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節
關平沉吟少許,說道:“據斥候言,龐都督近一兩日便到?!?/br> 頓了頓,關平問道:“可是龐都督兵至,則可解當下之難乎?” “對!” 關羽將書信交予關平,說道:“龐士元其治下有萬人步騎,是為江淮之軍,經霍仲邈cao練,甚是精銳。當然不僅于此,龐士元至襄樊,不僅可緩兵力緊缺之況,亦能讓其督圍樊城,以求早下二城?!?/br> 因宛城之敗,加之徐晃、張郃率軍增援,這讓關羽、呂蒙的兵力出現不足的狀況。畢竟既圍襄樊,又要阻擊各路援軍,所需之兵可非三、四萬人所能滿足。 “望龐都督能早至!”關平應和了聲。 忽然,腳步聲又在堂外響起,關羽靠在軟墊上,尋聲望去卻是廖化。只見廖化笑容滿面,神情愉悅,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人到來。 “元儉這般歡喜,可是有喜事發生?”關羽問道。 廖化趨步入堂,拱手笑道:“君侯,龐都督今已從南門入城,正在準備前來拜見君侯?!?/br> “士元到了?” 關羽先是吃了驚,繼而是歡喜不已,問道:“士元怎突至新野,不是言尚有一、二日腳程嗎?” 廖化笑著解釋,說道:“龐都督聞君侯傷情嚴重,舍步卒于后,特率騎卒奔行,前來拜見君侯,以恐有萬一之事發生?!?/br> “快!” 關羽忍痛從榻上爬起,招呼關平說道:“平兒為為父更衣!” “諾!” 在關羽更衣穿袍時,龐統披甲握鞭而入,左右跟著兩名按劍的侍從。披著甲胄的龐統褪去了幾分雅氣,多了幾分干練。 南漢不同于北魏,不知是因劉備之故,還是因為其他什么關系。南漢國中寡有單純的謀士,常是兼職謀士。 何為兼職謀士,如丞相諸葛亮,其掌內政,兼為謀士;尚書令法正,其掌內庭之事,兼職謀士;都督龐統,輔江淮軍政,兼職謀士。 讓龐統出任武職,一直是在劉備的計劃中。如在歷史上,龐統因督各軍攻雒城,不幸中流矢而亡。今位面,早年劉備讓龐統出任尚書令,從當下看來更多是過渡性質,而非長期讓龐統出任文職。 在魯肅病故前,劉備則有盤算著讓龐統入蜀出任都督,調甘寧回武漢。然魯肅突然病故,打亂劉備的計劃,故而只得讓龐統轉任江淮副督。 “統拜見君侯!” 龐統向關羽施禮拱手,笑道:“君侯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閻行,威震華夏,統于江淮聞之,不勝追羨。今微小之敗,無傷大局,望君侯寬心?!?/br> “多謝士元!” 關羽強打的精神,請龐統入座,笑道:“我正念士元何日可至新野,不料士元卻忽至。是謂言士元,則士元身至?!?/br> 龐統將馬鞭放在案上,笑道:“我料君侯念某,當是為襄樊局勢而憂!” “哦?” 關羽看了左右幾眼,說道:“可是左右之人告訴士元?” “非也!” 龐統搖頭而笑,說道:“賊受阻于新野,必改道而行軍,求解襄樊之圍。統于途中聞宛城、新野之事,便料賊將必會取道南鄉。今君侯于新野,觀軍中諸將,唯呂子明可御張郃?!?/br> “襄樊大軍既無君侯,又無子明將軍,則無大將掌大軍。且賊兵兵力日增,君侯之兵無增有減。故統料君侯為缺將少兵而憂,不知此番言語,可是君侯之所思乎?” “哈哈!” 關羽捂著胸口而笑,將心中積累的憂愁一掃而空,笑道:“君至荊襄,則局勢可安也!” “不敢!” 