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節
常規的輪式車輛根本沒法走,不管是三輪車還是卡車全都得完蛋。 一些輪式拖拉機好點但是也不太行。 在這之前,當地的一些農場、林場或者其他企業干脆是用全履帶拖拉機來進行陸地的短途運輸,把貨物從農場運輸到火車站再進行外運……這也是輪式拖拉機以及履帶式拖拉機這么火爆的緣故。 這玩意在當代的大楚帝國里,不僅僅是農業生產工具,同樣也是重要的運輸工具。 但是全履帶式拖拉機也貴啊,不僅僅采購成本高,而且使用成本也高……履帶式車輛其實是有摩托小時這么一個說法,主要是耐用性遠不如輪式車輛。 通常來說履帶式車輛的長距離機動都是使用卡車或者火車等進行馱運的方式,等到了地方后才使用自身動力前進。 這意味著,這些地方需要一種成本更低廉,能適應當地雨季的泥濘環境的車輛。 于是乎李氏動力公司就結合了履帶式車輛的優點以及輪式車輛的優點,最后弄出來了一個半履帶式卡車,前方的轉向輪是橡膠輪子,后方的驅動輪則是從輪子換成了履帶輪子,增加了接觸地面的面積,減輕了壓強,大幅度提升了泥濘道路的通過性。 這種車輛因為比全履帶的牽引車輛便宜,而且還自帶車廂,使用成本比較低,因此在特殊情況里也獲得了一定的訂單。 不過半履帶運輸車也只解決了貨物運輸問題,還沒有解決泥濘環境下人們出行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李氏動力公司又開發了輕微型的半履帶式摩托車。 使用大型三輪車上使用的雙缸直列發動機,馬力為十五匹,然后設計了后半部是履帶式結構,前頭的轉向輪是輪子結構的半履帶摩托車,整輛車為了減重其實很簡陋,連外部覆蓋的鋼板都沒有多少,而這樣做也把重量控制在了八百公斤。 因為動力很小,因此其最大公路時速也不快,只有四十公里每小時……但是這個速度也超過了一大票全履帶式車輛。 而李氏動力公司送上去參加陸軍的輕型偵查運輸車招標的就是這種民用半履帶摩托車的改進版。 他們增加了動力,使用了轎車上使用的一臺四缸直列汽油發動機,馬力增加到了二十五匹馬力。 同時對車輛的堅固性進行了加強……不過還是很簡陋。 這些改進,這使得車輛的自身重量增加到了一點四噸,最大公路時速達到每小時五十公里,可以搭載三百多公斤的人員或貨物,牽引三百五十公斤貨物。 當然,牽引重量只是比較苛刻的數據,實際上如果地形普通的話,牽引數量能輕易突破一噸……只不過人家陸軍要求的是在泥濘地形上的牽引數據,如此牽引數據就大打折扣了…… 陸軍要求的泥濘地形牽引,是指任何哪怕后頭的載重車廂的輪子,完全陷入泥濘當中,牽引車還能前行拖著走的程度…… 但是三百多公斤也足夠了,因為陸軍的七十毫米步兵炮的火炮加上牽引車的重量,也就三百多公斤,很輕便的。 如果不考慮極端地形牽引的話,該車還可以正常牽引七十五毫米山炮呢。 陸軍對李氏動力公司送上來的改進軍用版半履帶摩托車進行測試的時候,非常的滿意……尤其是當看到這玩意一邊能在公路上以四五十公里的時速飛奔,一邊又能強行拉著七十毫米步兵炮在崎嶇野地甚至泥濘,河水路段里通過。 那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在這之前,其實也是有通過性這么強悍的車輛,但那都是清一色的全履帶式車輛,比如78系列履帶地盤改進來的火炮牽引車,唐山機械公司生產的十噸級,乃至二十噸級的大型火炮牽引車。 還有湖廣武器公司正在研發的150通用履帶式底盤車輛改裝而來的牽引車。 而這些履帶式車輛都有一個巨大的缺陷:貴。 最便宜的78系列的履帶牽引車,光是一個裸車報價都得四千多楚元呢。 但是陸軍要的可不是死貴死貴的坦克底盤,只是一款運輸物資人員的運輸車輛而已! 而李氏動力公司參加招標的的這種履帶式摩托車,標價不過一千兩百楚元。 盡管這玩意看上去很簡陋,連個車棚子都沒有,不遮風也不擋雨,但是它便宜??! 所以陸軍方面很干脆的采購了一批進行各種測試! 不僅僅采購了這種半履帶摩托車,還采購了幾種不同載重的半履帶運輸車。 