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節
曹丕身側無人可用,唯有責令呂虔為使者,徹查青徐軍戶逃亡之事,勒令臧霸不準擅離駐地。 今加上馬超因病遲到參加典禮,曹丕已有剝掉二人兵權,以高官虛尊之,令二人留居洛陽之意。當然有意歸有意,曹丕暫不敢這般cao作,唯有向左右親信表露自己的想法。 司馬懿眉目微皺,說道:“陛下可有詳細方略乎?” 曹丕笑了笑,說道:“朕欲以西征、南伐之名,奪取臧、馬二人兵權,繼而尊以榮職待之。大軍之下,二人豈敢有所動作,唯是降服于朕也!” 司馬懿捋著胡須,說道:“馬超雖武略超群,但為人多反復。昔因形勢所逼而降先帝,當下先帝崩殂,懿恐馬超漸有不安之心。陛下既欲削其兵權,宜當安言撫慰,以示陛下仁德之心?!?/br> “及朝政初安,陛下則可以征討漢中為名,詔馬超至關中。繼而削其兵權,賜予榮爵官職?!?/br> 曹丕思慮少許,說道:“馬超妻兒盡數在鄴城,或有桀驁之念,但應無逆反之心。仲達所言是為上策,朕不可不納?!?/br> “來人,詔前將軍馬超入殿?!?/br> “諾!” 少頃,馬超脫履下劍,帶著忐忑的心情,入殿拜見曹丕。 見到階上的曹丕,馬超跪地施禮,說道:“前將軍超拜見陛下,愿陛下永享嘉福,威濟天下?!?/br> 曹丕看著殿中的馬超,眼神中閃過一抹不滿之色,正色恐嚇說道:“昔禹會諸侯于涂山,因防風后至,便行屠戮。今普天同慶,卿何故遲至洛陽,既不能參典,亦不能赴宴,此為何也?” 此語一出,馬超神情大變,偷瞄周圍盯著自己的侍從,心中多是惶恐。 馬超雖是關西武夫,但不代表馬超是不習詩書之輩,相反他熟讀《春秋》。 昔禹在會稽山會盟諸侯,防風因為救民而耽擱時間,最終晚到會稽山,被禹治罪處死。 禹因治水掌握了華夏九州的風土人情,漸而成為天下霸主。彼時禹常至會稽山核查諸侯戶籍,諸侯無不前往。 防風氏雖是禹治水時期的首要功臣,但其同時是諸侯。故而禹因防風氏遲到而降罪殺之,實際上是在強調他的權威,讓諸侯敬畏臣服。 今曹丕以此問馬超,實際是在變向威脅馬超,并詢問馬超是否有異心。 這番言語不僅是嚇到馬超,司馬懿也是色變。 司馬懿沒想到曹丕上時刻答應他別驚嚇馬超,今初見馬超便給下馬威。 所幸馬超有點學識,冷靜下來,用那謙卑的語氣,達道:“啟稟陛下,臣聞禹南巡而殺大臣,因其己德漸衰,故始用行辟而威諸侯。今臣逢生周興之世,深知文王之德,聞武王之威,料能免于防風之誅也?!?/br> “哈哈” 聞言,曹丕仰頭而笑,他非常滿意馬超的回答。似乎唯有這般才能宣告他是馬超的君主,馬超不敢心生反叛。 “卿當免禮!” 曹丕憑空虛扶馬超,贊道:“卿是為關西之人,不料能有這般見識,當是令人刮目相看?!?/br> 聽著這番地域歧視明顯的話,馬超心中雖是厭惡,但不敢反駁,恭敬說道:“臣治兵時,不敢遺忘經學,出入時常研讀?!?/br> “嗯!” 曹丕面露笑容,說道:“卿下祿大敗張飛,斬俘萬余之眾,是為大將之略。今嫻知經文,當是有卿相之能?!?/br> “多謝陛下盛贊!” 馬超拱手說道:“臣治兵武都以來,多有將兵破敵以報先帝知遇之恩。惜先帝不幸駕崩,臣聞而悲愴不已。所幸陛下繼位,臣愿竭力盡忠,不負陛下之重托?!?/br> 曹丕微微頷首,故意問道:“卿之忠心,朕已是盡曉。然水賊叛于南,朕是有伐蜀之意,今卿治西南多時,不知可有良策教朕?” 馬超沉吟少許,說道:“啟稟陛下,漢中者,是為巴蜀屏障,陛下欲下巴蜀,為有先略漢中。其間山嶺崇峻,猶如地獄,進出艱難,難以急伐。舊漢中都督陸遜遷主巴蜀軍事,今任者是為賀齊。賀齊為宿將,才略通達,攻有不足而守有備?!?/br> “以臣之見,陛下欲下巴蜀,為令大軍伐漢中,引巴蜀之眾北上。時巴蜀空虛無備,臣愿率步騎精銳襲走白水小道,先掠巴蜀城池,阻水賊兵馬西進,再擊遣軍北進,腹背夾擊漢中,助陛下得擁巴蜀?!?/br> 馬超為了贏得曹丕的信任,將他多年以來謀劃巴蜀的計策呈上。 南漢在巴蜀統治說不上多么穩固,在馬超構想中,如果他能坐擁西北。則會佯攻漢中,吸引蜀兵的注意力,實際上抄白水道潛入巴蜀。 以他多年的觀察,一旦讓他殺入巴蜀,巴蜀必無死戰之人。他只要提前拿下江州,鎖死長江西進的道路,巴蜀則必被他所有。