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節
一直到四十年代后,汽油發動機技術逐漸成熟并應用后,科學家們把汽油發動機搬上了飛艇,這才讓飛艇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可實用化。 在承順四十三年的時候,楚國的科學家們就已經把裝載汽油發動機的氫氣飛艇送上了天空……不過即便如此,也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比如起降過程的安全問題,再比如非常重要的飛艇所采用的氫氣所帶來的安全問題……這氫氣可是一種易燃爆燃的氣體,稍微給它來點火星,人家就能給你上演一場大爆炸。 過去多年來,飛艇的諸多試驗里出現事故的次數可不少。 不過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擋大楚帝國對飛艇的持續研究乃至嘗試應用。 不過現階段的飛艇應用,主要還是集中在軍用領域,至于民用領域嘛……也不是沒有嘗試過,但是結果不太好…事故率太高了。 一種事故率太高,而且一旦出現問題就是被一鍋端的交通工具,注定是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共交通工具的。 在皇家理工學院的飛艇實驗室制造試驗的載客飛艇,在進行頻繁模擬載客試驗飛行的過程里,十艘有四艘都燒毀之后,帝國交通部直接出臺了文件,要求任何用于商業運營的飛艇,都必須具備非常嚴苛的安全標準,否則一律不得用于商業運營,包括不限于客運,觀光等業務。 客運的飛艇倒是標準低一些,但是也非??量獭?/br> 因此飛艇在大楚帝國里雖然也陸續研發了二三十年,但在民用上一直都是處于零的狀態…… 但是民用的雖然沒有,然而軍用的卻是已經陸續出現! 一方面是軍方可以承受更高的建造成本,建造使用技術規格更高,相對更安全一些的飛艇……畢竟軍方用飛艇這玩意也沒打算用來搞什么轟炸或者運兵,而是作為一種偵查,監控裝備來使用的。 對載荷要求比較小,對飛艇的性能要求比較低……而這種低性能也能夠讓飛艇擁有更多的設計余量,進而更安全。 當然,最重要的是軍用裝備嘛……看的是效果,而不是安全,些許安全風險在軍方看來完全可以接受。 要說安全的話,諸多武器裝備都和安全沒啥關系……比如火炮這玩意,炸膛,彈藥殉爆之類的那都是常見的事,哪怕是楚國里最先進的戰列艦,去年也有一艘二等戰列艦在實彈訓練的時候發生彈藥殉爆事故,導致上百人死傷,戰艦被重創。 四五十年代的時候,楚軍在內戰中還廣泛使用火繩臼炮呢……那鬼東西的安全性,可比什么飛艇差多了,經常就來個炸膛,或者炮彈剛飛出去就在自家炮兵陣地頭頂上爆炸…… 以至于在那個年代,臼炮的炮手被譽為最危險的兵種……比充當先鋒,沖在戰場最前頭的戰斗步兵們還危險。 不說在技術落后的當代,就算是原時空的現代……很多國家里裝備的戰斗機,那也是一邊服役一邊掉…… 一些極端的戰斗機在一些極端國家里,往往到了服役生涯末期也沒剩下多少架了,而不剩下多少的原因可不是被敵人打下來了,而是它自己掉光了。 如india,一共購買了八百多架mig21,一邊用一邊掉,前后大概掉了四百多架……就問你怕不怕! 所以,軍事裝備和安全談不上,真要安全的話,那它也不是一件合格的軍事裝備了……因為軍事裝備總是需要在技術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壓榨出來更好的性能。 而這種極端設計,往往也導致了安全性堪憂…… 當然,太過危險的還是不行……所以早年楚國人搞出來了木制引信榴彈后,就把火繩引信榴彈第一時間就全面淘汰了,半點留念都沒有。 如今的飛艇,也是處于類似的狀況……要是安全性自然是差了點,但是其機動飛行的特性卻是軍方非??释?。 尤其是在土著地區里,土著手里頭也沒啥能夠威脅飛艇的武器……楚國人自己倒是有可以用來攻擊熱氣球乃至飛艇的重機槍,小口徑火炮……比如四十毫米速射炮,乃至重機槍……尤其是重機槍這東西,隨便改進槍架,可以抬高機槍的仰角之后就能夠攻擊飛艇了或熱氣球了。 