣濟相談多時,深感其才華過人,追計蔣濟過往功績,拜為佐軍將軍。 霍峻抿著茶盞,說道:“今后如有任官淮人子弟歸鄉置業,如有德行,盡量征辟之,或舉其為孝廉?!?/br> 這些子弟因長輩們的指使歸鄉,隨著年齡的長大,如果在江淮找不到出路,則就容易背井離鄉,重新南下吳楚。子弟在江淮任官,不僅是小小的交換,同時也是有助于江淮復興。 “諾” 蔣濟應了聲,說道:“張公子布遣侄張奮率族人歸淮,其與張公不同,喜研攻城器械。昨日謁都督,然都督出游,由濟詢問。今濟以為可征其入軍,以為從吏偏將?!?/br> “張公習文弄經,今子侄能有不同,甚是善哉!” 霍峻摸著小胡子,笑道:“如子通所言,征辟其入軍。若才干了然,善曉攻城器械,而后可令其專領攻城營部?!?/br> 世上讀經書的人多,但是喜歡鉆研攻城器械的人少?;艟蜗卤R,水戰、野戰各有人才負責,但就是攻城戰少有將領擅長。如果張奮真擅長營造攻城器械,加以調教培養,可以讓他負責工兵。 霍峻抿著茶水,問道:“自歲初以來,令淮民歸鄉安業。今將至冬時,不知增有多少民戶?” 蔣濟整理了下案牘,呈上說道:“稟都督,據九江、廬江、廣陵等六郡上報,半年以來,江淮合增百姓萬余戶。從青州南下者,一千兩百三十五戶;江左淮民復歸者,當有九千九百六十八戶;江淮流民出山澤者,兩百一百三十六戶?!?/br> “淮民復歸者,七千多戶安置于舒城,二千余戶遷至廣陵海陵。流民出山澤者,各郡齊遷至下邳高山,此地雖偏遠,但水田肥沃,宜當耕作,不被兵賊所襲。青州百姓則居廣陵鹽瀆,或遷至郁洲?!?/br> 霍峻贊賞之色,說道:“淮民漸漸歸附,江淮不日則可大興。及待淮地興盛,再破壽春,中原當可圖之。我料今歲冬,或再有淮民歸附,子通當與各郡好生安民接待,不得有百姓受寒挨餓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