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節
畢竟當年連照相機都不成熟呢,而建立在照相機技術上的攝影機就更沒法用了。 而等到進入四十年代后,隨著照相機技術逐步成熟,等到進入五十年代后照相機已經開始普遍應用,市面上開始出現一些專門的照相館,同時報紙也開始廣泛采用照相機拍攝的照片的時候。 攝影機也隨之成熟了起來。 一直到現在,終于有公司搞出來了可以實用化的攝影機。 當這臺攝影機拍攝的畫面片段,通過他們的放映設備播放出來的時候,可以說是震驚了不少人。 一些業內的人士,興許以前也看過了一些技術不成熟的攝影機或類似設備拍攝出來的影片,所以倒也沒有太大的震驚,只是覺得這公司做出來的攝影機技術更成熟,影片更清晰而已。 但是對于大部分來參加展會的非業內人士而言,卻還是頭一次看到這種連貫播放的影片。 那反應,大概和后世人第一次看見真3d電影市場差不多的…… 為此驚嘆不已。 類似的一些新技術,新產品還有很多,而且不少東西在這年頭的楚國人看來都覺得很科幻的。 其中不少還是家用電器產品,比如電飯煲,電冰箱,電風扇之類的。 這些東西直到目前為止,實際上依舊沒有大規模量產并應用,屬于非常小眾且科幻的東西。 而電氣產業里的大型企業,即松江電氣公司,更是把旗下所研發出來的一系列各種不同的家電,再搭配上電燈照明,以及一些看著新奇有用或者實際上沒啥卵用的電動設備,比如可以使用傳送帶自動上菜的餐桌,可以自動搭載人上下樓梯的手扶梯,可以收起的床等等。 總之啥玩意都有……其中不少都是在后世人看來很奇葩的東西。 松江電氣公司就是用這些東西,組成了他們所謂的電氣家居系列……并弄出來了一個樣板間讓人們觀看所謂的新時代電氣生活。 當然……這些東西宣傳的作用大一些,至于產量進行量產乃至普及化,那都是不現實的。 當代的大楚帝國雖然搞電氣化也有十幾年了,但是電氣產品的普及比較多的依舊只有工業生產方面,而尋常民用上只有電燈了。 但即便是電燈,實際普及率也非常低。 大楚帝國現在連基本的電網建設都很一般,通電的只有一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里的部分社區。 哪怕是松江城這個大楚帝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也談不上全城通電,只有一些核心城區,中高端社區里通電,但是電力供應也談不上穩定,普通民用電經常會停電。 倒是個工業供電比較穩定,畢竟工業生產的時候,可不是能夠隨便停電的! 而工業用電,實際上也是當代大楚帝國電網建設,電力供應的主要核心任務……普通民用電那只是順帶的。 電力供應首先是用來滿足工業生產,提升生產力,滿足部分只能用電力生產的部分行業。 至于民用電,這個一時半會的急不來。 畢竟當代的電氣技術水平其實還是很有限的,發電,輸電,變電設備還屬于比較原始,同時發電以及輸電、變電的成本也比較高昂。 以發電為例子,當代官辦企業所屬的公共電網以及部分企業自行建立,內部使用的電網發電,普遍使用的是交流電發電設備。 交流電發電設備里的基礎核心專利在李氏電氣公司手里,不過根據和帝國電網公司的談判之后,李氏電氣公司已經放開了交流電設備的核心專利,改為公開授權,其他電氣公司也能使用……當然,專利費還是要交的。 但是不管怎么說,這交流電已經是能使用了,相應的設備專利問題已經不是障礙,因此大楚帝國里的電網,不管是公共電網還是企業電網都普遍采用交流電發電。不過受限于工業基礎等問題,當代的各種交流電設備,如發電機,變電器等設備的價格還是比較昂貴的。 而帶動發電機的動力,主要采用的是火力發電……通過燒煤驅動蒸汽機,然后帶動發電機運轉發電。 這年頭的蒸汽機發電機組的熱效率值可高不到哪里去,和后世火力發電的各種臨界發電機組根本沒法比。 雖然最近幾年也有了蒸汽輪機發電機組,但是這玩意更貴啊……這年頭的蒸汽輪機就一個字:貴! 人家海軍連用在戰艦上都不舍得。 火力發電廠采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發電,雖然效率更高,但是設備本身的成本過于昂貴,導致其發電成本,實際上并不會比采用常規的蒸汽機發電更便宜。 此外水力發電也存在類似問題,雖然水力發電不需要動力成本,但是建立水壩發電站也要花錢的啊,那么大一座水電站建起來,那投資可大了去。 而到了輸電這個環節里好一些,輸電雖然也需要一些設備,比如升降電壓的設備,不過總體還算可控,畢竟使用交流電輸電也更方便,傳輸距離更遠一些,不過在個成本可控也只是相對于采用直流電而言,實際上依舊比較高。 綜合各方面因素,當代的發電,輸電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這也就導致了終端用電的成本不會低。 