但是土著沒有啊…… 線膛火炮以及重機槍可是帝國嚴格管控的武器裝備,至今沒有開放出口。 因此土著手中,是缺乏對付熱氣球,飛艇的相應武器的。 這使得了楚軍使用飛行進行機動空中偵查的時候,就顯得非常恰意…… 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實際上楚軍目前使用飛艇偵查也是極少,大部分都是用于戰略性質的偵查,而戰術偵查幾乎不用……不是飛艇不好,而是大部分時間都用不著…… 楚軍打仗嘛,一路平推過去就完事了,用不著搞亂七八糟的戰術偵查之類的東西,有這個偵查的時間,楚軍都已經把敵人滅國了…… 所以,如今軍方裝備的飛艇其實也不多,至少少數實驗性質的飛艇部隊,主要用于戰略偵查……你要說沒用吧,那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你要說多有用吧,其實也就那樣…… 這就是飛艇目前在楚軍里的狀況! 此外軍方還打算搞轟炸型號的飛艇,利用飛艇的大載重量,搭載一堆炸彈往敵人頭上扔……這種事光是想象就很讓人興奮。 但是當代的飛艇技術,其實也不咋地……雖然搞的也是硬式飛艇了,但是技術還是比較有限,因此暫時搞出來的飛艇也不大,載彈量不多。 當然最重要的是,如今楚軍的炮兵部隊實在太強悍……等你飛艇慢悠悠的飛過去搞轟炸,楚軍的炮兵部隊早就發起大規模炮擊,把敵人滅了…… 總體上,大楚帝國里的飛艇發展處于一種比較尷尬的狀態……民用因為安全性被卡的特別死,軍用的話發展速度也稍微慢一些。 不過,軍方依舊沒有停止針對飛艇的研究! 然而今天的金陵飛行試驗場里,之所以有一大群人,甚至連帝國皇帝陛下羅志學都親自,可不是為了看飛艇……畢竟飛艇這東西二十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軍方都實驗性裝備使用接近十年了,可不算是什么新東西,不可能吸引到羅志學親自出席的。 今天羅志學之所以出現在這里,是為了看一種劃時代的航空器的飛行試驗……飛機! 皇家理工學院飛行實驗室花費多年時間,解決了無數諸多基礎理論研究之后,利用諸多研究成功造出來的一種全新的飛行器。 這種飛行器的升空不是依靠空氣密度,而是利用機翼上下的壓力差所產生的升力原理,所制造的一種飛行器。這就是羅志學如今所看見的飛機…… 眼前的這架飛機,在羅志學看來還處于非常原始的狀態……當然,這個原始也不是說和萊特兄弟那樣搞的飛機那么原始。 實際上在羅志學來視察之前,飛行實驗室的飛機研究團隊已經先后制造了一共四個型號,各種小改,總數二十多架各種原型機進行試驗。 而首次升空試驗獲得成功那已經是去年的事了……只不過第一次成功的升空飛行試驗持續的時間非常短,只有區區數十秒而已……但是僅僅是這樣,也成功的證明了升力原理是可以實際應用的。 后續飛機研究團隊又連續制造了十多架飛機,以解決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比如飛機平衡性問題,cao控問題等等。 而在羅志學來正式視察之前,上個月的一次飛行試驗里,他們研發的二十一號飛機成功飛行了半個小時,航程達到了三十多公里。 這意味著在飛機的平衡性以及cao控性等關鍵問題上,已經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而根據這些試驗以及后續的改進,飛機研究團隊改進出來了如今羅志學所看到的飛機:二十三號飛機…… 之前還有一架二十二號飛機的,不過那飛機主要是用于各種地面測試,不用于實際飛行。 眼前的這架二十三號飛機,整體上看上去已經和羅志學記憶里的早期雙翼螺旋槳飛機比較類似了,它是一架雙翼機,螺旋槳安裝在機頭位置,采用的是一臺專門制造的航空發動機,擁有三十多匹的馬力…… 這臺發動機,馬力大小其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重量……這東西很輕還挺小的。 