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節
“謝大王!” “仲宣,宣讀詔命!”劉備說道。 “諾!” 王粲從侍從手上取過巾帛,沉聲說道:“大王起于吳楚,得有今日之盛,皆賴諸卿之功。今開國立基,諸卿皆有封賞,聽候王詔?!?/br> 王粲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攤開詔書,朗聲起讀,先是冊封漢昌國內官吏,后是表各州刺史、郡守。 衛將軍臨淄侯劉溥,名下有六縣為食邑,增領二縣為食邑,合滿八縣。 劉溥雖官爵未變,但眾人卻皆知劉溥封王,屬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就差劉備稱帝了。 鎮北將軍霍峻,假節,封前將軍,進枝江侯,食邑八千戶,江淮都督,領徐州刺史。賜金五百斤,銀千斤,鹽場一座。 鎮東將軍關羽,假節,封左將軍,進漢壽縣侯,領江陵都督。 鎮南將軍張飛,假節,封右將軍,進西鄉侯,領江州都督。 征南將軍黃忠,封后將軍,封都亭侯。 張昭為太傅,劉先為太常,韓玄為光祿勛,王粲、馬良為侍中,龐羲為少府。 尚書令龐統,尚書仆射張松,尚書劉巴。 漢昌太守法正,江夏太守文聘,長沙太守廖立。 …… 翊軍將軍趙云,封征東將軍,領中護軍。 江夏太守文聘,兼領征南將軍;漢中都督陸遜,領征西將軍;申耽仍為征北將軍。 四鎮將軍,鎮西將軍張魯,鎮北將軍甘寧,鎮南、鎮東將軍空缺。 除以上之外,糜竺為安漢將軍,李嚴為興業將軍,吳懿為討逆將軍,伊籍為昭文將軍…… 諸葛亮的話,仍是軍師將軍,主大司馬府事,除了錢財封賞外,別無另封。然別看諸葛亮無官職變動,但從實際來看,諸葛亮的實際權利又膨脹了。 至于為何?其中原因則與劉備幕府制度有關。 劉備身上的官職為大司馬,司隸校尉,領荊、揚、豫、益四州牧。也就是說這四州的軍政職務,需要上呈到大司馬府處理。諸葛亮主大司馬府事,則是具體負責四州政事。 漢昌國,治漢昌、江夏、長沙三郡。 漢昌國的尚書令龐統,能負責的政務也就這三郡的具體內容。且劉備如果吩咐讓諸葛亮負責,龐統手上一點權利都沒有。故而別看太常、少府、尚書令官爵名字高大上,實際權利遠不如大司馬府上的屬吏。 劉備晉位漢昌王,除了名義上與曹cao競爭。實際上劉備利用漢昌開國,收了大批的實權。 韓玄、劉先、潘浚、文聘這些此前作為劉琦舊臣,劉備不是不能用,但是他們影響在哪,不利劉備治理荊州。 將韓玄、劉先調入漢昌國,用高官榮養;潘浚能力出眾,則是調到巴蜀出任梁州刺史;文聘可安江北,劉備則讓漢昌國直轄江夏。 豫章、長沙二郡空缺出來,荊楚中樞要員潘浚遠州巴地,劉琦舊部被打成散沙,此將大有利于劉備深入治理荊楚。 少頃,王粲將封賞名單,誦讀完畢。 壇下眾人各有神情,黃忠突得后將軍,欣喜不已,在那接受眾人的恭賀。 關羽則是瞇起丹鳳眼,目光瞥向黃忠,神情露出憤懣之色。 前左右后四方將軍,雖從狹義上來說有站班順序之分,多以前將軍為先。然從武官職位來看,四方將軍則是處于平級。 他隨兄長從涿郡起兵,征戰近有三十載,立下無數功勛,方有今日之位。 那黃忠何德何能,能與自己平級? 功績不及霍峻,資歷不及他。所能稱到的戰功僅是近期初立,怎能與他同為四方將軍。 關羽忍著不滿,對霍峻抱怨說道:“大丈夫豈能與老兵同列!” 關羽的聲音不大,但卻能讓眾人聽見。這讓黃忠又羞又惱,卻也不敢說什么。 當然不僅是關羽不滿,霍峻心里也有不爽。他是靠實打實的功勞,一步一步走到這個位置。黃忠真就是在這幾年間,從雜號將軍升到四方將軍,很難讓人信服。 但霍峻非是關羽,不爽歸不爽,劉備需要黃忠出任后將軍就足夠了。 霍峻打著哈哈,示意眾人說道:“大王在上,我等當行禮謝恩!” “對!” 眾人也反應過來,向祭壇上的劉備謝恩。 “謝大王恩賞!” 劉備站在祭壇上將眾人的神情盡收眼底,特別是關羽遲疑半響,見眾人皆行禮,方才隨躬腰行禮。 “免禮!” 劉備神情不變,抬手虛扶眾人,笑道:“今天氣寒冷,寒風凜冽,孤已命人在城中設宴,諸卿可隨孤前往,不醉不歸?!?/br> “諾!” 劉備在侍從的攙扶下,徐徐從祭壇下階,招呼人群中的關羽,笑道:“云長,隨孤同駕!” “這~” 諸葛亮心領神會,勸道:“大王,關將軍與殿下雖關系莫逆,但殿下已貴為大王,今讓關將軍同乘,恐有違禮制?!?/br> “正是!” 王粲也出聲應和,說道:“大王,今時不同往日,當需遵從禮法之制?!?