龐統見關羽臉色蒼白,說道:“君侯中箭受傷,陛下聽聞,多有憂心。今陛下委黃權、文聘留守江夏,率主力軍士西進,不日將至新野!” 劉備得知關羽胸膛中箭,憂愁不已,茶飯不思。在與法正商量后,劉備留黃權、文聘二人守弋陽三關,他與法正率大軍迅速西進,趕赴新野,與關羽匯合。 聞言,關羽神情動容,長嘆說道:“陛下統兵伐汝南,今取道西進,多是某之過也!” “非也!” 龐統面露笑意,說道:“陛下舉兵伐汝南,是為策應君侯北伐襄樊。今襄樊有變,陛下改道西進,亦是必然之事?!?/br> 說著,龐統問道:“今局勢多變,不知君侯需統往何方救急,留于新野,亦或是南至樊城?” 關羽收斂心神,藏起那抹感動之情,說道:“今子明率軍西進,與龐德匯合,同御張郃。今襄樊大軍是為士仁坐鎮,某多有不放心,今請士元南下,統襄樊之眾,速下樊城。陛下率兵西進,曹cao必在其后?!?/br> “善!” 龐統起身拱手,說道:“敢問君侯,新野可需兵馬增援?” “不用!” 關羽在關平的攙扶下起身,自信說道:“虎雖患病,但卻非雞犬可欺。今某堅守新野不出,足以讓賊軍無計可施。且陛下不日將至,新野當是無憂也!” “某恐士仁性粗無略,難以督軍大任。今襄樊久圍不下,唯望士元南下襄樊,早克樊城。若久戰難克,曹cao必率中國之眾而來,則將不利我軍爾!” “請君侯放心!” 龐統向關羽告辭,說道:“今襄樊事急,則事不宜遲。兵者曰,兵貴神速。某立即率兵南下,當請君侯保重身體?!?/br> 見龐統馬上要走,關羽對其多了幾分敬佩,送了幾步,說道:“有勞士元奔波!” “君侯留步!” 望著龐統遠去的人影,關羽感慨說道:“龐士元,快士也!” 昔江州之役,關、龐二人尚有小矛盾,但眼下關、龐二人皆以戰事為先。且今見龐統行事雷厲風行,關羽早已忘記往昔之不快,反而對龐統生出不少好感。 第468章 圍三闕一 十一月,樊城。 自呂蒙率兵西進后,襄樊戰事則交由士仁負責。 士仁雖如關羽所說粗鄙無略,但他卻非傻子。畢竟從幽州跟劉備到南方,打了二、三十年仗,期間歷經大小戰事四、五十場,屬于是相當成熟的老兵油子。 歷史上,劉備、關羽能讓士仁坐鎮要地公安,及與糜芳督運軍輜,無不說明了士仁具備一定才干。至于士仁反叛投敵,則就是另外的道德問題了。 得有呂蒙叮囑交代,又有費祎的規勸,士仁沒弄啥幺蛾子,嚴格按照呂蒙舊時的布置,率騎卒親巡,警惕曹仁忽然從樊城殺出。 蓋或是擔心城外有埋伏,盡管城外圍城兵馬減少,曹仁出于擔心,選擇了緊閉城門,堅守待援。 漢圍魏守之下,士仁兼領襄樊軍事得有十余日,終等到龐統及江淮萬人步騎。 “拜見龐都督,見過霍征南?!?/br> 大帳外,士仁、費祎、馮習等將恭迎龐統、霍篤等江淮將校。 在劉備稱帝繼位后,諸葛亮以軍師將軍之職遷為丞相,空出來的軍師將軍則由龐統出任。而龐統今下的官職,則是為軍師將軍、江淮副都督、假節。 假節,非是劉備稱帝之時所授,而是龐統率軍西進,劉備所賜。故而龐統雖僅是軍師將軍,但他擁有假節的權利,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跨戰區都督諸將。 南漢有三大戰區,江淮戰區負責人霍峻,荊襄戰區負責人關羽、巴蜀戰區負責人張飛。正常情況下,戰區各司其職,互不干擾。欲跨戰區理事,則需有劉備的許可。 龐統神情溫和,向荊州諸將拱手,說道:“今奉陛下之命,受關君侯之托,特南下暫領襄樊軍事?!?/br> “愿聽龐都督之令!”