也只有這么輕量化大動力的發動機,才能夠作為飛機的動力。 飛機的機身中部,有個座艙,不過是個敞開式的座艙,座艙里有cao縱桿以及各種開關。 飛機按照設計要求,最大航速可以達到六十五公里每小時……不過和之前的飛行器都是單座飛機不一樣,這架飛機是前后串列的雙座飛機! 因為這架飛機,是飛行實驗室為了滿足軍方的偵查要求而研發的……所以相對比之前的單座飛機,增加了一個座位用于人員cao控照相機,望遠鏡等設備進行空中偵查。 羅志學還饒有興致的爬上飛機的座艙體驗了一番……不過過于簡陋也談不上什么體驗感。 他的這番作為,更多的還是為了體現自己對飛機的重視而已……相對于飛艇,羅志學更加重視飛機的研發和發展。 畢竟原時空已經證明了,飛機才是征服天空的最佳選項……飛艇雖然也曾輝煌過,但只是在飛機沒有成熟之前而已,飛機成熟之后就迅速把飛艇給干掉了。 甚至……都不是在飛機特別成熟的時候! 飛機在二十世紀初才發明出來,1908年才出現第一架軍用飛機,然后再過幾年,在意土戰爭里,飛機就會被用于戰爭并取得相應的效果,等到1914年……飛機就徹底成為了天空的主角,同時成為組成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是在這個過程里,機動飛艇的軍事作用迅速下降,然后在一戰中被徹底淘汰,只剩下系留飛艇繼續作為較射,阻攔敵飛機等應用。 雖然飛艇在民用商業飛行上一直延續到了三十年代,不過也是命運坎坷……頻繁的空難都證明了飛艇用于商業飛行,那就是徹頭徹尾的災難……尤其是氫氣飛艇。 至于氦氣飛艇,這玩意是要安全不少……但是那個時候氦氣是屬于昂貴無比的稀有氣體,用于商用成本太貴了。 縱觀飛艇和飛機的發展歷史,那么就不難得出飛機才是天空的未來這一事實。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飛艇就沒有用了,尤其是對于大楚帝國這樣沒有什么對手的國家而言,飛艇其實也有點用處……畢竟飛艇在軍用上的失敗,主要是面臨飛機的威脅……面臨飛機的攻擊,飛艇就是個的超級大的活靶子。 但是土著又沒飛機……甚至都沒有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甚至連連發步槍都沒有……他們很長一段時間里撐死了也就只能使用單發步槍攻擊楚國的飛艇……但是這幾乎沒啥用。 因此,楚軍里的飛艇依舊有一定的價值,比如長航時的監控,投彈轟炸之類的。 順帶一提,在缺乏威脅的情況下,現階段使用飛艇投彈進行轟炸,可比用飛機轟炸準多了,而且帶的炸彈也多,動不動就能帶好幾噸炸彈……同時飛艇速度慢,甚至必要的話可以直接懸停在敵人的頭頂上空,然后對著敵人的腦袋扔炸彈……命中率比較可觀。 而飛機的話,哪怕沒有敵人的火力威脅,但是因為自身的速度太快,想要準確投彈挺不容易的……至于命中率更高的俯沖轟炸機,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不管是飛艇還是飛機,對于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都有需求,所以對這兩者的發展羅志學都保持支持態度。 當然,雖然都重視,但是也分輕重……毫無疑問,飛機受到了羅志學更多的重視。 爬上飛機體驗了一番后,羅志學下了飛機后,又在飛機的旁邊聽取了飛機設計研究團隊的講解,期間御用攝影師也拍下了多張照片。 這些照片里的一張或多張,將會在數天后被挑選出來然后刊登在大楚朝報上,向天下人傳遞著陛下對飛機的重視以及關心。 設計團隊進行飛機講解的時候,羅志學其實也沒太放在心上……因為現在的性能實在太差,時速不過六十五公里,航程撐死了也就一兩百公里,這距離他心目中的真正意義的飛機還差的太遠了。 不過他也不擔心,因為他也知道,當代的技術正處于大爆炸的時代,不管是機體設計還是航空發動機都還處于突飛猛進呢。 按照這么個技術狀態搞下去,不用幾年估計就能夠搞出來航程超過五百甚至一千公里的飛機了。 