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節
霍峻放下茶盞,笑道:“曹cao舉北方之眾而臨大江,其不識舟舸之要,不曉水鄉疫病,其眾雖多,又有何慮?” “公禮若相信本將,且可隨我破敵,揚南方兒郎之雄風!” 俞韶弓步起身,站立行禮,奮聲說道:“將軍既有破曹之心,韶豈敢不為左右效力?!?/br> 說著,俞韶從袖口中取出書信,欲送到霍峻手上。 霍峻抬手拒絕,笑道:“公禮可暫留此信,貼身攜帶,屆時當有用處?!?/br> “諾!” 俞韶拱手說道:“末將告退!” 望著俞韶退下的背影,霍峻笑容收斂起來,轉而代之的是愁容。 他建議二劉轉取江東,有利也有弊。其利在于劉備有了根基,其弊在于二劉對江左的統治并不牢固。且又是用荊州文武人取江東,勢必會受荊州方面的影響。吳楚合一尚可,但吳楚分離,外界又施加巨大的壓力,江左必受影響。 歷史上孫權坐領江左七、八年,根基牢固之下,亦有大批欲投降之人。二劉初領江左兩年,往昔得賴吳楚合一,穩住這些江東人的心。今曹cao南下江漢,江東人必然也會受到沖擊。 說個恐怖故事,若不是劉備擊敗曹純,又擊敗朱靈、馮楷等三軍;霍峻兩次擊敗夏侯淵,戰功赫赫。依靠劉、霍不斷積累下來的信心,估摸已有人歸降曹cao了。 今下欲出戰曹cao,不僅要安排江北防守,還要穩固江東上下之人心。 微整思緒,霍峻提筆向夏口寫了份信,安撫了下獨守夏口的劉備。簡單談了下曹cao進軍的方向,分析了當下的形勢,表明荊南可以爭取。且讓劉備別著急,不用擔心江左有變動。他將盡最大努力,安排好江北防線,然后說服劉琦舉兵出戰。 繼而霍峻又給諸葛亮寫了份信,讓諸葛亮先前往吳縣安撫劉琦,以免劉琦受心思不純之人的慫恿。言明自己隨后將至吳縣,會見劉琦上呈作戰方略。 將兩封信送出去之后,霍峻起身在吳楚輿圖前踱步,通過魯肅的消息,及他所探查到的消息,分析曹cao的進軍方略。 相較于歷史上,曹cao詐稱八十萬人,今之戰場曹cao詐稱九十萬大軍。從許昌出發,曹cao詐稱六十萬,拿下襄樊改稱八十萬。且那十萬之眾,在江淮部署,多是泰山諸將。 曹軍初下時,霍峻被江淮兵馬所迷惑,還以為不會比上次夏侯淵南犯少,能有四五萬兵馬南下。卻不料曹cao僅就派出臧霸、呂虔、孫觀等將,兵馬就兩三萬,以為誘騙江左之用。 那么部署在江北的人馬萬人足矣,且又是據濡須口而守,無需精銳士卒,江北不足為慮。 那么在襄陽方向,曹cao帳下兵馬+荊北降卒最多不會超過二十萬。而江東兵馬有七萬余眾,除了留守+北部防線之外,能出戰之兵大概有五—六萬人。 “赤壁?” 抬頭望著輿圖,霍峻搖了搖頭,自語說道:“僅是赤壁可是不夠??!” 相比于歷史上的局面,這個位面的情況又有不同。得賴劉表表明立劉琦為嗣子,荊南四郡可以爭取。 荊南四郡即便畏懼曹cao的兵勢,也不敢明目張膽支持劉琦納為己用。但憑借劉琦之名,或許能爭取到些到部分郡守的支持,或是他們的中立。當然這些都屬于局部問題,擊敗曹cao還要依靠實力說話。 “以何敗曹,何使其大???” 就在霍峻沉思之時,步練師芊芊細步,扭著豐腴的腰肢入堂,將那外袍披在霍峻肩上。 “夫人?” 霍峻轉頭回望,見是步練師那精致的容顏。 “時入晚間,已是寒冷,勿要著涼!”步練師關切說道。 霍峻握著步練師溫暖的玉手,笑道:“多謝夫人!” “妾與夫君一體,君在何方,妾往何行!” “嗯!” 第216章 人均帶路黨 及魯肅入京口,傳達劉備之令。諸葛亮又收到劉備、霍峻的書信,隨即起程趕赴吳縣。 吳縣,州刺史府。 劉琦高坐榻上,望著曹cao送來的書信,臉色異常凝重。 曹cao于信中言語,即:“孤近承帝命,奉詔伐罪,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二路南下,飲馬江水。