/br> 見葛、王二人這般言語,關羽臉上的笑容,又沉了下來,心里愈發不滿。 張飛也是不舒服,目光緊盯著劉備,似乎想看看大哥是否變了。 劉備神情不悅,怒甩袖子,說道:“我無云長、翼德,縱晉位國王,又何以言貴!” 說著,劉備主動伸手拉向關羽、說道:“走,隨孤同乘歸城!” 在眾臣的羨慕的目光中,劉備拉著關羽、張飛上車,直徑回城。 諸葛亮望著遠離的車駕,撫扇而笑。 霍峻意味深長,說道:“事成也?” “事成也!” 諸葛亮持扇而笑,說道:“不知仲邈可愿與亮同乘?” “峻之所愿也!” 國王的車駕上,劉備握著關、張的手,深情說道:“我能有今日之盛,多賴云長、翼德輔佐。你我兄弟三人,情義非常人能比,譬猶一體,禍福共之?!?/br> “兄長!” 關羽、張飛感動應道。 劉備拍了拍關羽的手背,感慨說道:“昔曹參與高祖少小親昵,而陳平、韓信后至。論官職班列,韓信居上,我不聞曹參以此為怨。今我為匡扶漢室,用賢能良將以御曹,非輕二弟、三弟,而是因一時之功而論?!?/br> 關羽面露慚愧,拱手說道:“兄長,羽奔走亡命,幸得兄長賞識,方有今日。然弟卻計較班列先后,口出怨言,今時想來,多有羞愧,此非大丈夫之所為,亦不利兄長治國?!?/br> “俺也一樣!” “云長!” “翼德!” “兄長!” 劉備抓住關羽、張飛的手臂,笑道:“今日之宴,不醉不歸!” “不醉不歸!” “哈哈!” 第354章 織鞋販履之輩,膽敢稱王?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劉備稱王,露布天下,廣而告之。半月之后,傳至長安。 堂內,曹cao翻閱戰報,神情愉悅,笑道:“文烈、子丹,斬將破敵,恩播河西,頗有驃騎開疆之風,實乃我曹氏之千里駒也!” 說著,曹cao放下戰報,感慨說道:“我曹氏后繼有人??!” 自曹cao采納孫權的建議,率大軍轉進關中后,命張郃、曹休、閻行等將,將兵出西北,收河西四郡;令徐晃、曹真、郝昭等將出朔方,平朔方三郡。 閻行、蘇則率部入西平,擊敗占據西平的麹演,平定西平郡。 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三郡自命將軍,互相攻伐,民不聊生。顏俊不敵,向曹cao求助,派使者帶著母親、兒子前去長安,作為人質。 曹cao命張郃為帥,曹休為先鋒,率兵出擊。曹休率騎卒奔襲,先破和鸞,再與張郃合軍斬殺顏俊,平武威、張掖二郡。 和鸞敗走河西,糾合盧水胡、封賞等各部漢胡叛軍數萬人,欲破張郃、曹休。 張郃帳下兵寡,卻判斷出敵寇兵雖眾,但人心不齊。張郃與曹休各率騎卒出戰,大破諸胡聯軍,斬和鸞,斬首萬余級,獲口五萬余眾,羊五十余萬頭,牛三萬頭,大獲全勝。 西平、武威、張掖三郡平,曹cao各委官吏治理。時張郃、曹休疏通關中與西域的道路,曹cao命二人屯兵張掖,待來年春時出發,收降酒泉,敦煌二郡。 朔方方面,由于東漢時鮮卑人入侵,南匈奴人內遷,上郡、西河、朔方、五原等郡多遭劫掠,寡有漢民居住,多是羌氐蠻夷居住。 徐晃、曹真、郝昭進討,曹真斬羌首斯邊,平西河郡。曹cao將五部匈奴中左部匈奴遷徙至西河郡,以為充實御邊之用;命人收留朔方各郡舊民,安置在新興郡。 如此下來,曹cao復西河郡,增設新興郡。 孫權為搗拾堂內的火盆,笑道:“恭賀魏公復漢室五郡,料五郡之民,至少有在十余萬之上。時遷隴南漢羌百姓,多達二十余萬。如此之功,當不負魏公此行出征關東?!?/br> 頓了頓,孫權放下鐵鉗,說道:“文烈、子丹,驍勇有謀,加以歷練,必能坐鎮一方,統率諸軍,為魏公分憂!” 曹cao捋著胡須,笑道:“坐鎮一方,談何容易?自子和亡后,虎豹騎由孤統率,今待二子取勝返程,虎豹騎可擇一人統率,如此也可了卻孤一樁心事?!?/br> “得辟舊土,驅除胡人,揚我軍威,撫恤百姓,此孤今生之所愿!” 曹cao見孫權端茶給自己,佯裝不悅,說道:“此乃侍從之事,仲謀何故親為?” 孫權端茶奉上,笑道:“魏公之事,無分內外,亦無高低之分?!?/br> 曹cao端著熱茶,感嘆說道:“若非仲謀勸孤轉平河西,北安朔方,恐朝中今時又多有非議之聲,言孤是非?!?/br> 孫權坐在側席,順曹cao的話,說道:“朝中諸卿多能體諒魏公苦心,唯少數歹人私下言語譏諷?!?/br> “仲謀深得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