企業用戶都還好,人家企業用電是為了生產,同時用量也大,并且企業往往是都在工業區里,這種集中大量供應電力的模式,也大幅度降低了電網的供電成本,使得工業用電成本可控。 但是到了居民用電里就不好搞了……因為當代的居民用電存在分散,單個用量不大的情況。 分散,意味著需要鋪設密集而大量的輸電線,變電站,這將會導致輸電成本大幅度增加。 單個用量不大,意味著如果電價比較低的話,就收不到多少錢……妥妥的嚴重虧損。 在這之前,大楚帝國的電網公司采取的辦法就是讓用戶自己去承擔,至少也是分攤一部分的電網建設費用! 他們只在某個地區里建設骨干網,建好骨干網之后,在這片地區里的普通商業或個人用戶想要用電,就要當繳納一部分的安裝費。 這個安裝費其實就是讓你分攤一部分電網架設費用。 這個安裝費也不統一,基本上這片地區的用電用戶越多,電網使用越集中也就越少……反過來用電用戶越少,越分散,那么安裝費也就越貴……而實際上潛在用戶過少,過于分散的地區,電網公司暫時都不會去搭建電網… 雖然在大楚帝國里,電網的建設以及運營也被歸納為民生行業,由官辦電網公司全面統一負責。 但是基于這年頭的電網建設高昂,同時又需要優先保障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因此普通的民生用電還得往后排…… 實際上這年頭也不存在什么所謂的民生用電,因為當代能夠用得起電燈的人家數量還非常少,大部分都還集中在中大城市里的中高端社區里,這用電群體至少也是個高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群體沒啥關系……當代絕大部分楚國人的日常照明需求,還是使用煤油燈。 而大楚帝國,一向來都不太在乎高收入家庭的所謂民生需求……反正你們有錢愛咋地咋地,帝國有限的財政資金是需要用在中低收入群體上的。 所以大楚帝國的態度是,生活用電現在價格昂貴,但是卻是在整整的民生照明所需的煤油上進行大幅度的補貼。 這種補貼,主要是通過減免煤油在生產以及運輸,銷售環節里的稅收,尤其是在部分偏僻經濟落后地區里進行稅收減免來完成。 這種只在乎中低收入群體,忽視高收入群體的民生措施一向來都是大楚帝國的優良傳統。 大楚帝國自從武裝統一的那一天起,就從不坑窮人……這一點在教育體系里體現的更為明顯。 大楚帝國里的教育體系里,尤其是公辦教育的學?;旧嫌布l件都不咋地,教學樓都是四四方方,沒啥裝修的,甚至有些還是根本沒裝修的毛坯房,主打的就是一個簡約風…… 同時普遍實行大班教育,一個班里六七十個學生那都是常態。 為什么如此? 因為大楚帝國的教育經費也是有限,而公辦學校雇傭老師也是需要資金的,為了讓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夠上得起學,這學費以及書本費,住宿費等又不能太貴,必須盡可能往便宜的搞。 這也就導致了,大楚帝國的公辦教育是虧損非常嚴重的……每年都需要中央以及各地方財政進行大量的補貼,但是帝國的財政補貼也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的往里頭補貼,也補貼不起。 如此情況下,帝國又想讓讓更多的孩子上學,怎么辦? 自然是想方設法節省所有一切不必要的辦學開支。 教學樓能遮風擋雨就行,什么高大氣派的教學樓一概不要,直接用現成的房子,或者修簡陋的樓房,能遮風擋雨就行。 各種書本用的都是最廉價紙張印刷,集中采購在質量達標的情況下只用最便宜的。 體育場之類的隨便弄個空地就湊合著,泥土cao場里又不是不能讓孩子奔跑…… 每個班都大幾十號人一起上學,一個老師給大幾十號學生上課,采取大班制度,節省教師資源。 總之一切往便宜了搞。 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上得起學,盡可能的不讓一些低收入家庭因為學費問題而讓孩子退學。 至于有人說學校條件不咋地?咋地,要捐錢嗎?來,一千萬不嫌少,一個億也不嫌多,麻溜的填寫捐款支票吧……哪些地方官府里負責教育的官員能把這種財神爺當爹一樣供著。 不捐錢?那說個屁,有多遠滾多遠。 再者學生又不是來享受的,而是來學習的……難道毛胚房一樣的教學樓里上課就不能學到知識了?用廉價紙張的課本,就看不了書了?那不開玩笑嘛! 如果部分人想要更好的學校硬件,更優良的小班教育,完全可以去私立嘛……大楚帝國又不攔著你,甚至還鼓勵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去讀私立……私立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大楚帝國里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部分。 