彼時漢中孤懸域外,則能輕易被他所下。 果如馬超所想,曹丕聽聞取蜀之策,不論其可行性如何,則是興趣大增。 “隴人言卿有信、布之能,今時見之,果如其所言也!” 曹丕笑吟吟說道:“今西南之事,且由卿多cao持。及中樞穩固,朕率大軍往關中,由卿率勁旅南下巴蜀?!?/br> “諾!” 馬超神情激動,拱手說道:“陛下,臣為降將,遠鎮邊疆,?;逃型馊穗x間臣與君上之情。臣不日將歸武都,今后陛下來信,能否于書信作記。信背無號,則非臣之信,亦非陛下之詔?!?/br> 說著,馬超叩首幾下,誠懇說道:“臣得先帝知遇之恩,且家小盡數在鄴,故唯忠奉陛下。然陸遜其人,多有歹計。臣恐陸遜偽臣降書,故送至關中,以令陛下猜忌。時陛下疑之,則中陸遜之jian計也!” 今下的馬超愈發老謀深算起來,他深知自己與陸遜聯絡多時,太多把柄在陸遜手上。如果陸遜逼自己造反,必然會將偽造降書,彼時自己可就話說不清。 若有記號在信背,提前說明陸遜可能會使用的陰謀,不僅可免陸遜逼自己造反。亦能對曹魏有備,以免有人誘殺自己。 曹丕沉吟少許,笑道:“卿之言甚善,今你我君臣可以三點為號,若信無三點則非你我君臣之信。陸遜jian詐,朕必當有所防備,請卿放心?!?/br> “臣多謝陛下!”馬超叩首拜謝道。 待馬超離殿后,司馬懿眉頭微皺,說道:“馬超言語多欺,今日之語非是中肯之言。且今又向陛下討要記點為號,可見其行事多詭,陛下斷不可輕信?!?/br> “仲達放心!” 曹丕自信滿滿,說道:“馬超赴洛陽謁朕,可見其無謀反之意。今欲擒殺他,區區幾人便可為之。今不殺之,反許以恩信,當是暫安馬超,以免其舊部反叛。及時機至,朕臨關中,馬超必是獻兵而降服?!?/br> 說著,曹丕看向司馬懿,說道:“鄢陵公有兵權,遠征遼東,宜當多備。卿為侍中,當代朕警惕此事。凡遼東克,卿無需知會朕,自傳詔書與軍,宣鄢陵公回京,以免有變?!?/br> 聽曹丕這般言語,馬超暫無反叛異動,司馬懿不好多說什么,唯有應道。 第495章 革新選官 武漢行宮,湖中亭。 武漢之秋不同北國秋景,湖面尚有綠意點綴,魚兒嬉游荷畝之間。 劉備端坐湖中亭內,眼望著秋景,惆悵說道:“歲初,朕尚與云長聚于此處,笑談過往之事,今下云長卻已是不在?!?/br> “請陛下節哀!” 為了避免勾起劉備的傷心事,法正換話題,說道:“陛下,據斥候來報,曹cao上月亡于洛陽,今由其子曹丕繼位,大赦天下?!?/br> “咦!” 劉備神情露出驚訝之色,說道:“曹孟德竟薨?” 說著,劉備微嘆了口氣,說道:“曹孟德與朕爭斗三十載,為一世之英雄,今下也終要亡歸九幽?!?/br> 年紀尚輕的諸葛恪,插嘴說道:“陛下,曹孟德篡位自立,是為國之jian賊。今下病逝,宜當為之喜,豈能為之傷乎?” 劉備眼眺湖面,靜默不語。 他這一生與曹cao糾纏不清,早年為友,中年為敵,敵友之間交織一生。他所行之事之所以每與cao反,不在他非常仇視曹cao,而是不認同曹cao的三觀,且側面說明了曹cao對他的影響甚大。 今時聽聞曹cao病逝,劉備在這瞬間,放下了他與曹cao之間的仇恨,轉而取代的是他為曹cao病逝而生的傷感。 見劉備這般神情,霍峻則是有所感。他可是深知曹劉之間,亦敵亦友,互相欣賞,互相仇視,關系匪淺。 如歷史上,在曹cao病逝后,劉備曾派韓冉出使曹魏,為曹cao吊喪,且向曹魏交好。僅因曹丕不準,韓冉才沒成功。其間雖有劉備因要伐吳之故,但亦有曹、劉之間的情誼。 霍峻倒了盞茶,并挪到劉備面前。 劉備端起冒著熱氣的茶水,問道:“仲邈以為曹孟德是為何人?” 霍峻沉默少許,說道:“曹孟德侵擅國權,世載其罪。然其憑持詭計,崇詐權術,征伐無度??v威震四海,然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昔許劭評曰:‘cao治世之能臣,亂世之jian雄?!穹陙y世,cao為jian雄,蓋是如此爾!” 歷代人對曹cao的評價常是贊毀皆有,霍峻同樣如此。他認可曹cao的才能,卻不認可其之品德。若是因為自己身為劉備臣子的緣故,連曹cao的能力都不敢承認,則就是會讓人笑話了。畢竟貶曹,則是間接辱劉。 “仲邈之言如是也!” 劉備捧著茶盞,感嘆說道:“朕壯時與其相知,昔董卓亂政,諸侯聯盟討董。