旄麾南指,劉琮納降,劉備敗走。江漢之民,望風歸順?!?/br> “將軍為劉氏子弟,劉車騎之嗣,及入朝堂,可繼先君之位,侍奉天子。何不卸甲歸降,獻土歸附,同享太平安樂,以免生靈之涂炭。幸勿觀望,速賜回音?!?/br> 除了曹cao的書信,還要那二弟劉琮、三弟劉修送來書信。劉琮向劉琦懺悔自己的罪過,又講述往昔之手足之情,勸劉琦歸降曹cao;三弟劉修文采出眾,向劉琦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其歸降,兄弟三人同興山陽劉氏門楣。 劉琦從案旁拿過劉備的書信,蓋上在這三封書信上,問道:“今豫州屯居夏口,請我揚州兵馬救之,共御曹cao大軍,諸位以為何如?” 不待眾人發言,張昭起身出列,拱手說道:“啟稟使君,昔我江左,得賴荊楚,同抵御曹公于江北。今荊楚已失,我與曹公共用大江之險,其順向東,江左安能敵也?” “以昭之見使君不如迎之,舉揚州七郡之地歸降曹公,此為萬安之策。且曹公,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使君為臣,怎能以臣逆君也!” 劉琦臉色不悅,說道:“張公所言,恐是讓孤背信棄義邪?” “豫州與我江左盟約,同行進退,今若背棄,孤安有顏面去見豫州。且豫州為孤爭荊,反被逼困夏口,此時不救,孤心難安!” 劉琦治理揚州久了,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讓人生畏,也漸漸學會了稱孤道寡。 張昭搖了搖頭,說道:“使君所言不無道理,然此一時彼一時。今曹公勢大,威加海內,地有六七,無人能敵,兵馬有百萬之眾。而觀我江左,兵馬不過七八萬,民寡而兵少,今安能敵之?” “使君待昭厚恩,昭不愿背離,愿以誠心告之,免受戰敗流離之苦?!?/br> 劉琦沉默下來,心中多有動搖。 繼而,劉琦又看向王粲,問道:“仲宣以為何如?” 王粲微低著頭,猶豫半響,說道:“公子,粲不識軍事,不敢妄言?!?/br> 說完,王粲下意識往袖子里摸了摸好友士孫萌的書信,心中略有羞愧。 他與士孫萌在董卓之亂時,他們一起逃往荊州,在異鄉同居生活,關系莫逆。后孫萌因其父士孫瑞有功于漢帝,被封為澹津亭侯。 士孫萌也奉命從荊州前往許昌,成為曹cao帳下官員。臨別時,王粲曾作《贈士孫文始詩》以為送別之禮。 有了摯友的勸慰投降,加上曹cao陳兵百萬,威加江東,王粲已是動搖。今選擇不發表意見,已是看在霍峻的面子上。 對于霍峻,王粲頗是信任,他選擇為劉琦做事,大半也是因為霍峻。否則他早在荊州,恭迎曹cao南下荊楚了。 王粲不發表意見,讓劉琦很是被動。 陸績趁機進言,說道:“天下合分有數,昔管夷吾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功存于世。今曹公相天子,南征北伐,平息戰亂,名流史冊。今使君歸降,順服天理,亦能恩澤百姓?!?/br> “且古來以弱勝強者少,以強勝弱者眾。曹公善用兵如孫、吳,出神入化,鬼神莫測。官渡勝袁紹,下邳擒呂布,白狼斬蹋頓,皆乃其兵略,世人難以比及?!?/br> “觀之豫州,征袁術喪徐州,征呂布棄小沛,討曹cao失汝南。安能及曹公否?故以豫州御曹公,恐遭徐州之敗,汝南之失,小沛之亡也?!?/br> “故績以為使君當降土歸曹也,以免兵戈入吳,悔之晚矣!” 劉琦張了張嘴,卻也不知道說什么。在他的認知中,陸績這番話邏輯上幾乎沒什么問題。否則怎么能說明曹cao領土越打越多,劉備反而被趕到江左了。 今下的他已有猶豫之色,心中真有歸降曹cao之念,能支撐他沒松口的原因在于劉備、霍峻、劉琮身上。 首先劉備受他之請,屯兵江夏,進謀荊州。