荊襄諸將齊聲道。 “請龐督入帳!” 士仁抬手向帳內伸去,請龐統入帳議事。 “不必了!” 龐統持鞭抬手,拒絕說道:“士將軍,今戰事緊急,不知可否帶某巡視樊城城郭?!?/br> 士仁微微愣了下,說道:“那請龐督隨某來!” “多謝士將軍!” “不敢!” 在龐統的要求下,士仁、費祎二人乘馬出營,一行人十余騎繞著樊城而緩行。 士仁指點樊城城郭,說道:“君侯降服于禁之后,率我軍包圍樊城。時顧忌城中器械充沛,曹仁頗有驍勇,加之恐賊援軍南下,遂讓諸將修筑重壘,內困樊城,北阻敵軍?!?/br> 龐統挽著韁繩,矚目眺望樊城,說道:“昔日山水大雨,樊城可有崩壞?” “有!” 士仁指著用木料填補的城角,說道:“土夯之城遇水多有崩塌,然賊人卻用木修補。今樊城雖有塌壞,但欲強攻城池,怕也不易!” 襄樊二城屬于是兩漢早期修建的城墻,那時的城墻多是由土夯制作而成,故而遭水浸泡則就容易崩塌。 城墻既有這般特性,凡出眾的軍事家都會尋求引水灌城,爭取盡快攻破城墻。如曹cao用兵,其曾三次用水破敵,分別是以渠水破袁術,決泗水擒呂布,引漳水滅袁氏。 如果不用水攻,守軍又不出城作戰的話。唯有強攻城池,或是與守軍硬耗。如劉備圍攻雒縣一年有余,其間龐統因攻城而亡;曹cao攻陽平關積月不下,得群鹿開道,方才拿下漢中。 樊城特殊,漢水得因山洪暴發,從而水淹樊城。故而他與人工蓄水不同,來得快,走得也快。故而樊城僅有小部分崩塌,而非大部分坍塌。 龐統策馬緩行,說道:“自七月漢水四溢,今時十一月,我軍圍樊城已近有四月。卻不知城中糧草儲備如何?曹仁缺糧否?” 這個問題觸及到士仁的知識盲區,下意識看向費祎。 費祎心領神會,說道:“啟稟龐都督,據祎所知,賊太守朱治舊襄陽,其以為襄陽在漢南,水勢上漲之際,我軍舟舸巡游,其城猶如孤島。故屯大量糧錢于城中,以為久守之用?!?/br> “樊城位于漢北,易得中國兵馬支援,故所積之糧當不如襄陽。樊城被圍有四月,今以祎之見,其城中所剩之糧當漸乏!” 龐統繞城環視良久,以鞭子指向東門,說道:“撤東門之圍!” 士仁吃了一驚,說道:“圍困樊城,駐兵留于四門,是為君侯、子明所行舊策。今撤東門圍戍,若賊兵至此,樊城之圍豈不自解也?” “不然!” 龐統看向士仁、費祎,說道:“今時不同往日,昔君侯之所以設圍,是為忌憚賊人援兵。今君侯屯兵于新野,子明御敵于黃阪。當下外患已消,唯剩樊城內患?!?/br> “如按君義將軍之言,若賊兵至此,則是為我軍外戍已破。彼時外戍已破,內軍唯有撤漢南也!” 在龐統看來,分兵重圍樊城已沒多大的必要。如果曹魏有兵馬殺到樊城下,則是說明呂蒙、關羽已經兵敗。外圍阻敵兵馬都戰敗,圍攻樊城的大軍已無拿下樊城的機會。 費祎遲疑少許,說道:“撤東門之圍,開活門與曹仁。龐都督莫非欲舉兵圍攻樊城,以求速破下樊城?!?/br> “然也!” 龐統駐馬停下,說道:“陛下聞襄樊事變,今已舉兵西進,而那曹cao亦不日舉兵將至南陽。時中國之兵集于荊襄,敵眾而我寡,無水師之利,則勝負難知也!” “眼下欲令曹cao兵退,唯有樊城被我軍所據。時襄樊失守,曹cao則已無南征之必要。故開活門與曹仁,圍三闕一,方能令賊軍無死戰之念?!?/br> 南漢雖占據長江上下游,與北魏形成南北對峙。然而論劉備北伐可用兵力,南漢則是不如北魏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