全球部署的楚軍,對這種半履帶運輸車輛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東歐那片鬼地方,每到雨季的時候大片大片地方都會變成爛泥潭,軍用現有的各種輪式車輛基本都會面臨極大的使用局限,而全履帶車輛又太貴,再者現有的履帶式車輛其實都比較龐大,也不適合作為運兵車輛,輕型偵查車輛使用。 接到了訂單后,李氏動力公司上下是欣喜若狂啊……這還是他們公司頭一次接到軍方訂單呢。 雖然這些年他們也報送了不少車型參加軍方招標,但是沒一次成功的…… 而參加軍用車輛的供應,錢其實也賺不了多少,就軍方那點采購量本來就不大,再加上會把價格壓的比較狠! 同時研發成本不低,產量又小,最后就導致了軍用車輛成本高,利潤也不高的尷尬情況。 其實五大汽車公司都看不上軍方那點訂單……民用汽車市場的巨大份額,遠不是那點武器市場能夠相提并論的……他們更在乎的是軍事采購所帶來的聲望提升的效果。 軍方都用我們家的車了,那說明什么?說明我們家的東西質量杠杠的啊,你還不快快下單采購一臺? 李氏動力看重的就是這種效應。 再者,現在的李氏動力公司日子過的不太行,軍方訂單有總比沒有強,所以他們對軍方的訂單還是比較重視的,在進行了改進設計后,給軍方送去了兩款把半履帶車輛用于測試。 一款是半履帶摩托車。 一種是中型的半履帶車,車體也相對緊湊一些,沒有裝甲防護,但是采用了大型的v性六缸發動機,可以用來運輸物資,也可以用來牽引各種師屬野戰火炮。 一款是大型半履帶運輸車,擁有比較寬大的車廂,安排緊湊座位的情況下,可以一次性搭載一個全副武裝的步兵班進行機動。 此外還可以加蓋防雨防風的軟棚,還按照軍方需求,在車體外側鋪設了八毫米厚的裝甲板,用于特殊情況可以讓士兵蜷縮在車體內躲避敵人的輕武器攻擊 這玩意就比較貴了,報價達到七千多楚元。 李氏動力公司把這三款型號送上去候補,陸軍進行了簡單的前期測試,然后陸軍內部的軍費控制委員會,第一時間就把大型半履帶運輸車給否決了,沒啥理由,太貴……如果價格這么貴的話,陸軍更傾向于多采購一輛784戰車,直接用火力碾壓敵人。 至于普通士兵通過泥濘道路,要什么車啊,走路過去…… 倒是剩下的兩種被保留了下來,作為一種特殊機動車輛使用。 未來楚軍的甲等部隊里,常規步兵部隊使用卡車以及三輪車,同時再少量配給這些半履帶車輛,用于特殊情況的使用以及牽引需求。 比如說卡車陷入爛泥潭了,喊個半履帶車輛過來拉個車什么的! 軍費控制委員會考慮的,和陸軍其他方面的人不太一樣。其他人想要的是,讓讓部隊搭載這種半履帶車輛快速通過泥濘路段,然后殺向敵人陣地。 軍費控制委員會想的是,這玩意當個救援車輛還勉強湊合,畢竟比全履帶救援車便宜! 如此也就導致了,最終陸軍訂購這種車輛的時候,定位就不是什么作戰車輛,而是特殊支援車輛,不得不說也很扯淡。 很多好東西,其實到了陸軍那邊后,多少都會變質……坦克如此,裝甲車也是,現在半履帶車輛也不例外! 再往前還有步槍,輕機槍……陸軍在成本面前總是顯得力不從心。 明明有好東西但是卻不能用,或者說最后搞出來奇奇怪怪的東西。 相對來說,楚國近衛軍的軍事裝備采購就要正常多了! 重機槍早早就拋棄了水冷重機槍,使用風冷重機槍,同時輕機槍也使用53輕機槍……53輕機槍雖然貴,但是它好用啊。 而等到了裝甲車輛開始出現的時候,近衛軍的裝甲車采購以及使用,也和陸軍那邊不太一樣。 陸軍方面強調的是全面防護思路,追求對輕武器的全面防護,以求在特殊復雜的環境,如城市里有效運用。 而近衛軍的強調的是什么?反裝甲……沒錯,就是反裝甲。 反什么裝甲? 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裝甲車輛! 所以當陸軍那一票人搞什么全面防護弱火力和機動的裝甲車以及坦克的時候,近衛軍看都不看一眼這些破玩意,而是一開始就追求重火力! 同樣是輕型坦克,陸軍采用的是783/4系列的坦克車輛,而近衛軍采用的卻是781坦克。 