群雄怯弱無能,唯曹cao將寡兵擊之,縱雖敗于汴水,險些喪命,可謂忠厚漢室。惜時局驟變,忠jian易改!” 曹cao的一生很好的詮釋了什么叫‘屠龍少年,終成惡龍?!舫齤ian治吏,忠奉漢室。最終因時局大變,走上了稱王開國之路。 感懷些許,劉備收斂心情,問道:“孝直,曹丕繼位可有舉措?” 法正沉吟少許,說道:“曹丕繼位,除提拔封賞外,唯令陳群大行九品官人法,于郡中置中正,品鄉論,分級而拔士人?!?/br> 聞言,劉備放下茶盞,問道:“曹氏以九品中正革新察舉,廣收中原人心。今我大漢需革行察舉,以正中漢之過乎?” 南漢北魏屬于競爭關系,雙方各有抄襲借鑒對方的政治體制,但卻有自我調整。 如早期的都督制,來自二劉因戰事特殊,任命霍峻出任都督臨時職。后隨著戰區的常態化,都督則成為常設官職。曹cao將都督職抄去,專督州軍事。亦或是曹cao革新稅法,南漢新稅則在北魏稅制上自我進化而來。 今劉備見曹氏革新九品官人法,生怕落后的他,則是詢問眾人是否要革新察舉制度。 “陛下,我國不可行九品中正法!” 王粲直腰拱手,勸道:“我大漢國中多有南逃士人,如多有徐州淮北人,或是荊北南陽人,亦或是關中、中原士人。今舉孝廉不分籍貫,不以品階而行。若效仿魏人,僑人何以安?楚、吳士人位卑,又何以自處?” 歷史上南北朝中,南朝之所以要設立大量的僑郡,不是南朝閑得蛋疼。而是南朝為了維護北方流亡士族的權利,必須設僑郡安置。 如魏晉時期推行的中正制,中原士族門楣大部分比南方士族高。南方士族可以通過地方州郡出仕,那么沒有家鄉的中原士族則無法出仕。 故而從東晉開始,為了保障中原士族出仕,在地方上設立大量僑郡,進而是僑州。 今南漢如果想推行九品中正制,那必然是要大動干戈,且會嚴重損傷吳、楚士人的利益。王粲雖是中原高族,但他作為劉備的秘書長,王粲必須提醒劉備別瞎搞。 法正捋須而笑,說道:“陛下,曹氏所制九品制,將人才分九品,人得其用,門楣高者或可舉上品,實與中漢孝廉之制多無差別。其間若有可取之處,唯據人才品級而委官職,以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br> “這般嗎?” 劉備蹙眉微思,說道:“九品之制是為曹氏籠絡士人之策,更正孝廉重德輕才之舊舉。我大漢效行舊制,郡守舉孝廉,尚書臺斷其能。朕恐重蹈中漢之弊,如童謠言,舉茂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br> 霍峻沉吟良久,問道:“不知陛下可聞陽嘉新制否?” “昔順帝時,因孝廉、茂才所舉非人,左雄則請奏‘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箋奏,乃得應選?!瘯r因年號陽嘉,臣稱其為陽嘉新制?!?/br> “時凡州郡所舉茂才、孝廉,至尚書臺端門,考其虛實才干,以觀才能如何。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凡以上能中者,不拘年幼,不分老邁?!?/br> “左雄大行科考,時陳蕃、李膺、陳球等三十余人得拜郎中,三人名震天下,是為一世之俊杰。十余年間,中漢朝堂風氣為之一振,后因左雄病逝,新制則被束之高閣?!?/br> “今我大漢初安,陛下為揚兩漢之良政,不如改孝廉,重啟新法。陛下分類別科,令州郡茂才、孝廉至尚書科考,以免丞相歲歲躬親孝廉,亦能免重蹈中漢之弊?!?/br> 中國科考的啟蒙非常早,非是起源隋,而是源于東漢末年。雖然左雄的新制持續時間不久,但對后世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即便是魏晉盛行的九品中正制,在推行一段時間后,因弊端的出現,曹魏也重啟考試制度。 南漢長期是草臺班子,劉備稱帝不久,孝廉、茂才由諸葛亮親自考核,不曾出過紕漏,劉備則沒在意。 不過霍峻因有后世知識,時常有思考如何將科舉制融合入察舉制度,推動察舉制的革新。今借著曹魏施行的九品中正制,以陽嘉新制為借口,正好推動南漢的選官制度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