而且你都這么有錢了,就別來沾官辦教育的補貼經費了,上你的私立去……不然官老爺們看著你都煩。 大楚帝國的基層官辦教育的各種財政補貼,就是典型的只針對中低收入群體……沒那些高收入群體什么事。 在照明領域里同樣如此……用電的不管,用煤油燈的則是給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補貼。 畢竟現在只是電氣化的初期階段,電力的主要用途是在工業上以及少量的商業用途,在普通民用領域里應用的還是非常少的。 這也意味著,這些所謂的家用電氣設備也沒有什么市場,很多人也就只是看個新奇而已。 不過攝影機以及配套的電影播放設備,這東西又和常規消費品性質的電氣設備不一樣,這東西本來就不是普通的家庭用消費,至少現在不是。 而一些特殊行業,或者機構的人看到這東西后還是有不少興趣的,比如禮教部朝報司就對新出現的這種攝影機很有興趣,采購了幾臺帶回去,準備拍攝一些重大場合,作為歷史記錄影片。 朝報司因為下屬管理著大楚朝報以及各省官方報紙,這些報紙擁有大量的采編人員,因此也是大楚帝國里比較早大規模使用照相機的機構,到了如今,朝報司下屬的各官方報紙的采編團隊也是大楚帝國里使用照相機最多的群體。 畢竟當代的照相機,也就兩個主要群體使用,一個是民間的各種照相館,另外一個則是各地報紙了。 其他的都是一些比較零星的使用,大部分也是機構使用,純個人用戶很少的。 而攝影機作為一種影片記錄設備以及附帶的播放設備,朝報司方面也是看重了它的歷史記錄作用,采購了幾臺用來嘗試一番,如果好用的話,那么未來也會采購更多,用來記錄各種各樣的場合。 在未來,這些影片極有可能成為極為重要的歷史資料! 第1154章 人類第一段影片 攝影機的成熟可用,對于龐大的大楚帝國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事,也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只有朝報司方面訂購了少量用于記錄歷史影像而已。 而且朝報司的人行動也比較快,沒幾天剛拿到了攝影機的他們,直接就跑到了黃浦江上,乘坐船只開始拍攝黃浦江以及北岸的城市場景,記錄了黃浦江上川流不息的眾多船只,畫面里有著黃浦江上川流不息的各種船只,岸邊碼頭停泊的眾多客輪,貨輪,還有高大無比,主橋墩達到上百米高的黃浦江大橋。 此外還記錄了岸上的高樓大廈,其拍攝的場景主要是臨江北路……而這條臨江北路乃是松江城……準確的說是全球范圍內最為繁華的街區,其臨江一面的臨江北路上有著公共電車以及汽車穿行。 這片松江城里最為核心的城區里,聳立著數十棟摩天大樓,其中有帝國飯店大夏,蘇州河飯店大樓,財務銀行大樓,華太保險大樓,江北大夏,東海大夏等眾多超過一百米高的摩天大樓,這些大樓里的不少在全球范圍內名聲巨大,每年都會吸引無數人前來參觀的。 這一段朝報司工作人員拍攝,本來只是作為試驗拍攝,時長只有二十五分鐘,采用每秒十二幀的影片,雖然不是大楚帝國里的第一段影像片段,但卻是第一段足夠長,采用十二幀的影片。 在這之前的所謂影片,其實只能算是播放速度稍微快一些的幻燈片,拍攝麻煩,播放起來也是很難看,用后世的眼光去看根本就不不算是影片,頂多算是幻燈片。 而這一次朝報司拍攝的影片,卻是畫面清晰,雖然只有十二幀率,播放的時候看上去還是會一卡一頓的,但是卻已經算是能夠正常觀看了。 所以用后世現代目光去看,朝報司的工作人員拍攝的這一段試驗影片,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段合格的影片。 如果是一直保存下去到數十年乃至一百多年后,這段影片就會成為最為重要的歷史資料……告訴人們哪怕是一百多年前的時候,帝國就已經如此繁華! 江面上有萬噸巨輪航行,有著跨越數百米的跨江大橋,有著一百多米高的摩天大樓。 遠處的江邊的街道上,還有公共電車,汽車穿行! 這一切如果讓一百多年后的人去看,估計都會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一百多年前帝國就已經如此發達繁華了? 就和原時空的人看一百多年前的歷史影片或照片一樣,也很難想象一百多年前的人們能夠建造出來摩天大樓,橫跨千米,凈高數十米的大橋以及汽車充滿街頭。 攝影機出現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攝影機估計也不太可能出現什么實際上的商用價值,但是作為一種歷史記錄設備還是不錯的,這也是朝報司看重攝影機的緣故。 利用這些攝影機,還有之前就已經大規模應用的照相機,足以記錄大量的歷史影像,為后來人提供珍貴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