在劉表病故之際,逆取襄樊不成,又轉撤夏口,被曹軍所擊。今時劉備請他發兵救援,他于情而言應當出兵。 其次,霍峻曾來信,言他在思索破曹之策,請劉琦不要著急決定;最后,劉琦心中恨著劉琮上位,拿了他的荊州牧,導致吳楚御曹的方針被破壞掉,心里疙瘩難解。 隨著形勢發展,且眾人苦心規勸,劉琮書信致歉,以上的三者理由漸漸被動搖。當然劉琦真打算降了,估摸也會和劉備商量下,以他的性情還做不到背刺+賣人。 劉琦被文武詰難,卻又不愿馬上決斷,在那無措之時。忽然,一陣涼風吹過,劉琦心了主意,咳嗽幾聲,說道:“秋冬風寒,令孤戰栗,且入屋內加衣?!?/br> 說完,劉琦快步出堂,轉入側堂。 堂內文士見狀,紛紛呼喊‘使君’。唯有潘浚遲疑少許,跟隨而上。 “使君!” 劉琦見潘浚跟上,略有驚訝說道:“承明?” “莫非承明亦是勸孤歸降?” 潘浚趨步于后,搖頭說道:“浚不勸使君降曹,亦不勸使君出戰。而愿為使君,言明利弊?!?/br> 見自家主上如此,往昔也待自己厚恩。潘浚也不想劉琦不知局勢變化,最終弄得不明不白。 “哦!” 劉琦尋了偏屋而坐,說道:“請承明細言?” 潘浚坐在榻上,問道:“使君可有稱王稱霸之念?” 劉琦面露茫然,遲疑答道:“并無稱霸之念,僅有自保州郡,以安民生。今與曹戰之,乃形勢所逼,非我愿爾!” 劉琦走到今天也是稀里糊涂,感覺就像一支無形的手把他推到揚州牧的位置,進而又與曹cao對抗上。 潘峻沉吟少許,說道:“使君既無行稱霸之念,為何不降曹cao?” 劉琦沉思良久,說道:“荊州乃我君之基業,今被劉琮獻于曹cao,心中甚是不忿,欲奪回荊楚基業,以告先君之靈。且劉豫州因我之故,困守夏口,若不救之,心甚不安?!?/br> 潘浚為劉琦分析,說道:“使君降曹,可得人臣之榮,位可有侯爵。然基業會失,失義于豫州。若與曹cao戰之,勝則進取荊州,復先君之業;敗則受亡屈辱,恐遭囚禁。且使君且思,今戰之后,公與豫州何去何從?” 潘俊言語雖短,但說得透徹。不僅將降曹能得到什么說了出來,也將劉琦勝利后,可能會與劉備爆發的矛盾點了出來。 劉琦微微皺眉,說道:“孤與豫州何去何從,是為何意?” 潘浚進一步解釋,說道:“曹cao為虎狼,豫州亦是虎狼。昔豫州借使君之勢,坐大疆土。但因劉車騎之故,不敢進噬使君。今若得勝曹cao,敢問豫州是否會借機進吞吳楚?!?/br> 劉琦抓著胡須,糾結說道:“我與豫州親如叔侄,又與云長結有親家,安會進吞吳楚?且昔日之時,我與豫州有約,待我取荊州之時,揚州將讓與他?!?/br> 潘浚微微張大嘴巴,他怎么也沒想到劉琦曾經與劉備弄過這種盟約。 出于為劉琦考慮,潘浚依舊說道:“得隴望蜀,人心不足,實乃天性。豫州、曹公皆求助于使君,使君歸曹,則天下一統;使君助豫州,則后事難知?!?/br> “浚受使君大恩,故以言明利弊。今望使君早日思量定奪,思慮其中利弊,早定大計,以免誤事?!?/br> 他與王粲、霍峻相同,也收到了師傅宋忠的書信。但他屬于是典型的漢代士人,吃誰的飯,替誰考慮。心雖意動曹cao,但他卻也不愿賣了劉琦,還是想為劉琦分析一番,讓他自我決定。 劉琦點頭說道:“孤當深思也!” 第217章 舌戰群儒 是夜,劉琦難以入睡,心中孤寂,獨自尋坐到池塘旁,手握一把魚餌,在皎潔的月光下喂魚。 “游于池塘,食盡則安,此乃魚兒之樂??!” 望著池塘內擠成一團爭搶食物的魚兒,劉琦不禁感慨道。 今日潘浚的那番話,卻是讓劉琦深思良久。實話而言,他本無多少野心,昔入江左,多為奪嗣而做謀劃。 今日倒好了,劉表去世,他未悲傷多久。曹cao繼而南下,他的弟弟劉琮火速投降,荊州大半要落入曹cao的手中,他與劉琮奪嗣,奪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