781坦克的裝甲防護,也更加注重正面裝甲,側后以及頂部裝甲一般般,但是火力上卻是采用了一門四十毫米的坦克炮,發射穿甲彈的時候足以擊穿783坦克的正面裝甲…… 你看,陸軍的781坦克,其作戰目標不是什么土著,而是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的783、4坦克。 追求的是在戰場上擊毀陸軍或海軍陸戰隊的坦克! 而裝甲車上,陸軍的火力裝甲車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輪式弱化坦克,但是近衛軍的不一樣,近衛軍的裝甲車主要用來偵查,因此非常強調機動能力,同時火力上也更強一些。 基本上不配屬8毫米機槍,最低的也是十一毫米機槍,同時還考慮配屬三十毫米機炮。 而在十五噸通用平臺上,陸軍還是延續783/4坦克的思路,而近衛軍給湖廣武器公司的招標要求里,卻是要求該這種中性坦克安裝一門強力的坦克炮,能夠摧毀同級別坦克的那種坦克炮。 于是乎,湖廣武器公司根據近衛軍的需求,給弄了一門五十五毫米的長管坦克炮,穿深能力非常不錯,足以在五百米距離上擊穿當代所有坦克的正面裝甲。 為了達到這種穿甲效果,還特地開發了穿甲彈呢。 穿甲彈這東西,在大楚帝國里其實是比較陌生的彈種……主要因為沒有什么外敵,也不需要反裝甲,因此海軍那邊也好,陸軍這邊也罷,長期以來都沒有什么專門的穿甲彈,有的只是用來摧毀各種工事,建筑的半穿甲彈,也就是具備一定穿透能力但依舊會爆炸的炮彈。 而湖廣武器公司給近衛軍開發的五十五毫米的穿甲彈,就是一個特種鋼的鐵塊,直接依靠動能穿透裝甲后,依靠后續的動能來殺傷坦克內有生目標會摧毀設備。 人家近衛軍,就是明擺著告訴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我就是盯著你們打…… 然后陸軍和海軍近衛軍則是冷哼一聲,懶得和這些瘋子一般見識。 都啥年頭了,還造反,那不神經病嘛! 在當代楚軍的權力構架下,尤其是無線電通訊普及,覆蓋全軍后,想要造反的難度太大了。 因為隨著通訊的方便,楚軍的軍權是呈現一種逐步集中的狀態。 以往的時候,還說什么將外在君命有所不受。 但是現在,有線電、無線電通訊下,在本土地區里哪怕一個步兵連的成編制調動,你都得打報告,然后獲得軍務院、陸軍參謀部、集團軍司令部、軍司令部、師部、團部、營部下來一整套的批準。 不然后果極其嚴重! 倒是在海外地區要稍微寬松一些,但是也非常嚴格。 而海外戰區的話,這種就進入常規作戰模式,不用那么繁雜了,基本上當地的軍令部方面就能決定調動和戰術。 但是海外地區雖然管理寬松,但是想要造反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些海外地區,包括各行政地區里沒有任何一家,哪怕一家的兵工廠! 同時這些地方的彈藥儲備其實也很有限,楚軍的幾乎所有大型彈藥倉庫都是部署在本土地區,也就是直轄領地。 比如歐洲那邊,楚軍的最大彈藥倉庫是在加的斯,其次是多佛爾等少數沿海港口。 就算是這些這些的直轄領地,也沒有哪怕一家兵工廠。 你要造反,不用多久彈藥就得消耗完,然后就需要面對本土調過來的平叛軍隊,以及鋪天蓋地一樣的炮彈和雨滴一樣密集的子彈。 楚軍成立這么多年來,還從來沒有過成編制的叛亂情況呢。 而導致這一切原因比較多,很復雜,但是和近衛軍,海軍,陸軍以及現在的空軍相互獨立,并且相互制衡有極大的關系。 這也是近衛軍這么多年,為什么在武器裝備上一直都是直接針對陸軍和海軍,但是不針對土著的重要原因, 近衛軍的天生使命就是制衡陸軍以及海軍,避免陸海軍的將領產生不必要的念頭! 同樣的,陸軍在應天府周邊部署重兵,海軍常年在江陰海軍基地駐防大量近海戰列艦,也是防備近衛軍將領有不必要的念頭。 一旦近衛軍有變,陸海軍就會殺進去護駕……在溧水常年有一個陸軍甲等師處于齊裝滿員的戰備狀態,各種機動車輛一大堆,常年有大量火車皮備用。 一旦金陵出事,這個甲等師一天之內就能沿著鐵路線殺到金陵城。 圍繞著金陵城的近衛軍,陸軍以及海軍對持……實際上也導致了金陵城周邊的應天府地區,是目前地球上兵力最為集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