原時空英國1913年使用be2飛機單次飛行里連續飛行了一千公里,而這個時候距離第一架軍用飛機,即美萊特a型的軍用偵查版本誕生也不過只過了區區四年……距離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成功飛行,不過區區十年! 就是這區區十年里,飛機從極為原始的玩具,變成了可實用化的戰爭利器,就此統治了天空。 而在大楚帝國里,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這飛機沒搞出來之前也就算了,但是搞出來后就迅速成熟,提升性能……去年帝國里第一次成功飛行到現在,飛行實驗室的飛機研發團隊都已經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升級了,其技術進步之快,超乎了人們的想象! 而支撐起飛機的技術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因為大楚帝國完善,雄厚的工業基礎! 沒有帝國雄厚的工業基礎,飛機的研發是不可能如此快速的……尤其是對飛機而言最為重要的航空發動機。 這東西對技術的要求可是非??量痰摹呛苄疫\,汽油發動機技術在大楚帝國里都因為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得到了極大的促進。 哪怕兩者并不是完全統一,但是很多技術特征卻是相通的。 而利用汽車產業發展起來的強悍汽油發動機產業鏈,大楚帝國在研發和設計專門的航空發動機也變得更加簡單……畢竟用的技術都是現成的。 真要說起來,帝國現階段在發動機領域里的研發投入,主要還是汽車產業牽頭主導的……四大汽車廠商每年在汽油發動機領域里的研發投入,軍方看了都得倒吸冷氣…… 四大廠商加起來,每年幾百上千萬的往里頭砸錢……而且砸錢的方向其實都已經脫離了發動機本身,更多的還是集中在材料研發,制造工藝技術攻關等基礎科研領域…… 畢竟沒有相應的原材料以及加工工藝的支撐,再好的發動機設計也造不出來??! 這前頭有著四大汽車廠商在前面砸錢搞基礎研發,這后頭的航空業發展所需要的汽油航空發動機只需要小小的代價,然后就直接用上現成的各種材料和制造工藝……甚至未來如果飛機大規模量產的話,他們連航空發動機的工廠都不用自己建立,直接和四大汽車廠商合作,然后把設計圖紙給他們,來個委托加工就行。 搞汽油內燃機,四大汽車廠商才是專業的……至于什么汽車業務,那都是順帶的,因為這年頭的汽車產業,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際上就是買發動機送車殼子…… 早幾年的時候,四大汽車廠商對外出售發動機的業務,比他們直接買車還賺的多……當然這也導致培育出來了一大堆競爭對手,尤其是導致出現了北美汽車公司這么一個怪胎……尼瑪竟然靠著采購各種核心零部件,然后成為了一家年產銷量好幾萬輛的汽車廠商,讓四大汽車公司看了都不爽。 但是不爽歸不爽,然而發動機還是得繼續賣給他們……因為四大汽車廠商也不是鐵板一塊啊,你不賣,這還有三家賣呢……尤其是汽車業務做得不咋地的李氏動力公司,就指望著其他三家公司放棄北美汽車公司的發動機訂單,然后把訂單轉給他們……一年好幾萬輛發動機的訂單呢,足夠讓他們的發動機工廠維持高速運轉,提供利潤,并制成后續的發動機研發經費了。 第1115章 飛行表演 基于大楚帝國現有高速發展,并且已經積累了雄厚技術的汽車產業……嗯,準確的說是汽油發動機產業。 大楚帝國的飛機研發一開始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至少在前期的研究里就沒為動力發愁過! 皇家理工學院的飛行實驗室那邊研發航空發動機的時候,其實所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整合現有的各種先進技術,然后設計出來一款能夠壓榨出來極致性能的航空發動機。 不需要他們再去搞什么材料,加工工藝上的突破!